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648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梁道明的内心中想不想回归故土并没有人知晓,但明军登陆后,已经彻底控制住了旧港,他半是释然半是认命地接受了明军的提议。

  毫无疑问,梁道明将作为“千金买骨”的典范,成为大明从“海禁”向“开海裕国”这一国策重要转变的里程碑式人物,宣扬大明对待海外有功之子民既往不咎的态度。

  至于早已分崩离析的三佛齐王国,以及在旁边虎视眈眈的满者伯夷帝国,郑和舰队就暂时无力顾及了。

  这次旧港海战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不仅明军获得了控制满剌加海峡东端的一个有力抓手,而且拿下了南洋最重要的贸易节点之一,并且剿灭了影响南洋海上贸易的不稳定因素。

  为了纪念南洋的焕然一新,郑和将旧港改名为“新港”。

  施进卿被顺理成章地任命为了新港宣慰使,履行着跟马尼拉的许柴佬一样的权力。

  郑和舰队在补充补给,上岸休息一段时间后,留下了一部分海陆武装力量用以维护新港局势。

  随后,他们又踏上了第一次下西洋的最后一段旅程,也就是穿越满剌加海峡,前往天竺,打通大明与波斯方向的贸易航道,恢复断绝了三十多年的官方贸易。

  一旦这件事情办成,大明就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分到很大一杯羹,大明不需要别的经销商转手加价,而是可以直接把丝绸、茶叶、瓷器、棉布等等商品,直接销售到传统意义上的天竺和波斯地区。

  与此同时,大明的舰队彻底管理着南洋海面,也就意味着满剌加海峡之外的国家,可以安全地前往大明进行贸易,相当于穿针引线一般,从左右两侧,把大明的这条输血大动脉给打通了,而这也将毫无疑问地成为大明税收新的增长点。

  毕竟,市舶司制度不仅需要本国的商人把商品卖出去,同样也需要外国商人来到大明进行交易,这样才能收取关税。



第502章 元宵

  正月十五,上元佳节。

  南京城坊间百姓采松竹杆结棚,满城尽缀华灯,彻夜箫鼓喧闹。

  小儿女有放花者,有荡秋千者,亦有贪恋于闹市酒肆者,端地是个热闹。

  “好个奢遮景象。”

  乡下人曹端惊讶地浏览着眼前的一切,颇有些目不暇接的意思。

  反倒是理论上的“外国人”,他的新同僚胡季牦熟稔地说道:“《宋史·礼志》载,自唐以后,常于正月望夜开坊市门燃灯,宋因循之。上元前后各一日,城中张灯,大内正门结彩为山楼影灯,起露台,教坊陈百戏,其夕开旧城达旦纵士民观,后增至十七、十八两夜.大明倒是初八夜上灯,十七夜落灯,似是少了一夜,不过热闹程度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曹端面对胡季牦这个曾经的外国君主,此时显得有些拘谨,他怕自己莫名其妙说错话被牵连到不必要的麻烦里,所以能不开口的时候,都尽量闭嘴。

  看着曹端不搭话,胡季牦也不尴尬,自顾自地往前走着,人流拥挤,曹端怕走丢了,反而是步步紧随。

  此时,皇宫周围都是张灯结彩,而且有大量百姓聚集,这是为了彰显新皇普天同庆的意思.洪武、建文两朝并不允许百姓在皇宫周围观灯,而朱棣则是改了规矩,允许百姓在皇宫附近的城门门口观灯三天,并且朱棣也会亲自出席。

  所以永乐二年的元宵节,就显得分外地气氛和谐。

  “上元嘉节,九十春光之始。

  新正令旦,一年美景之初。

  桃符已换,醮祭郁茶辞旧岁。

  椒觞频酌,肆筵鼓乐贺新年。

  万盏明灯,象马人鱼异样。

  一天星月,阶除台榭辉煌。

  贺郎担担,表年年节节之高。

  乐艺呈工,愿岁岁时时之乐。”

