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要入宫,面奏圣上。你留在这里,有任何人来帮为师照应一下。”
说罢袁天罡一挥拂尘,转身离去。
…
…
大明宫,紫宸殿。
登基近三十载的显隆帝目光深邃的看着奏疏。
御案上的奏疏堆积如同小山,显隆帝并不会全部都看,而只会挑选一些重要的瞅瞅。大部分奏疏内侍监都已经给出了意见,显隆帝很信任郑介,放权给他做。
“陛下,钦天监监正袁天罡求见。”
便在这时,内侍有些尖锐的唱诵声响起。
“宣。”
显隆帝不着任何感情的说道。
“宣钦天监监正袁天罡觐见。”
内侍一个接一个的传声,直到御阶之下。
仙风道骨的袁天罡一手持着拂尘,一手提着道袍衣摆缓步拾阶而上。
很快袁天罡便出现在了紫宸殿中。
“臣袁天罡拜见陛下。”
袁天罡冲御座之上的显隆帝微微躬身行礼。
这是显隆帝赐予他的特权,袁天罡可以面君不跪。
“监正求见朕是有何要事吗?”
“启禀陛下,是宁州来了消息。”
袁天罡一字一顿道。
“宁州…”
显隆帝眉头一皱。
“宁州有何要事?”
“回禀陛下,妖兽大举进攻宁州城,东越剑阁也派人参与,如今宁州城勉强守住,可是却损失惨重。”
“什么!”
显隆帝大为吃惊道:“怎么会这样?”
“东南妖兽不是只是小范围的袭扰沿海村子吗?怎么会大举进攻宁州城?消息来源可靠吗?”
“陛下,是我那青莲师侄从宁州用传送术传递来的消息。”
袁天罡双手将传送术传来的那张纸高高举起,随后便有内侍前来将纸张接过。
内侍将纸张恭敬呈递至御前,随后显隆帝一把将其抓了过来展开来看。
虽然他方才已经从袁天罡的口中得到了消息,但自己真正看过后感触还是很不一样的。
“可恶,当真是可恶!当真是欺我大周无人了吗?”
显隆帝一瞬间暴怒,气焰高涨如同炉火一般。
“来人啊,宣兵部尚书刘旭入宫面圣。等等,把齐王也叫来。”
袁天罡闻言面色一变。
“陛下,如此臣请告退。”
“不必。”
显隆帝大手一挥道:“监正又不是外人,有什么可避讳的。”
“臣遵旨。”
“来人啊,给监正赐座。”
随即便有内侍端着一个锦墩来到袁天罡面前。
袁天罡也不客气撩起道袍袍衫下摆坐了下来。
“监正,你觉得东越剑阁这次为何要和妖兽国联手?”
“回禀陛下,臣也不知。一直以来东越剑阁对世俗之事都不甚关心。这次其突然和东海妖兽国联手,肯定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嗯。”
显隆帝渐渐恢复了平静,他一边扣着手指一边缓声道:“或许和十余年前山长封印妖兽有关?”
“陛下说的是东海之战?”
“不错。”
显隆帝微微颔首道:“所以妖兽现在做的不过是报复,这么看的话当初帮妖兽解除封印的很可能就是魏无忌。”
显隆帝对魏无忌可没有什么好感。
毕竟这厮当年两入长安城就是为了取走显隆帝项上人头。
若不是靠着皇宫禁制和忠奴郑介的护卫,显隆帝早就一命呜呼了。
“这厮跟我大周到底有什么仇怨。”
显隆帝的拳头攥紧,青筋暴起,目光锐利直能杀人。
“陛下,请息怒。”
袁天罡和声安慰道。
显隆帝便闭上眼睛开始冥想。
袁天罡也随之入定。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兵部尚书刘旭跟齐王李象先后抵达了紫宸殿。
“儿臣李象、臣刘旭拜见父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二人行了礼,显隆帝便抬手示意二人平身。
“朕叫你们来是为了宁州一事,你们都看看吧。”
说罢显隆帝挥了挥手,示意内侍把传送术传来的纸张交给二人看。
齐王李象是先看的人,他刚刚看了一眼就被震惊到了语噎的地步。
“父皇,这宁州,这宁州之战竟然如此惨烈?”
他着实有些不敢相信。
“刘尚书,你也看看吧。”
说罢齐王李象就把纸张交到了兵部尚书刘旭手中,往后退了一步束手而立。
刘旭最是老成持重,可看了那纸张之后也是面色大变。
“陛下,这些妖兽当真是胆大包天,东越国人也真是无耻至极啊。”
显隆帝咳嗽了一声道:“你们二人都看到了。朕叫你们来是因为你们一人是兵部尚书,一人是遥领宁州的藩王。朕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
…
第208章 朝廷调兵
此刻齐王李象的额头已经渗出了汗水。
他对父皇可谓是十分畏惧。
父皇登基近三十载,积累下来的威望使得他举手投足之间散发出一股逼人的威严。
哪怕是身为皇子,齐王都感到有些惶恐。
“父皇,以儿臣愚见,不如派出大军前去宁州增援。如今赵洵虽然暂且击退了妖兽一次,可若是妖兽卷土重来,形势势必会变得很是凶险。宁州的百姓都是父皇的子民,他们一定很渴望王师的到来啊!”
齐王自认为这番话不会出错,可谁知显隆帝冷笑一声道:“这就是你的主意?你可知如今大军都驻扎在北边和西南,西边也有一些,剩下的就是驻扎在雍州拱卫长安的禁军。你觉得朕该调集哪一支军队去,又该命谁领兵?”
显隆帝这番话把齐王吓了一跳,连忙跪倒在地叩首道:“儿臣知错,儿臣知罪。”
“罢了,别动不动就下跪的,朕看着心烦。”
显隆帝有些不耐的转向了兵部尚书刘旭。
“刘爱卿,你觉得如何呢?”
“回禀陛下,臣觉得调兵是得调的,但不能影响京畿地区的安全。”
有了齐王的前车之鉴,刘旭说起话来自然十分的小心,生怕触碰到显隆帝的逆鳞。
皇帝的心思有的时候真的是琢磨不透,若是猜错了,很可能落得一个尴尬无比的下场。
“那你觉得该调集何处的兵力呢?”
“以臣之见,应该就近调集,鲁州的军队最合适。”
刘旭一字一顿道:“鲁州距离宁州并不算远,最多三五日大军就可以开至。而且鲁人本就骁勇善战,调集鲁州官兵至宁州定可解燃眉之急。”
“嗯。”
显隆帝微微应了一声,并不能听出任何态度。
“监正以为呢。”
显隆帝又转向了袁天罡。
一直默不作声的袁天罡微微欠身,和声接道:“回禀陛下,以臣之见,调集鲁州兵力南下最是合适,不会影响我大周军队整体布防。”
调集军队这种事情从来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