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_分节阅读_第356节
小说作者:大苹果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64 MB   上传时间:2013-11-13 18:18:49

  苏锦急的直跺脚,站在城门口苦思冥想,猛然间看见一名孩童拿着一个树叶折成的小船在臭水沟边玩耍,忽然心头一亮,转头问道:“陇山上的雪水融化汇集之后流向何处?”

  那官员道:“雪水融化汇聚到山下形成拢水河,之后奔行数十里在南边汇入渭水,是渭水的支流。”

  苏锦道:“水势如何?”

  官员道:“有时多有时少,汛期深一两丈,干涸的时候也不过两尺深。”

  苏锦思索道:“此时正值盛夏,山顶雪水融化甚是迅速,水位当不会很低,既然陇水河从山上流下,这现成的助力如何不用?”

  那官员道:“大人的意思是……借助水力?”

  苏锦道:“是啊,砍下的树木尽数就近搬运到陇水河边,然后浮在水面上利用水流顺流而下,咱们在派人手在下游的河道中打捞运回,岂不是省事省力?”

  那官员一拍巴掌道:“对呀,苏大人这办法绝妙啊。”

  但忽然间脸色又变得愁苦起来道:“不过大人,此事也颇为麻烦啊。”

  苏锦道:“怎么?”

  “陇水不经过咱们渭州城,浸了水之后的木材更加沉重,再往回抬还要比从山上直接抬回来多加人手,那还不是一样?”

  苏锦道:“最近的河道离城多少里?”

  官员道:“南边二十里。”

  “可有道路相通?”

  “那倒是有,官道直达。”

  苏锦笑道:“那不就结了?我拨给你四百匹马儿,你再安排人力,弄个一两百辆大车来回运,这不就解决了么?”

  那官员大喜道:“有牲口拉车那边万事大吉了!是了,石块可用箩筐装满,扎简易木排放在上面顺流飘下来,也省的往回背石头,这样一来便速度快了何止数倍。”

  苏锦笑道:“你脑子蛮快,那你说一天能运多少木头回来?石头能运多少?”

  那官员道:“按照大人的办法,我派上山的万余民夫起码一天可伐五千根木材,石头嘛要看开山的进度,这个可不好说。”

  苏锦道:“好,我要你最低每天运回来三千根木材,石头也是三千筐,这不难吧。”

  那官员拍着胸脯子道:“这事包在卑职身上,若办不好大人砍了我便是。”

  苏锦道:“办不好不会砍你,但会将你的官职给撤了,让你跟大伙儿一起伐木取石去;若是办好了,你现在是仓司暂代,我会让你直接当上仓司,奖励你尽心竭力办差,如何?”

  那官员跪下磕头道:“谢大人栽培,卑职定尽心竭力。”

  苏锦笑道:“一切看你自己,机会给你,抓不抓得住便看你了。你尊姓大名啊?”

  那官员直翻白眼,闹了半天自己在知府大人眼中连个名字都没有,于是报上自家姓名,苏锦记在心中,要他赶紧去安排调度。

  第七五零章大兴土木(下)

  其后十余日,大批民夫在陇山上开伐树木,挖取石头往回运,陇水河上一根根圆木连绵不断漂浮着顺流而下,在渭州南二十里处民夫们抢修了一个简易的码头,几十人站在齐胸深的河水中拦截漂下来的木头,再由岸上的马拉人推的车队沿着官道送往城中。

  为了节省来去奔波的时间,苏锦让葛怀敏派了几百名军中后勤兵在陇山上就地做饭食用,晚上民夫们便搭下简易的帐篷歇息在山上,好在这是在盛夏,便是席天幕地也不虞有风寒之苦。

  如此大干近半个多月之后,渭州城南的一片小广场上已经是木料堆积如山,大块的石料也堆积了山大的数堆,妇孺老人孩童在此对树木进行整理分类,削去多余的枝杈,并将其按照大小粗细进行分类堆放。

