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阳貂儿能有什么干系?”
“这些人说不定是投靠了魔教的高手,要来刺杀新科状元。”
他几个起落,已经消失,让六位云台的高手面面相觑,刚才动手的青袍客,讪讪说道:“我们是不是应该白天来,通过正经渠道,通秉身份?”
为首的人说道:“小妖女狡猾的很,就怕她觉察了,躲的无影无踪,所以才夜间过来,想要让这位孙状元帮忙。”
阳貂儿在马车内,紧紧捏了一把汗……
第175章 空蝉选将
孙燕晚在附近兜了一圈,也没找到陆双凤和武雉,甚担心两位好友被“奸人所算”,急忙提气叫道:“陆兄,武兄有敌人来袭。”
他叫了几声,陆双凤和武雉无奈应声,叫道:“我们在此。”
孙燕晚大喜,叫道:“刚有六人围攻,我一人独力难支,如今我们会合一处,当回去给那几个敌人好看。”
陆双凤这才相信,孙燕晚不是骗他们出来练武,叫道:“他们有什么特征?”
孙燕晚会议了一下,说了六人的相貌,还补了一句:“并自称是云台之人。”
陆双凤有些狐疑,说道:“云台乃是大琅王朝供养高手的地方,若真是云台之人,为何会半夜找上来?”
三人合在一处,孙燕晚再也不惧刚才那六名高手,他们回了休息的地方,却早就不见了那六个人。
武雉施展轻功,在附近兜了一圈,低声说道:“东南方,燕晚说跟人动手的地方,果然有两个极浅的足印。左脚痕迹模糊,应该是跟燕晚硬拼一招,真气发泄。此人内功极为正宗,不是魔教中人。”
“其余五个方向,亦各有痕迹,但因为轻功都极高,痕迹极微。”
“从六处脚印判断,我们三人联手,对上这六人,胜负做四六,我们三个算四。”
孙燕晚想了一想,说道:“跟我交手的青袍客应该是二品,但我有信心在五十招内,逼他退走,至于能不能杀,要看此人有没有失误。”
“其余人我不了然,但青袍客不是为首之人,武功应该不是最厉害。”
“他们说要抓阳貂儿,但阳貂儿怎么会跟我们一起?这不过是借口。”
自从空蝉和尚告诉他,张远桥挑战阳无忌受伤,孙燕晚就总有些担忧,生怕北燕,或者魔教针对他,心道:“接了韩轼先生,我就找个借口离开朝堂,带了她们躲去嵩阳山。”
“嵩阳山好歹有十位宗师,就算龙藏寺那位大宗师来了,怕也是铩羽而归。”
陆双凤也对这件事,有些茫然,脸色凝重的说道:“如今北燕,魔教都要搅乱风云,大琅王朝的老祖宗也不知什么样了,原本相对平衡的江湖,只怕就要被打破,我们都要小心一些。”
武雉微微有些兴奋,他在崇阳城做捕快,虽然日子过的舒服,也能帮到人,总觉得不是想象中的江湖,被孙燕晚邀请到了雒京破案,还没等发挥一身本领,案件就结了,每天过的日子,都有些醉生梦死,反而对即将出现的江湖动荡,有些莫名的期盼。
阳貂儿缩成了极小一团,施展了龟息功,把呼吸和心跳都减弱至微不可察,就连近在咫尺的孙燕晚等人也没想到,这位魔教小公主会躲在一辆马车上。
此时在雒京,空蝉和尚一脸无奈,他的面前堆了数百卷宗,每一卷宗都代表一位大琅王朝的年轻高手。
阿兰陀偷袭老祖宗的事儿,本来皇宫内极为震怒,但不知怎么就把这件事压了下来,反而开始全力推动争鼎之战。
主持争鼎之战的人选,就当仁不让的落在了空蝉和尚的肩头。
不管是有剑山庄的老庄主,还是少禅寺的大枯,根本没人能请得动。
大琅王朝的老祖宗,就连空蝉和尚都觉得没准已经死了,就算没死,这老家伙不肯露面,就连当今皇帝都没可奈何。
三大绝顶不可能出面,五大宗师就更不必说了。
阳无忌晋升绝顶,刚刚跟老祖宗决战紫禁之巅,负伤败走。
临走之前,还跟张远桥斗了一场,结局是阳无忌伤势加重,张远桥回嵩阳养伤。
玄冥道人是南夏国师,怎会管大琅的事儿?
