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命面对着女儿忽然亮了起来的眼睛,一时想开口,却又无奈地叹了口气。
摆摆手,向旁边装着没听见这些话的铁骏大堂官道:“去给她安排上人吧!”
“挑纯阳身子的,显得礼重。”
“胡家可是堂堂嫡脉,怎么才用六十四人,当初孟家五服外的发送,还用八十人的呢!”
“……”
于是在各自出力帮忙的情况下,虽只一夜时间,但各项安排倒是做了下来,到了第二日天刚破晓时,老算盘向胡麻暗中报了一声,让他放下心来。
而胡麻则也换上了白色麻衣,于众人簇拥之下,来到了棺前,杠夫早已齐备,前方纸钱铺路,遥遥延伸向了祖祠的方向。
胡麻亲自破瓦,口中念道:“天地生灵,过路鬼神,吾今借路,谴发丧行!”
“大路借来一丈二,小路要借八尺宽。”
“人引魂去,丧要正行。”
“此丧不是非凡丧,胡家贵人收神光。”
“坏吾丧者丧下死,挡吾丧者丧下亡。”
“吾今借路送先父,祖祠堂前一炷香。”
“起灵!”
“……”
木剑之下,灰瓦碎裂,胡麻持了引魂幡走在前面,后面六十四位杠夫抬了木棺。
出得门来,身后仆从跪地发送,外面路边,各路丧台坐落拥挤。
一路之上,也不知有多少人,只是沿途瞧着,借了发送之名,皆来看那传说中的镇祟胡家后人面貌。
于此之时,胡麻不得易容,不得乔装,任由无数或好奇或惊疑或敬畏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脸上,余光也仿佛看到了些许熟悉的面孔,躲在了人群之中,悄然隐去了身形。
但也不知是不是幻觉,胡麻竟是在人群里,看到了一位头戴斗笠,怀里抱着白猫的身影。
心间竟是有些惊疑,如今这上京城里,高手如云,危机四伏。
白葡萄酒小姐平素那么小心的一个人,总不至于在这时候,出现在上京城里吧?
第766章 胡家婆婆
鼓锣唢呐,青幡白纸,浩浩荡荡,送到了祖祠之前。
于此一刻,胡麻也不由得抬头看来,映入眼中,竟是不由得一怔。
祖祠之名,他早已听过无数,但竟是到了如今,才算知道了这传说中十姓根基之貌。
只见得这里,赫然便已是上京之北,地势之上,与皇城相背,隐约成一阴一阳之势,四下里也只见松柏森森,地势平缓。
就连这里的石头,任挑一块,似乎也都圆整光滑,少见那等尖锐狰狞之状,而在前方大片空地之上,隐然有十座祠堂,拥立在了一起。
十座祠堂,都修得甚为高大,理论上算起来,这里的十座祠堂,都只修建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但如今看起来,却都有一种古朴凝厚之意,阴森厚重,仿佛连日头都落不下来。
也是到了这里,胡麻也忽然意识到。
这上京城里总是若有若无的鬼气,竟是从这十座祖祠而来?
于此一霎,他甚至本能的心生警兆,但却在这时,自那无尽森然中,感受到了些许温意。
他忽然意识到了这温意来自何处,心间骤软。
打起白幡,缓缓上前,目光余光,扫过了周围的祠堂,便只见得每一座都只半掩了祠堂的门,里面隐约可看到几个牌位,但只有其中一座与胡家挨着的,如今是大门紧闭。
心里明白,这定是孟家的。
祠堂之前,早有一位形容佝偻的老人等在了这里,也不言语,仿佛细细打量了胡麻一番。
胡麻到了身前,他便将胡麻手里的幡子接去,递了一束香,在他手里。
高高的将这一束香举过了头顶,胡麻来到了祠堂之前,慢慢跪了下去,声音里仿佛使足了力气,高声道:
“婆婆,我带父亲回来了……”
“……”
也不知怎的,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来时,竟是莫名觉得心里一酸,声音都有些哽咽了。
同样也于此一刻,风吹山林,簌簌作响,吹到了跟前,却是轻柔的。
胡麻手里举着的香,丝丝袅袅,自他脸上擦过。
旁边守了祠堂的老人,抬眼向前看去,只见得寻常百姓,自是没有资格到这十姓祖祠之前来的,早被挡在了山外。
但那清元胡家人,任家的人,还有上京白家的人,以及其他一些门道里面的,或是身上有着官身的,仍在远远看着,更不用说是那帮了抬棺的杠夫了。
耳中听见了一位老人的催促,他也有些无奈,轻轻摇头,脚下缓缓迈了几步,点头。
“呜!”
