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104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什么都不能!

  然而,张宇初却曾经在龙虎山的典籍里,看到过一段不知真假的记录。

  这世间,是真的存在一门学问,可以看清天下的风水,不局限于一城一地,甚至不局限于一国一朝!

  而这门学问,才是真正的“风水学”。

  至于世间流传的东西,不过是其皮毛而已,充其量,只能称作“风水术”。

  这便是“术”与“道”的关系。

  “术”学的再透,练的再明白,用的再熟练,也不过是凡夫俗子罢了。

  而真正的“道”,才是能让人质变的东西!

  在那本典籍里,记录了这门真正的“风水学”,只掌握在仙人的手里!

  因为只有高高在上的仙人,才可以俯瞰天下。

  而这个天下,绝不仅仅局限于大明!

  甚至不局限于什么朝鲜、日本、占城、安南,而是包括了更远、更广阔的区域。

  曾经,张宇初认为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为什么呢?

  因为以现在对世界认知的程度,以及移动的速度,根本不可能有人真正地能看透整个天下的风水,光是在大明仔细地走一圈,就要花费不知道多少年的时间和何等恐怖的精力。

  更遑论,在所有已知的、未知的天下里,周游一圈呢?

  再进一步讲,即便是周游了真正的天下,可又真的能掌握吗?

  所以,唯有仙人!

  也只有仙人!

  仙人高高在上,于天上垂钓人间气运,自然对人间的所有山川河流,风向流向了如指掌。

  一个在天上看,一个在地上看,如何能比?

  所以,张宇初认为,这门所谓真正的“风水学”,根本就不是凡人所能够掌握的。

  可是今天,张宇初的心中,却忽然有了一个大胆到有些可怕的想法。

  难道,姜星火正在讲述的,便是这门传说中只有仙人能掌握的学问?

  事实上,张宇初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

  毕竟,在这个没有出现地理大发现,没有前赴后继的航海家用生命探索出全球的洋流走向和季风情况,确实不可能有“凡人”掌握全世界的风与水。

  而在后世则完全不同,不仅有已经总结好的资料,详实而简单易懂的图画,更是有挂在天上的卫星作为“天眼”,时时刻刻地监视着风云变幻与洋流动态。

  姜星火能在这个时代,说出这些话语,被张宇初认为有可能是真正掌握着“风水学”,也就不足为奇了。

  话说回来,这也是张宇初张天师在心里偶然升起的猜测罢了,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毕竟,姜星火讲的东西虽然沾边,但他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明姜星火所讲的东西,就是传说中的“风水学”。

  隔壁,新歪脖子树下。

  姜星火的话语还在继续。

  “之前你们都玩过模拟元朝的游戏,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你们应该很清楚,连续的自然灾害会给国家的财政和国运带来多大的影响。”

  李景隆和朱高煦点了点头,露出了不忍回忆的表情。

  痛,实在是太痛了!

  而这些曾经在真实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又曾经由他们身临其境经历过的抉择,其实无不说明了,元朝的短命,跟气温的持续下降,一定是有关系的。

  蒙古人在草原上的时候,缺乏比热容大的水体,所以被迫南下西出征服世界,可即便是他们获得了靠近比热容大的水体的田地,没有了气温差的折磨,还是要面对气温这个巨大的难题。

  “所以姜先生的意思是说,大明现在面对的气温下降,其实从南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李景隆有些沮丧地问道。

  “对。”

  姜星火认同了他的话语,但又补充道:“当然了,气温也不是一直下降的,中间会有一段时期,譬如元朝建立和南宋灭亡的那段时间,气温其实是转头上升了一阵子,只不过随后又掉头继续下降了而已。”

  “你们不用太过担心的,大明未来也不是一直气温下降,不出意外的话,中间还会有一段时间的抬升,最后才会如同元朝那样掉头猛降。”

  这话听得两人一副司马脸。

  什么叫不用太担心?

  怎么听起来就跟医生对伱说:“别担心,虽然是绝症,但是还会有几个月回光返照的,回光返照完了,才会急速恶化。”

  “大明的未来,真的会这样吗?”

  密室里朱高炽的神情,同样变得极为凝重,甚至感觉浑身冰冷——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已不能回头。

  而此刻,姜星火给出的结果,令人难以接受。

  换谁,谁都接受不了。

  别说病人家属情绪不稳定了,病人马上都要情绪崩溃了。

  之前朱高炽之所以那么乐观,便是一开始觉得,所谓的“小冰河期”可能只是持续个数年、最多了不起十几年嘛,朝廷只需要像是隋朝那样广建仓储积蓄粮食,遇到了连续的灾年,勒紧裤腰带还能撑过去。

  而后来,朱高炽虽然听姜星火说小冰河期会持续数百年,可由于他当时没转过弯来,认为化肥和姜星火要讲的能让供养人口上限增加三成的办法,加在一起是可以抵御小冰河期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朱高炽马上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之处。

  一旦粮食产量增加,以及可供养的人口上限增加,就必然会导致人口猛增!

