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庙用来装邪神,倒是可惜了。
二人跟随两位师兄往前,逐渐偏离官道。
一路穿过几个村落,路旁不少大树都没了树皮,在等待枯死。
村落中偶有人看见三师兄和二师兄,哪怕身体再虚弱,也立马驻足站定,纷纷行礼,称呼神仙。
不知林觉和小师妹在庙里蹲守青苗神的这几天中,二师兄和三师兄练了多少救荒丹,赠了多少百姓。
不过很快就知晓了——
“这几天可把道爷我累坏了,你们二师兄彻夜不休就算了,连带着我也不能休息。丹方中除了那一点灵韵他自己采集,别的都要我去给他找。
“好不容易有点空闲,还要去给他看火。
“看完火又要出去分丹!
“我还说去那间庙子旁边挖个地洞,躲起来守着,等你们蹲到那东西,好出来帮你们呢。”
三师兄开始给他们叙说。
狐狸听见挖洞,抬头看他一眼。
“师兄还好没去,那青苗神警惕得很,我估计在它对我们下手之前,已经将四周都找了一遍。”林觉说着一顿,又和师妹对视一眼,“何况那青苗神的本领也很阴险诡异,师兄若是在,又被它发现了,不见得是好事。”
“这不是没去成嘛!
“尽受累了!
“按我说这都是笨方法,只有老二这种傻道士才会做,要换了老七,肯定想办法去城里大户人家或者官仓里偷银盗粮!
“或者干脆就按我说的,去城里将那些狗大户劫了算了!道爷来背这个因果!
“不过还是师弟聪明!”
二人一边走着,一边听着,同时也与他们讲述那青苗神的手段和昨夜的惊险。
反正赶路也是无聊。
慢慢越走越偏,见不到人烟了,再走一段,前方出现一片大山。
终于见到了有树皮的树。
山下有间古老而破旧的道观。
“就这了。”
三师兄牵马停在这里。
林觉和小师妹也停下来,四下打量。
道观杂乱,院中一棵枯树,不知枯死多久,里面什么枯枝烂叶都没有清扫。
而这里与官道的距离果然堪比四师兄的石门山,不过与四师兄的石门山不同的是,石门山下好歹有几个村落,可这座道观却是背靠深山,山下起码几十里路都见不到人家。倒有些像是丹鼎派避世炼丹的住所了。
林觉光是看着这间道观,心中便闪过一个想法——
别的道观往往是有什么原因,要么是哪位师叔或者师父曾在此除妖,当地百姓心中感激,因此替他修建道观,或是除了妖道妖怪,留下道观,而眼下这间道观怕是离人间太远,原先的道士都跑掉了。
不过他也不为二师兄担忧。
二师兄本就喜静,喜欢炼丹、钻研丹道,哪怕真的与世隔绝,他也完全能够自给自足,且自得其乐。
相比起其他几位师兄,他们帮山下百姓除妖也好,展示神通法术也罢,都能让自己今后过得轻松些,唯独二师兄不需要。
此次他之所以赶着炼制并分发救荒丹,完全是有颗善心,抱着能救一人救一人的心态。
哪怕他不这么做,也不影响他此后在此生活。甚至这么做了,名气传播出去,今后若有人走几十里路也愿来上香,反倒会打扰到他炼丹。
林觉没说什么,放下行囊。
小师妹比他动作快很多,已经手脚麻利的开始收拾起道观来了。
林觉并不和她抢,而是走到前方,仰头面朝院中枯树,深吸一大口气,运转法术,换着方向缓缓吐出。
院中枯枝顿时开出半树梨花。
“嘶……”
又是一大口气,忽如一夜春风来。
这棵枯树便也似逢了春。
院中哪怕杂乱,也顿时多了不少生气。
清扫这间道观,从此开始。
……
这几日里,山下百姓隐有传闻,说最近附近来了几位神仙高人。
几位高人四处行走,若遇饥荒人家,实在吃不起饭的,便赠一些仙丹,吃下一粒,竟能保人一日也不饿,而且还有力气。
据说神仙是从黟山来。
又有百姓说,神仙应是念及此地灾荒,特地从天上下凡来助。
