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清秋内视丹田,最初自己重生回来时的那小小豆丁点灵力经过她不断烹饪肉菜修炼提升,已然变成一个篮球大小特别凝视的灵力球团。
这段时间经过她不断地调动灵力烹饪修炼,丹田里的灵力不断凝实壮大。
顾清秋也能感觉到距离练气一层就差临门一脚了,但一直没有突破的机会。
现代不像在修仙界那会能够日夜冥想吸收天地之灵气,也没有丹药可以辅助突破,更没有一些修士间打斗训练来刺激突破。
她只能是日复一日地在后厨烹饪菜色,调用丹田里的灵力剔除食材中的杂质直至使用空又慢慢恢复。
没想到这会在不知不觉间就突破了。
顾清秋想,难道这和自家饭馆在网上得到新一波的大流量,新增长很可观的粉丝量有关?
没道理啊,她一时半会也想不到为什么网上流量粉丝数量和饭馆的知名度会和自己丹田里的灵力充盈境界提升有关。
想不通也没关系,左右结果是好的就是了。
当即,她迅速调用掐念起惦记无数回的清凉诀,整个初开空调还没降下温来的后厨瞬间清凉下来。
这种清凉舒服到人全身上下的毛孔全部张开呼吸着,夏日午后可能有的燥意也都消散开,顾清秋觉得下午的后厨忙碌应该会比平时都要舒服些。
清凉诀运行下所带来环境的清凉,犹如自然空气般自在舒服,是和空调制冷下带来的有些闷的凉爽不同的。
不过顾清秋依旧开着厨房的空调,这样才好应对王美玉三人的感受。
她试着扩大清凉诀的覆盖范围,想要把堂铺空间也一并纳入进来。虽然也能够做到,但几乎要调动丹田里所有的灵力去应对,这样子容易耗空灵力不说,也腾不出多余的灵力来处理烹饪食材。
如果只单独掐运清凉诀覆盖后厨就非常轻松了,完全有余力来处理烹饪食材保障每道菜出餐的质量,而且能够保证后厨的温度一整天都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顾清秋再次将清凉诀收缩到覆盖住整个后厨就收手,等她有生之年有机会突破到练气二层再来考虑将清凉诀覆盖整个饭馆吧。
她继续做手头上的活,将配好比例淘洗干净的南北杏倒入破壁机里去打成杏仁汁,等待的同时再去淘洗多一些南北杏备用。
王美玉四点准备到店里,进了后厨和老板打过招呼后拿自己的围裙系上,厨师帽也戴上。
她感受着厨房的清凉忍不住说道:“老板,我怎么感觉下午厨房这边好像凉了不少?”
她抬头去看空调显示屏,还是和平时一样的温度风速啊。
顾清秋面不改色说道:“我感觉差不多吧,不过你这么一说好像是要舒服一些。可能是你刚从外面走进来,满身热意在空调环境中反差太强,就觉得比较凉爽吧。”
王美玉点点头:“也是有可能的,可能等待会我凉下来就好了。”
她清洗一遍双手,也开始处理五花肉,得先切片再腌制,要忙活的事情不少呢。
稍微晚点等周姐和唐姐陆续过来上班,进后厨的第一时间也是感叹下午后厨这边是要凉爽一些,比堂铺外面要凉爽,最主要是舒服,就跟秋天一样。
王美玉听周姐和唐姐说这话深有同感,和她们聊了几句自己的感受。平时后厨开着空调也比较凉,但今天凉得很舒服。
而且备菜的时候双手一直在忙活着,切肉腌制肉、清洗鲍鱼划花刀、烫鸡切成鸡块……忙活起来不说流汗,脸颊两侧都得沁出层薄汗。
但今天到现在都还很舒服,不管是脸颊发间还是背部都还是干爽的,尚未流汗。
王美玉说完后顿了顿又笑着补充道:“可能是现在还没到真正忙的时候。”
等她们三个说完,顾清秋以同样的理由解释过去,反正任凭周姐三人怎么想也不会知道这是运行着清凉诀的缘故。
周姐唐姐还有一直待在后厨工作的王美玉说归说,还是比较能接受这个解释的。
毕竟除了空调下午运作得特别好,外面挺热的进来骤然凉爽对比猛烈,也找不出别的什么原因。
大家各自忙手头上的活,等五点饭馆大门敞开营业,就更加忙了,也很热闹。
有素里街的老人路过顾氏私房菜,见店里头坐满了人,个个吃得笑容满面,饭馆门口不少人排着队也都笑嘻嘻的,真是盛景。
咳咳别说,他们也是时常过来顾氏私房菜吃饭的人,那会也是这幅笑得不值钱的模样。
等稍微走远些有老人说:“这顾氏私房菜生意是越来越好喽~”
