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我是阿轩的母亲,他是我唯一的孩子,我今生所愿不过是他能过得好而已。”
她说着用力握紧了皇帝的手,神情恳切:“求陛下,让阿轩离京就封吧。去了封地,就再没有人会视他为仇敌。他可以踏踏实实过自己的日子,不必再为那些不必要的事烦扰,陛下也不必总为他处理烂摊子,这样不是很好吗”
皇帝起先还因她温柔的语气而有些心动,以为她真是在安慰自己。但听到后面他就知道,她所说一切,她表现出来的温柔,最终都只为了一个目的而已,就是让齐景轩离京。
他再次抬起头,目光里没有了先前的自责愧疚,取而代之的又是质问:“你当真只是因为这些才想让他离京不是因为那个死去的婢女受到影响,觉得我会因此猜忌阿轩,伤害阿轩”
淑妃怔了一下,虽然只是短短片刻,但已说明了一切。
皇帝眸光变冷,松开她的手站起身:“你既然这么多思多虑,朕便更不能让阿轩离京了。不然他走了,你岂不是更要整日牵挂,茶饭不思”
“明日起,朕便让阿轩日日进宫陪你用饭。我倒要看看,你能不能狠下心在他面前把自己活生生饿死。”
他说罢转身便走,淑妃起身想抓住他的衣袖,因他走得太快而扑了个空,整个人身子不由往前一倾,扑通一声从床上跌了下来,膝盖正磕在脚踏上,发出一声巨响。
“阿宁!”
皇帝当即回身,赶忙将人扶了起来,伸手掀开衣摆去看她的膝盖,却见已有血迹隔着布料缓缓渗出。
“太医!宣太医!”
第103章 下旨 淑妃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太医给淑妃的伤口止了血上了药, 叮嘱休养半个月不要四处走动,之后便行礼告退了。
淑妃本就苍白的面色此时更不见什么血色,倚在皇帝怀中半阖着眼, 神情疲惫。
“陛下,我从未觉得你会对阿轩下手, 我知道你不会。”
她低声道。
“说谎, 你根本就不信我。”
皇帝揽着她的肩, 视线落在她膝盖的伤处, 虽仍在驳斥她的话,但语气中更多的是无奈。
淑妃的脑袋在他肩头动了动, 调整了一个更舒服的姿势, 叹了口气:“虎毒不食子, 陛下从不是个无情无义之人, 怎会伤害自己的孩子宁王若非意图弑父, 你也不会动他。”
“阿轩与宁王又不同, 他是你放在心尖上的人, 你就更不会因为些许小事伤害他了。”
“我担心的从不是你会将他如何,我是担心……时日长了,你终有一日会不像现在这么喜欢他。”
皇帝眉头微蹙, 低头看向她:“我怎会不喜欢他他……”
“不是不喜欢, ”淑妃打断,“是不像现在这般喜欢。”
她说着抬头, 对上皇帝的视线:“青禾为何会死, 咱们都心知肚明。目前看来,阿轩和阿慈是真的不知情,不然这次也不会闹出这种事来。”
“但陛下你是他们的长辈,是阿轩的父亲, 你肯定希望自己在儿子面前是有威望的,不愿因为旁的一些事,影响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你现在相信阿轩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待他一如既往。可来日呢若今后你怀疑阿轩知道了些什么,觉得自己在他面前威严尽失,会不会因此而疏远他”
“我……”
“你肯定觉得你不会。”
淑妃再次打断。
“我相信你本心确实不会如此,但你一定会介怀。这种事,没有哪个男人能不介怀,我都明白。”
她说着拍了拍皇帝的手,以作安慰。
“你的介怀也并非源于阿轩,而是因为死去的宁王和方贵人。但已死之人承担不了你更多的怒火,你余下的不满只能自己咽下。若哪日你觉得阿轩兴许猜到了,你不会因此嫌恶他,因为你知道这不是他的错。但你可能会觉得在他面前失了颜面,会一时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因此减少与他相见的次数,让自己冷静一段时间。”
“或者索性与这件事无关,是因他闯了祸又或旁的什么,你要晾他一段时间。陛下能保证这样的事一定不会发生吗”
“你的意思是即便他犯了错,朕也不能对他甩脸色那他岂不是要无法无天了”
皇帝皱眉,声音里有些不满。
“不,”淑妃摇头,“我的意思是,不管是什么样的缘由,这种事将来一定会发生。”
“是他自己主动犯错也好,或是如这次一般受了旁人牵连也好,陛下无论多么爱护他,也不可能时时刻刻护着他。”
“你有许多大事要考量,上至朝堂政务下至后宫平衡,桩桩件件都要操心,不可能把精力都放在某一个孩子身上。”
“现在阿轩还有我,陛下你忙不过来时,我还能看顾他一二。可将来哪天我若不在了,陛下你又无暇顾及阿轩的时候……”
“别胡说!”皇帝轻斥,“太医说了你只是身子有些虚弱,按时服药好好用饭就没事了。”
说着拍了拍淑妃的肩膀,将她往自己怀中又拢了拢。
淑妃却只是笑着摇头:“我这身子究竟如何,我清楚,陛下也清楚。死不了,却也活不长。”
“阿宁!”
