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525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虽然现实打仗不是演义小说,没有1V1斗将的环节,但在这种明显无法马上决出胜负的战争中,双方精锐部队卯着劲儿给对方一个下马威,还是很常见的。

  鸡翎关的关门外,一片空地上。

  骠骑将军朱荣策马立于此处,抬起头仰望鸡翎关,只见关门楼上旌旗猎猎,城内灯火通明,隐约可以听到关门楼上传来的欢呼声。

  他扭头对旁边一名校尉问道:“刘校尉,你猜安南军敢出来应战吗?”

  校尉思忖片刻,答道:“卑职估计敌军还需一炷香才能做好准备,此番挑战便是无果,也能大概测试一下安南军精锐部队的反应时间。”

  “用不了那么久。”

  朱荣摇了摇头。

  大明征伐安南,毕竟是国战,而安南军对于明军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在南方,确实是暴打占城、林邑无敌手的存在,战略上可以蔑视,但战术上还是要予以尊敬、重视的。

  此时,鸡翎关的关门已经打开,一队队安南军骑兵从关门楼鱼贯而出,从桥上跨过护城河和护城壕,朝城外涌去。

  而城外的明军骑兵,亦如潮水般汹涌向前,直到安南军的寨堡前几百步方才停下。

  “咚!咚!咚!”

  随着关内越来越急促的鼓点声,安南军骑兵迅速集结,他们排着密集的阵型,缓缓朝着寨堡外移动。

  明军骑兵的动作更快一点,他们直接拉起了缰绳,胯下的战马纷纷扬蹄,跟在大部队后面向前挪移。

  “唏律律~”

  战马嘶鸣声此起彼伏,一股肃杀之气,弥漫于空气中。

  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明军骑兵的阵型比较散乱,但是安南军骑兵却是排成了一个楔形阵,并且相互间保持着极高的默契度,这种默契度,主要来源于安南军骑兵的训练。

  众所周知,安南国是不太盛产战马的。

  而蒙古人带来的陆战阴影又太深,所以这些年来安南国大力发展骑兵,但发展的方向跟大明不同,安南国的骑兵是精英化,也就是说,跟此时的欧洲一样,骑马打仗,都是贵族和贵族子弟才能玩的。

  安南军的骑兵,都是精挑细选的,平均年龄普遍不大,都是贵族青年,而这些骑兵的家庭,也都是非富即贵,因而这些人基本上只要参军,就能成为军官,还是安南军中鄙视链最上游的骑兵军官。

  与此同时,因为他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训练,所以还懂得配合。

  事实上,别看大明帝国和帖木儿帝国动不动几万、十几万骑兵集群,但在这个时代,骑兵真的绝对是一种非常珍稀的职业兵种,普通百姓根本养活不起一匹马,正所谓穷文富武,想要学习好功夫,就要吃饱饭,而在这个时代,大部分百姓是吃不饱饭的。

  像安南国出现在战场上的骑兵,都是基本等同于此时欧洲的骑士水平,这种专业级别的骑兵,花销是很恐怖的,一般人根本玩不起,但是这批战斗力确实不错,因为他们不缺钱。

  双方开始冲锋。

  但出乎安南国骑兵的意料,明军到了最后也没有选择传统的骑兵楔形阵,而是像草原游牧民族的狼群战术,额,一窝蜂战术算了,其实就是漫山遍野瞎冲战术。

  然而还没等安南国骑兵琢磨过来,对面明军骑兵就抡圆了一个流星锤一样的东西,扔了过来。

  “嘭!轰隆.”

  无数震天雷飞了过来,正好砸在了安南军骑兵密集的阵型中间,激起一阵烟尘和爆炸,不少安南军的士卒,纷纷跌落马背。

  安南国骑兵虽然训练有素,但是战术却并不灵活,而且跟同等级或更强对手较量的机会几乎没有,这也就导致了,在这种野外遭遇战中,一旦跟接受的训练不相符,很容易陷入混乱。

  此外,安南军骑兵不知道躲避,只顾着往前冲,根本不考虑侧翼会不会遭到敌人的袭扰,如果不是关外不算太过宽阔的地形,如果换蒙古人来放风筝,他们这支骑兵估计会被玩死。

  然而震天雷还不是结束,在逼近五十步的时候,明军骑兵又掏出了新玩意。

  嗯,在姜星火的指导下,关宁铁骑的招牌武器——三眼铳,如今已经成功提前两百年问世了。

  这玩意实在是没啥技术难度,但作为骑兵武器,确实是出乎意料的好用,远了能射三下,近了能当榔头用。

  而朱荣率领的明军骑兵,显然是有目标的,每一波齐射都瞄准了安南军骑兵的两翼。

  “轰轰轰”