此事甚至传到了县官那里。
大家都对这类神仙事情感兴趣,可若真有神仙,又都不愿自己成为神仙故事中的反面,于是在这几天里,县里官吏施粥放粮都积极了些。
直到这日上午。
城中百姓照常来到青苗神的庙中,推门一看,只见庙中青苗神像之上,竟然长满了各色的鲜花。
有杜鹃花,桃花李花,梨花杏花,还有许多山间常见的野花,从头到尾长了个遍。
城中和另一间庙宇附近的百姓起初不知其意,还以为是青苗神又显灵了,直到有人来到琅山下的石窟,看见那破碎的神像和墙上的字,这才大惊。
大惊之下,又庆幸喜悦。
这几行字再度传到县衙。
见到真有帝君下凡,施法铲除邪神,又留下这么一行字,县衙官吏细细品味,全都一激灵。
这几行字虽未点名指姓,可每个人都觉得是在提醒自己。
第193章 聚仙府
黄土官道,树皮都被吃尽。
尘沙飞扬之间,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僧人与一位悬弓佩剑的武人一同走来。
“这里的秋意要比别的地方更浓重一些啊。”
僧人左右看着,感慨一句。
看似感慨秋景,话语中却满是怜悯。
“法师欲如何除掉那青苗神?”武人自然听出他的意思,开口问道。
“唉……”
僧人却是摇了摇头:
“那青苗神不知是何时出现的,不过仅从它以一己之力便能让两县之地一季青苗断绝来看,道行定不会浅。以贫僧猜测,多年前明霞县的那场饥荒恐怕也是这青苗神导致的。这等精怪,吃了数县之地的几年虔诚香火,不是贫僧的本领能够除掉的。”
“法师不可以请来菩萨相助吗?”
“不可,不可。”僧人依然摇头,“神灵佛陀之事,与人间之事一样复杂,贫僧请不来菩萨佛祖之力,就如许多有心人明明知晓此地饥荒,也无法劝动朝廷派下人来大力援助一样。”
“难道那些神灵就不管吗?”
“也许时候未到。”
“时候未到?”
“时候未到。”僧人重复,“也许我们提前来管了,还惹得他们不喜。”
“……”
武人沉默片刻,似是明白了,不禁拱手说道:
“法师高义。”
“阿弥陀佛。”僧人双手合十,“贫僧是出家人,自然不怕这些,莫要连累到潘公就好。”
“潘某一介武人,孑然一身,也没什么好怕的。”武人同样洒脱。
“多谢潘公。”
“法师已有除妖妙计了吗?”
武人又从他的语气中听出一些意思。
“贫僧虽然自认本领不浅,可是这等邪神,自有安身立命的本领,多半难以将之除去。不过凭着‘聚仙府’的名头,扯几句诳语,兴许也能将之唬住甚至驱离此地,至少让其不敢再作乱。再游说当地县官,开仓放粮,接济百姓,且先渡过此劫。”僧人解释道,“此时此地当务之急,还是这些饱受饥荒之苦的百姓。”
“言之有理。”
武人一边走一边警惕的四下看,同时思索着。
为了此事,法师打了诳语尚且是小事,随意借用聚仙府的名头,以聚仙府的散乱,恐怕也没多少人在意。然而天上的神仙显然是有借着这青苗神来彰显天威的意思,他们提前插手,恐怕会被记怪。
游说此地县官也不容易。
只是二人刚走进琅峰县不远,忽然脚步一顿,看向前方。
只见前方几户民居,正有穿了皂衣的差役牵着骡马、骡马上驮着粮食,逐家逐户的赠粮,屋中百姓纷纷出门道谢。
除了差役,好似还有一些家丁。
二人都愣了下,面面相觑。
过去一问才知,果是县官与城中富人权贵联合,开仓放粮,广济百姓。
二人不禁更意外了。
不是说当地县官不作为,城中米面商人囤货居奇,高价卖粮吗?
怎么和听说的不一样?
恰好前方地平线上出现一间庙宇,正是那青苗神的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