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露华与曲花间分开后没走几步,便想起东西没拿齐,便回头去取,刚好听见曲花间对书吏说来处理建房许可的事。
她虽算不上熟读律法,但建房还要许可这样的事根本闻所未闻,顿时便明白是户房司的人在刻意为难,于是便直接去找了她父亲,告知了此事。
方同知向来是个嫉恶如仇之人,不然也养不出方露华这样大义灭亲的女儿,他不知道便罢,知道此事必会严惩相关人员。
是以方露华及时阻止了曲花间给那些书吏塞钱,并将他带离了府衙。
听完前因后果,曲花间拱手弯腰,冲方露华行了一礼,“多谢夫人,有同知大人这样为民请命的父母官,难怪福州如此繁荣昌盛。”
与方露华分别之后,曲花间心情颇好的回到客栈,刚好碰到前日受伤那名少年撑着楼梯扶手从楼上下来,要回船坞继续做工,小林一脸欲言又止,显然沉默寡言的他不知道怎么劝告少年。
“你做什么?大夫不是让你好好养着吗?”曲花间眉头微蹙,操碎了心。
少年抬起头来,露出一张洗干净后颇为俊俏的小脸,“东家,您不把我卖掉我已经很感激了,我已经好多了,能干活!”
“行了,回房去躺着。”曲花间板着脸,少年还想再说什么,最后也没敢开口,乖乖听令回房间躺着了。
其实他肚子也还疼得厉害,走路都费劲,只是多年的奴隶生涯告诉他,主子们是不养闲人的,除了那些贴身伺候的亲近仆役,像他们这样养来干活的奴隶,若是不能干活还要吃白食,那还不如不要。
发卖去牙行都是轻的,有些牙行都不肯回收的奴隶,最后都是直接处理了事。
少年没有名字,他从出生起就是奴隶,身契上写着奴二,所以别人便叫他奴二。
奴二从没见过像东家这样温和的主人,从牙行将他们领出来时,不仅没嫌弃他是残疾,干不了重活,还每顿都让他们吃饱饭。
在海湾修建船坞这些日子,是他短短人生中最快活的日子,只要好好干活,每天就能吃上三顿杂粮饭,每顿一大碗,有时候还有肉。
每次他都能吃得饱饱的,还能分一些给哥哥。
他哥哥一条腿完全断了,走路都是靠绑在腿上的一根木棍,平日里干不了多少活计,也能和他一样分到一大碗饭。
只是哥哥饭量大,一碗饭吃不饱,于是奴二便把自己的饭分一些给哥哥。
那天扛木头的时候,奴二远远便看见东家了,他身子崩得紧紧的,就怕东家看见自己的坡脚,嫌弃他干活不行,将他和哥哥送回牙行。
好在东家只顾着捻头上的木屑,并没有注意到他们。
和他一起扛木头的人不知是绊了一下还是怎么的,木头倒向东家时奴二头皮都麻了,要是撞到东家,虽不是自己手滑,但按照以往的惯例,他们的好日子也算到头了。
那一瞬间奴二想都没想,直接冲上前去接住了那根木头。
可惜木头太重,他年纪小力气也小,被木头连着砸了两下,当时疼得以为自己就要死了,即便当时不死,受了伤不能干活的奴隶,怎么也活不成了。
怎么选都是死,奴二绝望了。
可是谁能想到呢?东家和以往那些主人是不一样的,他不仅没有怪罪自己,还花钱给他看大夫吃药。
即便是那位粗心大意差点让木头砸到东家的人,听说也没受什么惩罚,只是被管事训斥了几句,扣了三日工钱。
三日工钱不过一百五十文,连给他看病的诊费十之一二都不够。
奴二只想快快好起来,回去继续干活,虽然东家说了,不会嫌弃他吃药费银子,会养他到痊愈为止。
但他心中仍有不安,不是不信任东家,而是自小到大的经历让他本能地认为,不干活就是没用的东西,随时可以处理。
——
“你叫奴二!?这也能叫名字?”曲花间本来想问问少年叫什么名字,也好称呼对方,没想到得到这么个回答。
“嗯嗯,我哥哥叫奴一,我叫奴二。”少年被拘在床铺里,又不好当着东家的面躺着,于是抱着小腿坐着。
曲花间从来没听过这样简单干脆的称呼,哪怕是小林,名字再简单,那也是有名有姓的。
“你姓什么?我给你改个名字吧。”
少年听到可以改名字,明显有些雀跃,他睁着眼睛想了许久,才不确定的开口。
“我记得我爹好像岑还是陈,记不清了,东家可以给我哥哥也起个名字吗,他叫奴一。”
少年不识字,也记不清父亲姓氏的具体发音,曲花间只好让小林取来纸笔,在宣纸上写下了‘岑’‘陈’‘程’三个字,让他自己选一个。
少年拘谨的看了眼,指了一下笔画看起来最少的‘岑’字。
“那你以后就姓岑,你有钟意的名字吗?”曲花间提行,重新写下一个俊秀好看的‘岑’。
少年摇摇头,“东家,我不识字,您可以帮我们取名字吗?”
曲花间顿了顿,他是个取名废,从脚边狼崽的名字就能看出来。
他想了想,道:“你和你哥哥生来就是奴籍,想必这些年也吃了许多苦,愿你们今后的日子没有痛苦和烦恼,不如就取欢喜为名。”
小林在一旁听了,脑子懵懵的,忍不住开口,“岑欢喜?”
