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多救几个灾民,多看看那些无助的眼睛。
第二便是和万道长师徒一样,下山行走已有十年,机缘也好,功德也罢,积攒得都不多,成真得道于他而言,或许确实有些遥远了。
“唉……”
蔡灵玉不禁叹一口气。
尽人事,听天命吧。
……
万新荣牵着一匹马,到了大瑜朝的最西边。
这在前朝还属西域三十六国,又曾被大足所掌控,即便在几百年前,西域还属于中原王朝的掌控中,也没有西到这个地方来,如今却在那位自己熟识的千古大帝手中,第一次被纳入了中原版图。
这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一是这里远离中央,管控不便,在那位帝王被仙人接走退位之后,这里也是几度反复,甚至于镇守这里的将军都不太听朝廷的调遣。
战乱同样催生妖魔鬼怪。
二是这里是新的国土,新的香火地。
西方本是妙明帝君的香火地,可再加上西域的话,这片香火地就太大了。
加上这里原本也有信仰,又格外尊崇佛门。
妙明帝君和紫帝的暗自争斗,加上九天神灵和当地神灵信仰的碰撞,甚至还有道门与佛门的争端,导致这里一片混乱。
妖精鬼怪尸魔邪物,神灵,以及有道行的邪人歹人,乱作一团。
这也是最危险的地方。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万新荣提上了自己那被真人换走又送还给他的灯笼,慢步往前。
前方的山峰在黑夜里显出怪异的影子,似乎择人而噬的妖魔。而他没有判断失误的话,这里应该有个修士,在以前曾要挟一国之地,将整个国度化作他修行的血食,后来瑜朝大军与九天神灵同至,他才稍有收敛,如今趁乱又开始了。
可他不是妖精鬼怪,而是个人。
可笑紫帝荡魔除妖,妖精鬼怪尸魔邪物被杀了个干净,也不知误伤多少无故妖怪,偏偏漏过了这人。
这应该是个成真得道的人吧?
万新荣有些忐忑,却也不算畏惧。
自己一个修五行灵法的道人,本不能延寿多少,可跟随真人以来,吃了仙果,喝了仙泉,活了一百多岁,早就够本了。
活没活够不好说,反正无法成真得道的话,也没有多少年了。
既然重回年轻容貌,何不拾起几分年轻意气,与此地妖人斗上一场?
万新荣心中闪过的,除了年轻意气,还有当初年轻之时跟随真人降妖除魔的画面,一幅幅恍如昨日。
成真得道又如何?域外蛮子罢了。
中原的五行法术可不好惹!
……
篷然一声。
一张陈牛符燃烧起来。
第574章 试试新神通
罗公的儿子在位十几年,也到尽头了。
那日林觉带着扶摇,陪同罗公一同去了皇宫,站在云端之上,低头注视。
林觉问罗公是否要显身下去。
罗公则是摇了摇头,叹气说道:
“前人尚在,后人不断逝去,若是显身下去,被人所见,对比之下岂不更添悲哀?我还是借元君之力,寄梦于他,在梦中送他离去吧。”
林觉点了点头,没有多说。
心中回想起的是很多年前,罗公向他这个老友分享产子的喜悦,那时没有什么帝王与太子之争,只有纯粹做父亲的喜悦。
想来帝王之家也是有亲情的。
尤其离开那张龙椅之前。
便难以想象此刻罗公的心情了,似乎“长生久视”在这一刻也成了不好的事。
没有多久,下方宫中一片混乱嘈杂。
有人大呼陛下驾崩了,有人去请储君继位,有人大声哭泣,也有人注意到了年迈帝王脸上的一点释然和微笑。
死前他曾呢喃,口称父皇。
因此又有人传,是跟随仙人而去的太祖皇帝回来接他了。
这倒确实不假——
当远方传来若有若无的吹打声,一队常人看不见的仪仗穿墙而来,阴差数百,阴官亲至,给与人间帝王最后的体面时,林觉和扶摇、罗公就在旁边亲自送别这位帝王,将阴差和阴官都吓了一跳。
“陛下已死,就不再是帝王了,天道昭昭,但凡死者,皆入轮回,此为定理。又有约定,人间帝王死后,生前功过皆消,请陛下放心上路。”