  于此同时,在伐木取石的第三天,北城门的瓮城也开始动工,如蚁一般的民夫挖基夯土开始围着北城门建起一个长宽二十余丈的瓮城,人多力量大,七八日之后已经挖好地基,筑起了一人多高的围墙摸样;只是由于苏锦和葛怀敏都不太上心,这瓮城的城墙设计的比主城墙矮了近一丈多,宽度也缩水一半,因为瓮城实际是那个能起多大的作用,两人心里都没有底。

  之所以要建瓮城,一来是期望对城防有所帮助,更重要的是苏锦的那句话:百姓们闲着也是闲着,找些事情让大家忙碌起来可以减轻治安压力,也可借机给百姓发放些工钱粮食,安定民心。

  苏锦的计划是只要西贼不来滋扰,趁着夏天这段时间将更多的木材石头弄回城中,秋凉之后河水变少,天气变冷的时候,不但伐木取石不易,会耽误城中房舍的建设进度,而且冬天的西北不用说自然是酷寒严峻,不仅需要遮风避雪的房子,还需要烧制大量的木炭取暖,这些都是要提前预备的。

  这一日,苏锦跟葛怀敏等人来到陇山脚下巡视伐木取石的现场,一眼望去,陇山以东的山坡上的树木已经被砍伐的七七八八,只剩下矮小的灌木小树生长在光秃秃的山坡上。苏锦不禁有些惭愧,后世的西北水土流失严重便是因为植被破坏殆尽之故,看来这当中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不过苏锦可没有太多的多愁善感,在这个时代,这些资源无可替代,只能取自自然之中,大不了以后再叫人来植树造林罢了。

  “苏大人,我看木头石头都差不多了,咱们是不是该将人撤回城中去,斥候小队这几日连续发来警报,西贼集结了约十万大军整装待发,目前尚不知道进攻的方向,但城中的布防却一刻不能放松,我看还是让百姓们回去,我也要整军以待了。”葛怀敏道。

  苏锦知道葛怀敏是想将派出来守护民夫的四五千士兵收缩回城中,毕竟渭州城中只有两万士兵,这次为了确保安全,葛怀敏派了五个千人队日夜巡逻守护,士兵们也有些疲惫,大战若至,还是需要休整几天的。

  “看来一场大战不能避免了,好吧,三日后就便将民夫撤回,最后三天;另外葛将军,军事上的事情我是不太懂,但既然你我共守渭州城,有些事我就要说一说,希望你别见怪。”苏锦客客气气的道。

  “苏大人但说便是,无需这般客气,我早说了,一切但凭大人吩咐,我老葛跟着大人混。”

  苏锦笑道:“那我就直言了,据我这么多天的了解,我觉得咱们渭州的城防尚有漏洞,据我所知,渭州以北似乎再无城寨,实际上我们将所有人集中在渭州城中,便是拱手将大片的纵深防御地带弃之不用,西贼不来则已,一来便是兵临城下,中间似乎毫无滞碍是么?”

  葛怀敏道:“确实如此,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唯渭州坚城可守,只能凭借此地拒敌,其实说老实话,便是渭州城也未必能守得住,但我们需要的只是坚守住待援,一旦开战,只需坚持十余日,环庆秦凤等路的援兵便会来支援解围,坚守十日乃至数月我还是有十足的把握的。”

  苏锦沉思道:“其实这是被动之策,我不是说范大人的计策不好,实际上范大人的办法很是对症下药,但对于我渭州来说,完全可以在渭州以北的陇山山口的狭窄地带筑城寨。”

  葛怀敏愕然道:“那有何何用?小城寨根本挡不住西贼大军的进袭,徒费人力罢了。”

  苏锦摇头道:“非也,看似是如此,其实这是主动防御之策,你想想若是西贼之兵不能长驱直入,他们若是兵临渭州城下则必须先行攻克沿途的城寨,那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葛怀敏不解的道:“意味着什么?”

  苏锦有些啼笑皆非,看来这个葛怀敏勇武有余却不爱动脑子,苏锦也不大算绕弯子于是道:“意味着咱们有充裕的时间来应对,如果西夏兵在路上被阻击耽搁个十余日,我们早早便能知道消息,那么我们便可以提前请援兵到达,而无需坚守待援,一来少了援兵半路被截击的风险,而来也可主动设置圈套打他个措手不及,西贼本以为我们只有两万人,但实际上他们到达渭州城下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五万甚至十万大军,那岂不是会让他们阵脚大乱么?”