大地深处,仿佛有什么庞然大物涌动,发出了雷鸣一般的闷吼,天色也于此一刻,忽地暗沉了下来,胡麻只觉这个世界,仿佛在离着自己远去,阴阳之界,也于此时模糊了起来。
“婆婆……”
胡麻听到了小红棠雀悦欢喜的叫声,感觉到了一阵冷风,从身边刮了过去。
他身子微微绷住,磕完了四个头,才缓缓起身,便看到了婆婆。
“好孙儿……”
她模样看起来,便与当初离开胡麻的时候一样,满脸皱纹,神色慈祥。
但实际上,婆婆并不是一个擅于表达的人,她平时的模样,落在旁人眼里,还有些古怪吓人。
可胡麻看在眼里,却只有那个为自己牵肠挂肚的婆婆,只在这一眼里,便感觉到了她的疼爱,感觉到了,这世上,再无旁人,比她更关心自己。
“回来了,回来了……”
而婆婆欣喜地看着胡麻,又抬头,看向了那一具棺木,轻轻的一声轻叹,眼底,也能看到有无尽的悲伤,但开口时却在骂着:“拧种,当年一言不发地走了,如今才算回来……”
“但这回来,却是连句话也没法跟我说了。”
“……”
胡麻听着婆婆的骂声,一颗心都颤了起来,无法形容心间的悲意。
婆婆是走鬼人,她的拿手本事,便是与死人说话,这辈子也不知与多少亡人打过交道,但惟独她的亲儿子,说不上这句话了。
“婆婆……”
他忍着心间涌动的情绪,道:“是我来得太晚了。”
“我学本事学得太慢,报仇报的太慢,明白事,也明白的太慢了……”
“……”
“不慢,不慢……”
听着他这样说,婆婆的声音都仿佛多了几分颤抖,她一只手,揽着依偎在她身边的小红棠,另一只手颤巍巍地伸了出来。
有微风轻轻地抚过了胡麻的头发,她说起话来,竟似有了些语无伦次:“婆婆我,好几回都以为,以为等不到你了,但你比我想象的还要争气。”
“你学到了大本事,你一个人便斗垮了孟家,为咱们胡家出了这口恶气……”
“但我,但我居然也开心不起来啊……”
“我苦命的孙儿,你学成了这么大的本事,他们也要把这担子放到你肩膀上了……”
“……”
“我……”
胡麻心间微颤,抬起头来,便看到了婆婆眼底的无尽悲伤:“懂事的孩子,最吃苦。”
“其实我,我曾经希望你,继续那么任性下去,不需要像别人那么听话,也不太懂事,胡家人没逃过债,没躲过懒,便是有这么一位任性的孙儿,难道还就护不住他么?”
“那时候,我宁愿守着你,咱们婆孙在寨子里挨这一辈子啊……”
“……”
曾经在寨子里时的片段,忽而自脑海里闪过。
胡麻想到了当初婆婆总是盯着自己看的模样,想到了她眼底那当时看不懂的担忧,将一切都藏在心底的压抑。
这种情绪像蛇一般在心里钻着,让人难过。
于是他只能笑了起来,带着笑脸,向婆婆说道:“但那样,也忒没意思了。”
“婆婆,这次回上京,是我自愿过来的。”
“我也知道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但我是胡家门里的人,该担的自然应该担起来。”
“不是为了旁人,只是我觉得,这样的局一直被别人说了算没意思,该有我这样的人进来,才公平。”
“……”
婆婆居然在胡麻的脸上,看到了自信又骄傲的神色,仿佛是一种长辈与晚辈之间的默契,相逢之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抱头痛哭。
更多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藏起一些悲伤的东西,露出好的一面来,婆婆明白,她也欣赏一般的,看着此时的胡麻,看着他脸上的笑容。
轻轻地感慨着:“真像啊……”
“与你死鬼爷爷,与你爹,都是一个模样,感觉天底下除了你们姓胡的,没别人了似的。”
“只是……”
她本已决定不悲伤,但说着,却还是有些凄楚,控制不住的抹泪:“他们,好歹享过几天福呢……”
“我也享过福啊,便是在寨子里的时候。”
胡麻笑道:“别人都吃不上的血食,我能拿来当饭吃。”
“别人的命是老天爷定的,只有我,死了之后,还有亲人能把命夺回来。”
“我能学到大本事,见到这江湖上的风光,享着别人敬畏的名声……”
“这不是享了福,又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