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权权斟酌了一下语句,沉声道:“虽在下也期冀积气宫能挡住玉梁教,孔赢之能,此界之中的确无人能敌,其赢面也是居多。”
饶散人呵呵一笑,道:“正是如此,杨传心思谁也摸不透,而且他与孔赢到底说了些什么,底下也是猜测纷纷。我等不能全然寄托于他,该要行个退路才是。”
司马权知是对方要提到请自己来此重点了,道:“还请散人指教。”
饶散人笑容深沉,语含深意道:“想胜孔赢不易,但要争个平局,却也不难做到,需知此界之中,还不是无有能与其相争之人。”
司马权心下一动,似是想到了什么,道:“若真有此等人物,不知道散人可否代为引荐?”
他乃九洲修士,到了这里就是为挑起内争,对他而言,自然希望此界修士斗得越狠越好,至于依附谁,那根本无需在意。
饶散人很满意他的识趣,司马权如今手下势力也是不小,更关键的是,他虽实力不弱,但却没有多少可用之人,难得遇上一个同是修炼魔功的修士,自然要想办法拉拢。
他笑了一笑,嘴唇动了动,传了一句话过去。
司马权一听,心下也是翻起了波澜,道:“这位饶散人,居然是在那头真龙麾下效命?”
第一百四十章 宝树之下转玄法
司马权站起一揖,道:“真人原来是龙君门下,失礼了。”
这头龙君是至今为止,唯一一个与孔赢正面交战不曾败亡,更不曾投降玉梁教的人物,他虽是九洲之人,心下却也是佩服的。
饶散人正色言道:“真君误会了,我只是与之虚与委蛇,你我都乃魔宗修士,又岂可沦落为杂役供那位龙君驱使?只不过为应付那玉梁教,我才暂且联手对敌而已。”
司马权分不清对方此话是真是假,他虽有看透人心之能,可却不敢在此人面前施展出来,反是将自身气机掩藏的极好,不过他只需明白一点就够了,这位虽拉了那头老龙的名头出来,可实则只期望自己能归附在其人门下。
于是他再是一拜,“全瞑愿附骥尾。”
饶散人欣然受了这一礼,在钧尘界中,魔宗修士势力不兴,不是躲藏在角落中,就是依附他人,从来不得自主,也正是这样,在他看来,两人天生便该是友盟,站在魔宗立场上来看,两人所需完全是一致的。
司马权待拜过之后,试着问道:“龙君可是要与积气宫联手么?”
饶散人许是已将他视作自己人,很爽快的回答道:“真君料错了,龙君并无这等打算,若这般做了,积气宫当真会认为龙君是来相助其等的么?至少他们凭借一己之力挡住了玉梁教,且也暂无击败对手的打算,龙君这个时候凑上去恐怕只会被其疑忌。”
司马权暗自冷笑,话语说得如此好听,可当真要联手,总是有办法,这头老龙明显是想坐收渔人之利。可这好事可能出现么?
孔赢和杨传莫非会不提防?
他不禁想到,先前二人之前不曾争斗,或许也有原因在内?
但这样却也不错。三方势力要是这么僵持下去,等上个千数载。不说九洲之中定能出现与孔赢一战的对手,至少溟沧派那头大鲲能恢复全盛实力了,那时就无需畏惧此人了。
他想了想,又问:“那散人需在下做些什么?”
饶散人道:“我已是与积气宫商议稳妥,在琼舟天域之内立起一处宗门,以此牵制玉梁教。”
司马权皱眉道:“琼舟天域?这处玉梁教叁辰天域近在咫尺,恐怕稍一冒头,就会被惹来其等攻袭。以在下那些门人之能,恐怕难以抵挡。”
饶散人知道他没有推脱,说得乃是事实,便道:“真君不必担心,杨宫主亲口允诺,若能在那处立起宗门,积气宫修士会相助我等修筑阐龙阵道及那庚行大阵,如此便不难挡住玉梁教了。”
“庚行大阵?”司马权不由点头,然后又问一句,“可要是孔赢亲自出手呢?”
饶散人笑了一笑。道:“孔掌教不会出手的,否则他便输了一招。”
司马权有些明白了,这是积气宫的一次试探和尝试。
琼舟天域恰好是在玉梁教后路上。不解决此事,就难以将与积气宫全力开战。
凭借玉梁教教众之力,那势必要用旷日持久的水磨功夫,才可破除庚行大阵,那就达到了牵制的目的。
但若是孔赢亲自出战打开局面,那便意味着别处出了这等变故后,也必须由一位来出手,那是无疑陷入了被动之中。
积气宫要是不惜代价在各方天域都做这般布置。恐怕这位孔掌教就只能四处救火了,哪还有暇再去针对积气宫。
司马权暗自点头。这定是那位大御执蒋参所做谋划,宫主杨传可从来不会这么主动。
饶散人递出一物。道:“此是‘映平心书’,既是功法,又是法宝,就送与道友了。”
司马权不是钧尘界中人,本来还真不知道此物来历,因其只在此界魔宗修士中流传,外人无从知晓,好在被他魔念侵染的魔宗之人着实不少,对于许多所谓秘辛早已是一清二楚,不曾露出丝毫破绽,不动声色地拿起,道:“这便是‘映平心书’么?多谢散人了。”
说此物是至宝,但只要是魔宗中人,都可借来一观,但不知多少万年下来,没有一人能够看透,也没人能看懂,他也不认为自己会是个例外,故是表现得兴致缺缺。
饶散人看他神色,呵呵一笑,道:“道友莫要不高兴,此物只是我私下赠礼罢了,我也知晓,要道友如此行事,定要做出不少牺牲。”他自乾坤囊袋之中拿出一个圆环,“此是‘地气盂环’,道友以为如何?”
