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慧言法师突然之间的决定打乱了显隆帝的部署。
这并不是他想要的,但是现在而言他真的没有什么选择权了。
“嗯,那就先观望一下吧,观望一二再决定后续事宜。”
显隆帝原本大好都心情现在被搅合的彻底没了。
但是有什么办法呢,生活还是要继续的呀。
…
…
“什么,禁军撤回来了!”
东宫太子李显坤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直是气愤不已。
原本他已经做好了计划。原本他已经确定好了整个宫变的计划,但是此时此刻全部都得泡汤了。
禁军回到长安城意味着父皇一定是得到了什么消息,意识到了什么。
如此一来太子如果还按照原先的计划行事,很有可能直接撞到刀口上。
这不是明智之举,而是亡命之徒做的事情。
于是乎...
面对如此压力李显坤只能选择放弃原计划。
虽然他的心中觉得非常不爽,但这时没有办法的事情。
有的时候只能选择隐忍。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成大事者往往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太子知道这种时候他一定要能够沉得住气,千万不能因为这点小事而动怒。要是他这个时候发怒了,一切就都完了。
所以他必须要忍,必须要竭尽所能的去忍。
毕竟他这么多年都忍过来了,其实也不差这么一会。
李显坤拼命的在心中告诫自己,沉住气,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也要沉住气。
“来人啊,去请郑公跟冯大人来一次东宫,请二人用传送术来,切不可惹人耳目。”
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变化,整个计划都会随之发生改变。这个时候李显坤当然要跟冯昊跟郑介商量了。
在李显坤看来,二人就是他现在最大的助力。
如果他能够成功发动宫变,二人绝对会发挥出极大的作用。
所以...
李显坤必须要跟二人提前知会,尽可能的达成一致意见。
...
...
“什么,太子殿下,您特地把我们叫来就是为了说这件事?”
郑介得知了太子李显坤的理由后直是肺都要气炸了。
“糊涂。太子殿下糊涂啊。”
此时此刻,郑介真的是要气晕了过去。
“殿下怎么能够这么糊涂呢。”
如果换做被人这么说当朝太子,早就被李显坤下令拖出去杖毙了。
但是此时此刻,这么说的人不是旁人正是当朝最有权力的大权阉内侍监郑介,也是此时此刻太子李显坤最为倚重之人。
所以太子听到此后能怎么办,还不是得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太子确实很愤怒,但是愤怒又如何?
他真的是什么都做不了。
“郑公何出此言?”
虽然此刻心里跟翻江倒海了一样,但是李显坤还是得表现得十分平和,缓缓发问犹如是一只小鹦鹉一样。
“何出此言?太子殿下难道没有看出来如此就是陛下在刻意的试殿下吗?若是殿下如此轻易的就放弃了原先的计划,岂不是更说明了太子殿下心中有鬼?这说明陛下已经开始怀疑殿下了啊。殿下想了想,东宫一旦被君上怀疑是一个怎样的后果。一旦殿下当断不断,一定会受到灾祸的。”
郑介措辞用的很重,目的就是要能够引起太子的重视。
他知道如果他说的不是很严重的话,以太子的性格估计就是选择忍下来了。
放弃原先的计划其后果可谓十分严重。
精心谋划精心筹划的计划一旦被放弃,再想组弄出一个合适的计划就十分困难了。
而且一来二去,将士们的心气还能够有多少?
是,东宫六率的利益是和当朝太子牢牢捆绑在一起的。但是除了东宫六率之外呢?
除此之外的其他人,那些本来就属于摇摆状态的军队,那些本来就是待价而沽的军队他们还能够牢牢的把宝压在东宫上面吗?
政治从来就是一出博弈的优秀。
所有利益相关者就是在一定划定好的范围内选择最利己的方案。
所以也不能责怪他们到底做的有哪里不好。
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或许真的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
“郑公的意思是,叫孤继续按照原计划行事?”
郑介闻言摇了摇头。
“当然也不能完全按照原计划行事。陛下此举一是试探太子殿下,二是想要看看太子殿下的反应。所以老奴之见,太子殿下仿佛来一出将计就计。”
“嗯?郑公不妨说说看。”
原本李显坤以为郑介只是倚老卖老的跳脚,但是现在看来,似乎情况并不是这样。
郑介的状态还是维持的相当不错的。
而且郑介明显是话里有话。
有了这些话后,太子的心情明显平复了不少。
他很想要听一听郑介的进一步的计划到底是什么。
如果接下来郑介真的可以给他提供出一个堪称完美的计划的话,倒也不是不可以尝试。
“陛下不是想要看殿下的反应吗?殿下觉得如何应对最为合适?在奴婢看来殿下既不能表现的过于惊讶,也不能表现的丝毫不惊讶。”
郑介咽了一口吐沫,继而接道:“若是殿下表现的太过惊讶的话,陛下肯定会认为殿下实在过于的浮夸。心里肯定有鬼。但如果殿下表现的丝毫不惊讶的话,陛下肯定更会认为殿下早就有所图谋。唯有表现的不惊不喜才是上策。”
郑介说到这里的时候情绪已经平复了大半,继而静静的等待着太子党态度。
在他看来,接下来太子的态度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如果接下来太子能够较为平和的面对这一切,那么就成了。
若是太子仍然表现的乖戾不已,那他只能说自己真的认错了人,辅佐错了人。
太子李显坤的面容阴晴不定。
他显然是在忖度着郑介刚刚的那一番话。
对他来说郑介的分析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实用性其实并没有那么的强。
什么叫做不惊不喜,什么叫做不悲不喜。
这种情绪的拿捏说起来容易,真正要做起来那可不是一般的难啊。
更关键的是,只要稍稍表现的有些不利,那就是极度的浮夸。
极度的浮夸情绪下基本上不用想,要面对的都是很尴尬的境地。
太子从小就是被当做未来皇帝培养的,各种帝王心术可谓是登峰造极。
最重要的一项素质就是掩饰自己的情绪。
对上任何人太子都能够将情绪很好的收敛起来。一般人很难看出来太子到底是在想的是什么。
可是对上显隆帝,对上太子的父皇,他的这个本领就无效了。
知子莫若父。
对寻常父子来说尚且是如此,更何况对于天家。
显隆帝对太子不仅仅是父亲那么简单,更是君王。
一个登基已经三十多年的君王,对于儿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这种情况下,李显坤做出的任何判断都有可能会被显隆帝直接识破。
没有办法,君王对于太子的了解实在太深了,父亲对于儿子的了解实在太多了。
这两者叠加在一起,使得李显坤在面对显隆帝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隐藏的可能。此时此刻李显坤所能够做的也只有是保持沉默了。
“郑公有什么好的手段吗,比如说托病?”
太子思忖了片刻后主动提起了建议。
谁知郑介却是连连摇头道:“不可。托病的伎俩殿下已经用过一次了。这一次陛下一定会有警惕。若是殿下再用肯定会被轻易的识破。而且以陛下的性格势必会十分谨慎小心,想要让陛下亲临东宫探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郑介说的很直接,太子李显坤听后自然也是十分的失望。
对他来说这个结果真的可以说是相当的失望了。
既无法直接断定一些事情,也无法跟随这件事做出一些深入的判断。
他就像是一个陷入了沼泽的人。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
他如果动的话则可能会越陷越深。
如果他不动的话,依然是慢性死亡。
此时此刻的李显坤深深浅浅的体会到了绝望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做皇帝难,做太子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