剑神胡青帝已经不知道多少年没露过行藏了,就算找到了此人,他也不会提大琅皇室卖命。
空蝉和尚身上毕竟还有官职,他就是最合适的人选,没有之一。
空蝉和尚对如何在数百名年轻人里挑出来参与争鼎之战的人选,相当的头疼。
先天境反而好说,天骄榜只得十七人,去掉北燕,南夏的天骄,去掉年纪大的天骄,目前就只有七人可选,最多还能找到五六名二十岁后晋升先天的备选,范围并不算大。
先天之下的五人可就难办了,空蝉和尚只能把年龄合适的一品境都圈出来,至少有七十人之多,想要在这七十人里筛选出来最为合适的五个,是非常头疼的一件事儿。
原本大琅王朝只能驱使,在官僚体系和军队中的高手,根本使唤不动各派的精锐,各大派根本不愿意派年轻弟子来参加争鼎之战。但这一次大琅有破釜沉舟之气,拿出了十座和北燕接壤的城市,为此番争鼎之战的彩头,同时也要求北燕拿出十座城市,作为对等的赌注,北燕已然答应了。
大琅皇室已经正式颁旨,允诺赢了一战之人,可以拿到北燕城市为赏赐,家族永继,世代永镇。
这个旨意颁布,各大派顿时趋之若鹜,把最厉害的年轻弟子资料,如雪一般送入了雒京,就连空蝉和尚都忍不住赞叹,原来大琅上有这许多人才。
空蝉和尚叹了口气,拿起一堆比较小的卷宗,排名第一个就是他的好徒儿师姒,师姒身为天骄榜第二,肯定要入选的。
空蝉和尚第一个将之挑了出来,放在一旁,并且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师姒的名字。
第二名先天境,他犹豫了良久,把张清溪的卷宗取出,但却没跟师姒的放在一起,也没有把张清溪的名字写上去,毕竟是四皇子,能否参与争鼎之战,他做不了决定。
空蝉和尚最后把嵩阳派陶玄章的卷宗取了出来,此人为十二真传之一,也是十二真传中仅有的两位入天骄榜之人,年纪比张清溪大了五六岁,但仍旧满足争鼎之战的要求。
选了两人之后,空蝉很快就把第三人选了出来,少禅寺和嵩阳派都有人入选了,有剑山庄怎么能没有?
第三人便是有剑山庄穆仙猿的徒孙。
第四第五人选,虽然让空蝉和尚犹豫良久,但还是很快圈定了,接下来,他还定了五位先天境比武的备选。
到了先天下,空蝉和尚忽然掷笔,说道:“先让皇宫内选一次罢。”
做了这个决定,空蝉和尚微微轻松。
第176章 阿兰陀南来
虽然并不认为,阳貂儿会混在队伍里,孙燕晚还是提议做一番排查。
三人联手很快把这只百余人的队伍排查了一遍,并未有发现任何可以人物。
孙燕晚不肯死心,又在车队里走了一圈,催动了地听奇术,并无发现有人,但有一辆马车上,有极细微的声音,孙燕晚以为是有野猫之类的小动物躲了上去。
他本来想算了,但还是忍不住去那辆马车看了一眼,然后就看到了缩成了小小一团的阳貂儿。
阳貂儿跟他岁数相仿,但女孩子在这个年纪,发育的并不输男孩子,孙燕晚每次见到这位魔教的小公主,阳貂儿都宛如小大人一样,气势极盛,总让人情不自禁的忽略她的年纪。
孙燕晚身上也有这个问题,张清溪甚至替他改过武龄,故意把他学武的时间,多说了三四年,但仍旧没能遮掩住。
孙燕晚第一反应是:小小只,好可爱!
第二反应是:卧槽,居然真在我的车队里?