顾氏私房菜的生意确实一直很好,整个八月因着两拨热搜流量每天店里座无虚席,若不是顾清秋一直采取限号的方式,排队的顾客怕是能从饭馆门口排到素里街外去。
有不少顾客发现除非能提前到饭馆还没开门就到现场等着,不然但凡晚个两三分钟就得取号排队了。
而且随着越来越多人知道这条小规则,总有闲着的人乐意早早过来饭馆门口等着,于是好些天里哪怕是在饭馆没开门前就到店门口守着也可能还是得取号排队等候。
有些机灵的顾客直接从大众点评上顾氏私房菜的具体信息里找了联系方式,想要提前打电话预订桌位,这样子到点过来店里用餐,也不用提前过来排队更不用现场取号排队。
收银台这边有台座机但很少会响铃,说是饭馆对外的联系电话,从老板爷爷那辈就开始用了,这么多年一直用着,哪怕现在没什么作用老板也依旧留着做个念想。
这台座机最近经常响铃,周姐一接起电话就听到那头的人说想要预约桌位。
好在顾清秋提前交代过,周姐先温声道歉,然后礼貌告诉对方饭馆暂时不接受预订桌位,只能是到店用餐现场排队。
因为这种情况比较多,顾清秋还特意在小红书和微博上发了声明,免得越来越多的顾客打电话过来想要预订桌位落空。
大家对此都表示理解,如果能提前预订桌位,那光是抢预订桌位的号都能抢个半死,也对现场排队等候的顾客不公平。
那还不如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谁有空谁去饭馆现场排队用餐。
顾清秋见状也稍微松了口气。
说实话从饭馆四月份恢复营业至今,店里也就因为林爷爷林奶奶的提前交代帮着林仲轩预订了一桌位置招待商业合作伙伴。
那会饭馆生意很好,但还没有到一敞开大门就满座的地步,加上林仲轩一行人来得早,那预订就跟正常到店用餐特别多。
那会到店用餐的顾客不少,也有喊跑腿过来代买的,哪怕后头排队的时间点越来越早,也没有人说打电话来预订桌位。
倒是有顾客反馈过能不能弄个线上取号系统,她们可以先在网上取号排队,这样子也能减少到店后排队的时间。
这点的话顾清秋还在考虑中。
暑假悄然接近尾声,到了八月下旬明显感觉带着孩子到店用餐的顾客要多些,那些孩子可劲地尝着美味的菜品像是想抓住这长假中的最后一点快乐。
反倒是家长脸上的笑容要真诚些,既为吃到色香味俱全的菜品而高兴,也为孩子即将回归校园自己马上解放而欢喜。
其中还伴随着一些家长叮嘱孩子的话,顾清秋偶尔趁着完成所有菜品后的间隙从后厨出来,穿过堂铺到门口呼吸下新鲜空气时听了一耳朵。
“吃完这顿饭你就要乖乖回家做作业知道吗?细水长流的道理你懂的,你好好做作业我才会带你再来这边吃饭!”
“马上要开学了,吃了这顿后你给我收收心,把该做的作业完成了该背的书给背了!开学后你要是表现好,周末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过来吃饭的。”
“今天吃得开心不?吃完我们去文具店给你买些新学期的文具,然后再去逛下看看给你买个新书包吧。”
家长殷切地叮嘱,孩子没心没肺地吃饭,至于吃完后是回家认真赶暑假作业还是去逛街买书包文具,各家有各家的安排。
八月二十五这天,顾清秋早上吃过早饭和王美玉各自拉着买菜推车去菜市场采购。
两人最先走去海鲜摊位这边,看到有新鲜的虾当即停下挑了二十多斤,让老板给沥水过称。
接着又去隔壁的鱼摊,顾清秋看到一条条新鲜鲈鱼在白色方形水筐里游得灵活顿时松了口气。
她今天定了道蒜香开屏鲈鱼需要用到鲈鱼和鲜虾,但凡缺了哪样都得换道菜品。
如果是鲈鱼或者虾不够新鲜,那么哪怕是费心些再换道菜品,她也不会勉强去买质量一般的食材回去做这道靓菜。
好在今天常买的海鲜摊和鱼摊上的虾和鲈鱼都足够新鲜,虾的个头足够大,鲈鱼一条大小适中,稍微处理下摆在自家饭馆的鱼盘上正好。
顾清秋挑着鲈鱼,手指轻轻指向哪条鱼,老板拿着大盆子和捞鱼勺立马就把这条鱼给捞起来。
她挑了有四十多条鱼,老板脸上笑容比市场外头的太阳还要明媚。
他就说小顾老板是自己的大财主,是福星,只要她过来自家鱼摊买鱼,看上哪种鱼能瞬间给买空大半,又爽快好说话,他就爱做这种生意。
