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啤酒厂花重生了[八零]_分节阅读_第22节
小说作者:一九四夕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253 KB   上传时间:2022-04-24 20:12:23

  赵新诚再三谢过,又往车间走。听到背后李丰年叫住他。

  “你不回宿舍,还去哪儿啊?”

  赵新诚回头看着他,眼神坚定,朗声回答,“加班!多攒点儿钱娶媳妇儿。”

  李丰年想想那加班工资,一天三毛钱,笑笑,觉得这小子确实不一样了。

  >

  陈芷欢和袁立先再次来到广丰啤酒厂,心情已经也是大不一样。当时的忐忑、兴奋已经转变成了熟悉和安稳。

  厂里和广丰之前已经通过气,这回过来主要是再沟通一下购买台数和金额,深入学习一下技术。陈芷欢上次在广丰露了脸,颇受好评,也属于是大功臣了,这事儿让她继续跟进是最合适的。

  二人和黄建平一阵寒暄过后,直奔主题,双方交流了设备和技术问题。陈芷欢这段时间也记录了不少生产问题,之前没机会讨教,现在拿出自己的本子一一问询起来。

  黄建平最对东来的人印象不错,踏实好学,这次拿了进口指标,也通知他们一声。而且这次德国方面的专家也要过来指导,他盛情邀请二人多待一阵子,和国外专家沟通沟通,总是好的。

  于是两人本来计划待个三五天的行程,突然变成了半个月。

  陈芷欢住在广丰啤酒厂的招待所,早上随袁主任去厂里参观学习,跟工人师傅交流技术经验,下午自己一个人出去转转。广丰有全国第二大的书店,比几年后,规模不算大,但是现在看起来却是不小的。

  想着下个星期要和德国方面的专家打交道,陈芷欢想学几句德语,结果逛了半天都没找到德语词典。这年头英语热,德语没那么流行,书店的小妹让她去收二手货的地方找找,没准儿有惊喜。

  “同志,你知道哪里有卖二手货的吗?”陈芷欢在路边花三分钱买了份儿烤红薯,顺便打听打听。

  “你往那边儿走,走到头向左拐,里面有个邋里邋遢的老汉就是了。他干这个二十多年了,你想找什么都有。”

  陈芷欢一听,觉得有戏,道了谢径直走去。

  那小贩描述得确实没错,这巷子最深处有个小房间,看着破旧不堪,堆满了各种样式儿的东西,旁边坐着个老汉在晒太阳,嘴里哼着什么戏曲调子。看起来得有五十多了,头发胡子留得老长,脸上有块疤,看着有些吓人,衣服不知道打了多少补丁,生活应该不太好,但是他神情舒展,看着还挺悠闲。

  “师傅,你这儿有德语词典吗?”

  老汉不知道是耳背还是不想回答,陈芷欢问了三遍他才分给她一点注意力。他扫一眼陈芷欢,又移开视线,淡淡开口,“想要什么自己找。”

  陈芷欢看着那堆积成山的二手货物,顿时一个头两个大,干脆放弃了。心道这老汉还挺怪,有生意也不做。

  后面几天陈芷欢在城里转了几圈也没找到合适的词典,一天中午和广丰啤酒厂的女同志一起吃饭时,偶然提到这事儿,那女同志居然还有办法。

  “找不到的东西,你去城南那个老汉那里找,他什么东西都有,就是脾气有些古怪。”

  陈芷欢一听,就知道她说的是那天那人。她寻思只能再去一趟。

  第二次过来,陈芷欢认命般地自己在一堆二手书籍中寻觅,她找了一阵发现这里是真的乱,各种不同种类的二手货交错放着,像是诚心让人找不到似的。

  找了近一个小时,她终于找到了一本五年前出版的德语词典。掸掸灰,这词典才露出庐山真面目,估摸着有个五成新,不少页都破损了,皱巴巴的,不过陈芷欢很知足。

  “师傅,这多少钱啊?”陈芷欢拿着好不容易找到的宝贝,一边问一边掏钱。

  “给个一分钱吧。”老汉心不在焉,答了一句又去逗停在墙边的鸟了。

  一分钱?陈芷欢怪道不得这人日子过得这么苦呢,卖得也太便宜了吧。“师傅,你这卖的太便宜了,我给两块钱吧。”

  老汉头也没回,“随你。”

  陈芷欢把钱放好,准备走人。这时二手店又来生意了,一个看起来流里流气的年轻后生大摇大摆的走过来,他直接在那堆如山的东西里找东西,看起来轻车熟路。

  “忠叔,这个半导体收音机我要了,多少钱?”

