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仓库。”潇湘说,“就是你放嫁妆的那个仓库,我给它塞满了。”
娇娇惊讶:“这么多?你怎么办到的?”她还以为现在战争都蔓延到京城了,她嫁妆里的那些东西已经不值钱了呢。
“我也很惊讶,我把你的那些东西给到当铺的时候当铺老板就给了我很多钱,说是现在物资短缺,你的那些东西都是珍品,平日里都是千金难求的好东西,在现在这个世道更是稀罕,紧俏的很,很多达官贵人想买都买不到呢。”
“呵呵。”娇娇干笑了两声,又喜又怒。喜的是潇湘聪明,知道用她仓库里的那些无用的东西换了他们最需要的粮食,往后的一段时间里起码不用担心他们会饿死;怒的是京城里的这些人,都这个时候了,还想着吃好喝好,穿漂亮的衣服,戴昂贵的时候比美。
“娘是怎么回事?”她好奇的问,“她怎么穿这身旧衣服?”
潇湘浅笑道:“这都怪我。我非要闹着捐钱给朝廷,给前线的战士送补给,把家里的钱都给用光了,这才偷挪了嫂嫂你的嫁妆。娘知道这件事后心里很愧疚,就把自己的首饰和衣服全拿去买了,也换了粮食和种子回来。”
娇娇点头。
喻竹楠在一旁听着心情也是很复杂。
潇湘看向他,问道:“大哥,外面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战争什么时候才会结束啊?”
喻竹楠摇了摇头。
潇湘瞪大眼睛:“大哥,你这是什么意思,不是说忠勇大将军打了胜仗,把匈奴人给打败了,战争马上就可以结束了吗?”外面都在这样传的。
“谁说的?”喻竹楠蹙眉,神色严峻。
潇湘摇头:“不知道,但是外面都在这样传的。”
娇娇的表情也跟着严肃了起来,他们才从前线上回来,知道前线的情况并不乐观,父亲他们只是勉强利用天险把匈奴人给抵挡在了山那头,但也只是短时间的,等匈奴人重振旗鼓后还会向南国进攻。而他们的兵力远远不及匈奴人,到时候匈奴人有了防备,再想突袭成功就不容易了。
他们根本就没有取得胜利,战争也远远还没有结束,接下来还会有更加艰难的仗要打,这样的日子还需要持续很长时间。
是谁放出消息说他们胜利了,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了,又是为了什么?
喻竹楠和娇娇对视一眼,想到皇上派来的人来接他们时的坚决,有种不好的预感油然而生。
第180章 目的啦 奉招回京城为了谁
喻竹楠和娇娇回来, 喻夫人命人做了一大桌子的菜,桌子上难得有荤腥。喻梓信和喻少允馋得不行, 却都不敢吃,知道这是专门做给哥哥和嫂嫂接风的。
这段日子,喻家过得很清苦。喻尚书为官清廉,日常俸禄勉强维持尚书府风光;喻夫人持家尚可,但论起经营就不行了,外面虽也购置的有几处庄子,却也都不赚钱,并不能给喻家带来多少收入,因此家底并不是很富裕。加上战争不断, 物价攀升, 府内府外发生的事情又多, 喻家现在已经没有多少积蓄了。
别的府邸都在削减开支, 把多余的下人都给赶了出去。喻夫人念旧,又是个极讲究牌面的人, 这时候把跟随他们多年的下人赶走多少会落人口舌,竟一个下人都没有赶走, 仍全力养活着大家, 因此府上日子更加的拮据了。
自从喻竹楠和娇娇离开以后, 他们一日三餐的伙食越来越节俭了,也不讲究什么桌上一定要有八个荤菜,八个素菜,一道汤了, 以吃饱为主,坚持院子里能种的就绝不到外面买的原则,府里的下人全都学会了种地这项技能, 这才能勉强维持到今日。
至于潇湘拿娇娇的嫁妆换来的粮食,喻夫人是一粒米都没动的。她最讲究规矩和原则,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她是绝对做不出私吞媳妇儿嫁妆的事来的,即使都被潇湘换成了粮食,那也全是娇娇的东西,得等她回来做主。
