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每过几年他就会重新调配各大节度使的防区,让他们始终处在奔波的状态之下。
如此一来节度使好不容易熟悉了一个地方,却被显隆帝丢到一个新的环境之中,又得从头再来。
敢托辞不来?那就是包藏祸心,图谋不轨!
显隆帝完全可以借机削藩。
显隆帝知道他的这位姑奶奶宣怀公主权力欲望很强,跟几位当时的强势节度使走的都很近。
但那毕竟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往日不同今日,权力早已经重新打散分配。
要从几十年前宣怀公主交好的节度使中推测出嫌疑人,无异于刻舟求剑。
“所以,究竟是谁在作妖?”
显隆帝喃喃自语。
“这个案子不良人办的很好,但是还不够。传朕旨意,此案继续追查,不过朕可以给他们延期一个月。”
显隆帝是刻薄寡恩的性格,他肯给不良人延期自然不是因为他突然良心发现,大发慈悲。而是因为一月之后就是京师节度使会宴的日子,他要在那之前摸清真相从而趁着应对,把控大局。
“奴婢遵旨。”
郑介毫不犹豫的应道。
在他看来显隆帝能够给不良人延期一月,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
...
“贾大哥,冯大人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还有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一个?”
不良人衙署内,赵洵似笑非笑的问道。
“呃...这...”
贾兴文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那就先听坏消息吧。”
贾兴文思忖良久,咽下一口吐沫。
“坏消息是,陛下命令不良人继续追查宣怀公主墓被盗案。”
赵洵双手一摊道。
“这个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事涉皇家颜面,陛下不可能轻易作罢。”
贾兴文点了点头。
“那好消息呢?”
“好消息是陛下给我们延期了一个月。”
赵洵苦笑道。
“就这?”
一旁的旺财有些听不下去了。
“咱们这位陛下,还真的是宽以待己,严于律人啊。”
“慎言。”
赵洵连忙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瞪了旺财一眼。
这里是不良人衙署,纯开放式的办公环境,工位之间甚至连隔断都没有。
如今赵洵、贾兴文在不良人衙门里可谓是春风得意,风头正劲,自然有无数人眼红。
若是被他们抓到把柄弹劾一番,赵洵他们肯定得吃不了兜着走。
官场如战场,朝堂上也满是尔虞我诈,赵洵觉得还是应该小心谨慎一些。
旺财被赵洵吓了一跳,缩了缩脖子不再言语。
“我觉得这件事可能跟一月之后的节度使京师宴会有关。毕竟仔细算算日子,期限和宴会时间是大差不差的。”
赵洵捕捉信息的能力很强,第一时间就意识到了显隆帝的目的。
对于一个大权独揽权力欲望极强的帝王而言,是绝不能在臣子面前丢脸的。
尤其还是节度使这种大权独揽的土皇帝。
不过赵洵了解到,大周朝此时的节度使还不像唐朝中后期节度使那样尾大不掉,至少大周的节度使还是朝廷和皇帝直接任免的,不享受世袭罔替。
这种模式下,只要有一个强势君王,还是压得住节度使的。
不过一月的期限仍然对赵洵是个巨大的压力啊。
一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他还是得好好把握。
...
...
第95章 聊斋续篇与盗印
生活就是一地鸡毛,可我们还是得把鸡毛捡起来,做个鸡毛掸子。
两世为人的赵洵早就明白这点,要想把生活和工作彻底分开是不可能的,也会把自己搞得很痛苦。
痛苦也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那为何不保持微笑呢?
