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薇和赵琳都看向她。
“我们只是想先验证一下最基本的乳化原理和肤感,对不对?”
苏晓的眼睛亮了起来,“我们可以找一些……更简单、更容易获取的东西来替代!”
“比如?”孙薇疑惑。
“比如……食用油!橄榄油、甜杏仁油什么的,超市就能买到!”苏晓越说越觉得可行。
“还有甘油!药店里卖的那种纯甘油,几块钱一瓶!虽然纯度可能不如实验室的,但用来做初步尝试应该可以吧?”
“水相就用纯净水或者花水……乳化剂……”苏晓卡壳了,这是最关键的一环。
赵琳接话道:“我查资料的时候看到,有些天然的植物蜡,比如蜂蜡,也有一定的乳化效果,虽然可能不如合成的乳化剂稳定。蜂蜡……食品店或者中药店也许能买到?”
“对对对!蜂蜡!”孙薇也兴奋起来,“还有,保湿剂除了甘油,是不是还能加点……芦荟胶?那个也很好买!”
思路一打开,仿佛眼前的迷雾被拨开了。
“那我们列个单子!”陈欣也来了精神,立刻拿出纸笔。
“橄榄油、甜杏仁油、药店甘油、蜂蜡、芦荟胶、纯净水……还需要点维生素E油当抗氧化剂吧?那个药店里好像也有!”
四个人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重新燃起了热情。
她们打算周末就去超市和药店采购这些“平民版”原料,甚至还讨论起要不要加点可食用色素或者植物粉来调色。
被苏晓坚决地否决了——在确保基础安全性和稳定性之前,任何不必要的添加都是风险。
等到苏晓她们第一版比较满意的,自制护手霜制作完成,已经是一周后了。
“这版从颜色质地上来看,已经很接近市场上面卖的护手霜了。”
“就是不知道效果怎么样,正好天气冷了,咱们就一只手涂这个,另一只手涂买的,做个对比试验。”苏晓建议道。
“可以,就是我在想要不要加点香氛进去?”赵琳对于这一版的味道不是很满意。
孙薇:“嗯,我们先试验一个星期,效果出来后再考虑加香气进去。”
“我无条件支持你们的决定。”陈欣举手表决。
护手霜的成功复刻,让403几人对于研究护肤品的兴趣猛涨,几乎除了专业课程学习之外的时间,都在研究这些护肤品成分。
第139章 化妆品研究项目组成立
陈欣作为她们最忠实也最严苛的“首席体验官”。
严格按照苏晓的要求,左手涂自制护手霜,右手涂某品牌畅销护手霜。
每天记录肤感、滋润度、持久度的同时,还让同学帮忙适应评价。
“嗯……左手这个好像更油润一点,吸收慢些,但感觉更‘厚实’?”一个同学摸着下巴评价。
“右手这个清爽,味道也好闻,但好像过一会儿就得补涂?”另一个同学反馈。
这些原始的“用户调研”数据被认真记录下来,成了她们改进配方的重要依据。
“看来我们的油相比例可能偏高了一点,乳化体系还可以优化,让肤感更清爽。”苏晓对着记录本分析。
“蜂蜡的天然乳化能力确实有限,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寻找其他更温和的天然乳化剂。
或者……少量尝试一下更专业的原料?”孙薇提出了更大胆的想法。
赵琳则关注着稳定性:“我们这版放置几天后,好像有轻微的水油分离现象。
防腐体系也需要考虑,虽然自己用得快,但要想做得更‘产品化’,这是绕不开的问题。”
她们的讨论不再局限于“怎么做出来”,而是深入到了“如何做得更好、更安全、更稳定”。
她们开始更系统地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不再仅仅满足于科普类的书籍,而是开始尝试阅读《日用化工原料》、《化妆品工艺学》等更专业的书籍和期刊论文。
虽然很多内容看得一知半解,需要反复琢磨,但那种汲取新知识、攻克难题的过程,让她们乐在其中。
为了寻找更合适的原料,她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苏晓再次硬着头皮去找了张助教,这次不是询问购买渠道,而是虚心请教某些特定原料。
如一些温和的植物源性乳化剂、多元醇类保湿剂的性质和替代可能性。
张助教看到她们不仅没有放弃,反而研究得更深入了,态度也从最初的劝诫变成了带着欣赏的指导。
甚至帮她们查阅了一些实验室不涉及保密范围的原料安全数据表(MSDS)摘要。
孙薇则发挥了她强大的社交能力,通过老乡、社团等关系。
居然联系上了一位化工学院大四的师兄,这位师兄正在做相关课题,对市面上常见的护肤品原料比较熟悉。
师兄被几个大一学妹的热情打动,在忙碌的毕设间隙,抽空给她们科普了一些基础原料的供应商信息和选购要点。
虽然依旧无法提供实物,但指出的方向比她们自己盲目摸索要清晰得多。
赵琳则继续深耕她的“生物”路线,她发现,很多护肤品宣传的“微生态护肤”、“益生元”等概念,与她的专业领域有交叉。
她开始关注起皮肤表面的常驻菌群,研究哪些成分可能对维持皮肤菌群平衡有益,哪些可能破坏它。
她甚至提出,也许未来可以考虑在基础配方中加入一些经文献证实安全的、有益皮肤的微生物发酵产物或益生元成分。
