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89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这是朱棣最无奈的一种情况。

  因为他一向无往不利的刀锋,无法解决。

  这是战场之外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这是,

  ——战后之战!

  朱棣可以杀的江南士绅推出的文官代理人们人头滚滚,可以诛方孝孺十族绝了读书种子,朱棣想杀谁就可以杀谁。

  但是,朱棣能把所有江南读书人都杀了吗?

  只要耕读传家的江南读书人杀不干净,朱棣就会永远面对这个困扰。

  文人杀人不用刀,背后就可以把伱的名声、你的战功,诋毁的一无是处。

  后世的史书上会怎么写?

  靖难之战,不是你朱棣厉害。

  是因为名将之后李景隆是个纸上谈兵的废物。

  是因为每次打仗都有一阵狂风帮你。

  是因为洪武勋臣早就串通好了。

  总之,不是你厉害。

  朱棣抬头看向了他的黑衣宰相。

  “老和尚,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道衍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陛下这次打算亲自带领重兵,前往苏松嘉湖诸府推行摊役入亩,便是打算以武力镇压江南士绅的反对声音?”

  朱棣没有任何必要瞒着,他在这个世界上作为皇帝,还唯一能称作“朋友”的人。

  朱棣给予了肯定的回复。

  “不错,无论是削藩还是摊役入亩,朕的最终目的都是肃清内部的反对力量,先坐稳皇位,再图迁都、征漠北。”

  “朕的刀,要在苏松嘉湖,杀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道衍忽然问道:“那苏松嘉湖要是这次都配合无比呢?”

  “那不是更.”朱棣忽然醒悟了过来。

  “你是说,江南士绅会表面上配合,避开朕的锋芒,等朕的兵走了以后,该怎么样怎么样,而且还会继续用软刀子诋毁朕?”

  道衍点了点头,说道:“不错,那这种情况,陛下该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是朕刚才问你的。”朱棣没有过多掩饰自己情绪,不悦地说道。

  道衍也不恼,笑了笑把手指向书案的另一端,上面放了一个巾笥,巾笥里堆着很多迭的整整齐齐的文稿。

  朱棣从巾笥中拿起来文稿,翻看了前几页。

  “余曩为僧时,值元季兵乱。年近三十,从愚庵及和尚于径山习禅学,暇则披阅内外典籍,以资才识。因观河南二程先生遗书,及新安晦庵(朱熹)先生语录。”

  “三先生皆生赵宋,传圣人千载不传之学,可谓间世之英杰,为世之真儒也。三先生因辅名教,惟以攘斥佛、老为心。道不同,不相为谋,古今共然,奚足怪乎!”

  “三先生既为斯文宗主,后学之师范,虽曰攘斥佛、老,必当据理至公无私,则人心服焉。三先生因不多探佛书,不知佛之底蕴,一以私意出邪言之辞,枉抑太过,世之人心亦多不平,况宗其学者哉?”

  这是一本名为《道余录》的书稿,道衍认为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所构建的理学体系里,多以一己私意攘斥佛老,于是列举了二程遗书里的28条,朱熹语录里的21条,来逐条一一反驳。

  朱棣若有所思:“所以你打算用这种方式,从思维上来对抗理学?”

  “以前是这么想的,不过现在觉得这法子属实上不得台面。”道衍诚实说道。

  朱棣笑了笑,说道:“跟不能还嘴的死人辩论,那确实上不得台面。”

  “不过现在有这个了。”

  随着道衍的目光,朱棣看向了被青玉镇纸压在案几上的那封信。

  “这是什么?”朱棣好奇地问道。

  “这是跟能还嘴的活人辩论,用的东西。”

  道衍推开青玉镇纸,抖了抖信纸,目光极为专注。

  “陛下可知道,有了这东西,老衲便能把程朱理学这座擎天大厦,挖塌一角。”

  “这封信上,写了什么?”

  朱棣有些不可置信地问道。

  道衍把信纸递给了朱棣。

  朱棣捏着信纸认真看了几息。

  随后还给了道衍。

  “陛下懂了?”

  “你看朕像是懂了的样子吗?”朱棣面色平静的反问。

  道衍哈哈大笑,给朱棣详细地解释了一番,这封信的意义。

  朱棣没有太过关注道衍讲解的具体内容,但他却敏锐地意识到了这封信能起到的效果。

  这是打压江南士绅绝佳的武器!

  “这封信是谁写的?”朱棣问道。

  “姜圣。”

  听到这个回答,朱棣的内心毫无波澜,已经不震惊了。

  对于姜星火这种天文地理历史庙堂哲学无一不通的全才,你就当他是仙人就好了,既然不是凡人,凡人有如此表现自然值得震惊,可对方如果在你心目中是仙人,那还有什么好震惊的呢?

