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点,就能简在帝心,享浩荡天恩。
“自古朝廷与地方利益之争不断,究其根本在于兵、财、政。陛下若想永绝后患,不如借着这次酒宴的机会分一分各大节度使手中的权力。”
显隆帝听到这里不由得眼前一亮。
他之所以重用孙彦,可不仅仅是因为此子嘴巴甜会拍马屁。
而是因为孙彦确实是个有想法有能力的人。
“说下去。”
孙彦喉结微微耸动,继而恭声道:“节度使统率之地多是边关重镇,概因节度使设置之初是为了抵御外敌。所以兵权是很难裁撤的。陛下要想动,可以在财权和政权上想办法。”
显隆帝听罢陷入沉思。
不得不说孙彦的这个提议确实有点意思。
一直以来显隆帝都是通过不断调任各大节度使的防区来平衡。
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
要想彻底根除这一弊病,还得从根源制度上想办法。
其实显隆帝最想动的就是节度使的兵权。
但是就像孙彦说的那样,动了节度使的兵权,则边关不稳。
不管是北方蛮族、南方蛮族还是东越国、乃至魔宗中人都有可能对大周边关重镇产生想法。
这是很致命的事情。
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显隆帝肯定不希望第一步就折戟沉沙。
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在财权和政权上动想法。
财权方面,节度使可以自己铸币,完全不用看朝廷的脸色。
政权方面,节度使有完全的人事任免权,四品以下的官员可以自行任命。
任命四品以上的官员节度使也只需要向朝廷报备一下走个流程。
通常来讲,朝廷不会拒绝。
所以到底要动哪一个方面呢?
“孙爱卿觉得朕该先动哪一个?”
“陛下不妨双管齐下。”
孙彦早有准备,此刻正好借着机会表现一番。
“如果陛下只提一点,节度使们完全可以抱团取暖,对抗朝廷。最后很可能是不了了之。但如果陛下要同时削节度使的财权、政务权,节度使内肯定会出现意见分歧。届时陛下可各个击破。最终达到削弱节度使的目的。即便节度使依旧强硬,朝廷也可以示弱,只削一点,算是给了节度使讨价还价的空间。”
孙彦这一席话让显隆帝很是受用。
不得不说这是一出妙计。
节度使再强也不可能强过朝廷。
只要让他们不抱成团,朝廷就处于优势地位。
朝廷故意提出削减节度使两项大权,给节度使们留下讨价还钱的空间。
若是节度使们强硬则朝廷退让一步。
若是节度使不强硬,则朝廷两项皆取。
“孙爱卿此计甚妙。”
“多谢陛下夸赞。”
孙彦满脸堆笑道:“此事若成,陛下可高枕无忧矣。”
…
…
第121章 本命物
从书院回到国公府后,赵洵平复了一番激动的心情,开始仔细研究山长交给他的这本《沧浪刀法》。
修行体系各等级之间并非平稳晋升,其中有几个大的阶越。
譬如七品,又譬如四品,再譬如一品。
八品和七品是云泥之别,若能晋升至七品,才从拥有自保能力变为拥有较强的主动进攻能力。
而且在这一阶段,修行者的性灵会主动寻求本命物进行关联。
一旦关联成功自始至终不会再改变。直到本命物损毁或者修行者死亡。
这一阶段是修行者最重要的阶段,如果能够铺垫好,今后的修行之路就会无比的顺畅。可若是把握不好,很可能碌碌无为了此残生。
至于五品晋升至四品,同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越。
这意味着一个中阶修行者可以迈向高阶,虽然赵洵经常吐槽在长安城四品遍地走,五品不如狗。但实际上四品强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多,而且这是在长安城。
放到一般地界,很可能一个州县都找不出一个四品强者。
至于二品晋升到一品的过程,就更是艰难了。
二品和一品虽然只差一品,但却是天人之隔。
至于超越品级的强者就更少了,赵洵知道的只有三人。
钦天监监正袁天罡、内侍监郑介、浩然书院山长。
这三人被誉为长安城的守护神。
袁天罡是道门代表,一手大观心术震慑邪祟。
郑介则是朝廷的代表,以一人之力守护李周皇室、宗室。
至于山长就更不用说了,是被誉为当世儒圣的存在。天下读书人莫不以山长马首是瞻。
赵洵是以三人为榜样的,但是他很清楚眼下最关键的是晋升七品。
只有迈过七品这道门槛,赵洵才算是真正成为了中级修行者。
青莲道长给了他《清虚心法》,山长给了他《沧浪刀法》。
两者他只要掌握了其中之一就能晋品,以他独特的资质,任何一个修行体系晋升品级,其他修行体系都会在随后晋升。
《清虚心法》且不去说,赵洵已经研究了有些时日,至于《沧浪刀法》一开始赵洵是不太理解的。
再怎么说山长也是儒圣,不是应该给他一些关于文修的典籍吗?
可是当他真正打开这本《沧浪刀法》开始研读的时候,他真切的领会到了山长的用意。
这本《沧浪刀法》的核心还是教会赵洵如何使用浩然气。
浩然气是读书人特有的气息。
只有炼出浩然气,才能稳步提升实力修为。
而要想运用浩然气进行战斗,则必须将浩然气附着在兵刃之上。
譬如飞剑,譬如横刀。
赵洵用的是刀,不良人的鱼机刀。
所以山长赠予了他这本《沧浪刀法》就是想让他把浩然气附着在鱼机刀上,化二为一。
要做到这点并不简单,尤其是对一个初阶修行者而言。
赵洵现在勉强可以做到把控浩然气,并用浩然气进行护体。
但要做到依靠浩然气附着兵刃却不容易。
换句话说,做到这点,赵洵便拥有了把控性灵的能力。
所以他的本命物究竟是什么?
本命物并不一定要是刀剑,很可能就是一根木簪,一双筷子,一只玉佩,亦或者是一面铜镜。
不过赵洵仔细想了想,他还是更希望本命物是刀剑这样的东西,至少这些可以随身携带必要的时候可以持之搏杀。
而发簪、铜镜、玉佩、筷子这样的多半是中看不中用。
指望靠着这些东西杀敌?
赵洵怎么想都觉得不太靠谱的样子。
现在想来,山长真的是用心良苦啊。
照理来说,一个当世儒圣应该是不太瞧得起粗鄙武夫的。
山长却能够放下身段,设身处地的替赵洵着想,替赵洵思考适合做本命物的东西。
真的是如同老父亲一般啊。
想明白这点之后赵洵除了感动,更加笃定了认真修行的想法。
不然他可对不起山长的一番良苦用心。
修行者要把一个物件当做本命物,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培养和它的感情。
只有二者有了感情,才能越来越亲近,越来越默契。
本命物是修行者的根系所在,本命物若是损毁,修行者即便不死境界也会大损,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甚至可能从此一蹶不振。
所以赵洵在挑选这把刀作为本命物后就开始尝试用浩然气影响它。
浩然气是至阳之气,附着在刀面上空后拒绝继续浸入,刀身也随之发出了嗡嗡的声响开始震动。
赵洵见状不由得皱眉。
这是什么意思?
若是浩然气不能和刀身完成融合,证明这把刀不适合做赵洵的本命物。
可山长的眼光总不可能有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