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你的头发怎么干得这么快?”小师妹忍不住看向他,严肃问道。
“因为我会控水术。”
“控水术……”
“如今只剩我们两个,你要是想学,我路上可以教你。”
“可以吗?”
“这有什么不可以的?我本就为你准备了几样法术,本来是写下来留给你的。”林觉小声说道。
“!原来你给师兄们留的是这个!”
“聪明啊师妹!”
没说两句,伙计就走了过来,笑呵呵问:“两位道长吃点什么?”
“店里有什么好吃的?”
“道长可吃荤腥?”
“我们是吃荤的。”
“那就得了!小店虽然不大,可小庙也有神仙,小店便有位好厨子,最擅长的便是蒸盆子,还有京城来的葫芦鸡。”伙计得意说道。
“我看你很会说话啊。”
“承蒙道长看得起……”
“那就听你的,来个蒸盆子,再来个葫芦鸡。”林觉表现得很大方,“另外有事想请教足下。”
“哎哟!”
这两个菜都是大菜,伙计有些高兴:
“道长真是看得起我,有什么话尽管问就是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全!”
“足下可知道,城外西边有片荒山,只有野草,没有人家,大概有几十里宽?”林觉还是先问了三师兄的事。
“西边?”
伙计回想了下:“好像是有。”
“里面可有什么奇怪的事?”
“倒是不曾听闻过什么奇怪的事,只是那边过去好似是魏水河,原先有人走商,是往那边走,从那边坐船往京城去。后来有段时间,那个码头不知怎的好像有些不太平,就没人走那边了,都从另一个县走。”
“原来如此。”
林觉没有问到想要的,但也不失望,据他推测,三师兄应是无碍的。
不过还是又问了一句:“听说此地曾有秦女的故事,不知足下可知晓?”
“秦女?”伙计又思考了下,“可是传闻中古时候和一个书生结为夫妇的那位秦女?”
“正是。”
“从小就听!”伙计乐了,“道长若是想听,我给道长讲讲,容我先给后厨说一声,把给道长的肉炖上。正好要些火候,怕两位道长枯等,小人我就算给两位道长消磨消磨时间了。”
说罢一转头,扯着嗓子,对着后厨喊了两声:
“蒸盆子,葫芦鸡,赏脸的是两位远道来的道长,用料足些!”
林觉听见,不由笑了。
虽说心里知道,伙计这么一喊,后厨的人也不见得会照做,或者这干脆就是他们惯用的讨客人开心的伎俩,不过听起来也真是舒服。
伙计则是抽出板凳在旁边坐了下来。
“说是很多年前,我们这有个书生,可能是走夜路还是怎么,到了一个大宅院的门口。他见这户人家房子修得好,便去敲门,要些吃的,结果丫鬟回去禀报了主人之后,主人竟请他进去做客。
“而那主人则是一个生得、生得貌美如花的女子,我们都叫她秦女。
“秦女热情招待他,给他好酒好菜。
“吃完之后,秦女这才告诉他,说自己是秦王的女儿,许配给曹国。不过还没有婚配就死了,已经死了几十年了,变成鬼一直住在这里。
“秦女见他能来到这里,觉得有缘,就想和他结为夫妻。
“不过因为阴阳有别,死人和活人不能长久交往,他们只能做三天的夫妻,三天之后就要离别,不然会有灾祸。”
这人讲得要比几日前红衣女子讲得详细一些,也有些许出入,应是传闻所致。
而凡人与鬼也确实不能长久结合。
“可是三天之后,他们却舍不得,于是在将要分别的时候,秦女叫丫鬟取来一个盒子,打开盒子拿出一个金子做的枕头,递给他做信物,然后叫侍女把他送到门外去。
“那人刚一出门,没走几步,就看不到什么宅院了,身后只有一座坟墓,他慌里慌张的跑出坟墓,低头一看,手里的金枕却还在!”
小师妹抱着彩狸,摆出认真听的姿态,一只狐狸趴在板凳上,也是睁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
“后来好像是因为贫困,所以这人把金枕拿到集市上去卖,恰好秦王妃外出游历,路过这里,看到金枕,觉得有些眼熟,就拿过来查看。
“这一看!不得了!
“是自己女儿的陪葬品啊!
