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234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朱高炽叹了口气,苦笑道:“先让我想想,然后待会再试一下吧,若是还不成,我再想别的法子。”

  朱高炽说完就摆了摆手,那两个太监赶紧退了下去,走到暗室前,等待大皇子的命令再继续按照之前的步骤操作。

  朱棣则在旁边慢吞吞地踱步思索,脸色微微有些阴晴不定,显然也正在烦恼。

  片刻过后朱棣突然停了下来,看向朱高炽道:“姜先生当时,做的步骤是不是并非如此?这两个大铅球,该说如何处置才妥当?似乎不是用人来弄吧。”

  朱高炽点了点头答道:“回禀父皇,姜先生当时说的是在两个放平滑的导轨,让两个大铅球缓缓抵达两侧相等距离的位置。”

  “那为什么不这么做呢?”朱棣看着自己的好大儿问道。

  朱高炽解释道:“之前试过,做不到,只要是有坡度的导轨,因为铅球的重量太大,都会对中间吊着金属线和小镜子的平衡仪器造成震动这种震动,甚至比人轻手轻脚弄的动静还大。”

  “没坡度的呢?”

  朱高燧刚忍不住问出口,便大约知道结果了。

  “没坡度大铅球根本不滑动。”朱高炽答道。

  闻言,朱高燧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了。

  既然几人都没什么好办法,那也只好继续再试一次人工搬运大铅球。

  两个太监甚至脱了有些累赘的外袍和鞋子,光着脚穿着中衣,捧着两个大铅球,轻悠悠地放到小铅球旁边。

  在暗室外观察的父子三人,不由地聚精会神地看着第二次实验的结果。

  毕竟,这两个大铅球,其实动摇的不是镜子,而是皇权啊!

  那两个太监双手拿起大铅球,竭力轻柔地往前伸了伸,然后调整角度对着垫着的木板,开始用手臂为支点,托住大铅球往小铅球那边挪动。

  这种方式虽然耗力更大,但胜在安全,毕竟小铅球是被固定的,只需要尽力让大铅球保持平衡即可。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太监必须一边挪动大铅球一边留心周围的环境,免得让大铅球位置错误或者碰撞金属架,以防发生意外——这种操作的确是极考验臂力和耐心的。

  朱棣和朱高炽死死地盯着镜子和铅球的变化。

  大铅球放在了事先画好的位置。

  然而两个小铅球依旧纹丝不动。

  两个太监不甘心,再一次用手臂推动大铅球,往小铅球那里稍微挪了两寸,这次总算有点动静了。

  不知道是不是受力不均,然而两个太监努力的结果却是金属架上小铅球动了起来,在原本的位置上打旋,而且在金属丝和镜子摩擦,发出细密刺耳的声音,但实验仍然没有任何结果,显然没有产生丝毫的“万有引力”。

  这让主持实验的朱高炽有些泄气。

  朱高炽记得清楚,姜先生说这个实验很简单来着,但他自己做起来,竟然这般艰难。

  若是不能平衡大铅球两侧的力度,估计很难真正地测试出小铅球受引力产生的波动。

  朱棣见两次实验失败,倒是反而放下心来。

  没有什么劳什子“万有引力”,对他而言反而更好。

  毕竟,如果“万有引力”不存在,“日心说”解释不了,那么天人感应的传统观念就不会被动摇,皇权也不会受到威胁。

  而就在此时,朱高燧皱眉沉吟许久,忽地抬起头道:“大哥,父皇,我倒是有一个想法。”

  “喔?”朱棣惊奇看向自己的小儿子,“说说看。”

  朱高燧挠头道:“我看人家造房子,有的时候是从二楼到一楼之间栓根绳子和索轮,把二楼的废木料之类的,直接递下去。一楼的如果想往上运东西,同样也是如此.我们何不如用索轮呢?这样只要对准位置,就免得人力导致暗室里的地面、空气扰动了。”

  “索轮?”

  “对。”

  朱棣听罢眉头舒展开来,露出了笑容,说道,“就依老三的法子了,可以在暗室的房梁上吊个索轮固定住,然后在两侧开孔的地方拉绳子,如此一来人就不进去了,位置也对的准,只需绳结打个位置拽住就好,碰到下面固定的木板,自然能稳住如此一来,若是还不成,那便说明这劳什子‘万有引力’根本就不存在。”

  朱高炽也举着粗胖的两根手指,比了个“V”形说道:“也可以用两个木板钉死,正好能卡住大铅球。”

  “去做吧。”

  朱棣挥了挥手,锦衣卫们连忙下去执行。

  而朱棣父子三人,也开始等待这最后一次实验的结果。

  如果这次实验还是失败,那么就证明,姜星火第一次说错了

  可是姜星火真的会出错吗?

  朱棣的心头,忽然跳出了这样一个令他自己都有些诧异的疑问。



第207章 打破内心枷锁的朱棣【求月票!】

  暗室里,拿着斧头锯子等物的锦衣卫们开始了一阵改造。

  很快,房梁上对准了下方位置的索轮吊索就安装完成,从外面墙壁牵引绳子的孔洞也凿了出来。

  两个负责廷杖打板子的锦衣卫大汉将军,被纪纲从北镇抚司特意召了过来,用来操作索轮吊索。

  这里便是要说,明代锦衣卫打板子的工夫真是一绝。

  这些负责行刑的锦衣卫大汉将军都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先在一块砖头上打,打出本领了,在砖头外面包上薄薄的宣纸,再练功夫.练到怎么样才算到家呢?就是一板子下去,砖头碎了,宣纸没坏,所以朱元璋时代有一些官员被廷杖活活打死也就不奇怪了。