  三眼铳疯狂喷吐铅丸,密集的铅弹犹如雨点一样,狠狠地落在安南国骑兵身上。

  安南国这些平素极为骄傲的贵族骑兵们被打懵了,他们没见过这么厉害的火器!这种身临其境成为明军装备质检员的体验,简直就是地狱一般啊!

  在城墙上观战的胡烈也惊呆了,原来明军的火铳竟然是这么猛?

  再看看自己手里那从蒙古人手里传承下来的废铜烂铁,这也叫火器?

  真是货比货得扔,此时安南人恨不得把这些老古董都给砸了了事,看着明军的新式火器眼馋的口水都要流出来。

  不过正在交战的贵族骑兵少爷们,此时就只有脑浆子能流出来了。

  他们排着密集的楔形阵,被震天雷和三眼铳轮流洗礼了一遍,好不容易熬到近距离交战,明军骑兵拎着三眼铳当榔头、骨朵来用,长枪马刀更是轮番伺候。

  这些安南国的骑兵失去了组织度和阵型,即便明军的阵型更加松散,又拿什么跟这些参加过靖难之役的精锐骑兵相抗衡呢?

  要知道,虽然征安南的明军主力,基本上没有多少燕军,但这不意味着一点都没有。

  这些出阵的骑兵,可都是将军们的亲卫,里面既有归顺的蒙古鞑官,也有胡化严重的北地健儿,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生性凶悍、身经百战,这要是料理不了这些安南国的贵族少爷,反而是怪事一件。

  不多时,安南国的骑兵便被击溃,四散而逃了回来。

  见鸡翎关前的安南军寨堡里,弓箭手纷纷放箭掩护,明军骑兵也不深追,径自耀武扬威地拎着斩获的首级退去。

  胡烈等安南国将领在城头上全程旁观了战斗,此时更是深刻地意识到了与明军之间的战斗力差距,面色难堪和愤怒不堪倒也不提,总之经此一战,双方初步交锋后,胡烈是打定主意固守待援,只是死守鸡翎关,等卫王胡元澄的援兵到来。

  可明军却不给胡烈这个机会,一个白天的时间,诸军轮番上阵,先啃鸡翎关前的寨堡,双方是逐寨逐堡地血腥争夺着,往往明军刚刚攻克下来,便被安南生力军给反推,如此一天下来,明军才将将攻克两组梅花寨。

  而第二天,明军则是学聪明了,改了打法重炮虽然对关墙无效,但对土木结构的寨堡还是有效的,重炮洗地过后,明军派出精锐部队夺寨,而安南军的生力军一旦上来,便马上后退,又是一轮重炮,把安南军炸的人仰马翻,可谓是苦不堪言。

  如此这般,第二天明军靠着这种战术,终于彻底扫清了鸡翎关前的小寨,只剩下最后两个左右依靠山脉建立的石质堡垒群没有攻克。

  第二天夜里,鸡翎关前。

  “兄弟们,跟我冲!”

  负责夜袭的鹰扬将军吕毅拔刀低喝道。

  他举刀向前,率领着身旁的数百步卒冲了上去。

  “杀!”

  数百身披扎甲的兵卒如同黑压压的乌云似的,卷向鸡翎关,虽然身披重甲,但这些人的速度并不慢,顷刻之间,距离鸡翎关两侧的堡垒仅剩几十步了。

  “射箭!”

  两侧堡垒的守军反应及时,纷纷拿出弓弩,对准吕毅所部射来。

  “盾牌掩护!”

