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有强大的修行者靠异术进入墓葬,要么靠火药炸开石门进入。
何家虽然是当地豪族,可却没有那么强的修行者资源。
只能依靠火药炸开墓葬大门。
据何连城供认,这些年来何家已经盗掘了一百多个大墓。
赵洵听闻直是震惊不已。
何家在韩州已经是顶级豪族,家大业大并不缺钱花。
可这种情况下何家并不满足,竟然干起了盗墓这种人神共愤的勾当。
更可怕的是,当地官府竟然没有管,或者不敢管。
赵洵看向梁刺史,发现梁刺史面上露出了羞愧之色。
可怕,真的是太可怕了。
不过梁刺史最多算是从犯,他的问题自有朝廷去追究。
可何家的罪行必须立即严惩,否则人人效仿,还有何公道人心。
“梁刺史,你觉得此案该怎么办?”
赵洵是想看看这位梁刺史心中还有没有羞耻心。
但凡他有点羞耻心,都不会袒护何家。
果不其然,梁刺史清了清嗓子道:“何家罪大恶极,竟敢盗墓,不敬先人。来人啊,把何家查封了,男女老少一概下狱。”
赵洵点了点头道:“梁刺史公正严明,本钦差会向朝廷如实禀报。至于这些蛀虫恶人,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不必有任何怜悯。”
赵洵这番话就是说给梁刺史听的。
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想着袒护何家。
赵洵会在韩州城待到此案彻底了解。
不看到何家主犯伏法人头落地,赵洵是不会走的。
梁刺史自然明白赵洵的意思。他在官场浸淫多年,早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判断标准。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此时此刻他绝不能保何家了,要想把损失降到最低,只有尽可能的和何家撇清关系。
可以说他对何家处理的越狠,从轻发落的可能就越高。
毕竟他没有直接参与何家开采硝石制作火药炸墓,如果能够秉公执法,戴罪立功,钦差大人应该也不会揪住他不放吧?
...
...
“明允兄,想不到区区一个地方家族,竟然如此胆大,一连盗掘一百多个墓葬。”
旺才得闻了这件奇案,直是感到震惊不已。
“人心如深渊啊。”
赵洵感慨道:“人的贪欲是无穷的,有了利益就会愈发激发贪欲。有的人能够克制住,所以成了圣人。有的人克制不住,所以堕入黑暗。”
旺财歪着脑袋在听,虽然他不太明白意思,但是觉得很有道理的样子。
“明允兄,你要去看看行刑吗?菜市口已经聚满了人。”
“不必了,这种场合我不感兴趣。”
赵洵一直认为酷刑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教人向善的手段。
惩恶扬善,这才是律法存在的意义。
...
...
刑场。
何家主犯十几口被按压在断头台上,神情恍惚。
他们实在没想到自己的命运会如此的大起大落。
前不久还锦衣玉食,现在却被押上刑场,要做断头鬼。
后悔他们好后悔啊。
要是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绝不会开采硝石做火药盗墓。
可是他们没有机会了。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没有重来的可能了。
“杀了他,杀了这些劣绅!”
“狗娘养的东西,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欺负活人还不过瘾,竟然连死人都不放过。”
在大周,死者为大。
死人的地位往往比活人更高。
对死人不敬,对先人不敬绝对是不被容许的。
“把他们脑袋砍下来!”
“杀了他们!”
围观的百姓们群情激奋,纷纷将手中的烂菜叶、臭鸡蛋扔向刑场。
何家犯人被砸了一脸一身,但神情木然没有任何的反应。
可怜那些刽子手一脸鄙夷,下意识的向后退去。
可有些烂菜叶、臭鸡蛋的残渣碎屑还是落在了他们身上。
“时辰已到,行刑。”
监斩官抬头看了一眼天色,见日挂正中已经到了午时三刻,便丢出一根漆红竹签,厉声下令道。
刽子手们这便将人犯的脑袋按在砧板上,挥动手中大刀朝人犯脖子砍去。
但听一声声噗的声响,人犯脖子被应声砍断。
脑袋像皮球一样滚落在地,鲜血喷涌而出溅在不少围观的百姓身上。
刽子手将砍下的人头提起示众,尸体则被丢在一旁无人理睬。
百姓们一时间被刺激陷入到狂喜之中。
“杀劣绅,杀光他们!”
“杀的好,杀的好啊!”
“刺史大人英明,皇帝陛下圣明!”
对这些吃瓜群众来说,他们并不在乎杀得到底是谁。
只要能持续性的获得刺激感那就足够了。
…
…
第154章 黄州自古繁华
结束韩州案后,赵洵一行人再度启程。
自打赵洵介入此案后,韩州刺史梁有年一直表现的很配合。
但赵洵仔细考虑一番后洵并不打算就此放过梁有年。
他已经准备好了一份弹劾梁有年的奏疏,准备命人送去京师。
理由很简单,梁有年也许不算是罪大恶极的那一拨人,但绝对可以算的上助纣为虐。
若是没有梁有年这个一州刺史的默许,何家也不敢如此为所欲为。
虽然梁有年没有亲自下场参与开采硝石炸墓盗墓,但身上也担有一定的责任。
更不用说梁有年还曾经包庇何家,杖责了上衙门为惨死儿子鸣冤的老妪。
这么看来,梁有年的责任也不算轻。
赵洵当然知道这天下的官员多半都如梁有年,但他无法容忍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出现这等情况。
所以他上呈了奏疏,将此事交给朝廷发落。
他虽然是钦差,却无法不奏而斩四品以上官员,而且梁有年的罪行也没到死罪的地步。
将梁有年交由大周律法去处置吧,他相信梁有年会遭到应有的惩处。
...
...
出韩州城,赵洵一行人直奔黄州而去。
黄州乃是中州水陆转运枢纽,也是人口逾百万的超级大城。
要知道在大周帝国人口逾百万的城池一共也只有五座,而黄州便是其中之一。
黄州位于南北交界地带,兼有北方的雄浑壮阔和南方的隽永毓秀。
北方人的豪迈与南方人的婉约也在黄州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样一座大城自然繁华无比。
大运河穿城而过,将整个黄州城一分为二。
各司衙门基本都位于城西,而世家豪族大多住在城东。
官绅泾渭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