  礼部下属教坊司的好姑娘们,此时也负责登台表演,一曲娓娓、余音不绝。

  不过跟大多数百姓热衷于观看的戏曲类表演不同,胡季牦没有这种世俗的欲望,他什么美女没见过?而且他都这个岁数了。

  身后的曹端倒是很想驻足观看一下,可却还顾着脸面,怕被人认出来,传出去不好听。

  其实这人挤人的状态,根本没人在意他。

  而胡季牦既然邀了新同僚同游,这点眼力劲儿还是有的,于是从旁边的官方摊位上接过一份文书看了起来,曹端心领神会地背对着他驻足眺望。

  还好曹端又高又瘦,人群中还是能瞧见前面舞台上的表演。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不磕碜。

  而且程朱理学从来都不反对这些东西,相反,都是以此为风雅的总之,卫道士们致力于维护一个犯错高成本的道德社会,但提供这些服务的从业者,并不包含在这套准则里。

  曹端看表演的时候,胡季牦认真地低头翻看着小册子。

  作为新年中第一个满月之夜,传统观念里都认为今天是个吉利日子,而礼部间接指导的钦天监也特意印发了小册子,给百姓普及《星空志》的知识。

  说实在的,南京城里百姓这一年是真没少长见识,甲骨文、科学实验、星空志你别说跟日常生活有没有联系,你就说新不新鲜吧?

  因此,伴随着这种活动越来越多,南京百姓对于其耐受程度也开始越来越高了,轻易不会一惊一乍。

  胡季牦拿着小册子仔细看了看,没看懂多少,但显然很有说法,尤其是星空对应大地的经纬度定位,按他想来,应该是别有深意的,这里面或许就跟大明在力推的解除海禁政策,放开海洋贸易有关。

  而在胡季牦的身旁,就有几个名为保护,实则监视的便装锦衣卫跟着,胡季牦全做不知。

  胡季牦觉得,自个在外面转转,欣赏欣赏大明的风土人情挺好。

  这时候要是被招到宫里,不管是以安南的身份,还是以大明的身份,都会非常别扭,简直就是被人当吗喽看。

  宫外热闹,宫里此时也热闹。

  上到后妃,下到宫女,各个打扮的光鲜靓丽,见面就说吉利话,欢喜之情几乎是溢于言表。

  宫中的元宵节,主要是围绕着巨大的“鳌山”灯会展开。

  此前说过,“鳌山”是用灯装饰成的灯山,这座灯山夸张点说,近距离仰视那就是高耸入云。

  这座五颜六色的灯山照亮了周围的环境,受邀前来的勋贵、大臣和宗室成员,穿着华美的服饰,都静静地待在高台两侧,等待着皇室的入场和节目的开始。

  而此时在另一侧的宫殿中,朱棣穿着朱红色与明黄色相间的龙袍,戴着不算正式的小冠,脸部线条坚毅,双眼深邃,神态淡然沉稳,浑身散发着一股王者风范。

  今年的元宵,他的心情很好,自从靖难以来,他已经多久没有感觉如此轻松愉快了?朱棣怕是自己都记不清了。

  在他的身边,就坐着皇后徐妙云。

  而朱棣身后站着的人,正是三皇子朱高燧,他比起刚进南京那会儿,明显成熟了许多,或者说自从开始谋划去吕宋国就藩的事情以后,就在朱棣面前刻意表现出这种能为国分忧的姿态。

  看着勋贵和大臣们,朱棣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再过两天就要进行的三大营军改和京察的事情。

  摇了摇头,朱棣望着前方,一边自斟自饮,一边想着什么时候能够把这些让他头疼不已的事情都处理完。

  就在这时,有人打断了他的思绪。

  “皇爷爷,孙儿祝您万岁!”一声稚嫩的叫喊响起。

  原来是朱瞻基从人群中挤了进来,他兴奋地跑到朱棣跟前,拿起酒壶就往朱棣手里灌,是的,手里灌,一看就是徐皇后故意指使的。

  朱棣笑眯眯地看着孙子,却没有动作,只是用拇指扣着酒壶,朱瞻基两个小手都掰不出来。

  “嗳!”

