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202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如此一来,在经济地位上南北不就基本平等了?”

  姜星火继续说道,“经济平等,也就意味着出现了两个经济中心,其中任意一个经济中心承担庙堂中心的职责,亦或是两个经济中心都分别承担庙堂中心的部分职责,也就不足为奇了。”

  接下来‘皇帝-太子’南北都城分权,是姜星火基于前世的明初历史史实,构建的设想。

  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上,为了弥合南北割裂,明朝皇帝就进行了为期数十年实际上的‘皇帝-太子’南北都城分权。

  朱棣和朱高炽,朱高炽和朱瞻基这祖孙三代人,为了既守住北方,又控制南方,便采取了皇帝和太子一南一北的治国方略。

  历史上既然证明可行,那就可以改良。

  而且姜星火还有一层意思,那便是合理画饼,试探大明帝国高层对自己提议的态度和容忍度。

  毕竟,这个提议涉及到了皇帝的核心利益。

  ——皇权!

  皇帝的逆鳞!

  触之者,必死!

  既然姜星火出狱后打算改造大明,那么毫无疑问,肯定会有很多新的思维、政策、器物,即便能增强大明国力,给皇帝带来很大利益,依旧是不可避免地会触碰到皇权的禁忌。

  如果不现在在诏狱中,提前试探出皇帝对自己的容忍度。

  那么等出狱后,准备大干一场,结果发现皇帝为了死死地捍卫皇权,所有改造大明的举动就变成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到时候不就一腔热血喂了狗?

  毕竟,在永乐时代,如果想脱离高度集权的皇权来进行社会改造,那无疑是痴人说梦的。

  也就是说,姜星火在不知道皇帝对自己容忍度和接受度的情况下,必须主动试探出这一点,才能确定自己出狱后的种种举措,皇帝能不能容忍、接受。

  如果连眼下的‘皇帝-太子’南北都城分权,这种基于永乐时代实际历史经验提出的改良,都因为碰触到了皇权,朱棣就打算干掉他,那么日后的改造大明,自然无从谈起。

  而换句话说,如果连这种给皇权分权的方式,朱棣能忍下来,那就可以改造大明。

  即便朱棣对此不以为然,觉得天方夜谭,也都没关系。

  提议本身是为了试探,而不是为了实践。

  因为只要朱棣没有给他任何惩罚,那就代表着朱棣对他的容忍度、接受度,足够到了改造大明的地步。

  而这会不会算作主动求死?

  姜星火认为不会,因为他出发点就不是求死,而是提议做事,朱棣接不接受,惩罚还是奖励还是视若无睹,那都是朱棣的事情,被砍了也不算主观动机而是被动实现。

  “两个庙堂中心?”朱高煦的呼吸愈发急促,他连声问道:“姜先生,那您说的要备边,但军队不放心远离统治核心,以及权力分散导致的猜忌,怎么解决?”

  姜星火答道:“从北方抽调来靖难的军队,肯定是需要返回北方的,士卒普遍不习惯南方的饮食,也不耐酷暑.但偏偏军队离得远了,皇帝不放心。”

  “解决办法也很简单。”

  “喔?”

  郑和精神一振,军权,这可是最难的一点,姜星火竟然说解决办法很简单?

  姜星火先迭了个甲:“先说好,今日只是随便说说,狱友聊天,作不得真。”

  两人自然点头。

  “这个解决办法便是,手握兵权的皇帝坐镇北京,依旧能总揽政务决定权、司法决定权。而制定法律规定历代储君都需坐镇南京,以维系南北平衡,同时学习历练接触政务,而非做最终决定。”

  “也就是‘皇帝-太子’南北都城分权。”

  事实上,这也是大明征北大将军朱棣和常务副皇帝朱高炽,甚至是朱高炽和朱瞻基在历史上的分权模式。

  姜星火正是参考了历史上明初特殊时期的南北割裂,导致历史上的两代皇帝和太子必须齐心合力,在没有快速通讯的情况下,都能一南一北共治天下,才敢提出这种模式。

  特殊时期,特殊政策,为的就是在百年内弥合南北割裂。

  否则,没有别的办法可言了。

  “庙堂中心一分为二,‘皇帝-太子’南北都城分权,俺觉得不太可能吧?”朱高煦蹙眉道。

  郑和亦是问道:“通讯怎么解决?如果庙堂中心一分为二,恐怕扯皮都要扯疯了!”

  事实上,这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所在。

  “如果没有产生意料之外的变化,那么庙堂中心一分为二,确实是无解的操作,毕竟,通讯延迟太久本来就会产生误会,而分权.又会进一步导致猜忌。”

  姜星火的眼眸中闪过了一丝异彩。

  “按照现在的通讯情况来推算,确实难以解决,但不代表未来无法解决。”

  “未来?”朱高煦有些不解。

  姜星火先问道:“你觉得建设北京的宫殿城池,然后移民充实人口,到最后达到迁都的所需基础条件,需要多久?”

