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207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两个倭寇,应该都相互背叛了。”

  说罢,朱高煦看向了郑和,想跟郑和对对答案。

  郑和也同意了朱高煦的说法。

  “姜先生怎么说?”

  姜星火没说,而是在地上同样画起了东西。

  只不过,这次姜星火学乖了,捡了根粗树枝,没再用自己的手指,上次用手指写字把指甲都磨出大理石状花纹了。

  沉默背叛

  沉默(1,1)(20,0)

  背叛(0,20)(18,18)

  “这个叫做博弈矩阵,也就是倭寇囚徒博弈的所有可能解。”

  姜星火指了指道:“左边的沉默/背叛是丙倭寇的,上边的沉默/背叛则是戊倭寇的。”

  “这里便是说,丙倭寇和戊倭寇共同选择了背叛对方,其实从个人角度上来讲,都不是错的,毕竟每个人都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在丙倭寇和戊倭寇不再是【绝对理性】,也就是几乎不可能同时选择保持沉默拒绝开口,走向(1,1)的结局。”

  “所以说,丙倭寇和戊倭寇都知道背叛对方才是更好的选择,而无论另一个倭寇怎么做都是如此。”

  “但问题就在于,背叛对方,不从个人角度,而是从结果上来看,他们都没有因此受益,只是做到了跟对方不亏。”

  姜星火指向了(18,18),解释道:“这便是倭寇囚徒博弈的标准结局,倭寇博弈的参与方,按照互相背叛的策略,同时付出了代价,这便是所谓的纳什均衡。”

  “那是均衡?”

  郑和念叨着这个古怪的名字。

  “意思就是,这样就平衡了。”朱高煦解释道。

  “喔,原来如此。”郑和微微抚髯。

  姜星火懒得解释也无法解释,其实他应该改个称呼,但一时半会儿,又委实想不起有什么特别合适的称呼。

  “对于这个平衡,丙倭寇和戊倭寇肯定都不后悔,因为如果任意一名倭寇不坦白,改变主意为保持沉默拒绝开口,那么他就会被判20年监禁,在博弈中他将失败并且抱憾终身,也就是走向(20,0)或者(0,20)的结局。”

  “这个平衡的意思,就是问题不在于双方博弈的胜负,而是博弈方哪怕知道了对方的选择,依旧不会后悔。”

  “事实上,我们从旁观者的角度都知道,这个均衡是不明智的,因为两个人如果都能【信任对方】,那么原本都可以只被囚禁1年的,结果却都被囚禁了18年。”

  “也就是说,每个倭寇都做出了最好的选择,结果却是两败俱伤。”

  “因此,‘倭寇囚徒博弈’能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

  姜星火缓缓说道:“人与人之间在面临竞争性利益问题的时候,极难做到【信任对方】,却极容易做到互相背叛。”

  “之前我们讲国家权力的时候,你们应该就发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行为,其实跟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别无二致,对不对?”

  朱高煦与郑和点了点头。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国与国,尤其是具有竞争性的国家之间,同样是存在一个‘倭寇囚徒博弈’的,这个博弈我称之为‘大国安全困境’。”

  姜星火语速比较慢地说道。

  “鉴于对于国家来说,很难确定多少权力才算是今年和明年、后年乃至大后年够用的权力,因此,大国认识到,保证自己安全的最佳办法是当前就争取成为霸主,这样就消除了任何其他大国挑战的可能性。只有糊涂的国家才会感到它已获得了足够的生存权力,而不愿抓住机会争做霸主。”

  “这里面就体现了《大国博弈学》第一部分‘进攻现实主义’中的基本逻辑,该困境的实质是,一个国家用来增加自己安全的测度标准,常常会减少他国的安全。”

  朱高煦有些醒悟地说道:“这跟丙倭寇和戊倭寇博弈的道理是一样的。”

  姜星火赞许地冲他笑了笑。

  “为了从‘进攻现实主义’的基本逻辑出发来获得安全,国家就会被迫攫取越来越多的权力,以避免他国的权力冲击但是这就会造成一个后果。”

  这次是郑和开口:“还是跟刚才两个倭寇的博弈类似,某个国家企图攫取权力,就意味着又反过来使其他国家感到更不安全,并迫使其他国家作最坏的打算,所以说没有任何国家能感到彻底安全,追求安全的恶性循环也就开始了。”