  葛怀敏缓缓道:“貌似有些道理,不过目前可是形势紧张之时,建城寨起码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起到御敌之用,此刻说这些怕是不合时宜。”

  苏锦道:“我不是说现在要建,而是说以后必须建,要在渭州北面建立十余座营寨,层层掩护,形成交叉扼守之势,西贼兵不来便罢,若来须得先在这些城寨上消耗锐气和精力,就如湖水的涟漪一般,初始很有气势,但经过层层阻碍之后到了渭州城下便是强弩之末,两军对垒士气如何重要这不用我说了吧。”

  葛怀敏睁大眼睛道:“这倒是不错的,西贼兵给我的感觉就是气势很盛,咱们的士兵跟他们比起来便显得士气低落了许多。”

  苏锦道:“那是他们没经历过太多的打击所致,每次来我宋境滋扰,就像是在自家后院散步一般,他们不来攻打坚固的城池,我们也不敢出去应战,所以他们对我大宋士兵的不屑一顾;多多建立相互支援的城寨支援网,小股的西贼入境便协力歼灭,大队人马进袭又可层层阻挡,给后面的主城充足的准备时间,这就是我所说的意思。”

  葛怀敏高挑大指道:“苏大人在打仗上的见地也比我强啊,我老葛服了,我单想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却绝不会想到消磨对方士气,打击对方骄横之气办法,这应该是攻心之计了。”

  苏锦笑道:“你也莫吹捧我,我只是臆测罢了,对不对也不好说,不过对我们来说也没什么损失,无非是筑城寨花费人力罢了,他们毁了我们再建,反正我们人多的是……”

  葛怀敏道:“闲着也是闲着……”

  苏锦哈哈大笑道:“对,闲着也是闲着。”

  苏锦又道:“城寨现在没法建,但是可以先将北面的烽火台建起来,那个无需多少功夫,每日派骑兵两名守候便是了,起码我们可以更快的知道敌军的动向,而无需每天等候斥候的消息,如果进攻的方向是渭州,起码在百里之外我们便得知消息。”

  葛怀敏道:“我立刻去办。”

  苏锦有提出数条建议,谈谈说说间倒也解决了不少苏锦心中的对军事上的疑惑,葛怀敏也被苏锦敏锐的观察力所折服,很多他自己根本不曾想到的地方苏锦一提出来,他才恍然大悟,既让葛怀敏服气,又让葛怀敏汗颜。

  两人纵马出了山口,远远又一骑飞奔而来,远远的便叫道:“苏大人在何处?苏大人在何处?”

  苏锦一惊,听那呼喊声甚是焦急,难道出了什么事不成?

  马汉高声道:“大呼小叫作甚?知府大人在此?”

  那骑兵高声道:“请速速回府衙,京城来人了。”

  苏锦先是一惊,后又一喜:“终于来了,定是皇上的圣旨到了。葛将军咱们速速去接旨吧。”

  葛怀敏脑子嗡的一声,若是圣旨到了,也是判决他命运的时候到了,苏锦自然明白他的心情,拍拍他的肩膀道:“葛将军,丑媳妇终要见公婆,能做的我都帮你做了,皇上不会过于责罚;其实我说句你不中听的话,敢作敢当才是真汉子,此刻你无需想的太多。”

  葛怀敏吁了口气道:“苏大人教训的是,咱们即刻去接旨,我只求皇上能让我戴罪立功,眼下大战将起,我很想在此战中证明自己对朝廷的忠心和悔过之心,但求皇上给我机会证明。”

  苏锦哈哈一笑,挥鞭打马急驰而去。

  第七五一章加官进爵

  苏锦赶回府衙之时,衙门大堂里早已是高朋满座,高高矮矮不下十几人,苏锦进门只举目一扫,便吃了一惊。

  从京城而来的传旨之人正是皇上身边的贴身内侍黄培胜,这面子绝对不小,黄培胜身边站着的居然是范仲淹、韩琦以及其他几名身着知府官服的人,但自己却不认识了。

  苏锦赶紧上前一一行礼问好,黄培胜见到苏锦忙放下茶盅站起身来,笑道:“苏大人好生勤勉啊,大热天跑出去亲力亲为了,皇上知道了一定会大加赞赏。”