“秦王妃立马质问这人,是在哪里得到的,差点把他抓起来杀头,这人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秦王妃。秦王妃听了后很伤心,但也怀疑,只是听他讲得像是真的一样,于是找人推开秦女的坟墓,然后打开棺材一看……
“你们猜怎么了?”
伙计说着咧嘴一笑,看向他们,但是也没真等他们猜测,便立马道:
“秦女虽然死了,可肉身不腐,解开衣服查看,果然像是成了亲的!
“而那坟墓并没有被挖过盗过的迹象!
“问他秦女生前的事,他也都答得上来!
“王妃这才信了,于是把这人带回王宫,封成驸马都尉,还赏了很多宝物。我们这里的人都说,正是自那以后,人们才把女婿称作驸马,后来又逐渐变成了帝王女婿的名字。”
小师妹听得认真,睁大了眼睛。
原来驸马是这么来的。
林觉则是思考着。
这故事中的事,和他们前几日的经历可颇为相似,想来这华公主也是从小听着这个故事长大的,受此影响颇深。
第199章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天色渐渐暗了。
后厨逐渐飘来了肉香。
“真是奇妙。”
林觉听完了这个故事,却还有另外要问的。
正好菜还没有端上来,看着此时客栈中也没有别的客人,便又问道:
“听说此地的神仙奇事还不少,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个什么瑶华娘娘的洞府,不知可有此事?”
小师妹手肘杵着桌面,撑着下巴。
狐狸也扭头把伙计盯着。
“当然有这事了!道长莫看我们这地方偏僻,是个小地方,可这类事情还不少!那瑶华洞窟里住的就是正儿八经的神仙!”
“怎么说呢?”
“近二十年来,外地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文人、还有看稀奇的、不信邪的人,慕名来到咱们这里,去拜访瑶华洞窟,无一不是惊叹而归,想必道长也是从这些人的口中听说的吧?”
“差不多。”
“道长若是想去查探,可不能心怀不敬,那是真神仙。”伙计眉飞色舞,“若是道长有什么疑惑,想问的事,也可去询问。”
“如何问呢?”
“小的听人说啊,只需准备一些香烛和祭品,还有纸笔,于正午或者午夜时分到那洞窟前。不过大家都是正午时分去。香烛点上,祭品摆好,在白纸上写下自己要问的东西,无论是天下秘辛,隐晦之事,还是未来之事,心中之事,只要心诚,便有风将纸吹进洞里,自然有所解答。
“小的也听说过一些贵人,还未走到那里,瑶华娘娘就知道他来了,还未写字,瑶华娘娘就知道他要问什么了。
“反正去了又得到瑶华娘娘回应的人都说,她答的问题十分准确。”
伙计说的话和当初路边茶摊遇见的那文人说的略有差异,不过总体是一样的。
林觉低头看向自家狐狸。
狐狸便也歪头,和他对视,眼中是清澈的疑惑,不知他看自己做什么。
林觉不禁思索了下。
这洞窟内的这位,看着倒有些像是一个没有乩身的乩仙。
当然,没有乩身就不能叫乩仙,准确说来是个拥有乩仙本领的精怪。
不过也可能真是瑶华娘娘。
没去之前,说不准的。
正好去问问三师兄。
根据他对乩仙的了解,这类发生在身边不远的事,乩仙应该最清楚了,占卜推算也最准确。
“那地方如何去呢?”
“从北城门口出城,一路往北走,开始是一条官道,后面要走小路。虽然是小路,但有很多人走,据说路边都挂了红布,也好找。”
“多谢足下。”
“谢什么谢,能与道长交谈,也是小人的福分,别的达官贵人和道长讲话,还要出钱呢。”
“哈哈……”
林觉刚想说自己不是算命的,和自己说话不用出钱,不过又想到这年头的达官贵人确实喜欢与僧道交谈,一来偷得浮生一点闲,二来官场之人十有八九心中总憋着一些事情,无人可说,或是又有一些话想找人商量、让人解惑,也没有信得过的人,便多找僧道这等方外之人。
交谈之后,总是要给点银钱,聊表心意,也是资助僧道的生活。
僧道一般是不会拒绝的。
于是林觉也只笑笑,没有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