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着头?”大叔先问,随后反应过来。
“我知道了,是足桌头。”他强调了口音。
“就是翠湖的水太浅了,跳下去会磕到头,崴到脑袋。”大叔解释着。
“《都市条形码》是这边本地的节目。”
卡卡懂了,“那放在一块就是,不会有人在翠湖自杀,跳下去会磕到头,还会上新闻丢人现眼。”
想到那个帆布包,结合这个含义,卡卡就觉得很有意思了。
九月份的昆明,夜色降临很晚,赶在天色暗下以前,卡卡准备吃个晚饭,却先溜进了一家书店。
翠湖北路的书店,面积不大,甚至有着狭窄,但各类的元素十分紧凑,文创丰富。
作为一家书店来说,这里的面积显然无法供读者停留太久进行阅读,店内的装饰也很适合打卡。
卡卡选择了一本书,汪曾祺的《在西南联大》,结账完的那一刻,她看见眼前升起了游戏提示。
【旅行卡卡触发特殊旅行图鉴——西南联大】
【翠湖打卡已完成!】
卡卡拿着书的手微顿,盲盒旅行任务已经结束,她随性来看了翠湖,却意外触发了新图鉴,转山而过,又是新路。
她将书籍的塑封直接拆开,书页随着右手微动,扫到了《翠湖心影》这一篇散文。
汪曾祺先生如此写到:“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第28章
昆明素有春城之称,而卡卡对这里的了解,大多来自于汪曾祺老爷子的笔下。
老爷子写昆明的雨,写翠湖,写日军空袭时的跑警报,写没钱的联大学生泡茶馆......
尽管很久都没有看书了,但卡卡仍然记得老爷子写过文林街的茶馆,写过跑警报时,趁机去水房烧水洗头的女学生,还有那趁机煮莲子的仁兄。
卡卡回想起从前上学的时候,白日在学校,在画室累积了通身的疲惫,晚上回家洗过澡,临睡前,她在床头放着几本书,汪老的书最多。
翻过几页,看上一两篇文章,紧皱的眉头与拘谨的身体仿佛也随之松散开来,心情平和地睡去了。
卡卡此刻半躺在酒店的床上,两个枕头垫在后背,她拿着自己新买的书,想起数年前的生活。
老爷子的散文被各个出版社以不同的名字集结多少个版本。
卡卡重新阅读了《翠湖心影》这一篇,不免陷入思绪。
老爷子提到的翠湖图书馆,如今似乎没了。
文章里的翠湖,想来比如今更美些。
卡卡在翠湖边度过了一下午美好的时光,但也有不美之处,这座与城市共同生长的公园里如今有小火车,各色的灯带,嘈杂的摊位。
这大抵是提供城市服务的一部分,只是未免不美,也有些扰了翠湖的静。
周三,一大早,卡卡狠心没有吃酒店的早餐,而是骑上小电驴,冲向昆明赫赫有名的篆新农贸市场。
当然,她不是来逛菜市场的,而是要去这里吃早餐,吃大名鼎鼎的豆花米线。
六块钱一碗的豆花素米线,雪白的豆花落在米线上,佐以葱花料子花生,筷子一挑拌开,卡卡已经迫不及待了。
这还是她第一次吃到带豆花的米线呢!
米线不是常吃的那种带汤米线,而是干拌的,将辣子拌开,连豆花带米线一起入口,豆花在口中瞬间被碾碎,趁机囫囵吸溜爽滑的米线,辣子舌尖儿跳跃,香得嘞!
这一碗米线量不算多,但卡卡吃得停不下来。
如果让她来形容,这并非是吃起来多么惊艳的米线,更像是家常的小店,住在附近的本地人抬脚下楼便来吃上一碗,解决今天的早饭。
是干净的,家常的,舒服的味道。
吃过了豆花米线,卡卡又骑上了小电驴,准备重返翠湖周边。
这会儿正值早高峰,翠湖本就是昆明市中心,她在拥堵的路上挤了好一会儿才回来。
卡卡从斜挎包里摸出书册,指尖一抿,停留在了《凤翥街》
“昆明大西门外有两条街,两条街的街名都起得富丽堂皇,一条叫凤翥街,一条叫龙翔街......”