  苏锦道:“有劳黄总管千里迢迢而来,这一路上可辛苦了,是来传旨的吧。”

  黄培胜细声细气的笑道:“苏大人倒是精明,跪下接旨吧。”

  苏锦赶紧整肃衣冠朝北跪下,范仲淹韩琦等人也赶紧挨着苏锦跪下,葛怀敏心情忐忑的跪在一旁。

  黄培胜从身后小内侍托着的盘子里拿过一只锦盒,翘着兰花指慢慢打开,拿出圣旨缓缓展开高声道:“泾原路渭州知府苏锦并所属衙门属官接旨!”

  苏锦沉声道:“臣领旨。”

  “渭州知府苏锦上任伊始便立奇功,协同环、延路使范仲淹设计擒获逆首元昊之职李宁明,歼敌三千余,是为今岁首度大捷,捷报传来,朝廷内外尽受鼓舞,朕也深感欣慰;本拟接到捷报之后便下旨褒奖,但念及苏爱卿初到渭州百废待兴,定然有忙不完的事务,故朕准吕相所请,暂缓下旨嘉奖,并非朝廷有功不赏,苏爱卿莫要私下牢骚。”

  众人相顾愕然,皇上居然在圣旨上向苏锦解释下旨迟了的原因,隐隐有调笑之意,这可是绝无仅有的,话说朝廷爱什么时候下旨便下旨,又何须向苏锦来解释一番,看起来苏锦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着实不低。

  “十余日前,你押送的李知和等一干人犯抵京,朕已命刑部审理此案,李知和供认不讳,现已判定下狱;边城之地竟然有如此枉法之行倒是朕万万没有料到的,苏爱卿此举不仅是整肃吏治,更是保证了边陲军心民心的安定,此功在朕看来比抓获元昊之子更大;有功便要赏,朕这回绝不能拖延,此旨封苏锦集贤殿大学士,加吏部郎中仍知渭州,鉴于泾原路使王沿告老,朕本拟任苏爱卿为泾原路安抚招讨使,但念及苏锦为官资历尚浅,恐难胜任,故而命苏锦暂代此职,若能胜任则再行转正,苏爱卿当明白朕之意。”

  苏锦心头大喜,这便是说,整个泾原路从今日起自己便是老大了泾原路辖下四州,渭州、原州、泾州、兰州,另有重镇顺德、通辽,没想到皇上真的将这副担子压到自己的肩膀上,苏锦既兴奋又有些担心。至于什么暂代云云,苏锦闭着眼睛也能猜出来定然是赵祯玩的花样,多半是吕夷简杜衍夏竦等人极力反对自己刚任知府便升任路使,于是赵祯便来个曲线救国玩了个花样,暂代便不是正式任命,但实际上权责不变,这办法叫苏锦来看十之**是晏殊想出来的。

  “渭州都部署指挥使葛怀敏涉及李知和之案,本拟拿解进京听审,但苏爱卿言及其有悔改表现,并积极肃清李知和余党,朕也念其在西北战功卓著,故而从卿所请准许他待罪杀敌;着免去葛怀敏渭州都部署指挥使之职,降任副指挥使;指挥使之职由扬州都部署指挥使潘江调任,即日便将到达;另准苏锦所请,调任天长县令李重入渭州任渭州通判,调任绍县县令魏松鹤担任渭州府衙主薄之职,其余人等任命苏爱卿自行斟酌,报吏部备案即可。”

  苏锦心头大喜,皇上给面子,自己要的人一个不缺的给送过来了,这下手头总算有贴心人可用了。

  “朕知西北艰苦,西贼滋扰日盛,苏爱卿须得时时牢记身居之责,不可懈怠,为朝廷戍守边陲,为朕分忧解难,若有所求,可直奏朕知。钦此!”