当然,这对于现在的她们来说,还只是一个遥远的、充满吸引力的设想。
陈欣也没闲着,她利用自己“购物达人”的属性,负责搜寻那些可能被她们忽略的、稀奇古怪但据说有护肤功效的天然植物提取物(比如积雪草、金盏花等)。
并负责采购各种规格的小烧杯、玻璃棒、电子秤(精确到0.1g的那种)、pH试纸等实验用具,宿舍的一角,俨然成了一个小型的“护肤研发工作台”。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她们经历过加热温度失控导致油水飞溅的“事故”。
也做出过质地像浆糊、气味怪异,尝试添加天然植物纯露失败的“失败品”。
还有一次因为比例计算错误,做出来的膏体根本无法乳化,直接分成了油层和水层……但每一次失败,都让她们对原理的理解加深一层。
她们学会了更精确地控制条件,更严谨地计算配比,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一款看似简单的护肤品背后,所蕴含的科学与技术的复杂性。
一个月后,她们拿出了第三版护手霜,这一版,她们采用了一种相对容易购买到的、更为温和的植物乳化剂。
优化了油相和水相的比例,加入了复配的保湿剂,并且极其微量地添加了一点食品级的维生素E和葡萄籽油作为抗氧化剂。
没有添加香精,依靠原料本身带有的极淡的植物油脂气味。
这次的成品,质地细腻柔滑,延展性好,吸收后清爽不黏腻。
保湿效果经过陈欣和几位“志愿者”的测试,反馈相当不错,持续时间明显延长。
放置观察一周,也没有出现水油分离的现象。
“我们……好像真的做出来了?”孙薇看着那罐质地优秀的护手霜,有些难以置信。
“至少,作为一款自用的、基础保湿的护手霜,它完全合格了。”苏晓的语气带着成就感。
赵琳小心地测了一下pH值,落在温和的范围内,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陈欣更是激动,拿着罐子爱不释手:“这是我见过最棒的护手霜!比很多大牌都好用!关键是,这是我们自己做的!”
成功的喜悦弥漫在宿舍里。但兴奋过后,一个更大胆的念头,在苏晓心中萌芽了。
“我们在想……”苏晓看着她的伙伴们,眼神明亮,“我们能不能……不止步于护手霜?也不止步于自己用?”
孙薇、赵琳和陈欣都看向她。
“我们研究了这么多成分,做了这么多尝试,积累了这么多经验和数据……
有没有可能,我们试着做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面向特定肤质的、更复杂一点的护肤品?
比如,针对欣欣之前那种敏感状况的舒缓精华?或者一款清洁力适中、温和的洁面产品?”
宿舍里安静了几秒钟。
孙薇率先反应过来,猛地一拍大腿:“干!为什么不行?!我们现在有经验了,也知道去哪里找资料、问谁了!”
赵琳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也闪着光:“可以从更简单的配方开始尝试,比如先攻克洁面产品,体系相对简单一些。”
陈欣更是举双手双脚赞成:“我出钱!我当小白鼠!需要什么原料,我去想办法淘!”
至此,403宿舍化妆品研究与开发项目,正式启动。
第140章 一些小事
“我们既然成立了这个研究小组,那这个研究经费也得有吧?”陈欣兴致勃勃的说道。
“嗯,欣欣说的对,后续我们买材料什么的,都需要钱,而且前面我们买的那些,费用都是大家想到就顺手买了,很不规范。”
“嗯,那就这样,我们先统计前期花费多少,然后再决定投入多少资金作为项目经费。”苏晓提议道。
“可以,我来统计,这些瓶瓶罐罐都是我买的,你们只需要把你们购买的产品qq发我。”
“我不是研究人员,我可以作为我们研究小组的后勤,负责采买记账这些。”陈欣立刻响应道。
“好,就按照欣欣说的办。”苏晓三人也表示赞同。
“你们就放心研究吧,剩下的琐事就放心交给我。”陈欣拍着胸脯保证。
四个女孩笑着一起加油打气后,开始了她们的研究。
就在几人每天教室、图书馆、寝室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
“从今天起,我们要记录下‘403实验室’的点点滴滴!”苏晓宣布。
“一方面是留着我们以后可以回顾,另一方面我打算把录像剪辑之后发到微博。”
“发到微博?”几人看着苏晓满头问号。
“对,发微博,我研究过了,等我们微博有了粉丝,后期我们就能有经费支持了。”
“会有人看吗?”赵琳不是很有自信。
“管他呢,就发微博,有人看最好,没人看这就是我们403实验室的来时路。”孙薇边说边使劲拍了一下大腿。
“啊…啊…痛…痛…痛…”陈欣捂着自己的大腿,“薇薇下次能拍自己的腿不?”
“不好意思,一激动拍错了,嘻嘻…”说着就要来帮陈欣揉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