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寂静…
李春兰没想到苏建国反应这么大,本来是自己随口一说,但现在看这是说到点子上了。
“苏建国!”李春兰大喊,“你要死啊!那女的是哪里的?什么时候开始的?”
“老…老婆…我没有,你…你听我解释…”苏建国的声音干涩发颤,几乎带上了哭腔,“不是你想的那样…真的…”
“我想的哪样?”李春兰气极“苏建国,你倒是说说,我想的是哪样?嗯?”
她往前逼近一步,苏建国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抵在了冰冷的操作台上。
苏建国一看,这不说清楚自己岂不是要完蛋,心一横就把事情从最后一次去北京开始,详细的和李春兰说了。
李春兰听完,更生气了,苏建国这么一个老男人,就因为知道是拆迁户就巴巴地贴上来,
“一个女的,三番五次把电话打到家里店里来?一口一个‘苏大哥’叫得挺亲热啊?还‘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苏建国,你行啊你!去北京几趟,长本事了?学会招蜂引蝶了?”
李春兰的语速越来越快,声音也扬了起来。
“没有!我没有!天地良心!”苏建国急得满头大汗,双手胡乱地摆着,
“她就是那个中介!北京那个中介公司的!叫王薇!就是卖房子办贷款那个!她…她就是想推销装修!想赚中介费!真的!我跟她啥事都没有!”
“推销装修?”李春兰嗤笑一声,眼神里的讥讽和不信几乎要溢出来,
“推销装修能把你吓成这样?能让你连着好几天魂不守舍?能让你说出‘老婆知道了洗不清’这种话?苏建国,你把我当三岁小孩哄呢?!”
“是真的!老婆!你信我!”苏建国急得恨不得把心掏出来,
“她就是…就是说话有点…有点那个…不太正经…但我绝对没搭理她!
上次去我就觉得她不对劲,我都躲着她了!谁知道她没完没了还把电话打到家里来!
我怕你误会,我才…我才不敢说的…”他的声音越来越低,带着巨大的委屈和后怕。
李春兰死死盯着他的眼睛,试图分辨他话里的真假。
愤怒和怀疑依然占据着上风,但看着苏建国这副吓得快尿裤子、语无伦次的样子,又不像是在演。
她了解自己的男人,真要是在外面干了亏心事,以他的心理素质,恐怕早就露馅八百回了,也装不出这几天这种欲盖弥彰的蠢样。
“把她的电话,还有所有联系你的方式,都给我。”李春兰冷冰冰地命令道。
苏建国如蒙大赦,又不敢表现得太明显,赶紧手忙脚乱地掏出小灵通,翻出已拉黑的号码,又把中介公司名称和王薇的名字都报了出来,恨不得把心窝子都掏干净。
李春兰记了下来,脸色依旧冰冷:“这事没完。苏建国,我告诉你,要是让我查出来你有半句假话,你知道后果。”
“不敢!绝对不敢!老婆,我真的一句假话都没有!”苏建国赌咒发誓。
就在这时,店门上的风铃响了
“爸,妈,”苏晓推门进来,立刻察觉到店里气氛不对。
“怎么了?”苏晓疑惑地问。
李春兰迅速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脸上的怒容,挤出一个有些僵硬的笑:“没事,跟你爸商量点事。饿不饿?厨房还有热着的包子。”
苏建国也赶紧低下头,假装整理柜台上的东西,不敢看女儿。
苏晓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心里明白肯定有事,但父母显然不想让她知道。她乖巧地点点头:“哦,好。”
李春兰狠狠瞪了苏建国一眼,压低声音:“等晚上再跟你算账!去给闺女拿吃的。”
苏建国提心吊胆地熬到了打烊,回家后,果然被李春兰拉进了卧室进行审讯。
等李春兰确定苏建国没有做什么对不起家庭的事,就是被缠上了,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李春兰当着苏建国的面,用店里的座机拨通了中介公司的电话。
她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强势,要求转接王薇。
电话接通后,李春兰开门见山:“王薇女士是吗?我是苏建国的爱人。”
电话那头的王薇显然没料到这一出,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啊…您好…”
“我先生之前在北京承蒙你‘照顾’了。”李春兰特意加重了“照顾”两个字,语气里的冷意隔着电话线都能感受到,
“关于我们在华清嘉园那套房子装修的事情,以后由我全权负责。你有什么‘好’资源、‘好’建议,可以直接联系我。
至于我先生的联系方式,就不必再打了,他忙,没空处理这些小事。明白了吗?”
她的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点明了身份,宣示了主权,又警告对方不要再越界,全程没有一句脏话,却压迫感十足。
王薇在那边听得心惊肉跳,她只是想偷偷撩人,可没想惹上正宫娘娘,赶紧连声答应:“哎哎,好的好的,苏太太您放心,我明白了明白了…”
挂了电话,李春兰冷冷地看向面如土色的苏建国:“听见了?”
苏建国点头如捣蒜:“听见了听见了!老婆你太厉害了!”
“哼!”李春兰冷哼一声,“苏建国,我告诉你,这次我暂且信你一半。
但你要是再敢有事瞒着我,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有一丝一毫牵扯,我立马带着晓晓去北京,这日子就别过了!”