皇帝放在淑妃肩头的手收紧,不愿她再说这样的话。
淑妃却没有停下的意思,倚在他身侧道:“若非陛下这些年一直想尽办法给我吊着命,我早就死了。能活到现在,已是老天爷厚待。”
“我当初本以为自己没机会看到阿轩长大了,不想如今不仅看到他长大成人,还看到他成了亲,娶了自己心仪的姑娘。我真为他感到开心,想必陛下也是如此。”
“可是陛下,朝中如今虽没了谢家何家,但还有张家赵家刘家王家,朝中从来不缺这样的名门世家。但凡这些人将阿轩视作仇敌,难保宁王之事不会再度上演。”
“妾身无能,不能给阿轩带来任何助力,我们母子也从未惦记过那些不属于我们的东西。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架不住旁人觉得我们有这个心思。”
“妾身真的不想再为这种事烦心了,更不想阿轩再受无妄之灾。所以恳请陛下,放阿轩离开吧,就当是为他好。”
“今后他在封地过他的日子,咱们在京城过咱们的日子。他与他相爱之人相伴一生,咱们在京城相守到老,这样不好吗”
她说着怔了怔,才想起什么似的:“我忘了,我活不长的……”
说罢失笑:“所以陛下是想留下阿轩陪你吗”
“阿宁,你非要这样挖朕的心肝吗”
皇帝红着眼睛看向她,声音颤抖。
淑妃垂下头,在皇帝怀中闭上了眼,眼角有泪痕滑落:“留不住的,陛下,阿轩早晚都是要离京的,咱们都清楚这点。既然如此,何不让他在最恰当的时候走呢难道非要等到以后,等局势不由咱们掌控的时候,眼睁睁看他被人赶出京城吗”
“这次若非遇到阿慈,阿轩已经被贬离京了,宁王的恶行也不知什么时候才会被发现。偏他手中又有兵,等阿轩出了京城,去往封地的路上会遇到什么,我都不敢想……”
“若是这样的事再来一次……”
她流泪哽咽,肩膀轻颤,眼泪不多时便打湿了皇帝的衣襟。
皇帝紧紧搂着她,想到从宁王和谢家人口中审出的供词,知道她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
可是……
可是……
他拍着淑妃的肩膀,下巴抵在她头顶,终是缓缓开口:“容我想想,阿宁,容我想想……”
淑妃紧握着的拳一松,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
三日后,宫中传出旨意,命晋王明年三月离京就封。
同样是离京的王爷,景安郡王下个月就要走,一副让他趁早滚蛋别留下来碍眼的样子,晋王的日子却被定在了年后,这显然是想让他在京城过完年再走。
而且三月正是初春,不冷不热,路上也能舒服些。皇帝的旨意上甚至没有写明要求晋王多长时间抵达封地,大有让他看心情边走边玩,不必着急赶路的意思。
两位王爷之间差别对待如此明显,孰轻孰重便也一目了然了。
不过齐景泓因何家而牵连进了谋逆案中,又有惠嫔自戕一事在前,皇帝没有进一步追究已是开恩,现下能前往封地就封已是最好的结果了,多少人都觉得皇帝宽仁呢。
齐景轩本就得皇帝宠爱,又在宁王案中受了委屈,皇帝对他宽纵一些也就没有引来朝臣们太大的反对。
于他们而言,这个纨绔能离京就是天大的好消息了。这不仅有利于朝局稳定,也有利于他们自己的身心健康。不然这家伙天天在京城搅风搅雨,今日打这个明日骂那个,这才叫人头疼呢。
现在好了,他要滚蛋了,大家只需再忍半年即可,真是普天同庆啊。
第104章 恳求 你到底要与几人相伴一生?
“母妃, 你……你这是怎么了”
昭华宫,齐景轩进门看到淑妃倚在床上,房中药味与以往也似有不同, 不禁皱起了眉。
淑妃虽体弱多病,但为了让孩子安心, 每每齐景轩来见她, 她都是打扮得体好好地坐在那里的, 鲜少有这般躺在床上的时候。
“没什么大碍, 近来身子有些不适,懒得动弹罢了。”
淑妃温声道。
齐景轩的眉头却仍旧紧拧, 莫名觉得房中药味有些熟悉。
他在淑妃身边坐下, 那股药味愈发浓重。他正欲开口询问, 忽然想起这熟悉感的由来, 面色陡然一变:“你伤着了”
说着一把掀开了淑妃盖在腿上的薄被。
只见她左腿膝盖处明显比右腿臃肿一圈, 显然是裤腿下裹着伤布。
“怎么回事你这膝盖怎么了”
齐景轩急道, 起身还想去掀淑妃的裤腿, 被她伸手拦住了。
“真的没事,就是不小心磕了一下。”
她声音仍旧温柔,拉着齐景轩重新坐下, 让他小点声, 别一惊一乍的。
“好端端的怎么会磕着”齐景轩仍旧很是着急,想要去摸摸她的伤处又怕碰疼了她, “我就说这药味怎么闻着那么熟悉, 原来是宫里的跌打损伤药膏。”
他从小用到大的东西,自是熟悉得很。
淑妃苦笑,她这膝盖磕得有些厉害,就平躺着还舒服些, 但凡弯曲一些就疼得很。
她原想像以往那般坐着等齐景轩来,但试了试实在撑不住,怕反被齐景轩发现,就索性躺着用薄被挡住了。
哪想到齐景轩这狗鼻子,一进屋就闻出不对了。
“谁还没有个磕磕碰碰的时候,这有什么的。你从小摔摔打打的不也长到这么大了”
淑妃笑道。
齐景轩却怎么想都觉得不对。
宫里有那么多人伺候,母妃身子不好,她身边服侍的便更加仔细,这么多年别说让她磕着碰着,便是油皮也不曾擦破一点。怎么这次忽然就伤着了,还伤得这样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