  被喊做忠叔的老汉转过身看着他,无情开口,“三十。”

  “你你怎么不去抢钱啊!这破玩意儿要三十?”年轻后生气急败坏,这收音机看着破旧不堪,也坏了挺久了,根本放不出声儿。

  陈芷欢也惊到了,这东西看着很有些年头了,卖三十确实太过了,对比一下忠叔给自己喊价的一分钱,真是天壤之别。

  “不买就滚蛋,别跟这儿碍手碍脚的。”忠叔一把年纪丝毫不虚年轻人,说起话来更不客气。

  年轻人立马又转换了态度,在哪里哀求了半天,最后还是没求得忠叔改变心意。冲地上吐了口水,骂骂咧咧地走了,嘴里还咒骂着老不死的。

  陈芷欢在这儿看了半天,觉得有些不自在,刚想缓和气愤安慰老人家几句,就被赶走了,忠叔这人确实挺古怪。不过幸好她买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兴高采烈地回去了。

  接下来几天,她也没到处闲逛,就在招待所自学德语,天天拿着笔做笔记,就是发音挺模糊的,只能自己连蒙带猜,渐渐的倒是找回了当年读书的感觉。别看现在看起来她是刚毕业不到一年的大学生,其实她已经离开校园五年多了,尤其是重活一次,恍如隔世。

  后来黄建平吃饭的时候,听说陈芷欢在自学德语,连连夸她上进,得知她是在那个怪老汉那里买到的书,还惊讶。

  “那人叫李忠,是家里世代卖酒的,建国初期家里开了个小作坊,后来慢慢做大开了广丰第一家啤酒厂,那时候可是风光得很啊。整个广丰就属他们家最有钱。”

  “那他现在怎么这么落魄了?”

  “很多年前厂子效益好,还被到处请去演讲传授经验,走到哪里都是座上宾,后来步子迈得太大了,把那些个干不下去的小厂都大包大揽下来,想让人起死回生。”黄建平说着说着,还有些惋惜,“结果不仅没救活别人,还把自己搭进去了。厂子倒了,老婆孩子也跑了,他就靠捡破烂,倒腾倒腾二手货为生。”

  “没想到他的人生这么曲折啊。”陈芷欢想到那人躺在一张破旧的竹摇椅上,看着生活困窘,又好似怡然自得,确实是经历了大风大浪,起起伏伏的人才有的一份无奈与安定。

  “那是,他在我们这行可是专家。我们厂请过他好多次,给他安排个闲职,顺便教教新人,养养老。可人就是不愿意,他脾气是有些古怪的。”

  “那为什么他卖东西卖价忽高忽低的?我买的那本德语词典居然喊价一分钱,有个人想买坏了的半导体收音机,居然喊价三十元。”

  黄建平哈哈笑两声,“李忠就是随性的人,他觉得这人不错再贵重的东西也就几分钱卖了。他觉得那人不行,就漫天要价。”

  “这人倒挺有意思啊。”袁立先还没碰见过这种人。

  广丰的财务科主任明静也知道这人,冲着陈芷欢说道,“他那地儿是不是放得乱糟糟的?”