  “吾皇万岁,万万岁!”众人齐声高呼万岁,苏锦起身结果圣旨,众人连声道贺,艳羡不已;此君才中科举,授予知府之职已是匪夷所思,现如今居然又被授予泾原路使,虽是暂代,但实际上已经跟范仲淹韩琦的等人平起平坐了。

  苏锦赶紧请众人落座喝茶,范仲淹和韩琦对李知和之事还不太清楚,忙迫不及待的打听起来。苏锦将李知和一案的经过详详细细的说了一遍,众人闻之唏嘘不已。

  范仲淹道:“李知和老朽倒是见过两次,感觉人还不错,却未曾想知人知面不知心,竟然敢动救济粮的主意,此举是自毁墙角之举,还好苏大人一举将之拿获,否则恐要酿出极大的事端来。”

  韩琦却略有不满的埋怨道:“渭州搞出这么大的动静,你居然瞒着我和范大人,你可知道你差点便闯了大祸啊。”

  苏锦忙道:“韩大人莫怪,当时我也曾想过请韩帅和范帅带兵前来协助,但我怕你们大军一来会迫的李知和真的铤而走险,那才真是大祸临头了。”

  范仲淹笑道:“韩帅莫怪苏大人,他说的确实有道理,狗急了跳墙,李知和明知必死,肯定会有疯狂的举动。”

  葛怀敏恭谨的道:“确实如此,李知和曾跟卑职言及,若是事情败露,便一不做二不休献城降夏,卑职当时还和他差点翻脸。”

  韩琦瞪眼骂道:“谁要你来多嘴,你葛怀敏从现在开始没有说话的资格,等你洗刷了你全身的耻辱再来说话,苏锦心软救了你,若是本使,当时便砍了你的脑袋。”

  葛怀敏满脸羞愧的退了下去,范仲淹冲苏锦轻声道:“葛怀敏是韩帅一手提拔的,后来韩帅去秦凤路便将他留在渭州,却没想到这厮居然这么不长进。”

  苏锦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韩帅莫生气,我知道葛怀敏已经是真心悔过,这一回西贼若敢来犯,葛将军定会一雪前耻证明他的赤胆忠心。”

  葛怀敏远远的听着,感动的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言谈中苏锦才知道,黄培胜先是去了延州找范仲淹传了旨意,再到了秦州找到韩琦,然后才协同两人来到渭州传旨,难怪西北两大名帅会聚首于此,苏锦虽不知道皇上传旨韩范两人说的是什么,不过大致估计是加官进爵,因为这两人不久之后便要被调往京城进中枢为官。

  中午苏锦设宴款待众人,酒席宴罢,黄培胜旅途劳顿又合了点酒,神情有些委顿,苏锦赶紧派人领着他去休息。

  回到座上,沏好茶水跟韩琦范仲淹两人坐下,话题逐渐谈及此次西夏集结兵力之事,苏锦请范仲淹帮着分析一番,范仲淹道:“我和韩帅来此便是为了此事,你可知道这次西贼进攻的方向是哪里么?”

  苏锦道:“我不知道,但无非鄜延、环庆和泾原三路罢了,我觉得鄜延路环庆两路有大人坐镇,西贼恐怕不敢轻易启衅,最大的可能是进攻我泾原路。”

  范仲淹点头笑道:“分析的有道理,不过原因却不是我鄜延环庆防御牢固,他们才来进攻泾原,我有确切消息,他们确实是要进攻渭州,却是因为你在渭州。”

  苏锦愕然道:“我?这是为何?”

  韩琦哈哈笑道:“你抓了人家的亲儿子,李元昊恨不能将你剁成肉酱,他不来找你寻仇找谁去?”

  苏锦挠头道:“便是这个缘由么?”

  范仲淹道:“你以为呢?你不了解元昊,这家伙最是自负记仇,李宁明被抓必为他视为奇耻大辱,他若是不来找你寻仇那才教人奇怪呢;再者说了,老夫也非胡言猜测,前几日我环州巡检抓获一名党项细作,他去环州不是去打探我大宋军队部署机密之事,而是打听一个人的任职之处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0页  当前第35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6/46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