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何妨?”林觉说道,“你在他们心中,已是神仙了。”
“不行!不行不行!我得找七师兄学几样好看的法术,以后遇到小孩儿,好演给他们看!”
小师妹连连摇头,下定决心。
她有一颗坚定的心,因为心中所想不多,心中坚定反倒更甚林觉,她虽然好奇林觉回去做了什么,好不好玩,有不有趣,对他问东问西,可她自己是一点回家看看的想法也没有。
最多最多,能做到不提剑回去砍死他们。
林觉便也与她讲述。
此后几日,浮丘观中满是沙沙声。
这几日观中并不清闲,皆因山下百姓清闲,清闲加上过年,无论是文人雅士,千金闺秀,还是官吏百姓与商贾,都爱寻个宫观寺庙上香,祭拜神灵之余,也讨个平安与彩头。
黟山浮丘峰虽然偏远,道路难行,却仍是黟县百姓们的首选。
不知多少人赶个好天气,带上干粮与饮水,趁早就出发,走个大半天,到山上上三炷香,挤着住一晚,第二天早上又回去。
黟县的捕头捕役来过,当初丢失银钱的商人来过,包括知县也来过。
连玄天观也有道长来拜会过。
不过多数时候都是师妹在接待,林觉除了做饭以外,只躲在内院中,围着这截巨大的灵木雕刻。
倒是香客之间有传闻,说浮丘观的饭菜十分好吃。
又有香客疑惑,上次还不是这味儿。
而在内院沙沙声中,一位体型健硕、膀大腰圆的武人雕像逐渐被勾勒出轮廓,随着道人更仔细的雕琢,雕像的五官乃至神情也浮现出来,丰富更多细节之后,已是不怒自威,不可冒犯,便从一尊武人雕像变成了一尊武神雕像。
可惜那豹王赠的长柄大刀留在了京城,自己无法在这里将之熔铸,做成盔甲兵刃,须得回京城再做。
而林觉的为难也在这了——
豹王的长柄大刀无法从京城带回黟山,这么大一截灵木雕像也难以直接带回京城。
须先雕刻完成,祭炼缩小,才可回京。
第386章 熟悉的过程
春光一日比一日明媚,山上的桃枝已经冒出了嫣红的花苞,杏花则已盛开了。
春光之下,道观刚洗过的红墙显得越发鲜艳,松枝树林的影子都映在上面,岁月静好之中,正有五六只猫儿排成一排从红墙下走过,走在最后面的是一只彩狸猫与一只白狐。
小师妹盘膝而坐,闭目凝神,忽然睁眼,对着前面喊了一声:
“胡言乱语!”
“?”
一排猫儿同时停步,又同时转头,朝她看来,各自眼光闪烁,又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个道士犯什么傻。
唯有走在最后的狐狸有经验,觉得这个场景很熟悉,因此十分警觉。
“咦?没用?”
小师妹思索了下,再度闭目凝神:
“胡言乱……”
一句还没说完,就见狐狸朝她张口一吐:
“呼……”
一小团黑烟扑面而来,瞬息即至。
“咳咳……”
小师妹忍不住咳嗽起来,又挥手扇走面前的黑烟,反倒是自己被打断了。
一群猫儿又多打量了她一眼,随即收回目光,继续迈步离开。
狐狸警惕看她,也跟着走了。
“……”
小师妹不禁思索起来,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之前她向小师兄请教,想学一门可以捉弄孩童的法术,师兄告知他说,这样的法术他会很多种。
双方讨论许久,有一门名为“北辰四法”的法术,既可以用来捉弄孩童,又可以用来向人展示本领,还可以用来对敌。尤其是她这种擅长近身斗法的道人,若能让对方闭嘴,念不了咒,有时兴许就能直接奠定胜局了。
可是北辰四法有四样。
师兄那里有三样。
师兄告知她说:劝君皱眉需自己心有悲戚,劝君开怀需自己心有喜悦,要感悟这两样情绪而她向来的情绪波动都很小,遇到开心的事,往往很少见她舒颜展眉,遇到伤心的事,她往往也不表现得难过伤心,本就迟钝,又爱憋着,感悟起来并不容易。
反倒她脑中之事有些特别,言辞思维有时都和别人不同,也许可以学学这门师兄也还没有学的“胡言乱语”。
又作狂言乱语、吟诗唱赋。
小师妹便开始修习了。
顺便还去向七师兄讨了一门同样可以用于对敌的戏术,隔空取物,同时修习。
这一修习才知道——
“唉……”
小师妹神情严肃,叹息一声:
“戏术好难学!”