  陈芷欢点点头,找个词典差点没给她累倒。

  “他那就是故意的,随便放随便扔,然后就能看出来买东西的人咋样。肯定是你诚心买书,他看在眼里了,才收你一分钱意思意思。”

  “原来是这样啊?”陈芷欢想起来,买收音机那人确实边找边骂骂咧咧。

  “他就是那样,投缘了什么都肯说两句,不投缘的人打死都不肯搭理人。”

第35章 三顾高人

  德国专家到达广丰啤酒厂的时候,陈芷欢已经能勉强说些简单问候语了,因为时间紧,只能用中文标注简单说说,倒是像极了赵新诚用英文念致橡树。想到这儿,她忍俊不禁,心道回去得跟他说说。

  德国方面来了四个专家,都是技术人员。当黄建平给双方介绍的时候,他们操着一口带有明显口音的中文,说着“你好。”

  而陈芷欢也回了一句带有明显口音的德语,“姑疼 摩根”

  双方相视一笑,都觉得挺有意思。

  接下来,出现了三语交流的场面,从中文到英文到德文,全都混着来。陈芷欢提出了不少专业性的技术问题,德方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她结合中国本身的质量、设备技术、工人操作提出了不少问题,完全照搬引进国外的设备和技术是否就适用呢?

  本来几位德国专家过来主要是技术指导,没想到陈芷欢还很有思考。陈芷欢的英文够不上翻译级别,但是勉强正常交流还是没问题,加上她特意研究了行业专业术语,所以双方用英文凑合着交流起来,一谈就谈了两个多小时。不过没有得出一个确定的答案,毕竟各自都对对方国家的行业环境和发展不甚了解。而旁边其他啤酒厂的代表是根本插不上嘴。

  穆勒先生是德国方面的领头人,他对眼前这个年轻人十分欣赏,尤其是听到陈芷欢还看了自己几篇论文,并且把他翻译成中文的时候,更为惊讶。

  他用英文夸赞,“陈小姐,你是如此专业、迷人,让我惊喜不已。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和你见面!也欢迎你到德国来参观。”

  陈芷欢同样用英文回答,“这是我的荣幸,谢谢您,穆勒先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交流学习。”

  最终陈芷欢通过广丰和德国啤酒厂搭上了关系,三方商议给东来啤酒厂售卖十二台设备,并提供技术支持,由陈芷欢全权负责此事。德国那边这次一共就提供售卖五十台设备,被东来拿了最大头,其他啤酒厂都有些嫉妒。决定回去好好学习外语,跟人也拉进拉进关系!

  当天吃完晚饭,才五点半。陈芷欢在招待所房间里整理资料,这次和国外专家交流一番,收货颇丰,她想自己整理一份符合中国国情的设备使用手册和常见技术问答。理论知识固然珍贵,但是总要结合实际情况,才更方便自己厂里工人掌握技术。

  因为白天讨论一番还有好些问题没得到解决,陈芷欢写着写着有些困惑,不知道能找谁讨论。她突然灵光乍现,想到了一个人,马上把写好的几页纸装进包包里,匆匆出门了。

  “忠叔,您好,我是东来啤酒厂的陈芷欢。”

  李忠仿佛没听见,径自把编织袋里的货物扔进屋子里,也没分类,随便乱扔。

  “忠叔,我知道您是啤酒行业的前辈,这次我过来是有些问题想请教一下。”

  李忠听到这话,手微微顿了一下,片刻后又重新扔货,操着沧桑的声音开口,“你找错人了,我就是一个捡破烂的。”

  “忠叔,实在是不好意思来打扰您,只是我真的对啤酒生产技术有些困扰。今天和德国来的专家也探讨了一番,还是有些困惑。我整理一些资料,您能不能帮忙看看。”

  李忠觉得这姑娘有些烦人,怎么说不走呢? “你那天来买德语词典,就是为了跟外国人交流?”

  “是的,不过我以前没学过,只能自己摸索着练两句。”

  他扫一眼她手里的几页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字体娟秀,看着挺赏心悦目的。“你说说有什么问题?”

  陈芷欢见他态度松动,肉眼可见地开心起来,“现在我们引进了德国的设备,产量提升得不少,但是总感觉还有进步空间。我们用的两棱大麦糖化,之后进入发酵罐,对于德国方面提供参考的温度,和持续加入麦汁的量和次数,有些水土不服。”

  李忠沉吟片刻,见这小姑娘是真心来问的,伸手接过她手里写着满满笔记的纸,一目十行地翻阅起来。

  “你们厂子现在年产量多少?”