  若是大明未来面对的,是一个持续的温暖期,这种情况倒还好说,反而会极大地增强大明的国力,毕竟如今大明初年,面对的实际情况其实是人多地少。

  百姓的数量跟藩王不一样,百姓是越多越好!

  可现在姜星火已经真真切切地说明了蒙古人的例子。

  蒙古人为了躲避气温差的折磨,快要把整个世界都打下来了除了三打占城而不成的镇南王拖了后腿。

  可不管怎么说,蒙古人确实从草原上跑出来了。

  结果也只是延缓了一百年不到而已,小冰河期气温的持续下降,还是造成了天下大乱。

  而大明跟蒙古人还不一样,以后遇到小冰河期,还能往哪跑?

  南下往占城跑?

  大明无处可逃,唯有硬抗。

  而姜星火的化肥和其他办法,固然可以增加农业产出,也必然带来人口增长的问题,人口越多,到时候就意味着需要填饱肚子、嗷嗷待哺的嘴越多,容易揭竿而起的人也就越多。

  所以,大明该怎么办呢?

  “未来几十年内。”朱高炽沉声说道,“或者说,最晚一百年之内,大明必须要想办法解决掉这个问题。我们当然可以把事情留给儿孙辈,但若儿孙辈也无法克服小冰河期的危机,大明的国运,便会彻底终止,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朱高炽沉默了一阵子,抬头看向众人。

  朱高炽的表情严肃起来,沉声问道:“那时候,若是儿孙到了地下,我恐怕无法原谅自己今天的视而不见。”

  “殿下稍安勿躁。”夏原吉立刻劝慰道,“臣刚才提过了,这种事,需要慢慢筹划,即便是这是姜师的讲的,我们也是要回去翻史书、查资料,然后召集有识之士,共同论证是否是正确的。”

  “这件事,我亲自来做。”

  朱高炽点点头,他说道:“我会让内阁的几位学士详细查阅过去所有朝代的历史典籍,看看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在史书上的记载和姜先生说的是否相符。”

  朱高煦看着地上的那副简易的文字地图,还是有些费解。

  秉持着“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铁憨憨开口说出了他心中的疑惑。

  “姜先生,刚才您说的‘农耕-游牧降水分界线’的概念俺知道了,但是原理其实并没有听懂,只是一知半解。”

  朱高煦指着地图上陇西-河套-山西-河北这一线说道:“刚才您说,这里有个什么.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俺对您说的没概念,您说的四百毫米,到底是多高?”

  姜星火略一思量,明朝的营造尺等于现代的32厘米,四百毫米就是0.4米,也就是一又四分之一尺。

  “一又四分之一尺。”

  朱高煦用手略微比量了一下,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每年,就下这么多点的水吗?是不是有些太少了,恐怕膝盖都没不过吧?”

  “确实不多。”姜星火承认,“但这就是长城一线一年的降水总量。”

  姜星火问道:“你仔细想想,除了毛毛春雨,夏天的几场雷阵雨,北方的降雨,是不是主要依靠秋雨?若是这般想来,你觉得一年的水,能累积多高?”

  这么一说,朱高煦大略想通了。

  朱高煦还是有疑问,他说道:“那光靠这点雨水,就够农业耕地灌溉的吗?”

  姜星火笑道:“当然不是,实际上这些雨水,并非是按落到耕田上算,而是整个平原地面为基础,累积的降雨量高度.因此,绝大部分的雨水都会流入河流、湖泊、地下水,换了一种方式储存起来,等到农人们需要使用的时候,才会从这些储水的地方抽取出来。”

  “事实上,一又四分之一尺的降水量线,不仅是农耕和游牧的降水量分界线,也是划分‘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界限。”

  李景隆若有所思地问道:“那也就是说,长城的修筑位置跟降水线的重合,其实不是巧合,就是为了保护耕地?”

  “俺觉得不对。”朱高煦反驳道:“从军事上来说,长城只能建在山上,肯定不能建在平原上,跟你说的应该关系不大。”

  听到朱高煦的话语,李景隆一时也有些不确定了起来,毕竟,这也只是他的推测。

  但是李景隆的这个推测,在他自己看来,也是有问题的。

  就仿佛.先射箭再画靶子。

  “是巧合,也不是巧合。”

  见两人想不通,姜星火接过话来:“巧合的地方在于,两条线确实基本重合的,不是巧合的地方在于,恰恰是因为有这些山,所以降雨量才会在南北两侧形成差别。”

  “什么?”李景隆有些惊讶。

  按照姜星火的意思,便是其实是先有了山,才影响了降雨,继而因降水量不同,山的南北两侧形成了农耕-游牧之分。

  “你们知道,风水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

  隔壁密室。

  张宇初张天师猛然睁大了眼睛!

  什么?!

  姜星火竟然真的提到了“风水”!

  这本来只是他无意间听姜星火讲课时,联想到的典籍上的故事。

  其实心里并不确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10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4/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