帝王是人间的主宰,因此功过福禄权利地位都在生前,一旦身死,就全勾销。
阴官不会惧怕死后的帝王。
神灵也不会再忌惮他们。
不过体面还是有的。
年迈的帝王上了仪仗这队阴差阴官与真人行礼,多看了几眼罗公,便又穿墙而去了。
“这位皇帝虽然不如罗公手腕强硬,不过罗公留下的江山国土也好,气节风采也罢,也都算是守住了。当年罗公的留下的书信他也有坚守,哪怕神灵以天灾逼迫他,朝堂暗斗不断,边疆又有谋反,他也坚持了下来,算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了。”
林觉对着罗公说道。
“嗯。”罗公无奈点头,“年纪大了,真是容易伤感。”
“都是这样。”
“回去吧。”
“罗公先回去吧,刚刚罗公托梦之时,我收到陈牛的报信,有人在叫我了。”林觉对他微微一笑,“我得过去看看。”
“好。”
雷云便又分作两朵,一朵载着罗公,往枫山而去,一朵载着一人一狐,向着东边飞去。
……
东边战乱之地。
阴气怨气化作乌云,连阳光也照不下来,白日尚且阴风呜咽,晚上更是鬼哭狼嚎,各种小妖小鬼层出不穷,让附近的百姓根本无法生存。
偏偏此地偏远苦寒,是流放之地,这里的百姓不是罪人也是罪人之后,在此服役守土,只可能死在这里,不可能迁离此地。
当地官员百姓挽留恳求高人,就像抓住救命稻草,陶道长师徒束手无策,只得求助于真人。
一张陈牛符燃烧殆尽。
不到一个时辰,天上风云就起了变化。
阴沉沉灰蒙蒙的天地之间忽然多了一朵雷云,紫红色的雷蛇电浆闪烁,雷声震耳,光是气势就吓破了下方妖魔邪物的胆。
何来的阴云暗雾?
云端道人袖子一挥,天地间顿起狂风,狂风中自有清气,什么阴云暗雾,在这狂风清气面前,轻而易举的就被吹走了。
就连天上正儿八经的层云也被驱走。
拨开云雾,便是光明。
在当地众多官员百姓的注视中,层云被分开,赫然露出背后许久未见的湛蓝天空,明媚的阳光一洒下来,整片天地都变得亮堂清爽许多,打在脸上的温暖给人一种本能的感动,加上此地此情此景,既震撼人心,又让他们内心一松,更加感动,几乎哭泣出声。
阴气怨气?
林觉又是一挥袖子。
没有云雾遮挡之后,阳光本就明媚,一下又变得更加炽烈许多,甚至于温度明显升高,在这寒冬竟有了几分夏日的气度,积雪都有融化迹象。
天地间更是充满了至阳至刚之气,迅速消融阴气怨气。
做完这些,雷云便飘走了。
下方官员百姓都不解,只知道寒冬腊月一般没有雷云,只知道面前两位道长烧了符纸,便有了这般天地异象,于是都对他们感恩戴德唯有两名道人仰头盯着那个方向,喃喃自语,谢别真人。
……
南边旱地。
以蔡灵玉如今的道行,在世间也是难得的高人了,尤其下山行走十年,在南方渐有名气,被官员百姓留下恳求也属情理之中。
可他并非符箓派的道人,根本不能通达神灵,也没有相熟的能够控制风雨水系的神灵,既没有地方求,也没有求的渠道。
他倒是认识几位神灵,其中有一位总来枫山做客的元君娘娘,正好是南边的神灵,地位还很高,本来背靠神仙好办事,可是上香求到她那里,得到的回复却正好确定了他此前的猜想——
此处旱灾是天意。
天意可做二解:
旱灾是自然规律,此为天意;
如此大的旱灾,就算要用神力调水,也要有水可调,可此地四处都没水,就没法说从丰水之地甚至水灾之地调水往缺水之地,平衡风雨。而若是硬要从极远处来调,光靠玉鉴帝君麾下的神灵就不够了,要九天的水部正神才行,可那是紫帝才能决定的,所以也是天意。
蔡灵玉没有办法,只好烧掉陈牛符。
在告知陈牛的过程中,他说得很详细,完整讲了此地的灾祸,也讲了天意与天意的两种解释,可能涉及紫帝打压南方神灵,好让真人来决断。
详细到陈牛都露出了茫然之色,而他也不敢肯定陈牛能将所有内容都带回去。
送走陈牛,他便开始了等待。
可是很久都没有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