  “4000吨”

  “你们车间发酵换了设备之后,周期缩短了多少?”

  “从二十多天缩短到七八天。”

  “那另一个发酵车间现在周期多少?”

  “和我们差不多,但是我们设备要好一些。”

  李忠问了几个问题,心里有数。“按理说你们车间的发酵周期可以再缩短个一两天。大麦品质要注意,糖化过程的温度要控制好,你们要加强一下麦芽汁的检测。如果到这里没问题,你们试试温度控两度下去,麦芽汁的加入控制量,增加次数。”

  “您是说少量多次,控制温度?”

  “对。”李忠似是想起什么,“想当年,我们厂是德国人兴建的,那时候我天天跟那群人打交道,学了不少。但是有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照搬国外的东西来,反而会水土不服,得融会贯通,摸索出一条适用于我们的路。”

  陈芷欢深有同感,“我最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不同的设备对原料和温度控制都有不同的要求。就像我们厂和广丰啤酒厂买的大麦不是一个产地的,我们用广丰提议的温度也没有达到最佳效果。”

  “还有一点,你们车间之前一直是用发酵池的。现在换了设备,工人能不能操作得当也不好说。这方面也要多盯着。”

  “忠叔,针对这个,我最近在编写使用手册,国外的设备使用手册我草草翻译过一版,但是介绍性质太浓,工人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准备把它写得更通俗易懂,然后结合大家实际上工中遇到的问题,详细解答。”说着,陈芷欢又从包包里掏出一个本子。

  李忠翻了几页,点点头,看着这人,第一次眼神中流露出赞许的目光,觉得这小姑娘挺爱思考总结的。于是又给她提了不少建议,李忠在这行摸爬滚打四十多年,可谓是历经风雨,什么问题没见过,什么问题没解决过,更是走过无数弯路。陈芷欢听了之后茅塞顿开。

  “谢谢忠叔,我回去就好好整理一番,到时候回厂里推广开。”

  李忠没接话,反而是回屋子里,在那如山的货物堆里翻来找去,一边找还一边骂,“妈的,怎么这么难找,应该就是在这儿啊!”后来干脆踢了一脚那书堆,一本本书籍从顶部开始崩塌,纷纷跌落下来。

  “你拿着这个。”

  陈芷欢接过一看,是两本德语学习的书籍,十分珍贵!还有两本啤酒技术发展创新史,都是些买不到的孤本,“忠叔,谢谢您!这几本多少钱?您可别再报一分钱了。”

  李忠看她一眼,不耐烦地摆摆手,“你直接拿走,这几本书我早就不想要了,天天放这儿吃灰,还占我地方。”他嘟嘟囔囔,像是对这几本破旧的书籍很是不满的样子。

  陈芷欢不禁失笑,“成,那过阵子给您带我们厂的啤酒尝尝,我们的啤酒可好喝了!”

  “切。”李忠十分不屑,摆摆手,“别给我带,我什么好酒没喝过,不稀得!”

  陈芷欢知道他脾气古怪,也没多说,决定以后产了好酒一定要来证明,东来啤酒的实力!

  又过了两天,陈芷欢上午和德国专家交流,下午跑李忠那里听课,等送走了德国专家,圆满完成任务的陈芷欢和袁立先决定第二天一早回东来。临走前,陈芷欢去了趟丽华批发市场,请刚子父子俩吃了顿饭。听说他们现在挣得还不错,两人加起来一个月能拿六十,妹妹的病情也稳定了。

  饭后,陈芷欢和刚子去选衣服。现在已经十一月下旬了,得多进点冬装。这几年绿色军大衣又有流行回来的趋势。改革开放后,国外流传进来的各式各样的服装一度把军大衣比下去,但是那些短款的防寒服御寒保暖效果还是差了些,加上裘皮大衣价格贵,因此后面军大衣又火了起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5页  当前第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4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啤酒厂花重生了[八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