看到的大家想吃不敢吃的模样,喻竹楠心头一酸,知道他们离开的这些日子家里的人也过得不好,他笑着说:“大家一起吃吧。”
喻少允激动的拿起筷子,被喻梓信在桌子下面揪了一下,瞪了他一眼,悄声道:“让你吃你就真去吃啊,大哥和嫂嫂在外面吃了多少苦,看都瘦成什么样了,就这么点肉,你还敢吃。”
“大家一起都吃吧,你们光看着我们吃,我们也吃不下嘴啊。”娇娇也说。
喻尚书这时也发话道:“大家一起吃吧。”
大家这才敢动筷子,最后一人一筷子,每个人都吃到了一块肉,公平的很。
喻夫人湿红了眼,她怎么也想不到尚书府竟然也有一天会过上这样的日子,一大桌子人合着分一小份肉,一人只能吃一小口大家还都不敢吃。
“娘,您怎么又哭了。”潇湘笑道,“菩萨听到了你的祈祷,哥哥、嫂嫂平安回来了,我们一家人团圆,多么开心的事情啊,您应该高兴才是。”
“是。”喻夫人摸着眼泪,“我高兴,我这是高兴哭的。”看着一大桌子坐满了人,一家人完完整整的,她又高兴的笑了。
吃完了饭,喻竹楠和娇娇携手在花园里散步,看着被喻夫人拔的干干净净的花园都种上了红薯,娇娇笑出了声。
“你笑什么?”喻竹楠斜眼看她。
“我笑我以前那顿家法白挨了。”娇娇说。
“还记仇呢。”
娇娇笑着摇了摇头。
回到房间,两人聊起了皇上这次派人押他们回京的原因。皇上这次派来的人,名义上是请他们回京,但态度极其强硬,不容他们有违背的意思,喻竹楠流露出担忧的目光:“我担心这事和岳父有关系。”
“我爹?”娇娇不解。
喻竹楠点头,分析道:“我不过是一介书生,于皇上而言可有可无,并不重要,皇上不用这么大费周章的派人跑那么远把我们接回京来。你虽然武功高强,却只有一个人,于皇上而言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但你的背后是岳父,忠勇大将军手握重兵,是南国现在最大的保障,皇上这么急着找我们回京,恐怕是为了挟持住我们,用来把控忠勇大将军。”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娇娇还是不解,“他是皇上,只要他一声令下,就说没有我,我爹也不可能不听他的啊。”
“岳父忠勇,你是知道的,但皇上并不相信。留你在京城作为人质,皇上也能安心些。”
“哼。”娇娇不悦,“我爹要真想反的话还等得到现在。”
喻竹楠苦涩的叹了口气,没有制止娇娇的大不敬,两人依偎在一起,私底下说着越矩的话,享受这最后难得的安宁。
此时他们还不知道皇上急招王大他们回京的事情,以为前线打了胜仗,只要能稳住局势,他们就有翻盘的可能,战争即将结束,和平即将来临。
王大带着军队回了京,被安排在隐秘的角落,怕引起百姓的恐慌,让他们藏匿了起来,不许出现在百姓的面前。
王大孤身一人跟着传旨的公公进宫面见圣上。他想尽快的搞清楚皇上急招他们回京的原因,希望皇上真的另有打算,有能够击溃匈奴大军的办法,才急招他们回来的。他希望从皇上那里得到正面的回应,以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他并没有当逃兵,置身后的同胞于不顾。
然而当他知道缘由,知道了皇上急招他回京城的目的后,他全身冰凉,不敢相信皇上竟然很做出这么不负责任的决定。
皇上让他率领大军掩护他逃离往北国,皇上眼看匈奴来势汹汹,京城也即将失守,他决定先行离开。
原来京城里那些高歌忠勇大将军威武,高歌他们打了大胜仗,说战争即将结束的消息都是皇上特意让人放出去的,为的是稳定民心,以免匈奴的大军还没攻进来,京城就先乱了。
而皇上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能够顺利的逃离京城。
王大跪在地上,心如刀绞,如同坠入了冰窖之中,全身冰冷,眼里透着猩红,难以置信的抬起头看向皇上,眼里充满了愤怒和杀意:“皇上,不可。”他沉沉的说了句。