“不敢不敢!绝对不敢!老婆我错了,我真知道错了…”苏建国赌咒发誓,恨不得写保证书。
苏建国算是彻底老实了,后怕之余,也对妻子处理这事的方式佩服得五体投地。
而李春兰,虽然气丈夫的隐瞒和窝囊,但看他那吓得魂飞魄散的样子和确实没查出什么实质性问题,
心里的怒火也消了大半,更多的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和过后细想起来的膈应。
第100章 京市过年
经过王薇那场风波,苏建国算是彻底长了记性,在家里更是表现得勤勤恳恳,恨不得把“老实本分”四个字刻在脑门上。
李春兰看他那副鹌鹑样,心里的气也渐渐消了,注意力重新回到了正事上——京市新家的装修。
日子在忙碌中过得飞快,一转眼,学期接近尾声,寒风裹挟着年味儿悄然降临。
苏晓结束了期末考试的最后一门,背着书包走出考场,长长舒了一口气。
晚上吃饭时,李春兰给女儿夹菜,“晓晓考完了,眼看也要过年了。我跟你爸商量了一下,今年咱们过年,换个地方!”
苏晓抬起头,有些好奇:“换地方?去哪过年?”
苏建国接过话,脸上带着兴奋:“去北京!咱们新家那儿过!
一来呢,正好把装修公司定了,年前年后装修公司活动多,能谈个好价钱,也能盯得仔细点。
二来呢,咱们也体验体验在首都过年是啥滋味!听说庙会可热闹了!”
这个提议让苏晓眼睛一亮!
“好啊!我还没在北京过过年呢!”苏晓立刻表示赞同。
主意一定,家里立刻充满了筹备的年节氛围和出远门的忙碌感。
李春兰开始盘算要带哪些年货过去——虽然北京什么都有,但总觉得带点家乡的特产过去才像过年。
苏建国则负责联系北京的酒店,以及提前预约好几家之前沟通过的、口碑不错的装修公司,把看方案和谈价格的时间都大致排了出来。
“咱们腊月二十出发,到了先忙正事,谈装修。
年三十咱们也入乡随俗,包饺子,看春晚,再去街上逛逛看看北京人怎么过年。
初一去庙会!听说地坛、龙潭湖的庙会特别有名!咱们待到初五初六再回来…”李春兰拿着个小本子,兴致勃勃地规划着行程。
苏晓听着,也觉得充满了期待。这种旅行过年的方式在后世很流行。
一到过年各种旅游城市人山人海,更别说京市了,去到光看人了,
不像现在大家都还没有出去过年的意识,不用人挤人闹的慌。
好的,我们来丰富一下在北京过年和敲定装修的细节:
腊月二十,火车再次载着一家三口哐当哐当地驶向北京。
这一次,行李塞得比上次还满当,除了换洗衣物,还有李春兰精心准备的年货。
自家灌的香肠、腌的咸鱼、炸好的肉丸子,甚至还有一小袋江市特产的糯米粉,准备到了北京包汤圆用。
“妈,北京啥没有啊,带这么多多沉啊。”苏晓看着爸妈大包小包的,哭笑不得。
“你懂啥!”李春兰小心地把装肉丸子的饭盒又往包里塞了塞,
“外面的哪有自家做的香?年三十晚上,就得吃这口!再说,万一北京买的味儿不对呢?”
苏建国在一旁憨笑:“你妈这是要把咱家厨房搬过去呢!”
到达北京时,天空飘起了细碎的雪花,给这座古老的都城平添了几分年节的静谧与韵味。
他们这次没住酒店,而是租了一个短期的家庭式公寓,带个小厨房,正好方便李春兰“大展身手”,也更有点过日子的感觉。
放下行李,稍作休整,接下来两天,一家人的行程排得满满当当,如同赶场一般约见了四家装修公司。
第一家公司的设计师是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滔滔不绝地讲着各种前卫的设计理念。
什么“极简风”、“工业风”,听得苏建国直皱眉头。
李春兰更是直接打断:“小伙子,我们家是过日子,不是开画廊。你这光好看不实用,卫生死角一大堆,不行不行。”
第二家倒是实在,报价最低,但用的材料清单模棱两可。
李春兰拿着单子一项项追问:“这个‘知名品牌’地板到底是啥品牌?型号呢?还有这个油漆,写的‘环保净味’,具体环保标准是啥?VOC含量多少?”
问得对方支支吾吾,额头冒汗,最后只好悻悻而归。
第三家规模最大,设计师穿着西装革履,派头十足,给出的方案倒是周全,但报价也华丽得让人咋舌。
苏建国看着预算表最后那个数字,倒吸一口凉气,小声跟李春兰嘀咕:“这够在江市再买半套房了…”
直到第四家,设计师是位四十多岁、看起来就很稳重的女士。
她仔细听了苏建国一家人的需求——要温馨、要实用、要环保、要好打理,特别是强调到时候女儿在这边上大学,需要安静的学习环境。
她没有一味推销昂贵的材料,而是给出了好几套性价比高的方案供选择,对李春兰提出的各种细节问题也回答得专业又耐心。
“这个好!”李春兰私下跟苏建国和苏晓说,“一看就是实在过日子的人,懂咱们想要啥。”
最终,他们选定了这家公司。签合同前,李春兰又拿出了在菜市场砍价的架势,软磨硬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