毕竟爱笑的男孩子运气都不会太差。
获得三十天延期的赵洵心情大好,也能够暂且先放下工作,开始赶稿子。
《聊斋》聂小倩篇的大火让赵洵始料未及,旺财的书坊赚的盆满钵满,赵洵分红的数目也很可观。
看来大周朝的父老乡亲们真的很喜欢看志怪传奇啊。
《聊斋》乃是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甚至是巅峰,放到大周朝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无论是遣词造句,情节发展,《聊斋》的成熟都是大周朝其他志怪传奇无法比拟的。
赵洵就是像是抽出一张SSR级别的特别超稀有卡牌,对着一群N级别的普通卡牌疯狂输出。
两者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这些乞丐版志怪小说非但不会对《聊斋》构成任何的威胁,还会被《聊斋》蚕食市场至山穷水尽的境地。
更让赵洵狂喜的是,这个时代的人们没有反垄断的意识。
虽然《聊斋》一家独大,但是官府层面并没有出面制裁的意思。
看来在大周朝,只要不像六师兄卢光斗那样作死写什么分析推测朝廷气运的书,就不会轻易的被和谐。
当然赵洵也不会过于高调,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
除此之外,赵洵也在旺财的强烈建议之下出了一本《赵明允诗词集》。
这部诗词集的销量丝毫也不比《聊斋》系列篇的销量差,关键是还为赵洵赢得了极大的声望。
大周朝尚武不假,可是文人还是掌握了相当话语权的。
在文坛若是获得声望地位,对于他今后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诚然,赵洵于曲江诗会上一鸣惊人,又被山长收为书院入室弟子,坐实了文曲星的身份。
可在这个时代宣传也是很重要的,酒香也怕巷子深,你不宣传知道的终归只是那一小部分人。
可若是大加宣传,用不了多久整个长安城都会知道赵洵的大名,赵洵诗仙的美名也将永载史册。
自打赵洵决定加入书院,成为山长座下弟子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他不可能再走科举这条路了。
所以他必须要维系好与文官阶层之间的关系。
双方之间可以不是盟友,但最好不要是敌人。
因为最阴险的永远是读书人。
武夫最多是真小人,文人却有可能是伪君子。
众所周知,伪君子要比真小人可怕的多,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对你捅刀子。
读书人杀人不用刀,用笔,有的时候真的是防不胜防。
关键这些御史言官还享受没有证据就上奏开喷的权力,活生生一群键盘侠。
赵洵要通过自己的诗才告诉这些文官阶层,他们本质上是一种人,不需要来搞我。
唯有这样,赵洵才能安心做事,安心享受生活。
当然,赵洵现在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绯袍不良人,地位较低即便不明确表态也能浑水摸鱼。
但如果将来他地位持续上升,成为大周朝堂举足轻重的人,那么不管是武夫阶层还是文官阶层估计都会逼着赵洵表态站队了。
但那是未来的事情,赵洵没有必要因为未来的事情而让自己当下活在一种焦虑的状态下。
人嘛,最重要的是开心啦。
赵洵念及此,提笔蘸墨,挥毫疾书。
“朝天观道士何某,喜吐纳之术。有翁假寓观中,适同所好,遂为玄友。居数年,每至郊祭时,辄先旬日而去,郊后乃返。道士疑而问之。翁曰:“我两人莫逆,可以实告:我狐也。郊期至,则诸神清秽,我无所容,故行遯耳。”
“又一年,及期而去,久不复返。疑之。一日忽至。因问其故。答曰:‘我几不复见子矣!曩欲远避,心颇怠,视陰沟甚隐,遂潜伏卷瓮下。不意灵官粪除至此,瞥为所睹,愤欲加鞭。余惧而逃。灵官追逐甚急。至黄河上,濒将及矣。大窘无计,窜伏溷中。”
“神恶其秽,始返身去。既出,臭恶沾染,不可复游人世。乃投水自濯讫,又蛰隐穴中,几百日,垢浊始净。今来相别,兼以致嘱:君亦宜引身他去,大劫将来,此非福地也。言已,辞去...”
一盏茶的工夫,赵洵便将《灵官》篇写罢。
《聊斋》的一大好处便是它是个故事集,每个故事独立成篇,彼此之间没有影响。读者单独拿出任何一篇看都能够接上,不必忍受追更的痛苦。
不像赵洵前世阅读一些网络小说,一些作者十分摆烂,不但更新龟速咸鱼,还喜欢断章。
这一断章倒好,勾的人欲罢不能,茶饭不思,睡觉都睡不好。
嗯,赵洵觉得自己还是很有格局,站位很高的。
写罢一篇,赵洵正想伸个懒腰,谁料小胖子旺财一路小跑冲了过来。
“明允兄,大事不好了,如今长安城中出现了许多盗印《聊斋》的书坊。盗印最严重的便是聂小倩篇。这些人实在是无耻至极,为了赚银子脸都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