却不料不远处同样有一声叹息。
小师妹扭头看去。
只见师兄盘坐在地,对面放着一尊几乎有一人高的木雕人像。
那是一个体型健硕、膀大腰圆的武神,不怒自威,很有压迫感,已经完全雕刻完成,师兄正在祭炼。
这尊豆兵祭炼起来实在太慢了!
寻常豆兵不过巴掌高,这尊豆兵却有一人多高,体积增长了太多倍,也许正是这个原因,祭炼的难度也很高。
林觉每日祭炼,每日都能察觉到,自己的祭炼是有效果的,是和以前制作的豆兵一样,每祭炼一日它都更小一分,可是变化却微乎其微。
这尊豆兵太大了。
让它变小也好,让它变大也罢,都太艰难。
同时变大之后要支撑这么大的躯体行动,乃至战斗,还要保证战斗力,所需的灵韵法力也是成百上千倍的增加。
目前林觉还难以想象到时候它的战力,却已经先感受到了制作它的难度。
还好如今他的道行已经很高了。
若是当初刚上山初修道时,哪怕这截灵木摆在面前,哪怕龙伯残魂主动找上门,他要将之祭炼完成,恐怕也要数年的时间。
好在能看得到进度。
看得到进度,心里便有底,剩下这个稳步推进的过程,便只缺时间罢了。
若有耐心,反倒挺享受的。
一日一日,木雕一点点变小。
先从一人多高变到了一人高,变大时便有一丈多高,又从一人高变到了和林觉胸肩齐平,这时再变大时,已有两三丈高,继续祭炼,待它被祭炼到林觉腰身那么高时,林觉便不敢轻易把它放大来看了。
这时的它再变大,应当有四五丈了,已经远远超过了院墙,也超过了观中两座主殿,林觉怕它即使身在内院,也会吓到外院的香客。
而在这时,屋后山花早已开满。
有一群十岁不到或者十来岁的小道士正沿着山崖间的石阶行走,有胆小的贴着山体走,生怕掉下去,胆大的凑到石阶的边缘探身往下看,看见下面垂直的崖壁和高不见底的崖底,既觉惊讶,又觉好奇。
“这么高的山,谁能在山上修一条路出来?”
“我们山中有神仙,师父观主都是神仙,会法术,肯定是用法术修出来的!”
“真厉害啊!”
“别说话了,走快一点,要走好久呢。”
“好累啊……”
“怎么还没到?我们是不是走错了?”
“没有走错,新年的时候,我跟师父来过这里!这山里只有这一条路!”
“好远啊……”
山风卷着花瓣,在空中旋转,又有沙石不慎被踢落,飞下悬崖。
飞鸟自身边飞过,野兽在山上送行。
偶尔遇到精怪,小声议论他们。
这是当年林觉与小师妹走过的路,如今换了仙源观的弟子往回走,路也重修了一次,更好走了。
大师兄并未因为区区一门大阴阳法就断了两家千年以来互相讲经传道、往来学习的传统,而是依然遵循惯例,叫了仙源观的弟子们来此,听他讲这一代浮丘观主心中的阴阳大道。
自然,这是另一条阴阳大道。
这兴许是一条成仙路,可走在这条路上的人,也需是成仙人啊。
这些仙源观的弟子如此。
浮丘观的弟子也如此。
因此成仙与否,需看他们天资造化。
大师兄仍是如此。
因此即便有了成仙路,走在这条路上,也切不可抛弃本心,转而做个忘恩负义、无情无义之人,这与他一直以来学的道修的心不同,那样的人不是浮丘观心中的神仙,自然,那样的人也无法在浮丘观修道成仙。
“笃笃……”
八名小道士,恭敬敲响门。
吱呀一声,山门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