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霖叹了口气道:“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安置这八万安西军。我们在沙洲终归是客军,暂住个十天半月倒也没什么,可时间长了难免会惹人闲话。”
刘霖这番话其实就是在试探卢勇,看看卢勇对他们暂时驻扎沙洲的态度。
卢勇也是一个人精,如何听不出这弦外之音?
只见他顿了顿道:“大都护这说的是哪里话,我们是袍泽,自然要互相帮衬。沙洲虽然不是您的辖区,但永远欢迎您。您就放心好了,只要我卢某人做这沙洲镇守使一天,就绝不会短了安西军的吃穿用度。”
卢勇是梗着脖子拍着胸脯说这番话的,可谓是慷慨激昂。
刘霖听在耳中很是满意,便点了点头道:“如此便好,如此便好啊。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能结识卢将军这样的忠勇之士,是刘某的幸事。”
...
...
经过几日的调理,冯昊的伤情已经得到了恢复。
虽然距离恢复到满状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可基本他已经脱离了性命之忧,接下来就是时间问题了。
对一个修行者而言,强行元神出窍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十分凶险的。
冯昊当时没有任何其他的选择,不然也不会选择走这一条路。
当时的局势就是死中求活,如果不能打断那些巫师的咒术,他们所有人包括冯昊在内都得死。
所以冯昊只能赌上一把。
结果他赌赢了,付出的代价就是元气大伤。
但伤了元气总比丢掉性命要好。
伤了元气可以再补回来。若是丢掉了性命,那可就万事皆休了。
现如今冯昊还没有足够的力气动用传送术,待他恢复元气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联系在京师的赵洵。
据说赵洵现在代替他行使不良帅的权力。
对赵洵冯昊当然是信任的。
从看到此子的第一刻起,冯昊就断定此子不是凡类。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赵洵充分展现出了一个不良人应有的天赋。
断案查案自成一派,总是能够在所有人束手无策的时候给到冯昊惊喜。
所以冯昊也是把赵洵当作嫡系培养的。
可断案查案是一回事,指挥别人做事又是另一回事。
冯昊担心赵洵资历太浅无法压服不良人那几个老油条。
那三个紫袍不良人可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
…
第275章 疲惫之师
率部从朔州一路急行军赶到长安,王忠益风尘仆仆,脸上写满了倦容。
疲惫,他真的是太疲惫了。
事实上不光是他疲惫,整支朔州军都感到疲惫不已。
这样的一支疲惫之师是不可能拥有强大的战意的。
哪怕王忠益拿刀逼着将士们作战也无济于事。
王忠益当然也不会这么做。
他是一名统兵经验丰富的老将,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眼下王忠益最好的选择就是率部进城,休整一番之后再做打算。
但是显隆帝显然不这么想。
至今仍处于愤怒之中的显隆帝根本不允许王忠益和他的朔州军进城,而是勒令王忠益在长安城外扎营。
王忠益有苦说不出,毕竟他有错在先。
若不是他盯人不利,让北方蛮族从朔州防区绕了过去,如今长安也不会面临如此之大的压力。
他既然理亏在先,自然没有理由抱怨什么。
何况这是显隆帝降下的圣旨。
若是他违背就等于是抗旨。
无奈之下王忠益只能下令在城外扎营。
背靠长安城的城墙,和京畿道的老府兵背靠背抱团取暖。
但是如此他们也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粮食。
据说如今长安城中都闹了粮荒,粮价暴涨,却是一天一个样。
城中缺粮,城外自然更不好过。
仅仅从眼下来看,王忠益的朔州军自备的粮食最多够吃一个月。
一个月之后怎么办?
若是北方草原蛮族撤军了还好说,不然断粮后果不堪设想。
北方草原蛮族自然不可能自己撤军,所以只有把他们打退。
也就是说王忠益必须先让朔州军恢复气力,然后真刀真枪的跟北方草原蛮族干一仗。
若能取胜,则他也算是戴罪立功。
如若不然,恐怕他免不了要被显隆帝严加惩处。
如今朝廷上下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王忠益看,衮衮诸公没有一个省油的灯,都是看菜下碟的主。
王忠益要想平安的度过这场风波,就需要慎之又慎,绝不能有丝毫的大意。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王忠益和北方草原蛮族比邻而居,对这个老对手自然十分的了解。
可他仍然没有大意,而是派出斥候四散侦查,尽可能的带回有关草原蛮族的情报。
这不探不知道,一探却是吓了一跳。
原来北方草原蛮族这次足足调动了二十万大军南下。
这可是相当恐怖的数字。
要知道草原人丁稀薄,跟中原王朝那是完全没得比。
大周有数千万人口,要想拉出一支百万大军都得募兵。
草原人数总共就那么些,凑齐二十万大军,这是全民皆兵了吧?
不过草原蛮族做到这点也得益于他们骨子里的那份野性。
草原的男孩从小就骑马,可谓是马背上长大的。
他们的骑射本领一流,在单兵作战的情况下确实要比中原王朝的士兵能力出众。
可在大范围阵地战中,中原王朝士兵的执行力纪律性显然要比草原蛮族的士兵高出一截。
也就是说越是大规模大范围的作战,中原王朝越占优势。
这其中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中原王朝可以依靠车轮战就耗。
一支军队打不过,那好,我两支、三支轮番去耗。
这样耗下来,草原蛮族的军队自然不怎么能扛得住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双方的战力不能差的太远。
否则一触即溃,士气低落,说什么都是白搭。
通过这么长时间和草原蛮族的交手,王忠益其实也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经验。
草原蛮族一般都是游击袭扰,很少采取大规模的冲锋。
因为他们一般都是轻骑兵,而轻骑兵几乎没有什么甲胄防护。如果发动大规模的冲锋,面临的很可能是极大的损失。
加之草原蛮族又是人丁稀薄,如果真的损失惨重,短时间内很难恢复过来。
草原从来不怜悯弱者。
如果一个部族的人口降了下来,战斗力减弱明显,就会被崛起的新部族取代。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属于草原人的规则。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草原蛮族都不会贸然发动总攻。
他们会不断的袭扰,扰的你不胜其烦。
在确认确实有必胜的把握之后,他们才会真正的倾力一击。
倾力一击的机会只有一次,再蓄力怕是就是几年之后了。
这一次自然也是同理。
与之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这一次草原蛮族背后得到了魔宗的支持。
魔宗兴起于草原,兴盛于草原,崇尚的是黑暗和死亡。
在魔宗的教义中,黑暗和死亡是走向新生的途径和过程。
只有经历过黑暗和死亡,才能最终涅槃重生。
这一点倒是和佛教中的某些部分有些许相似。
但是王忠益知道两者其实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魔宗更加偏向于阴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