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陆白为了演那一个角色,没必要通读全部剧本,但她似乎有很深的执念与讲究,一定会把剧本琢磨透。
“我能想象就是,临终关怀病房让这些患者以更好的模样离开,抚慰了家属,这一层,但我总感觉这背后还有其他的深意。”
陆白嘟囔着。
周鹤鸣沉默了片刻。
倒是程霜降,若有所思地开口。
“阿白你知道,【想象的共同体】这个概念吗?”
“那是啥?”
陆白一副你问我这个学渣的懵逼表情,瞥向周鹤鸣,寻求帮助。
周鹤鸣也摇了摇头。
“简单来说,就是说,人类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地球的主人,就是因为人类具有创造并且相信虚构故事的能力。”
程霜降斟酌片刻,以陆白能够理解的方式说道。
“这些虚构的故事,可能是神话,国家,民族,包括身份,你想,古代的人是不是会因为信仰相同的神,就组成部落,因为相信大家是同一个民族的,就结成一个国家,就像你,认同了自己演员的身份,所以才会这么卖力研究剧本?”
“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陆白摸着下巴颔首道。
“就算现在的商业营销,大家也喜欢讲故事嘛,手工打造的汽车,十几年如一日制作美食的匠人,代表永恒挚爱的钻石,因为相信故事,很多事物才有了更高的价值。”
程霜降说到这个,周鹤鸣就隐约有了些认知。
“就是说,其实我们一直在相信故事,才有了现在的社会和文明?”
“嗯嗯,阿鹤真聪明呢~”
程霜降这时候还不忘记夸赞周鹤鸣。
“比如我们和阿白,最开始互不认识,但只要接受了我们都是江城中学的学生,我们之间的很多相处就会变得容易,把这个概念推广到国家,民族,文明,也是一样的。”
“很多人,就是会为了这些现实里不存在的‘故事’,以及背后蕴含的‘意义’而行动,向着遥不可及的“理想”而前进,甚至为了“真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周鹤鸣闻言,这才想起,眼前少女的父母与爷爷都曾经是军人。
军人便是因为相信着那些理想,而为素不相识的普通百姓挺身而出的人。
所以,她对这些的感触,应该更深吧。
悄悄牵住了少女放在桌面下的手,周鹤鸣与之对视一眼,知道自己的所想也被她知晓。
“那这和剧本有什么关系呢?”
陆白寻思了一会儿,皱着眉头问道。
“阿白,你想,临终关怀病房做的,不就是给患者迈向死亡的过程添加上本来不存在的意义吗?”
程霜降柔声道。
“就算命运的结局注定,但我们还可以用属于自己的方式抵达终末,这中间留下的故事,倘若被人知晓,那总有一天能变成激励其他人的力量,是吧。”
她翻了翻剧本,很快找到了,陆白同样用记号笔标注的台词。
“就像这里写的,那位旅行家的话,‘她只是想让大家知道,她曾如此骄傲地活过,贯彻始终’。”
陆白看着那句台词,沉默了许久。
“就像,嗯,我们之前讨论过的,如果早已知晓故事最终是悲剧,是否还会提笔将其写下。”
周鹤鸣想到了一些,便也开口。
“悲剧的故事,也具有力量,说不定无数的悲剧堆积之下,最终也会有一两个好结局出现,悲剧并非终结,而是希望的起始,就像鲁迅说的铁屋子理论嘛。”
这回鲁迅真说过。
“你这么说,我好像就理解了。”
陆白喃喃道,拿着剧本走回了钢琴前,用笔迅速记录下刚才的讨论。
周鹤鸣瞥了眼身边的少女。
这么一想,另一个世界线的自己,也是用那剧本的“故事”,拯救了程霜降。
“故事的力量吗?”
