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权谋帝王心_分节阅读_第70节
小说作者:海盐絮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314 KB   上传时间:2025-11-11 16:19:16

  他目光扫过下方噤若寒蝉的群臣,最后落在户部尚书身上,带着明显的威压。

  玉太后垂帘听政虽已明面上结束,但其势力盘根错节,晟玚此举,既是彰显孝道,更是借此试探和巩固自己的权威,同时讨好背后的母族势力。

  那户部尚书冷汗涔涔,再不敢多言,连声道:“臣不敢!陛下孝心感天动地,臣……臣等定当竭力筹措。”

  于是,一场关乎国计民生的朝会,最终定下的核心议题,便是如何从本已捉襟见肘的国库和民间,再榨取出足够的银钱,来铺陈一场虚幻的盛世华宴。

  朝堂之上的决议,如同沉重的巨石投入死水,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诏令下达,各种名目的捐税随之而来。“庆典捐”、“孝心税”、“祥瑞采买银”……层层加码,如同无形的吸管,插入早已干瘪的民囊。

  官府胥吏如狼似虎,催逼甚急,稍有迟缓,便是枷锁加身,家破人亡。

  原本还算繁华的东市,如今萧条了许多。店铺关门歇业的比比皆是,还在苦苦支撑的,也多是门可罗雀。

  粮价一日三涨,寻常的粳米已成了奢侈品,掺杂着沙砾和霉变的陈米价格也高得令人咋舌。

  街头巷尾,面有菜色的百姓步履匆匆,眼神麻木而惶恐。

  “听说了吗?西城的老李家,就因交不上那‘孝心税’,儿子被衙役抓去充了苦役,修什么劳什子的‘万寿台’!”

  “唉,这日子可怎么过啊……皇帝老爷在宫里吃一顿饭,够我们一家活一年了……”

  “小声点!你不要命了!锦衣卫的番子到处都是!”

  压抑的抱怨在低语中流转,旋即又消散在带着寒意春风里,唯恐被那无孔不入的耳目听了去。

  城墙根下,蜷缩着更多无家可归的流民。他们大多是从周边因战乱或赋税过重而逃难来的,原指望天子脚下能有一线生机,却发现这煌煌帝都,竟也无他们的立足之地。

  冻饿而死的尸骨,每日清晨都会被清理的兵丁面无表情地拖走,如同扫去街角的落叶。

  皇宫之内,依旧是丝竹管弦,歌舞升平。晟玚沉醉于臣工们为他搜罗来的奇珍异宝和祥瑞吉兆,对宫墙外的哀鸿遍野,他并非全然不知,只是那“眼不见为净”的朱红宫墙,早已将他的感知与民心隔绝。

  他关心的,唯有那龙椅是否稳固,以及如何用更盛大的排场,来填补内心那日渐扩大的、对权力不稳的恐惧深渊。

  玉太后居于深宫,捻动着佛珠,听着心腹宫女低声禀报着外面的情形,她那保养得宜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唯有眼底深处,掠过一丝冰冷的算计。

  这乱象,或许早在她预料之中,甚至……是她乐于见到的?

  毕竟,唯有在混乱与恐惧中,某些根深蒂固的势力,才能更好地维系其存在。

  暮色笼罩下的京城,华灯初上,却照不亮坊间巷陌的凄冷与绝望。

  朱门之内酒肉飘香,陋巷之中饥寒交迫。这座古老的帝都,仿佛一个病入膏肓的巨人,在虚伪的繁华与真实的痛苦中,缓慢而无可挽回地滑向沉沦的深渊。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腐朽的气息,那是王朝末路特有的味道。



第125章 璞玉生辉

  春深夏浅,朔州的日头一日烈过一日,而五皇子晟璘的成长,也如同这季节的变换,清晰可见。

  静室之中,楚玉衡今日讲授的是前朝一位名臣关于漕运改革的奏疏。

  他并未直接评述其优劣,而是将奏疏中的提议、当时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触及的利益集团逐一剖析开来,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医者,在解剖一具复杂的机体。

  “……故其法虽善,然触动沿河豪强与漕帮根基,施行不过三载,便阻力重重,最终夭折。”

  楚玉衡放下书卷,看向晟璘,“殿下以为,若欲成事,当如何避免此类情形?”