司马权这一回是当真动容了,在实用之上,地气盂环比那渺不可测的映平心书不知强到哪里,此环只要埋在地根之中,就可倒转阴阳,一星灵机大部分都会被污秽成为浊气,魔宗修士也就不必在潜藏在地下修行了,唯一可惜的是,此物只能用上数百年,要想再用,唯有再行祭炼。但就算如此,也是难得的重宝了。他道:“散人果然要将此物给了在下么?
饶散人很是满意他的反应,他笑道:“这是自然,否则道友又如何在那处天域之中站稳脚跟呢?哦,还有这艘泊合大舟,万一大事不济,道友可率门人弟子借此退去虚天深处躲避。”
说话之间,他又拿了一驾尺许大的法舟出来,往前一送,此回为了拉拢司马权,他已是下了大本钱。
司马权表面上露出感激之色,心下也是暗喜,散人可以通向龙君,这条线他要设法维系经营好,若能借到力,就能把钧尘界搅得更乱,那进犯九洲一事就可拖得更久。
渡真正殿之中,张衍坐于榻上,心神却已是沉入残玉之中,修持那得自左弘法舟的《渡玄圭旨》。
虽那其中有些关隘,但也要看是谁人修习。
他自身经验见识,乃至境界功行都远远超出眼前这本功法所容纳的极限,更何况残玉之中还可反复推演,哪怕一次不成,多试几次便也过了。
大约用时两载有余,他玉中分身便修炼到了元婴之境,再往上去是不可能了。
但只此也是够了,从头到尾亲身修持一遍后,对于这门功法,或者说是太玄门的功法,其中脉络他已是把握到了一些。
再下来,就可试着完善太玄真功。
不过在此之前,他需要再做另一件事,默默把自身气机稍稍变化一下。
这一刻,他表现出来的气机,与得了正传的倾觉山修士可谓一般无二。
忽然之间,那摆在殿中的石玉瑚大放光彩,从中喷吐出了无数灵机,与此同时,更有一股力量从将他笼罩住,不断增助他法力转运。
平心而论,在寻常情形下,用紫清灵机修行,他功行进境便就很快,但这刻一算,若是有了这股神通之力相助,哪怕只是吞吐寻常灵机,修炼速度竟也是丝毫不弱,甚至还要快上一些,而要是两者能结合利用起来,那必是更为惊人。
不止如此,这股神通之力还在试图引导往法力气机跟着其一同转运。
张衍心下忖道:“原来如此,这宝树之中的神通还有这等妙用,里间竟然暗藏有正传心诀。”
他更是进一步想到,左弘自身已是洞天真人,其若用到此物,想来这里面修至凡蜕境的功法亦是藏有,不定可以从中得到更多。
不过这里还遇到一个问题,他自身运转的毕竟不是《渡玄圭旨》,而是“太玄真功”。
初时不顺并无关系,因为施展这神通之人也知道欲速而不达的道理,是以一开始也只是引导,不会过分强逼。可要是一直如此下去,就如在滔滔长河之中逆水而行,其非但不会成为自己的助力,反而成为一个强大阻碍,除非不去动用这株宝树。
入宝山又岂能空回?面对这等情况,他亦不是没有解决之法。一种是在气机之上再施展一个巧妙变化,来个瞒天过海;另一种更为简单,只要单纯肉身变化,倒移穴窍气脉,让那神通之力以为自己与其相配合,而后再引入法身之中就是了。
如此一来,表面看去是在修行《渡玄圭旨》,实则内里转运的还是太玄真功。
若对面是一个修士可不会被他这么容易骗过,可一株宝树又哪里去确认这些。
但这两个办法也只有他一个人能用,世上除他之外,再也找不到一个修炼了一遍倾觉山正传功法,不是此派中人,同时又力道修至六转的人物了。
他目光在那石玉瑚上停留片刻,心下已是打算好了,等破开十二重障关,得入凡蜕境之后,再慢慢消磨这道神通,设法弄明白其中隐秘。
为了确保无碍,他法力神意一起转动,肉身气机同时产生了变化,几乎同一时刻,那股神通之力以更为汹涌的方式带动灵机往他身躯之内灌入。
假设将他自身修为法力比作一片湖海的话,那么此时就有江河水流自四面八方源源不断汇聚过来。
只是这般修持,不容许有半分偏差,一个不巧,便会自身法力冲击,所幸他有神意凌驾其上引导此力,不虞出现任何差错。
现下他还未曾吐纳紫清灵机,若是用上,那其力更胜眼前十倍,凶险也是更甚,是以他准备待破开下一层障关之后,再做这等计较。
他能清晰感应到,自己距离这一日,已然是不远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 开得神目转阴阳