周鹤鸣似乎隐约把握到了,程灵均所说的,“文章有价”的意义所在了。
*
宁江大学。
文学院教研室内。
严苓正在统计检查定向考试的分数和排名,尽管是杂活,但她非常认真,因为这关系到很多人的高考录取,以至于之后的命运走向。
都说高考的魅力不在于如愿以偿,而在于阴差阳错。
她当年也是莫名其妙进了戏文,一直读到现在的理由中,约莫有三分之一是不想踏入社会去找工作。
“老师,这篇写作确实很不错,这学生感觉是个可塑之才。”
另一边,段世卿正在给他的导师,电影学的博导,文学院的副院长,满头白发的陈国平教授安利他批改到的那篇剧本。
因为陈教授平日里很忙,直到今天才有空来教研室,所以可给段世卿憋坏了。
“殡仪馆?这和影片倒是呼应上了。”
剧本不长,陈教授本身也挺欣赏段世卿,就耐心坐下来,看向电脑屏幕。
他看得非常认真,专注,不像是在浏览一位高中生考试的作文,而像是在端详一位名家大手子的杰作。
严苓好奇地瞅过去。
那篇剧本,因为段世卿的极力推荐,她自然看过。
严苓的评价是,此子必不可放给其他学校。
“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抓住核心命题进行创作,而且情节上有波澜起伏,思想和情感上也有独到的思考,尤其最后的收尾,非常漂亮,很难想象是高中生写出来的。”
段世卿在一旁叽里呱啦。
尽管自古以来都说文人相轻,但真正看到打动人心的文字时,他还是忍不住变得话痨起来。
“小段,你安静点。”
陈教授说了句,让段世卿立刻噤若寒蝉。
严苓有点儿幸灾乐祸。
直到,十分钟之后,陈教授长叹一口气。
“怎么样,教授?”
段世卿战战兢兢地询问。
“这个学生确实很有天赋,值得培养。”
对陈教授这个级别的学术大佬而言,这篇剧本虽然优秀,但远远没有到惊世之作的程度,比起一些有才华的研究生,本科生,也略显稚嫩与粗糙。
可考虑到这是社会阅历不足的高中生在考试期间写的,足以证明作者本人的水平。
因此,陈教授这个评价,已经非常高了。
说完,他又琢磨了一下。
“小崔最近是不是在写个类似题材的本子,你把这个文档转发给我,我给他瞅瞅。”
陈教授吩咐道。
“好,我这就发给您。”
段世卿之前就把扫描件转成了文档,直接发到了陈教授的微信上。
操作不太熟练地将文件转发之后,陈教授又好奇。
“这个学生的成绩怎么样,拿到了名额吗?”
段世卿立刻看向正在吃瓜的严苓。
“不是,陈教授,我还在统计,您稍等。”
严苓立刻坐回电脑前,又白了一眼段世卿。
“他叫什么啊?”
“我看看,周鹤鸣,江城中学的,准考证号是XXXXXX。”
此时已经改完了所有的卷子,所以段世卿能直接看到答题者的名字。
“江城中学的。”
听到这个名字,陈教授划动手机的动作微微停滞。
他点开微信的好友列表,很快找到一个头像,点开。
两人的对话记录,上一次还是九月十号,对方祝贺自己教师节快乐。
“有了,我查到了。”
严苓的声音,令陈教授与段世卿都不自觉凑近过去。
*
另一边,办公室里。
崔明将视线从电脑屏幕的文档移开,拿起烟斗,轻吸一口气,随后吐出缭绕的白雾。
“有点东西。”
本来,陈教授转发来这篇剧本,崔明还以为恩师的哪位怀揣文学梦的亲戚又写了啥“大作”想要让自己点评呢。
和理工的民科一样,其实文科也有很多类似的“民科”,从喜欢用歪门邪道的角度诠释历史,搞虚无主义的历史爱好者,到自诩诗才无双,文采斐然,但实际上连打油诗都做不好的“大文豪”。
由于文科本身的主观性,历史地理还好,政治和文学这一块,很难分出个是非对错来,你觉得狗屁不通的文章,指不定日后还能流芳百世。
所以,不少人喜欢找他们这些科班的人来给自己贴金,或者写了什么东西来让他们点评吹捧。
但实际看完后,崔明发现自己想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