  这两个大汉将军乃是朱元璋时代就负责廷杖的了,锦衣卫解散后调到了别的卫所,如今下岗再就业上岗,经历了一轮对建文文臣的手感恢复训练后,如今已是重回巅峰状态。

  手里的劲道,比朱高炽的两个贴身太监拿捏的可稳当多了。

  再加之两人配合多年,可谓是默契无间。

  调试了几番后,两名大汉将军同时缓缓抽动绳索,大铅球亦是从索轮吊索上慢慢坠下,下坠的速度甚至平稳到让人惊叹。

  只能说,这是个手艺活。

  这种办法能够确保大铅球平稳降落在一个极小的固定区域内,而且扭秤实验的相关器材不被外界因素影响,而在固定区域内,则需要分别用两个“V”形板子固定住,避免两个大铅球跟其他地方产生碰撞。

  最后一次实验,便是检验姜星火所谓“万有引力”到底是否真实存在的一次。

  因此,无论是朱棣还是朱高炽、朱高燧,全都屏息凝神,丝毫不敢眨眼地看着暗室里正在下坠的大铅球。

  悬挂着大铅球的绳索,在两名大汉将军的手里,以某种令人惊叹到叫绝的操控水准,稳稳地降落在了预定位置。

  可是。

  镜子还是纹丝未动。

  “姜星火第一次出错了吗?”朱棣的心头,忽然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朱高炽亦是怔了怔,反而松了口气。

  如此一来,既然“万有引力”这东西证明不了其存在,那么自然也就谈不上威胁天人感应,继而动摇皇权了。

  然而,就在下一剎那间。

  琉璃镜所反射的光点,瞬间变远!

  看着眼前的一幕,几人顿时有些发愣。

  “这……是怎么回事?这世上难道真的有所谓的‘万有引力’存在?”朱高燧有些惊讶地问道。

  “父皇,我觉得这便是姜先生所说,两个大铅球导致小铅球的引力不平衡,继而使得小铅球的平衡状态被破坏了。”朱高炽缓过神来道。

  而朱棣的脑海里,则划过了《姜先生讲课记录》里面的那段话。

  “如果万有引力存在,那么铅球之间互相吸引,必然导致这个三角形的‘扭秤’发生微微偏移。只要‘扭秤’发生了偏移,哪怕非常微弱,只动了微不可查的一点点,那么韧性很好的金属线也会带着镜子同样发生偏移,镜子所折射的光,就会移动出较大的距离。”

  眼前的实验,毫无疑问地向他们证明了这一点。

  毕竟,两个大铅球根本就没有挨上小铅球。

  而放置小铅球的‘扭秤’和放置大铅球的‘V’形木板之间,也存在着距离,两名大汉将军的手非常稳定,并没有观测到一丝一毫的波澜,甚至刻意放在上面的沙土,都没有产生振动。

  这就是数十年如一日,隔着宣纸打豆腐练出来的手活。

  事实上,这并不是什么夸张的描述,在姜星火的前世,哪怕科技如此发达,很多工作,反而依旧是人手比机器还要稳定。

  譬如在航天领域,有个特殊工种叫做固体火箭发动机药面修理工,0.5毫米是航天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所允许的最大误差,而车床和机器人手亦或是特殊机械,都不能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手活极稳的大国工匠们用金属刀具,将火箭或飞弹发动机内装填好的固体火药一点一点地削切、修整至设计要求的型面,以满足火箭及飞弹飞行的各种复杂需要,整个过程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疏忽和纰漏。

  所以,眼前的实验结果,已经是这个时代能在排除所有误差和人为因素,得出的最靠谱的结论了。

  ——万有引力,存在!

  “再试几次!”

  朱棣忽然吩咐道。

  两名大汉将军自无不可,随后,又开始了几次扭秤实验。

  然而在众目睽睽之下,全都无一例外地成功了!

  琉璃镜上的光点,每次都会小铅球被大铅球所接近,而产生晃动。

  而小铅球以及扭秤,明明纹丝未动,甚至在投进暗室的光线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连浮尘都未曾飘起。

  朱棣怔然片刻,扭头看向自己的两个儿子。

  “也就是说,姜星火所说的这个‘万有引力’是真的存在,太阳就是靠这个东西吸着我们脚下的大地,我们脚下的大地也是靠这个东西吸着我们这个世界上压根就没有什么天人感应,理一分殊也是彻底错误的?”

  虽然戎马一生的朱棣,乃是从死人堆里打过滚出来,连皇位都是靠着自己手中的钢刀和手下的骄兵悍将打出来的,压根就不信有什么天命之类的说法。

  不管怎么说,就按靖难之役时候的普遍舆论导向,天命怎么可能眷顾燕逆呢?

  可是不信归不信,在鼓舞士气稳定军心的时候,天命在燕王这种说法,还是被道衍通过各种宣传手段用了出来,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再加之朱棣到底挣脱不了这个时代所谓的“历史局限性”,因此,朱棣对所谓的天人感应,哪怕不太信,但依旧是心怀几分敬畏的。

  可眼前的扭秤实验,却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他。

  天人感应,不存在!

  天体围绕的运转,与所有天体现象的发生,譬如什么金星凌日、荧惑逆行,都不是上天预示人间有了灾难而君王失德,只是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天文现象而已!

  也就是说,星体的任何变动,其实与他这个人间帝王的所作所为,并无任何干系。

  一念至此,朱棣的内心,反而有些悸动。

  这种悸动,就仿佛是内心有什么枷锁被打破了一样。

  朱棣仰头看着天空。

  在过去的岁月中,朱棣觉得自己从来没能看清天空中那些星辰的样子,因为它们距离自己太遥远了,以致于他觉得自己永远触摸不到这些星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2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4/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