  朱棣转而关注起了这封信的效果。

  “你是说,只要能证明程朱理学坚持的人性论是错了,那么程朱理学这套‘存天理,灭人欲’,便能被系统地推翻?从而在思维层面上,彻底将江南士绅的这套东西,压倒下去?”

  “正是如此。”道衍捻珠微笑。

  随后道衍补充道:“当然,学术之争乃至道统之争,肯定不是一封信就能简单地做到决胜的,程朱理学发展数百年,也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轻易撼动的,但这是一个开端.只要有这个开端作为引子,引起人们思维上的怀疑,自然可以起到打击程朱理学的目的。”

  “不对。”朱棣突然蹙眉说道。

  “哪里不对?”

  朱棣捋了捋思路说道:“朕为什么要打击程朱理学呢?”

  “便是江南士绅们信这一套,可现在终究是朕当皇帝啊,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朕是君父,程朱理学这套东西,朕才是最大的受益人。”

  “不。”

  道衍放下了信纸,重新用青玉镇纸压住,转头说道。

  “陛下您理解错了。”

  “打击程朱理学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为了打压江南士绅阶层,从更高的角度看,江南士绅算个什么东西?充其量不过是臭虫罢了,确实没法彻底打死,打还会脏了手,可不打就会在你面前晃悠恶心你。”

  “打压江南士绅阶层只是顺带,打击程朱理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集权!”

  朱棣皱了皱眉:“集权?”

  “不错。”道衍朗声说道,“大明的江南士绅阶层,其实是自建炎南渡后形成的、偏居一隅的庙堂、经济、文化集于一身的江南士大夫集团。”

  “事实上,在晋朝衣冠南渡后,也形成了同样的东西,那便是——门阀!”

  “无论是门阀,还是士大夫,他们抱团掌握话语权,掌握文化传承,目的都是为了分权,从皇帝的手里分权!”

  朱棣脱口而出。

  “王与马,共天下!”

  “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道衍点了点头,随后说道:“那么陛下试想,无论是门阀还是士大夫,到底凭的是什么,能跟皇帝平分天下的权柄呢?”

  “是军事吗?”

  朱棣摇了摇头。

  靖难起兵以来,建文朝的那些文人除了瞎指挥添倒忙,要么就是按着兵书画图当运输大队长,把南军的江淮-德州大营,河南-真定大营这两条补给线,排成一字长蛇阵给他掐头去尾,没有任何军事上的贡献。

  “是骨气吗?”

  江南多好臣,从侯景之乱就已经证明了,排除个例,从整体上看,江南文人有个屁的骨气。

  “那是钱财吗?”

  朱棣懒得摇头了,江南士绅有钱,但跟天下的其他地方比,并没有绝对性的压倒优势。直接说道:“是文化!”

  “正是如此,就是文化。”道衍笼袖说道,“正是因为门阀、士大夫、士绅掌握了文化,这种在和平时期远远胜过军事、骨气、钱财的东西,他们掌握了话语权,他们甚至敢抹黑皇帝,而皇帝拿他们毫无办法。”

  道衍从案几后站起来,在书房内踱步。

  “所以说,想要打击江南士绅的话语权,就必须要打掉他们掌握话语权的那套理论——程朱理学!”

  “当然,也不一定是彻底否定打倒程朱理学,只是说,让程朱理学不再占据彻底的压倒性优势的地位。”

  “如此一来,江南士绅不就失去了他们最强大的武器?”

  “没有了这套掌握天下舆论的基础,失去了绝对的话语权,他们就没有了能威胁皇权的能力。”

  “如此一来,陛下便可以让各种思维互相博弈、对抗、辩论,从而达到集权的目的。”

  “这跟带着诸藩和勋贵一起下海,是一样的道理。”

  朱棣颔首,他已经明白了道衍的意思。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行动?”

  “再等等。”道衍垂目说道,“单靠这封信,老衲没有任何把握,还需要姜圣解答老衲更多的问题,老衲只需要弄清楚几个影响程朱理学根基的关键问题,就可以发动第一次对程朱理学的进攻了。”

  “而且,老衲也需要陛下先用江南士绅的人头,来震慑人心一番。”

  “手里有刀,该用就用,干嘛要跟他们公平的讲道理呢?”

  朱棣认同了这个说法,旋即问道:“龙虎山的张天师现在就在南京城里,如果你到时候想挑起舆论,那是否需要道门的帮忙?”

  “当然需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8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9/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