  若是月余之前,晟璘或许会回答“当以更强力手段推行”或“应更注重教化”。

  但此刻,他沉吟片刻,清亮的眼眸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谨慎地开口:

  “先生,学生以为,或可‘先立后破’。即在推行新政前,先设法安抚或分化可能反对的势力,比如给予漕帮其他生计门路,或拉拢部分豪强参与其中,分之以利。同时,在新政显效之初,便大力宣扬其利于百姓、稳固国本之处,争取更多支持,使反对者不敢轻易妄动。”

  他顿了顿,补充道,“或许……还可选择一地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减少全面推行的风险。”

  这回答虽仍显稚嫩,却已不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的判断,而是初步具备了权衡利弊、考虑现实复杂性的意识。

  他甚至无意识地运用了楚玉衡此前讲授的“造势”与“固形”的一些理念。

  楚玉衡眼中掠过一丝真正的惊讶与欣慰。

  他微微颔首,并未直接评价对错,而是就着晟璘的思路,进一步引导他思考具体操作中可能遇到的细节问题,以及如何预备应对之策。

  晟璘努力跟上先生的思路,时而蹙眉深思,时而豁然开朗。

  校场之上,晟璘的变化更为直观。

  原本白皙的皮肤晒成了小麦色,身形虽仍显单薄,但肌肉线条已隐约可见,举手投足间多了几分沉稳的力量感。

  他依旧每日挥汗如雨,重复着枯燥的基础训练,但眼神中的忍耐已逐渐被一种专注的坚韧所取代。

  更难得的是,他开始懂得“用脑子”练武。

  一次对练中,赵老校尉故意卖了个破绽,晟璘并未像以往那样急于进攻,反而虚晃一招,谨慎地观察,直到确认并非陷阱,才抓住时机,一击得手。

  虽然力道和速度仍有不足,但这份临敌的冷静和判断,让一旁观战的萧彻微微挑起了眉梢。

  训练间隙,他会主动向赵校尉请教发力技巧,甚至私下里拉着严锋,比划着琢磨如何将基础招式衔接得更流畅。

  那份主动钻研的劲头,与他初来时被动接受的模样,已然判若两人。

  晚膳时分,萧彻与楚玉衡偶尔会在饭桌上谈及一些不甚紧要的军政事务,或是地方民情的轶闻。

  晟璘安静地听着,不再像最初那样完全插不上话,偶尔会提出一两个切中要害的疑问,虽不敢妄下论断,但那思考的痕迹已然明晰。

  他甚至开始留意到楚先生偏爱清淡,萧世子用膳速度总是很快,会在内侍布菜时,小声提醒一句“先生不喜姜丝”。

  这份细心与观察力,源于苦难磨砺出的敏感,也在平和的环境中沉淀为一种体贴。

  这一日,课程与训练结束后,晟璘没有立刻喊累,而是先向楚玉衡和萧彻认真行礼告退,然后才走向等候他的严锋。

  暮光中,少年的背影依旧清瘦,却仿佛被注入了一根无形的脊梁,挺得笔直。

  看着他离去的身影,萧彻难得主动开口,对身边的楚玉衡道:“这块璞玉,打磨得渐有光泽了。”

  楚玉衡唇角微扬,目光温和:“根基已稳,心性初定。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成为一代明主。”

  风吹过庭院,带来草木生长的气息。那颗被小心翼翼移植到朔州土壤中的幼苗,正在两位风格迥异却同样卓越的“园丁”呵护与锤炼下,悄然舒展枝叶,积蓄着迎接未来风雨的力量。

  他的成长,无声却坚定,是这纷乱时局中,一抹令人心安的希望之光。



第126章 民心所向

  连日教导,文韬武略灌溉于心,如同春风化雨,滋养着少年心田。

  这一日,萧彻与楚玉衡决定带晟璘走出王府高墙,亲身去体会何为“民心”,这也是检验他们教导成果的第一次实践。

  目的地是朔州城郊一处刚安置不久的新垦村落。

  这里聚集的多是从战乱之地逃难而来的流民,在朔州新政下得以垦荒定居,生活初定,但依旧清苦。

  马车在村口停下,萧彻率先下车,依旧是那副冷峻威严的模样,但刻意收敛了沙场戾气。

  楚玉衡随后,一身素雅青衫,风姿清逸。

  最后下来的是晟璘,他穿着普通的细棉布袍,虽难掩贵气,却已尽力贴近寻常富家子弟的打扮。

  里正早已得了消息,带着几位村老惶恐地迎了上来,便要跪拜。

  “老丈不必多礼。”一个清越的声音响起,竟是晟璘抢先一步,虚扶了一下里正的手臂。

  他学着楚玉衡平日温和的语气,说道,“我等途经此地,见田亩新垦,生机勃勃,特来看看,叨扰各位了。”