瑶阴派小界之中,自魏子宏闭关之后,本是长久沉寂,而这一日,却是传出阵阵龙吟之声,引得山峦俱震。
不久之后,一道龙影盘旋上天,倏尔放出明澈灵光,同时上百道黑气腾起,直直升上高穹,好如挂天玄柱,又似烽火狼烟,很快将天穹染作乌色。
在这黑沉沉的天幕之中,一切声光气灵俱是不见,仿佛五感被蔽,世间诸物都被隔绝在外。
界中生灵本就不多,除了一些灵禽走兽,就是百多名负责看守殿宇的弟子,而在此刻,其等俱是不由自主陷入浑噩之中。
由于小界门户未闭,这里气机也是不断自内泄去外间。
山门之中数位长老感应到后,都是露出凝重之色。
有一人言道:“掌门真人功行到了紧要关头了,这事关我瑶阴大计,不可受得外人打扰,传令下去,开启山门大阵,守山灵兽放去万里之外,巡守人数再增一倍。”
随着一道道谕令下去,整个孤勺山都是处于戒备之态。
就在这时,一道光华一闪,落在山头之上,却见一名黑袍道人自里走了出来,此间所有瑶阴派中长老都是立起身来,稽首言道:“元真人有礼。”
元景清嗯了一声,往界中稍作感应,道:“魏师兄气机外扬,显是功行将成,许就在这一年之中了。”
方才感得气机之人,心中俱是烦躁憋闷,他们也不知是否是自家掌门在修炼之时出了什么变故,毕竟再是如何天资出众之人,也不敢确保自己必能过去成就洞天这一关,故而都是有些不安。眼下听得他如此说,不由稍稍放下心来。
元景清又道:“各位可退后一些,魏师兄法力神通霸道酷烈。沾染过多,许与你等自身有损。”
在场数名长老一听。都是依言后撤,到了远处,盘膝下来,运功几遍后,果然身躯异状逐渐消失。
元景清并未离去,而是转首看着小界门户,他心下却不如方才口中所言那般轻松。
他记得魏子宏闭关之前曾经说过,其所修行的虽是玄门功法。但因泰衡老祖本是魔蛟出身,尽管后来弃魔转玄,可功行之中仍然有着些许魔宗路数,此时应已是到了那最为凶险的一步,也就是“由死转生,阴阳蜕变”之关。
要过此关口,修士必先沉入定寂之中,精气神不断凝聚沉淀,而这一过程越是长久,将来觉生之时。所得好处便就越大。
但这其中深浅,全需修士自家把握。
要是在寂中过短,则影响日后功行。甚至无法再进一步,而若过长,那便会就此沉沦,一个不巧,很可能就再也无法再醒转过来。
一连数月,瑶阴山中灵机不断涌入小界门户之中,可在里间,依旧是天昏地暗,不见任何变化。有如一个永远填之不满的渊壑,界内生灵都是不再动弹。仿佛死去一般。
然而就在这等情形好似会一直持续下去时,于那无尽晦暗之中。忽有一点光明亮起,初时看去微弱之至,像随时可能被周围阴霾挤压淹没,但其却是顽强坚持了下来,并不断逐退污浊,扩大自身。
随这一抹亮色愈转愈强,最终蜕化为一轮大日,在其浮现于天穹之上的那一刻,霎时刺破万里阴霾,所有生灵几乎在同一时刻醒转过来,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与此同时,久已不闻的龙吟之声也是再度响起,更见一道厚重光辉飞起,隐见其中藏有一把大钺,上去高处后,陡然变化为一头玄蛟,围着那大日上下回旋绕飞,使其光辉更是明亮了几分。
然而这并非结束,只是顿有片刻,那大日之上陡然睁开一只眼眸,转动几下,便往地陆看来,目光所及之处,山岳震颤,河水翻滚。
界中所有望见这一幕的修士都是觉得心头一悸,随后身躯虚荡,目眩头晕不已,似乎身躯与神魂就要分裂开来,并且此景好似映刻在了心中,便是不再去看,也仍是在识海之内清清楚楚显现出来。
在一名执事长老提醒之下,众人纷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丹药吞服下去,并遮绝内外灵机,这才守住了心神。
又再过去数月后,那大日在吞吸到了足够灵机之后,轰然一声大响,往主峰徐徐落去,而后与山头之上一个人影合于一处。
魏子宏睁开眼帘,眉心之中一道神光闪了闪,倏又隐去,他心意一转,将身周围的辉盛光亮都是收入躯体之内,顿觉神舒意畅,他看了看自身,笑了一声,站了起来,望着身下壮阔山川,不觉吟声道:“青桐山下日月藏,斩却前身渡玄航,龙血炼气万化生,神目一开转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