把所有鲈鱼分着过好称算出总价报给小顾老板后,鱼摊老板习惯性说道:“你们先去采购别的东西吧,我待会把这些鲈鱼给处理了,你们买完再回这边就好了。”
他现在都是默认帮着把小顾老板买这鱼送到饭馆去的,至于处理鱼就是宰杀鱼后去鱼鳞去内脏顺带清洗,需要的话再改下花刀。
顾清秋交代:“多谢老板,今天我要做的鱼稍微复杂些,你帮我宰杀掉去鱼鳞去内脏冲洗下就好了,回去我再自己改花刀哈。”
先前好几回她都是直接让老板给鱼改花刀,老板的刀工很不错,给她省了不少功夫。
鱼摊老板笑着应好:“行啊,我保证给你处理好。”
“好的,谢谢老板。”
顾清秋又带着王美玉继续走去老奶奶那个摊位买白菜和黄瓜,顺带在旁边摊位买了不少山药,接着又去杂货铺买粉条、米酒、莲子、薏米、桂圆、玉竹。
后者多数是一些煲汤的食材,杂货铺这边有而且看着品质还不错,顾清秋也就顺带在这边买了,还能让杂货铺老板待会一齐给送到饭馆去,省了再跑趟药馆的功夫。
两人好一番采购完,各自拉着装得满满当当的买菜推车回到鱼摊这边。
鱼摊老板瞧见她们连忙和隔壁摊位的老板交代几声让帮忙看下摊子,拉出他自己的推车装上一袋袋简单处理过的鲈鱼跟着顾清秋两人走出菜市场回素里街。
九点出头,早上打电话订购的三十五斤排骨、三十五斤五花肉和三十只三黄鸡也都陆续送过来。
顾清秋签收结账后,和王美玉一起提着这些食材进后厨,开始处理准备中午的菜品来。
中午十一点,饭馆敞开大门开始营业,瞬间七张饭桌都坐满了人,还有顾客晚了一步只好先取号在门口排队。
周姐快速给晚了些的顾客派发完纸条号后,又照着入座的顺序一桌桌招待起顾客点菜上碗筷茶具和茶水什么的。
她一心二用,在堂铺这边招待顾客和端菜上菜,边留意着外头排队等候的顾客,有刚来的需要取号周姐就跑过去取号,再时不时给等候的顾客倒上杯柠檬水,免得大家等候的时候口渴。
周姐留意到一家三口,夫妻俩大概三十岁左右,女孩子眼睛特别灵动有神,皮肤白皙,但看起来细胳膊细腿很瘦弱,用草莓发绳半扎起及肩的乌黑头发。
和寻常过来等候吃饭的孩子不同的是,小女孩坐在婴儿推车上。
说是婴儿推车其实也不像,婴儿推车只能推几个月和一两岁最多三岁的孩子,这款黑色推车看起来要大很多,看起来有五岁的小女孩坐在里头也不觉得违和。
推车里还有一些两侧支撑围在小女孩腰椎两侧,双腿也有合适的支撑包围着,好像是小女孩自己不够力气,需要这些支撑器械去维持她的坐姿。
一家三口等待的时候也是有说有笑的,自成一方氛围,周姐把这拨看起来有些特殊的顾客记在心里,面上没有露出任何不礼貌的眼神,将其如同其他顾客那般照常招待着。
忙碌的时候过得很快,一有顾客结账离开,周姐当即叫号招待新一桌顾客进店用餐。
又一次喊号,听到有人回应,周姐循声望过去,发现就是小女孩坐在特殊推车上的一家三口。
眼见夫妻俩一前一后打算连人带车抬上饭馆,她连忙出声:“这位顾客稍等,我们这边有移动斜坡的。”
夫妻俩有点愣住,就见店员从收银台里侧那搬出块铝制斜坡来,折叠在一起时看着不过是张长方块,等展开后就是块大斜坡,铺在饭馆门口台阶前正合适,坡度也是很规范的小于5度的无障碍斜坡。
吴文生扶住推车的推杆,轻轻用力就将载着女儿的特殊推车给推上饭馆地面去,那有些高度的台阶因着有了斜坡而不再是障碍。
他回头点头道谢:“谢谢你们啊,没想到你们这还有准备无障碍斜坡,方便不少。”
妻子张丹烟也是连声道谢:“是啊谢谢,真是太惊喜了!”
靠趟在推车里的小女孩也是笑得眉眼弯弯,很是愉悦。
“不客气,饭馆门口有台阶不好改,我们就特意准备了移动斜坡备用,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周姐笑着说道,她将铝制斜坡收起来折叠好放回去,招呼道一家三口进店里就座。
因为店里有四人小桌和大圆桌,在发放号的时候周姐也会根据顾客的人数来区分发放小桌号或大桌号。
吴文生一家排到的是小桌,好在这张饭桌周围位置比较宽敞,周姐领着他们过来后说道:“请问妹妹是要坐椅子上还是坐推车上?”
张丹烟说道:“她坐推车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