  他言语得体,态度谦和,没有丝毫皇室子弟的骄矜,让原本紧张的村民稍稍放松了些。

  楚玉衡与萧彻交换了一个眼神,均在彼此眼中看到了赞许。他们没有开口,只是稍稍落后半步,将主导的场合交给了晟璘。

  晟璘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一丝紧张,开始在里正的引导下,走入村落。

  他不再是躲在侍卫身后的惶恐少年,而是主动走向田埂,观看农人耕作,甚至停下脚步,询问今年的秧苗长势,雨水是否充足。

  遇到在村口嬉戏的孩童,他会蹲下身,从袖中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用干净桑皮纸包着的几块饴糖,温和地分给他们,并轻声问他们是否识字,可曾想过上学堂。

  孩子们起初怯生生,见他笑容真诚,才渐渐围拢过来。

  行至一户看起来尤为贫困的人家,见一位老妪正在修补漏雨的茅屋,晟璘驻足,眉头微蹙。

  他仔细询问了老妪家中的情况,得知其子参军,家中只剩她与年幼的孙儿,生活艰难。

  晟璘沉默片刻,回头看向萧彻,眼中带着询问。

  萧彻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晟璘这才对里正吩咐道:“此类为国出征者家眷,朔州律法应有抚恤与优待,务必落实。此户屋舍,还请里正安排人手协助修缮,所需费用……”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随即坚定道,“从我……份例中支取。”

  他没有暴露身份,却以行动诠释了“体恤下情”。

  话语虽还带着些许稚嫩,但那份发自内心的怜悯与试图解决问题的担当,却让周围的村民动容。几位村老更是眼眶微湿,连声道:“小公子仁善!谢小公子恩典!”

  楚玉衡在一旁静静看着,心中欣慰。他知道,晟璘此举并非完全模仿,而是真正将“民为本”的道理内化于心,开始懂得如何运用自身的权力和资源去践行它。

  这便是帝王心术的雏形,非权谋算计,而是仁心与责任的觉醒。

  在村中盘桓近一个时辰,收获了大量真诚的感激与拥戴后,三人才辞别村民,信步走向村外一片视野开阔的坡地。

  远处是连绵的田畴和辛勤劳作的百姓,近处野花星星点点。

  萧彻刻意放缓了脚步,与楚玉衡落在了后面,让晟璘和严锋在前方稍远处走着,给予他们独处的空间。

  “如何?”萧彻低声问道,目光落在前方晟璘虽疲惫却挺直的背影上。

  “璞玉生辉,已见华彩。”楚玉衡唇角含笑,语气中是毫不掩饰的成就感,“假以时日,必能承载万民之望。”

  萧彻侧头看他,阳光下,楚玉衡的侧脸线条柔和,眼眸中映着田野的碧色,因学生的成长而焕发着一种别样的神采。

  萧彻心头微动,伸出手,极其自然地替他拂去沾在肩头的一片不知何时落下的细小草屑,指尖状似无意地擦过他的颈侧。

  那触碰轻柔却带着电流,楚玉衡身体几不可察地微微一僵,迅速瞥了一眼前方的晟璘和严锋,见他们并未注意,才稍稍放松,耳根却不受控制地漫上薄红,低声嗔怪:“光天化日,萧大将军注意些影响。”

  萧彻低笑,收回手,负于身后,指尖仿佛还残留着对方肌肤的温润触感。

  他靠近半步,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影响?我只看到朔州的谋士先生,教导有方,令我……心悦诚服。”

  那“心悦诚服”四字,被他念得低沉缱绻,意味深长。

  楚玉衡面上更热,瞪了他一眼,却见对方眼中满是戏谑与深情,那点羞恼便化作了无奈的纵容,转头看向远方,只留给萧彻一个泛着红晕的精致耳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2页  当前第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0/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权谋帝王心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