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洵如今已经掌握了出入方法。
进入棋盘世界,只需要打开这本《枰中乾坤》,凝视着扉页的这棋盘即可。
要想出来,就念老翁告诉他的那首诗。
赵洵又试了一次,发现确实没有问题后这才放下心来。
想不到大国手南宫楚有这么一个宝贝,他还真的是这《枰中乾坤》的有缘人啊。
这件事他不打算告诉任何人,这是赵洵保命的最后凭恃。
遇到打不过的,打不赢还不能躲吗?
至于这个棋盘空间的诸多其他妙处,赵洵大可以慢慢探索。
反正棋盘世界的时间不值钱,可以随意挥霍随意造。
时间管理很难吗?
不,赵洵才是真正的时间管理大师,其他人都low爆了!
心满意足的赵洵准备前去用晚饭,结果刚出门就见六师兄神色匆匆的走来。
见六师兄面色如土,赵洵连忙关切的问道:“六师兄,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小师弟,是三师兄,三师兄他突然病倒了。”
三师兄?病倒了?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三师兄在赵洵的心目中一直是个很强大的存在,虽然不及山长、袁天罡这些顶级大佬,但也是二品境的绝对强者。
修行者也会生病,而且是直接病倒?
赵洵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但不管怎样,六师兄都这么说了,他总该前去看看。
“六师兄你先别急,我们去看看再说。”
说罢,赵洵一马当先的朝三师兄所在的房间奔去。
...
...
龙清泉此刻躺在床榻之上,面色枯黄,嘴唇惨白。
十师弟徐荣在一旁给他端茶倒水,仔细伺候着。
徐荣人虽然憨了一些,可在办事做事方面还是一丝不苟,很是认真的。
虽然不知道三师兄为何突然病倒,可他还是悉心的照料着。
徐荣正准备给龙清泉换帕子热敷,便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扭头去瞧,只见是小师弟赵洵和六师兄卢光斗来了。
“六师兄,小师弟。你们可算是来了。”
徐荣虽然人憨了一些,可也知道三师兄这次病情很重。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怕是会有性命之忧。
“十师兄,三师兄这里怎么了?我和六师兄不过出去半日,三师兄怎么就病倒了?”
徐荣摇了摇头道:“我也不知道是怎的,但是三师兄从今日一早就上吐下泻的,人都跟着瘦了一圈。我去请了郎中瞧,郎中说是得了痢疾。”
“痢疾?”
赵洵愣了一愣。
这个时代痢疾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真的可能会危及生命。
只是好端端的,三师兄为何会突然得了痢疾。
再者修行者也会感染痢疾吗?修行者的体质不应该异于常人的吗?
赵洵有太多的疑问,但他知道现在不是发问的时候。
先得紧着三师兄的病情治疗。
病来如山倒,三师兄如今的样子确实很憔悴。
以往赵洵总是嘲笑三师兄是保鲜肉,可现在三师兄完全是一副老腊肉的样子。
看着让人有些心疼。
他来到三师兄面前坐在床边上,叫三师兄张开嘴巴吐出舌头,观察了一番舌苔。
舌焦而躁,果然是痢疾的表现。
赵洵前世曾经选修过半年的中医。
老实讲,中医对于痢疾的认知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开始中医确实对这个病症束手无策,但随着经验的不断累积,也寻出了一些方法。
明代一位悬壶济世的郎中曾经云游天下,治疗过不少痢疾病症,效果极佳。赵洵曾经看过这个记载,结合三师兄的病症,基本可以判断二者是一致的。
他回忆起那郎中开出的药方,提笔写了下来。
“叫人按照这个药方抓药来。”
当然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最好还是要配合灌肠治疗。
赵洵觉得他有必要提前跟三师兄知会一声,让他有个心理准备。
病不忌医,是最重要的事情。
...
...
第159章 杏林圣手赵明允
听赵洵讲了灌肠治疗方案,三师兄本就不好的面色更增添了几分惨色。
其实中医采用灌肠术来治疗病症历史十分悠久。
东汉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记载,病患不适宜服泻剂通便者,采用猪胆汁灌肠。
具体方法是:以猪胆汁灌谷道内,如一禽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猪胆汁有润燥、消炎、解毒等作用,用来灌肠效果不错。
唐朝药神孙思邈则倡导用盐水灌肠。他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了“煮盐汤以竹简灌大孔中”的方法,颇似生理盐水灌肠法。
清代顾世澄《疡医大全》中专门载有“胆导法”:用猪胆一枚,胆口中放鹅毛管一根,扎紧,以一头鹅毛管插入魄门,逞势一捻,其胆汁冲人魄门,大便即行矣。”
这种方法最接近后世的灌肠法,赵洵准备结合猪胆汁和盐汤来治疗三师兄。
毕竟这个时代没有抗生素,这已经是他能够想到的最合理的方式了。
三师兄当然是不情愿的。
但是此刻已经由不得他了。光靠内服药物不足以使他痊愈,灌肠是必须的。
赵洵请六师兄、十师兄取来猪胆、鹅毛管、盐水等物,然后配合着将三师兄翻身,除去中裤、犊鼻裤。
“三师兄得罪了,我是为了你好。”
赵洵叹了一声,毫不犹豫的将复合猪胆的鹅毛管径直朝三师兄的魄门插去。
...
...
配合内服药物,以及一日一次的灌肠,三师兄龙清泉的病情很快见好。
虽然经过灌肠疗法龙清泉一看到赵洵就感到恐惧和尴尬,但最终还是表达了对赵洵的谢意。
病来如山倒,痢疾恢复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赵洵能够用最短的时间,高效的治好他的病症,龙清泉感激不已。
老实说赵洵一直很疑惑三师兄为何会突然感染上痢疾。
一个修行者的肠胃不应该如此娇贵吧?
几番询问之下,三师兄这才松口。
“唉,小师弟,实不相瞒,我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
“不干净的东西?”
“黄州熏鱼天下闻名,我本就好这一口,在京师的时候吃不到正宗的黄州熏鱼。今日来了黄州怎可不大饱口福。谁知,这熏鱼已经腐烂,我吃下后便觉得有些不适。只是当时没有太在意,今日一早起来就上吐下泻了。”
卧槽,三师兄还真的是重口味啊。
熏鱼...
赵洵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鲱鱼罐头,那个臭味,简直是连猫狗都忍受不了啊。
不过,这个熏鱼应该和鲱鱼罐头还不是一个东西。
古代没有现代的保鲜技术,鱼钓上来打上来后如果不立即宰杀做菜,基本上只能熏制、腌制来保存。
但哪怕是熏制、腌制的鱼也无法保证干净。
赵洵是宁可不吃鱼也不会去吃熏鱼、腌鱼的。
三师兄好歹也是堂堂书院三先生,怎么这点格局都没有啊。
若是传了出去,书院的面子何在,山长的颜面何在?
“三师兄那你可得注意了,这熏鱼如果保存不当很容易会变质的。”
“变质?小师弟,变质是为何意啊?”
“呃,这...变质就是腐烂的意思,姑且可以这么理解。”
赵洵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