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将喷香的白银与普通的白银放在一起,那普通的白银也会沾染上一些香气,与之相应的,喷香的白银味道则会变淡。
“若将喷香的白银与有怪味的白银放在一起,有怪味的白银不见得会因此变香,但喷香的白银却一定会因此染上怪味。
“这其中的道理小的并不清楚,只是时间长了,便有这样的经验。”
说完捧着白银,看着林觉。
“竟是这样……”
林觉坐在桌旁陷入思索,与它目光一对视,立马说道:“你倒是吃啊,不是都饿坏了吗?”
“那小的先把这一包碎银吃了!这一块纹银留着下个月再吃?”
“都吃了吧。”
林觉对它说道,转头一看,见自家狐狸正将前爪搭在板凳上,像是站起来似的,直盯着食银鬼手中那块十两的束腰蜂窝银,他便笑了笑:
“实是因为这一包散碎白银乃是我挣的,而这块十两的官银则是我家扶摇除妖挣来的,并不相同,至于下个月,下个月自有下个月的办法。”
“好!”
食银鬼早已忍不住了,捏起一块碎银深深闻了一口,就像是吃糖豆一样,一下扔进了嘴里。
道人与狐狸都睁着眼睛盯着它。
只听一阵吱呀与咯嘣响。
没一会儿,又变成沙沙的声响。
明明听着刺耳,可见它细嚼慢咽,陶醉享受甚至有几分感动的模样,道人与狐狸对视,都觉得嘴里不知不觉包了一些口水。
林觉想了想,便又取过一颗碎银,递给狐狸:
“你也尝尝。”
狐狸低头看银,又抬头看他,出于对他的信任,竟真往前走出半步,伸长脖子,从他手中衔过白银。
林觉明显见它嘴巴用力。
“嘤呀!”
连着咬了几口,它受不了,只得将布满牙印的银子吐了出来,疑惑的扭头看向食银鬼,又看林觉,眼睛眨巴眨巴,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嚼不烂。
不仅嚼不烂,还牙齿疼。
思考之中,爪子一推,将银子推给林觉,抬头期待的把他看着。
“我不吃。”
林觉很直接的说道:“我又不傻。”
“??”
狐狸当即震惊又呆滞。
好在没过多久,外面又有了脚步声。
一人一狐再度同时转头。
食银鬼谨慎无比,又带着白银再度钻进了被子里,甚至嚼银声也停下了。
林觉前去开门,外面正是端着两碗汤饼的伙计。
“给我就是,不劳烦送进来了。”
“好嘞!道长吃完把碗筷放在房间门外就是,小的晚些时候会再来收。”
“多谢。”
“道长真是客气……”
伙计便走了,林觉端碗回屋,狐狸很自然的一左一右推着关门,关错了顺序,它还停着思考了一下,这才重新将门关好。
爪子一拨,插销便插上了。
食银鬼也出来了。
“都吃吧。”
林觉放下两碗汤饼。
于是在这间狭小的客栈稍房之中,满是一人一狐一鬼吃饭的声音,各有不同,却也都杂在一处,无人出声说话。
三方几乎同时吃完,又都吃得饱饱的,满足不已。
林觉将碗筷拿出去,放在门口,回过头来,便见食银鬼一脸飘飘欲仙之色,肚皮鼓啊鼓,像是里头有东西在乱动,它的身上也冒出灵光,头顶又有可以肉眼看见的灵气升腾,随即打了一个嗝:
“嗝!”
张口一吐,便是两颗灵丹,如同没有重量一样飘在空中。
食银鬼连忙用手接住,递给林觉。
“有劳。”
林觉接过之后,低头看手心灵丹,又看食银鬼,总觉得怪怪的,还不如不看它吐出灵丹的过程。
随即将两颗分成两份。
其中一颗递给扶摇。
“拿去吃吧,这可是你辛辛苦苦除妖挣的,可不要说我黑了你的钱,也不要说我不给你灵丹吃。”林觉对它说道。
“嘤~”
狐狸眼睛亮晶晶的,又凑过来,衔走丹药,想了想,也转头看向食银鬼,学着林觉的话,声音却清亮而干脆:
“有劳!”
说完没急着吃,而是继续盯着林觉。
林觉笑了笑,一口吞下。
狐狸这才放心,跟着一口吞下。
林觉盘坐。
狐狸端坐。
双方静心修行,消化感悟丹中灵韵玄妙。
等到林觉睁开眼时,食银鬼早已钻入木雕中睡着了,这东西吃饱喝足就是睡,若非落在邪人手中,倒也挺自在。
林觉收好木雕,见自家狐狸还在闭眼端坐,甚至不知何时显出了原本的大小,看着有寻常豹子那么大,坐得端端正正,身后两条蓬松的尾巴,看上去除了漂亮竟然还有几分英姿,便多打量了它一会儿。
接着坐回床上,取出古书。
“哗……”
连翻几页,翻过的都是丹方。
“旋龟丹。”
“孟槐丹。”
“留牛丹。”
“安魂丹。”
都是二师兄教给他的。
二师兄给他说一遍丹方,便触发了古书的玄妙,书中自然显出更详细的内容。
书中有作者关于此丹的详细讲述,其中免不了掺杂一些作者对于丹道丹理的见解,加上二师兄的讲解,对林觉受益也不浅。
这是能够反复去听、反复品读的。
只是他又往下翻了一页。
“哗……”
隔空取物,招来之术。
此法虽为戏术,却是玄妙难学,须得天资极佳方可入门。
初学者念咒取物,取物数尺之外,中间不可有阻挡;高深者挥袖取物,取物数丈之远,中间可有少许阻挡;若能登峰造极,取物百丈之远,对方握在手心之物亦可取来;
若能借助类如法阵器物等外力,便可于数千里外取物。
“这么说来,七师兄的天资应该也算顶尖的。毕竟他看似只修戏术一门,可在这门戏术中,却有好几门玄妙难学的法术。”
林觉自言自语的思索着。
回想一下,七师兄曾取过江湖剑客腰间的手弩,那手弩是有腰带挂着的,又取过求如知县怀里的印章钱袋,应该已是高深的水平了。
“浮丘观啊……
“果然只差大阴阳法。”
林觉摇了摇头,捏住书页,详细听讲一遍。
只是以他如今的水平,已经不再唯权威论,不再因为古书的作者可能道行很高、见识广博,就将他说的一切都奉为真理。而是理性的认识到,古书的作者可能确实道行很高又见识广博、活得也久,可是自家师兄们也是天资卓越,又主修一门,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而且师兄们就在现实中,就在身边。
因此两种学习渠道角度不同,各有优势。
古书的作者胜在道行高,见识广,他的眼光角度要更高,又能旁证左引,使后来者触类旁通,甚至激发新的感悟。
师兄们则是可以更贴切的、手把手的教自己,随时解答自己的疑问,甚至根据自己遇到的问题来分析,给他想办法出主意。
两个都是极好的学习渠道。
双方结合,便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听着听着,狐狸便醒了,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又在地上打滚,于打滚间逐渐变回和此前差不多的大小。
差不多,但一次比一次小,一次比一次接近猫的体型。
接着外面又有脚步声。
林觉出于警惕,微微睁开了眼,手也松开了书页,看向门外。
像是那伙计的脚步声。
可是细听又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