卡卡顺着导航找了过去,书中描写的茶馆、饭馆、纸烟店、骡马店荡然无存,今朝的凤翥街旁,老式的居民楼下开着常见的小店。
走到街尾,就能看见一面的围墙被粉刷过,安置了展板,书写此处的历史。
“你好,凤翥”的大字下便是这条老街过去的老相片。
时光并没有封印这里,卡卡卷起书页,围墙上刚好是这一段汪老描绘凤翥街的文字。
【凤翥街打卡已完成!】
只是,没有找到现在能买摩登粑粑的地方。
穿过凤翥街,便到了龙翔街。
对比凤翥街,龙翔街无疑长了太多,卡卡沿着大路走,她看着周遭数不清的食铺,眼花缭乱。
街道上来往的人不少,这里是老商业区了。
卡卡路过了一家名为“豆香园”的店铺,门口的座位上都坐满人,似乎是这家招牌上写的“二十年专注云南小吃”最好的印证。
好多人!
我也要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反正,早上吃的一小碗豆花米线也不是很占肚子,再来点小吃也是吃得下的,卡卡这么想着就迈进了店。
豆浆糯米饭,冰豆浆,豆面汤圆......
什,什么?豆浆糯米饭这种食物搭配真的是可以的吗?
卡卡暗自腹诽,却没有错过上面特地标注的标签。
心怀谨慎的卡卡点了一份冰豆浆,一份酥红豆。
卡卡眨了眨眼,冰豆浆她还是第一次喝呢。
香酥红豆并非是甜点,而像是小菜小食,吃起来是酥酥脆脆的,甜辣口,感觉超适合下酒。
再来抿一口冰豆浆,豆香醇厚,卡卡觉得自己好像嘬到了点不一样的东西,像是奶皮。
她再喝一口,又吃到了,是豆皮!
说是冰豆浆,其实喝起来还是温热的,“冰”之处就在于这以豆皮做成的冰块!
吃上几口香酥红豆,再抿上口感神奇的冰豆浆,卡卡觉得这豆浆配红豆,愣是让自己吃出来了小菜配酒的感觉。
她看着旁边桌正有人吃着豆浆糯米饭,看起来好香的样子!
卡卡不太喜欢吃甜点,对这豆浆糯米饭实在有些下不去手,她在心底暗下决心,下次吧,下次自己做好了准备就来尝尝。
【龙翔街打卡已完成!】
从龙翔街往回走,路过福华园,刚喝了半肚子豆浆的卡卡觉得自己现在实在吃不下又一碗米线了,遗憾地看了两眼,走进文林街。
《泡茶馆》这一篇里,凤翥街与文林街都有着不少的茶馆,卡卡如今再走,茶馆还未遇上一家,倒是咖啡馆与小酒馆不少。
各色风情的小店令人觉得十分文艺,打卡拍照的人络绎不绝。
如今,游客多些,学生少些。
【文林街打卡已完成!】
卡卡顺着附近斜坡而下,这会儿的先生坡并没有多少人在此过路,对比文林街,一时显得空旷而安静。
常人大抵是从翠湖——先生坡——文林街——文化路顺着打卡而走,卡卡自己则是随心走了一个反向的路线。
先生坡不过百米,两边都是老旧的居民楼,从上坡往下走,很是有些陡峭。
当年的先生们登坡而来,去西南联大教书,而去翠湖的老爷子,也是从文林街走先生坡这条直达翠湖的捷径。
下完陡坡,便能看到明晃晃的“先生坡”标志了。
【先生坡打卡已完成!】
卡卡继续沿着翠湖北路走,不知不觉又近了翠湖。
今日的天气与昨日一样好,翠湖的风景也当很好。
卡卡寻摸了一辆小电驴,定位地点——西南联大旧址
走过了凤翥街与龙翔街,下了先生坡,见过了翠湖,总该去看看西南联大了。
卡卡对西南联大并不陌生,她从很多人的笔下读过这里。
最早是在汪曾祺的笔下,后来读过《南渡北归》,《西南联大行思录》,看过《无问西东》,《九零后》......
当一个人看过那些人的故事,很难不对这里心生向往。
1937年8月,民国教育部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这三所高校的命运在未来的八年里紧紧绑在了一起。
1938年2月,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自长沙改迁昆明,4月,它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一座特殊时期的学校,一群最顶尖的大师与学子。
现今的西南联大旧址位于云南师范大学,几经修缮,而保留了更加原始风貌的校区位于蒙自。
任何了解这段历史的人,看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门头,都很难不为之触动。
云师大如今保留的旧址处有着平房教室,房子外墙粉了黄漆,木质窗棂泛着深红色,只卡卡瞧着,这应当也是复原建筑,与电影里的教室太像了些。
黑板,桌椅,简陋的摆设仿佛是从电影里投出。
屋顶瞧着是铁皮的,让人看着就不禁想起了电影《无问西东》里的画面。
雨水砸在铁皮的屋顶不歇,嘈杂得让学生静不下心,听不到课。
先生抬手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
静坐听雨
卡卡站在这教室的一角,听见其他游客鱼贯而入,彼此的交谈声。
“电影里教室跟这简直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