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擎也报了自己的名字。
在她落座之后。
窦旭没有多话,直接取了一个多功能背包出来给她。
“我默认你已经对我们要去的地方有了基本的了解。这里面是三天的基本食物和水,放在背包的最底层。这是为意外情况准备的,我们日常正常吃饭,不动这个。
最上层是防弹背心和头盔,我建议你在踏出飞机前穿好,不到我们重新踏上祖国的飞机前一直穿戴着不要脱下来。”
又拿出一个设备介绍:“这是卫星电话,我现在教你一下用法。如果们不幸走散,能派上用场。但我希望它用不上。”
第92章 路上
窦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秦擎摇头。
一位外交官同志见他们聊完,递来几个盒子。
“智能耳机,可以同声传译。保持开启的情况下,最长续航时间36小时。入耳式的,可以最大限度防掉落。”
秦擎尝试了下用法,检查设备并无故障。
她的另一位任务同伴骆原说:“如果没有其他问题,接下来是养精蓄锐的时间,这趟航班飞行时长大概10小时。”
秦擎:“我有一个问题,我找人需要一个媒介。”
骆原:“本次航班的乘务长,是任务目标的亲妹妹,落地之后,她会配合我们。”
“我还需要一张地图。”
“已经准备好了,在我包里。”
“好,那我没问题了。”
客舱灯光熄灭,机窗外尚能看到地面城市的点点星光。
秦擎睡了不太踏实的一觉。
快要到的时候,她被叫起来吃了一顿饭。
看北京时间是早上六点,推算萨菲尔港时间差不多刚好午夜零点。
乘务长亲自来给秦擎送餐,她单膝蹲在秦擎座位前,给她一条新的围巾。
很薄,但很宽敞,棉麻质地。
“这边太阳很毒,我猜您或许来不及准备。”
何止没准备,她空手就被送上来了。也不指望特战处两位能为她想得这么细致。
“谢谢。”秦擎由衷道。
乘务长:“他能顺利回家,对吧?”
秦擎目光聚焦在乘务长头顶:“我尽力,至少他现在还活着。”
乘务长若有所感,摸摸头顶。
秦擎已经移开了目光。
快速吃完没什么美味值的食物,秦擎被乘务长引导去卫生间换衣服。
不出所料,和那两位一样,她的服装也是工装裤、T恤、冲锋外套。
从骆原那里拿来纸质地图。
直接,将要落地之前,秦擎对着笔记本,在地图上描摹了目标人物的位置,以及面板规划出来的到达那个地点的路线图。
很遗憾,即使最安全的一条前进路线图,其中几个节点处也显示为危险的红色色段。
落地时,为当地时间凌晨2点。
这个机场并不大,即使在飞机上,通过舷窗也能看到候机厅满满的人,间或挥着手中的红色旗子。
“那么多人,这趟飞机能装下么。”
那位给秦擎他们递耳机的外交部同志就着窗口看了眼,面上没什么波澜:“不行只能来下一趟,正好可以先统计滞留人数。”
他转回身,和秦擎几人一一握手:“祝你们顺利,有结果联系我们,大使馆的同事会就近安排交通。”
“也祝你们顺利。”
秦擎不确定目标人物的地点会不会变,但她还是把目前的位置同步给了外交部同志。
“可能是这里,也可能还有其他的同胞在此处。具体人员数量未知。”
外交部同志拿地图看了一眼。
“萨菲尔港太远,如果是这里的话,最近的机场在弗雅德,如果情况确定我们会安排飞机在弗雅德接应。”
难的就是情况不确定。
先不说对秦擎信息的信任问题,单只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谁也说不准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秦擎三人和外交部小队走的不是同一个闸口。
但她能够看到,机场滞留人员对于祖国飞机到来的热情。
当地的地勤人员引导他们出机场。
秦擎将手中绘制过的地图展示给两位同伴:“看看吧。”
“这是……在一个工厂?”
秦擎知道得更详细一些。
“差不多,也不完全是,他们在工厂下的下水道里。”
两人对于秦擎给出如此详细的地址感到诧异,多看了她两眼。
骆原道:“得弄一辆车。”
窦旭:“先联系之前的接应人员,他们应该有充足的准备。”
秦擎习惯了自己给出的结果被质疑,很多时候做事之前还得浪费时间给安抚和解释。
此次的两位同安直接默认她诶出结果的正确性,快速展开行动。
“你们……不怀疑一下吗?”
“我们服从命令完成任务,组织相信你,我们相信组织。”
秦擎听懂了。
不是她被信任,被信任的是组织。
但这也很让人高兴,少了她很多麻烦。
于是她把已知的有用信息都同步给他们。
“杨博士至少目前人身安全能够得到保障,食水充足,就是生活环境不太好。”
杨博士,杨中焦。
在突如其来的炮火中与接应人员失去联系,人生地不熟的他还带着自己的几个学生。
街上完全不能留人,他想起有一个自己曾经的学生在这里工作。
这个学生成绩一般,搞科研不够专注,并没有跟他学多久。后来供职于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竟然是他的学生里赚得最多的。
这个学生非常礼貌,尊师重教,每年春节都会给他打电话问好。
所以杨中焦印象还算深刻。
学生提到过他工作的工厂名字,这个工厂有中国人注资,理论上要比其他地方安全。
杨中焦记忆力和方向感都不错,他带着学生找到了工厂,
工厂中的一部分工人是中国人。
在战争刚有苗头的时候,管理人员就组织送走了一批。
杨中焦的学生作为核心技术人员,原本在最先撤退的行列,但他的妻子是工厂的高层管理人员,他要留下来同妻子一起撤离。
结果两人都没走成。
工厂门前挂着国旗,建筑没有受到地面武装人员的直接冲击。但天上的炮弹可不长眼,杨中焦和学生夫妻俩刚碰头,工厂以及附近建筑就遭到轰炸。
杨中焦便和没有来得及撤离的人躲进了宽敞干涸的排污管道。
不幸中的万幸。
大概是躲进去得早,他们并没有碰到美利国搜索的人,也躲开了我方接应人员的寻找。
骆原联系了原本的接应队伍,得知他们在大使馆待命。
也不用他们来接,最后还是重新和在机场的外交部同志们同行,一辆小巴车将众人拉到了大使馆。
战场是什么样?
秦擎以前不知道。
她现在经过经历战火的街道。
黑暗,寂静。
有随车的大使馆同志介绍:“反抗军暂时停火了,听说是这两天正在和当局政府谈判。不知道能不能达成一致。可快点停战吧,他们天天打仗,让我们一群人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另一人道:“我赌一个钢镚,短时间稳定不了。如果不争个你死我活,那就不是反抗军暴乱。”
“我倒希望当局胜出,至少能威慑下其他势力,不然即使这一拨反抗军掌权,谁知道花儿能红到几时。”
“谁当权都行,我是不想再睡到半夜头顶掉沙随时担心房子被炸掉的感觉。别的都能克服,不睡觉是真不行。”
“我就想每天一罐可乐,唉,已经好几天没有供应上了。”
炮火让部分公路阻断,遇上得绕路。
小巴车开到大大使馆,已经凌晨4点。
这一块在异国属于祖国的领土在夜晚依然灯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