阳貂儿施展龟息功,整个人的生机收缩,呼吸几乎停顿,若有若无,就连心跳都极缓,已经跟普通的表现完全不同。
孙燕晚虽然有地听奇术,但日常他都不会开到满功率,若是一直全力维持……
嗯,打个比方,有人得了耳鸣之症,大概就是那么烦了。
各种声音,嘈杂务必,纷至沓来,若一直聆听这些毫无意义的声音,足以把任何逼疯。
阳貂儿施展龟息功的时候,就算孙燕晚全力运转地听奇术,也会误以为是个猫儿狗儿。
孙燕晚伸手轻拍,按在阳貂儿的后心,一股纯正的玄门真气输入了进去,这位魔门小公主下一个瞬息,就被激醒了过来。
阳貂儿感应到,后心被按了一只手,只须内力一吐,就能震碎自己的五脏六腑,也不敢动,低声说道:“你是谁?”
孙燕晚见阳貂儿,也没睁开眼睛,却老气横秋的问了这么一句,笑道:“嵩阳派,孙燕晚,跟你有三年之约的男人……”
“唔,现在是两年多了。”
阳貂儿大为惊讶,睁开了双眼,不得不说,这位魔门小公主的眼睛是真漂亮,宛如一泓湖水,明波荡漾,孙燕晚甚至在她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阳貂儿亦同时在孙燕晚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影子。
她微微动了一下,说道:“你是否想要一掌吐出,解决掉我这个大对手?”
孙燕晚笑了一声,说道:“只是防备貂儿小姐,突然暴起杀了我而已。”
虽然以前为了活命,孙燕晚乱开玩笑,做出很倾慕对方的模样,但现在武功高手,自忖也未必就怕了对方,反而说话规矩了起来。
他轻轻抬手,退开一旁,说道:“原来那六个人真是云台的高手,不过他们怎么知道貂儿小姐在我车队里?”
阳貂儿忽然就大为气恼,孙燕晚对她“一见钟情”之事,早就传遍了天下,雒京更是几乎无人不知,毕竟那一句“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实在太过有名了,阳貂儿又找过好些人问过,这一句的文采如何?
甚至就连魔教教主阳无忌,阳貂儿的亲爹都拿此事调笑过,让阳貂儿大为恼怒,却又不可奈何。
云台追捕之人,还真不是发现了阳貂儿的踪迹,而是认定了,孙燕晚既然跟阳貂儿个关系匪浅,没准会帮忙,所以才会找孙燕晚询问此事。
他们也确有咄咄逼人,想要强迫孙燕晚交人的意思。
只不过,孙燕晚见到他们,如临大敌,转身就跑了,反而让云台的人误以为,是他们误会了。
毕竟如果阳貂儿在车队,孙燕晚第一反应,必然是保护此女,而不是自己一个人溜之大吉。
他们在草草搜索过一遍之后,确定阳貂儿不在车队,只能无奈下离开。
莫要说云台的人,就连阳貂儿自己,心里也未尝有一种“若我有了危险,他一定会保护……”的念头。
孙燕晚这种“咦,你怎么还在?”的表现,活像是有人新人,就忘了旧人的渣男。
阳貂儿想起来,那次在樊楼,看到一屋子好几个女人,忽然就气恼起来,身子一跃,消失在夜色中。
孙燕晚当然没有挽留,他就不觉得自己跟阳貂儿有多大关系。
他回去之后,把这件事儿跟陆双凤,武雉说了,两人的表情各异,但都不是意外,而是“原来你们两人果有奸情,居然连我们也瞒了”的那种微妙。
尤其是武雉,江湖观重塑之后,对这种事儿已经见怪不怪,不以为意了。
是夜!
陆双凤和武雉还是没躲过去,陪伴孙燕晚练武的凄惨折磨。
第二天一早,孙燕晚精神抖擞,催促车队继续赶路。
虽然尉迟寒再次询问,是否要去南梦世家拜会,仍旧被他轻轻拒绝。
三日后,车队再次被阻,这一次是真有点大事儿了。
当地官府为了征税,逼死了一家五口,偏偏这家有个儿子在附近山上落草,得知了此事,就鼓动占山的寨主攻城,寨主平日也没少积蓄怨气,真的带了兵马下山,前方正在鏖战。
这个世界真有武功,各地起义的次数,反而不如中国历史上的各朝代。
要知道唐朝就有黄巢,安禄山这种席卷全国,差点推翻大唐的大型叛乱,两宋的有记载起义更是达到了数百次之多,元朝灭宋,仅江南一地,十余年内,就有两百多次起义,明朝起义超过千次,到了清朝起义之频繁臻至历代封建王朝之顶,按照最保守的数据,也有五六千次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