  嗯,在近代这种恶性循环通常被称为军备竞赛。

  ——————

  “听起来,这跟春秋争霸差不多?”朱棣若有所思。

  对于《大国博弈学》,其实朱棣最关心的问题,是怎么从中学到点知识,来遏制对大明威胁愈发巨大,且敌意毫不掩饰的帖木儿汗国。

  帖木儿比朱元璋小八岁,他俩是同一辈人,也是分据东西的两大当世之雄。

  帖木儿汗国,早在大明洪武大帝开国的时候,就已经占据了河中府西辽故地,当时朱元璋就要求帖木儿汗国按元朝旧例来进贡。

  一开始,帖木儿并没有理会,直到二十年后,帖木儿征服了花拉子模,也就是朱棣正在第一次率军北征的时候,帖木儿才开始遣使进贡。

  虽然在官方的书信中,帖木儿自称是臣,但帖木儿想的绝对不是像李氏朝鲜那样奉大明为宗主,相反,帖木儿通过使节的往来,在不断地了解大明的情况和国力。

  洪武二十九年,朱元璋已经病重的时候,刚刚击败了金帐汗国的帖木儿撕下脸皮,把使节给扣了,这其中既包括大明,也包括了奥斯曼帝国。

  随后几年过去了,当朱棣从情报中得知,在大明上演南北内战,打了四年奉天靖难的同时,帖木儿汗国就已经打败了马穆鲁克王朝和奥斯曼苏丹。

  朱棣迅速地警惕了起来。

  毕竟,帖木儿汗国扩张的速度,实在是太过惊人了。

  如今看领土面积和人口、兵员、经济等等情况,帖木儿汗国不仅能跟大明分庭抗礼,某些方面,还能小胜一筹。

  而朱棣此时刚刚结束靖难之役,国内各种事情搞得他焦头烂额。

  事实上,正是因为姜星火的绩效削藩帮他搞定了藩王,摊役入亩搞定了士绅,还有提出其他各种有益于快速平定国内乱局、稳定他的统治的政策,朱棣才会对姜星火如此尊敬和重视。

  如果姜星火没有给朱棣的皇权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哪怕真是谪仙人,朱棣也不会如此尊敬和重视的。

  “回禀父皇,确实跟春秋争霸差不多的意思。”

  道衍既然不说话,论地位,自然是朱高炽接茬。

  不然让朱棣自己一个人说话,没人搭理,那多尴尬。

  “就譬如宋国与楚国为了争夺霸权而打的泓水之战,就是一个大国博弈很典型的例子吧?”

  朱高炽慢吞吞地说道:“宋襄公正是因为在博弈之中,没有选择半渡而击,所以才会落得兵败重伤,累国衰亡的下场。”

  “也就是说,在国与国的博弈之中,绝对不能【相信对方】,哪怕明知道互相提防会导致互不信任,招致更严重的后果,但不管怎么选择,都比自己国家遭受严重损失强得多。”

  夏原吉也微微颔首。

  “所以从春秋到战国,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愈发频繁,便是姜师所说的,这种所谓的因为‘进攻现实主义’而形成的恶性循环。”

  “那么除了这种恶性循环,国与国之间,就没有其他的办法来制约对方了吗?我指的是那种既可以制约对方,又不用陷入这种恶性循环的办法。”朱高炽若有所思地问道。

  夏原吉深思片刻,缓缓摇头道:“暂时没有想到。”

  “李尚书觉得呢?”朱高炽转向了李至刚。

  李至刚支支吾吾地说道:“回禀大皇子殿下,臣也没想到。”

  朱高炽倒也不再深究,复又陷入了短暂的思索。

  反而是道衍,从似睡非睡的状态下脱离出来,睁开了他那标志性的三角眼,盯着李至刚看了几眼。

  李至刚被看得心跳加速,老和尚的阴狠毒辣,他是极为忌惮的。

  李至刚也知道,恐怕自己的心思被道衍看出来了。

  就像是人与人之间相处可以耍手段,下阴招一样,国与国之间当然也可以。

  而李至刚正是此中高手,所以跟君子可以欺其方的夏原吉不同,李至刚几乎是剎那间就想出了不少招数。

  可惜,这跟他的职位不太相符。

  大明的礼部尚书,应该是将大明的光辉沐浴给每一个藩属国才对,怎么能有这种阴损龌龊的心思呢?

  你不对劲!

  所以,李至刚为了不让自己的形象在皇帝、大皇子面前太难看,也只好把这些东西藏在了心里。

  就在几人勾心斗角的时候,隔壁的声音也传了过来。

  “姜先生,难道没有办法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吗?”

  “当然有,而且不止一种。”

  姜星火温醇的声音飘来。



第183章 受到启发的朱棣

  “既可以制约敌国,自身又不用陷入恶性循环的办法主要有两种,我们先讲第一种,也就是对实力不足以威胁本国,本国却对之在军事上并无把握,也就是说,本国的军事权力很难影响到的敌国。”

  “这个第一种办法,叫做地缘均势。”

  姜星火在地面上又开始写写画画了起来。

  不过这次好歹写的是汉字和符号,没有数字。

  朱高煦瞥了一眼后,松了口气。

  上次讲“巴罗-李嘉图等价”时那串复杂到让他晚上睡觉,都会做梦想起的古怪数字和符号,他实在是不想再经历一遍了。

  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水平,姜星火要讲的东西,倒也不算复杂,

  事实上,仅仅是国际关系学中最基础的均势理论,这玩意如果追根溯源,跟战国时纵横家的那套东西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更加系统化、理论化,易于普通人学习掌握。

  在地缘政治和外交理论中,更是最常见的一种策略。

  “之前我们说,国家之所以会感到不安全,究其原因,就是跟倭寇的囚徒博弈一样,为了获得安全,国家就会被迫攫取越来越多的权力,扩充武备,以避免他国的权力冲击,来获取安全。”

  “而地缘均势,就是将这种不安全感转嫁到其他国家身上去。”

  “或者说,把博弈的对象从自己与敌人的身上,转嫁到敌人与其他人身上。”

  “也就是说,国家通过自身或结盟的力量来制衡对手,实现力量均衡,从而达到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也就是地缘均势外交。”

  ——————

  “外交。”

  朱棣咀嚼着这两个字。

  而在朱棣的心里,更重要的,更受启发的,则是“均势”。

  这不禁让朱棣联想到了最近困扰在他心头的难题,嗯,不是帖木儿汗国,而是立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20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07/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