  吕毅大吼一声,然后抽出横刀,朝前方一挥,霎时间,一排大盾兵举盾冲了上去,挡住了飞驰而来的密集箭雨。

  箭矢落在盾牌上,叮叮当当响个不停。

  吕毅带来的士卒都穿着全身扎甲,样式类似宋军的步人甲,防御力很强,即便有大盾没能完全挡下的箭矢也没造成什么杀伤,可以说守军的这轮箭雨并未伤害到他们分毫。

  很快,吕毅所部抵达堡垒下,他们纷纷开始填平壕沟,尝试突击。

  后排也有弩手举起军用强弩,对准了敌人的弓弩手,瞄准射击。

  因为是黑夜的原因,火绳铳发射会带来巨大的亮光,所以明军并没有选择让火铳手上阵。

  “咻!”

  明军当然有神射手,还是那种在夜里眼神都贼好使的,很快就将堡垒外侧围墙上的守军击毙。

  吕毅一鼓作气,带人撞破了营墙,进入了堡垒内。

  堡垒内乱作一团。

  “快,快去禀报胡烈将军!”

  胡烈正在关城的屋里休憩,忽然听到外面乱哄哄的声音,不禁睁开了眼睛。

  “来人!”

  胡烈披衣起身,吩咐左右:“给我披甲。”

  待披甲完毕,胡烈来到外厅,看到副将们已经在等候,他不由得问道:“外面到底发生了何事?”

  副将回答道:“敌人突袭了两侧的石垒群,守军已经在请求援助了。”

  胡烈顿时微微睁大了眸子:“明军真敢夜战?这么近的石垒群,就算是他们夺下来,此时也注定是守不住的。”

  胡烈说的当然没错,因为石垒群离鸡翎关太近了,守军从小门出去支持非常便捷,明军攻克一部分,也是没法完全占据的,就算是坚持到了天亮,鸡翎关关墙上的远程投射还是完全可以死死地压制住明军,再派兵夺回来。

  不过两侧石垒群一旦被敌人突破,那也就意味着,安南军的侧翼失去了屏障,如果他们不能尽快做出反应的话,明军大举压上也说不定。

  所以胡烈没有犹豫,当即就派兵前去增援,务必要把明军赶出去。

  说实话,明军不要命的打法和凶悍的攻势,这两天实在是把胡烈给吓到了。

  外围的梅花寨,仅仅坚持了两天时间就被彻底推平,这个速度,让胡烈都不仅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坚持到胡元澄援军的到来。

  不过下一瞬胡烈就明白,这不过是他的过度担忧而已。

  毕竟鸡翎关是雄关,他手下又有这么多兵马,即便外围据点丢失,其实也没什么。

  这种雄关,就是真的两军消耗几个月乃至几年,其实都是寻常事。

  哪有几天就丢了的道理?

  果然不出胡烈所料,不多时,明军就被打退了。

  然而明军颇有点锲而不舍的意味,胡烈刚卸了甲,没迷瞪一会儿,就又有明军来夜袭,如此三番五次,一晚上都睡不消停。

  “张辅,你就只有这点疲敌的手段了吗?”

  起床气不小的胡烈瞪着熊猫眼,冲着关外大叫着。

  然而此时胡烈不知道的是,大批的明军正在挥汗如雨地埋头干一件事情。

  ——挖地道。

  张辅不是一个死脑筋的人,从之前他攻克坡垒、隘留两关的战术可以看出来,要么迂回,要么诈关。

  而此时鸡翎关显然难以正面攻克,张辅的主意也就打到了别的方法上。

  说实在的,在华夏,挖地道也确实不是什么先进战术,有成功的,但失败的也不少,著名的譬如诸葛亮打陈仓、高欢打玉璧,甭管是武侯还是高王,面对敌人的大瓮听音和反挖地道拦截、放火熏烟等手段,都没什么好办法。

  不过这次张辅挖的地道,跟前人还是有区别的,与蒙古人的攻城战术有点像。

  以前的穴地攻城战术,主要是把城墙下面挖空,然后摧毁支撑物形成塌陷效果,张辅如今却不打算把鸡翎关这种雄关给挖塌,而是打算直接埋炸药,送安南军上天,物理上的那种。

  跟蒙古人相比,明军的炸药经过炸药专家姜星火的指导研发,不仅花样多、威力大,而且管够!

  而明军之所以如此不知疲倦地轮番进攻鸡翎关,还故意弄得动静挺大,自然是为了掩护下面挖地道的动静。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5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5/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