好奇怪的名字。
曲花间:“……是岑欢和岑喜。”
少年单独念叨着这四个字,这是他和哥哥的新名字。
“岑欢,岑喜……谢谢东家,我喜欢这个名字,我哥哥肯定也喜欢。”说着,少年就要起身给曲花间磕头,被小林眼疾手快地按回床上坐好。
“少爷不喜欢人动不动就跪。”
曲花间在宣纸的空白处写下两个新出炉的名字,“以后你叫岑喜,你哥哥叫岑欢,等我有空会重写身契,拿去衙门盖章,就算改名完成了。”
“谢谢东家,谢谢东家!”少年连连道谢,眼里是掩饰不住的喜色。
等小林要将纸笔拿走时,岑喜试探着叫住他,问曲花间能不能把写了他名字的宣纸给他。
这个当然没问题,曲花间将宣纸递给他,并教他认了上面的几个字。岑喜重重点头,珍而重之的将宣纸折好,放到了枕头底下。
以后,他也是有名字的人,他叫岑喜,哥哥叫岑欢。
第78章 捷报
造船事务繁多, 曲花间没在客栈待两天,便返回船坞继续忙去了。
临行前,想到岑喜一个人受着伤也不方便,便让人将他哥哥接来照顾他。
岑喜的哥哥年纪也不大, 两兄弟一个十六, 一个十四, 都还是半大少年。
且岑欢还断了一条腿, 走路全靠绑在腿上的木棍撑着。
岑欢得知自己有名字了以后, 兴奋不已, 正要跪下来给曲花间磕头,却因断腿无法弯曲而失去平衡摔倒在地。
曲花间看着这对难兄难弟,一时无言,也不知道究竟该谁来照顾谁, 只好让负责接人的护卫又跑了一趟, 把之前牙行送他的几个添头一并接了来。
虽然话说得难听, 但便宜没好货这话实在不假。
来的除了岑欢岑喜两兄弟, 还有三个人。
一个天生失聪的,不仅什么都听不懂,连话也不会说, 沟通全靠比划。
一个哑巴,也靠比划,好在能听懂人话,还能比划给那个聋子看, 两人交流竟然没什么障碍。
还有一个倒是耳聪目明的,也会说话,就是一只胳膊废了,没什么力气, 连举起来都费劲,平时吃饭拿筷子都是用左手。
曲花间简直要气笑了,当时接受这几个人时也没注意,现在才反应过来,这哪里是牙行给他送人情,分明是甩尾货。
也不知道福州牙行从哪里集齐这残疾五人组的。
见东家脸色不好,几人惴惴不安地站成一排,担心自己再被送回牙行去。
曲花间叹口气,安抚几人,“别紧张,我只是想让你们来照顾一下岑欢岑喜,岑喜受伤,岑欢腿脚不便,你们……你们几个就相互照应一下,等岑喜能下地再说吧。”
“是。”三个人,一声回答。
另外两个,一个不会说话,一个压根听不见。
交代完几人每日负责给岑喜换药,去大堂领饭菜之后,曲花间便准备带着小林回船坞。
结果刚走出客栈,又被一个衙役叫住,说是同知大人传他问话。
想必是之前方露华碰见那事有了结果,曲花间整理衣摆,将跟在身边的小哈送回客栈,又和衙役一同去了府衙。
曲花间这是第一次见到这位风评颇佳的同知大人。
他年纪莫约五六十岁的样子,头发花白,相貌与方露华有几分相似,只是眼下挂着青黑的眼袋,看起来像是长期睡眠不足。
方同知对曲花间很和善,不仅一来就让人给他看茶,说话也是客客气气的,虽言谈举止中不自觉的带着些官架子,但让人讨厌不起来。
仔细询问了他与户房司和鲁记之间的纠纷后,便告知他,那鲁记少东家已然因贿赂上官被除名了。
户房司几名参与此事的书吏也均被贬职,掀不起什么风浪来,叫他安心经营。
曲花间修建船坞不是小事,方同知也是知道的。
福州对外来商人落户经商很是欢迎,不仅大开方便之门,还在能力范围内给予了一些勉励政策。
虽说船坞现在并没有盈利,但这么大一片地,该交的税也不少,而且他还招募了许多工人,也算替府衙解决了一小部分百姓就业问题。
是以方同知对他还算支持,直言若是往后遇到这样的事情可以来找他。
曲花间不费吹灰之力,便解决了一个麻烦,也是沾了方露华的光,于是回客栈后,又挑选了一些不算贵重但又用心的谢礼送去方家,这才骑着踏雪出了城。
万事俱备,东风已至。
接下来的几个月,曲花间一直待在船坞,眼看着那一根根价格不菲的木材被刨制成各种形状,然后渐渐被组装成一艘巨船的形状。
大船框架即将组装完成的时候,已是中秋之后,曲花间时隔半年多,终于收到了穆酒凯旋而归的消息。
信是穆酒亲笔所书。
他率领五万将士北上,出边境后便兵分三路,左右两军分散开来阻击游荡四方的鞑靼部落。
而他则率领中军直击鞑靼王庭。
鞑靼王庭由数个大型部落组成,守兵十万,周边大小部落更是数不胜数,若是将所有兵力集结起来,至少二三十万兵力。
好在虽是同族,但部落之间人心不齐,各自为政,若非大事,平日间少有往来。
即便鞑靼王有所察觉,但临时想将分散在各处的部落召集起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何况还有边军左右翼将分散开来的部落逐个击破。那些零散部落自身难保,哪有余力支援王庭。
穆酒就这样率领着三万骑兵,并两千骁骑营,以少胜多,直破王庭。
这场突袭的最终结果,便是边军踏破王庭,在漫天箭雨和突袭而来的冲锋下,鞑靼损兵五万有余,鞑靼王率三万亲兵,抛弃家小,往极北逃去。
周围部落则是跑的跑,散的散,还有近万士兵被俘,加上王庭的俘虏,足有三万余人。
边军没有杀俘虏的习惯,况且两军交战,祸不及百姓,这也是中原礼仪之邦与外族蛮夷最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