  朱瞻基见状,转头向徐皇后求助。

  “小家伙,哪有什么万岁,你一转眼的工夫也就长大喽,到时候也会有人想喊伱万岁的。”

  朱棣的眼神中满是疼爱,朱家似乎有很奇怪的隔代亲,对于自己的几个儿子,朱棣总是恨不得踹两脚,而对于朱瞻基,朱棣则是连打都不舍得打。

  老朱也是这样。

  所以那时候挨揍的是朱棣,朱允炆在旁边乐,朱棣非常恨朱允炆。

  “别胡闹了。”

  朱高燧接过酒壶,放在案几上,只说道:“父皇的着凉刚刚好了些,今晚又要劳累,这壶里都是御医调配的滋补酒水。”

  “哦”朱瞻基似懂非懂地应了一声。

  他转而又对朱棣道:“皇爷爷,你要是喝高兴了,就跟以前似的带我去骑马,我想去打猎呢!”

  朱棣听罢哈哈一笑,伸手摸了摸朱瞻基毛茸茸的脑袋瓜,问道:“想去哪里玩啊?”

  “想去北边。”朱瞻基回答得毫不犹豫:“南边湿冷的厉害,我想回老家。”

  “好,今年咱爷俩就回去。”

  朱棣和小辈儿闲聊着,很快元宵灯会就要开始了。

  司礼监掌印太监黄俨走上前来,禀报导:“启禀陛下,都已经安置妥当,请陛下移步观看元宵灯会。”

  朱棣站起身来,带着皇后和一众妃子以及孩子们走出殿门,沿着宽阔的甬道往西行去。

  这条甬道笔直而深长,两侧皆是高墙,每隔一段路程便有士兵守卫着,他们腰配横刀,全身甲冑,神情肃穆,显得威风凛凛。

  甬道尽头是一扇大门,这里便是宴席所在地。

  高台对着鳌山灯会,而高台两侧,便是一排排木质餐桌,这些餐桌呈阶梯型布满整个临时布置的区域,桌上铺着柔软的丝绸作为衬垫。

  此时,在这些桌子之间早已坐满了人,文臣武勋两边泾渭分明,但彼此间却并无嫌隙。

  朱棣带领皇室众人在高台落座,因为有女眷,所以高台用黄幔遮蔽了一部分。

  文武大臣和宗室成员都跟着落座之后,朱棣抬头看了看鳌山处,见灯火辉煌,端地是一派祥和气氛,心中十分满足,举起酒杯对黄俨道:“传令下去,开始吧!”

  “喏!”

  黄俨立刻应道,他走下台阶,向外面挥舞了一下手中的拂尘。

  下面负责调度的少监,则是扬声呼喊:“开始!”

  霎时间,灯光闪耀,绚烂夺目。

  不仅鳌山灯火变幻,而且还有数百盏琉璃大花灯从四面八方升腾而起,汇聚成璀璨壮观的奇观,它们飞上空中,在天空中组合在一起,形成五颜六色的图案,如梦似幻,煞是漂亮。

  受邀前来的日本内亲王雪舞樱,以及在国子监留学的吕宋国大王子,此时见了这番在自己国家从未见过的场景,更是一时失神。

  “哇—”雪舞樱忍不住发出惊叹。

  她虽然从小在南朝生活条件相对优渥,却还从未见识过如此绚烂多彩的夜景。

  负责宫内宴会和饮食的尚膳监的宦官们,带领宫女把宴席菜肴流水般地呈上来,宫女们穿花蝴蝶一般,整个过程静谧而精准。

  而上好了菜,皇帝倒也没有“简单讲两句”一直讲到菜凉的意思,示意了一下,就开始了宴席。

  不得不说,朱棣是真的挺干脆一人,砍人脑袋干脆,请人吃饭也干脆,来吃就吃,别整那么多没用的繁文缛节。

  皇帝请人吃饭,肯定不单单是吃饭,上古时期还有钟鸣鼎食呢,这时候更是不差。

  在鳌山旁边就是样式精美的戏台,上面已经开始表演了,宫中的戏班子登台亮相,除了唱戏,还有表演歌舞,各种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戏台的后面,一帘之隔的地方就是乐师们的演奏之地,旁边的建筑物设计都是用来收音和扩音的。

  此时,五颜六色的烟花在明净的夜空中绽放,天穹中四散着烟花燃烧时的薄雾和璀璨夺目的光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64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48/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