  “少则二十年,多则三十年。”朱高煦肯定地答道。

  光是扩建皇宫,没个十年八年就搞不成。

  更别提其他都城所需的配套设施,以及与都城相匹配的人口、农业、水源、道路等等了。

  “所以,时间还很长,现在解决不了通讯,不代表以后解决不了。”

  姜星火接下来做的假设,都是只能在未来实现的,现在验证不了。

  换言之,姜星火为了试探皇权容忍度,开始画大饼了。

  至于接下来畅想的科技点,也仅仅是畅想。

  姜星火低头从地上捡了几根小树枝,挨个插在土里,又用树叶的梗,依次连接这些树枝。

  “那如果我说,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会有这样一个名为【千里传文】的东西出现,只需要把一个个木桩子打进地里,中间拉上线,如此一来,南北两京就能实现实时传输文字,是否可以满足‘皇帝-太子’南北都城分权所需的通讯条件?”

  二三十年,就是工业变革建成工业体系基础,为点出“有线电报”这个科技点所必须的前置条件。

  其实无线电台反而比有线电报更容易搞,无线电这种初中生都能手搓出来的东西,姜星火自然也会,但眼下只是畅想,自然要讲点明代人还能理解涵义的东西最起码有线电报还有个实体吧?

  如果直接说隔空发消息,明代人怎么理解?

  那不成了仙人法术之千里传音了嘛。

  闻言,朱高煦和郑和两人将信将疑。

  【千里传文】就像【铁马】一样,都是姜星火畅想的东西,能不能实现不知道,但既然化肥都实现了,还有那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诸如鸟粪岛、金山银山都实现了,他们也不敢保证这东西姜星火就弄不出来。

  他们之所以觉得‘皇帝-太子’南北都城分权不靠谱,就是因为无法解决快速通讯,总不能天天八百里加急吧。

  若是说二三十年后,有这样一个仿若仙器一般的东西出现,似乎倒也不是不能搞一下‘皇帝-太子’南北都城分权?

  毕竟都能实现实时通讯了,那隔着几千里扯皮跟大家现在隔着几条街扯皮,听起来区别倒也不大。

  当然,前提还是【千里传文】这个东西在未来能搞出来。

  “有了【千里传文】实时通讯,皇帝依然操纵政务权柄.皇帝不出宫,便知天下事。这一点伱们应该能理解,皇帝处理天下政务看得的奏章,【千里传文】传的也是奏章。或者说的再直白一点,日后大明的皇帝一定是住在皇宫几十年不出来的,那么对于皇帝而言,信息来源的远近,其实没有任何差别,只需要手里握有军权、司法决定权、政务决定权就可以了。”

  “而【千里传文】也可以部分解决皇帝与太子的猜忌问题,同时也可以制定太子定期回京,譬如一年多少次的制度来进一步防患于未然,这样就能做到南北平衡的同时,不耽误政务处理,也会避免权力分散导致的猜忌。”

  “此法虽有些瑕疵,但若非如此,则南北平衡永远无法破解!”

  “没有此法,大明迁都北京,南方必然尾大不掉,双方离心离德,为亡国埋下祸根!”

  朱高煦的豹眼,彻底睁圆了起来。



第179章 姜星火的试探

  密室内寂静无声。

  本来,迁都问题在所有人的心里,都是一个必错的选择题!

  怎么选,都是错!

  选了北京为都城,就会让南方尾大不掉,面临运粮的巨大难题。

  选了南京为都城,就会面临南北分裂,北方边防无法解决的问题。

  但是姜星火今天却告诉他们,这个选择题的答案很简单,只要有能够实时通讯的【千里传文】出现,把选项拆开就好了。

  手握军权、政务决定权、司法决定权的皇帝坐镇北京,而太子坐镇南京。

  事实上在朱棣的心中,为了解决南北割裂的问题,也是打算立了太子后,与太子一南一北。

  朱棣觉得,至于姜星火所说的【铁马】,远没有【千里传文】重要。

  在朱棣看来,就算是不能实现【铁马】,也只是有点小瑕疵而已,北方的经济弱势又不是一年两年了,而是三五百年,一时半会儿改变不了也没什么。

  毕竟,北方的钱袋子瘪,但是刀把子硬啊!

  朱棣想来,只要自己的基本盘不动摇,军权在自己手里,没钱都是小事,办法总是有的。

  实在不行,就加大税卒卫的力度,有刀把子还收不上税怎么的?

  不可能的。

  但提议是不错,可偏偏这时,空气都陷入了诡异的沉默。

  “陛下,儿臣反对!!!”

  朱高炽大声说道,此时他的额头已是渗出汗水,他挣扎着从椅子上站起来,又挣扎着跪倒在地。

  “儿臣觉得或许如唐宋元旧制,设立南北两京,甚至四京、五京,都没有问题。”

  “但儿臣反对‘皇帝与太子分镇南北两京’的提议!不论儿臣是否是太子,儿臣都反对这个提议!”

  储君之争,随着朱高煦即将出狱,俨然便是即将掀起的波澜。

  朱高炽从任何角度看,都不可能去同意姜星火关于‘皇帝-太子’分权的想法!

  否则,朱棣会怎么想?

  太子还没当上呢,就琢磨着分朕的权柄了?

  哪怕这种分权,在事实上已经持续了四年之久。

  靖难时期,朱棣麾下的所有政务,基本都是朱高炽处理的,递给朱棣的,通常都是简报和处理意见,朱棣也通常不会反驳朱高炽的政务处理意见。

  朱棣只管军权、司法决策权、政务决策权,抓着这三项最为重要的权力,其他都放给了朱高炽。

  燕军打进南京城后,这种模式依然在持续。

  朱棣除了图新鲜的时候勤政了一段时间,其他时间,都是朱高炽在负责政务。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20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02/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