皇上威严的高高在上,对于王大的回答似乎早有预料:“朕这是在命令你,不是在询问你的意见。”他看到王大的样子丝毫不惧,他早有准备,大手一挥,数十名暗卫从四处冒了出来,拔出武/士/刀直直对向王大。
第181章 亲家公 王大来到喻家探亲
“你不怕死, 难道你要让你身边的人也都陪你一起去死吗?”皇上赤/裸/裸的威胁,“你的朋友、兄弟, 西郊那群妇人、孩童,还有你的女儿、女婿。”他一个个的点着名字,“你要看着他们所有人都因为你的一个错误决定而去死吗?吱吱吱,”他发出嘲讽的咋舌声,摇着头,“如果朕没记错的话,你女儿今年才十八岁吧。”他忧伤的叹了口气,发出一声感慨,“多么美好的年纪, 人生才刚刚开始, 说起来朕也很喜欢那个小姑娘呢, 朕的女儿还拜了她为师, 真是可惜了。”
“娇娇。”王大握紧双拳。
皇上虚伪的笑,冷漠的看向王大:“喻爱卿和喻少夫人已经被朕接回京来了, 现在就在喻家,你可以去看看他们, 再做决定。”他抬起手, 伸出食指, 在空中比划了一圈,“不过你可别想着带他们离开,朕的人盯着你们呢。”
王大面如死灰,回到军队藏身的山林, 兄弟们围了上来,纷纷向他询问他皇上有什么指令,接下来他们该怎么部署, 怎么进攻,怎么打得匈奴人屁滚尿流,滚回老家去。
王大颓然的坐在地上:“逃。”他说。
“什么?”兄弟们不解。
“逃。”他又苍白而无力的说了一遍,“皇上让我们带着他逃走。”
兄弟们一阵沉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不可置信,有些难以相信。
“什,什么意思?”他们缓了好一会儿才又重新恢复声音,开口问道,内心其实已经有了个答案,但他们不愿相信。
“皇上要舍弃南国,舍弃百姓,让我们带着他逃走,逃到安全的北国去。”
“呵呵,呵呵呵呵。”兄弟们笑了起来,握紧手中的武器,“去他奶奶的,他当自己是谁了,没了南国,没了乡亲们,谁还认他是皇帝,我们凭什么听他的。”
“就是!”其他人义愤填膺。
王大阴沉着一张脸。
“大将军,我们反了吧。”有个年轻的士兵表情坚定的说句大不敬的话。
众人保持沉默,竟无一人第一时间站出来反对的。
王大没有说话,他拿着布擦拭着手里的刀。
“娇娇和西郊的人被皇上控制住了,是吗?”军师说。
王大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深深地吐了口气,抬起头,问大家:“我们当初放下锄头,拿起刀来与匈奴人对抗是为了什么?”
“为了保护家人,过上能吃饱穿暖的好日子,不用再挨饿受冻,担惊受怕。”众人答。
他们这一群人都是贫苦人家出生,心思都很单纯,放下锄头,拿起刀剑也只是为了活下去,迫不得已,就是如此简单。他们没有宏伟的报复,没想过建功立业,吃饱饭、睡好觉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是了。”他站起来,“为了保护家人……”如果连家人都不能够保护的话,那他们拼死拼活的与匈奴人战斗还有什么意义,“散了吧。”他说,“散了吧。去西郊,见一见你们许久未见的父母、妻子和子女吧。想想他们,或许就没有那么的难以抉择了。”
军师眼神幽深的看着王大,等大家都走了,才开口道:“大将军已经决定了?”
王大深深地叹了口气,将手中的刀重重的扔在地上:“除了服从君令,我们还能怎么办。大家的父母、妻子、儿女全在皇上手上,我们如今也是瓮中之鳖。皇上敢让我们全部人马班师回来,就不怕我们谋反。你以为镇守在京中的那些武将真都是废物吗。”
军师没再说话。
“我去趟喻府。”他双手背在身后,脚步有些蹒跚,脊背有些佝偻,一瞬间他仿佛老了很多。
这次皇上要逃离京城瞒下了所有的人,只有极少数的几个人知道。王大去了喻府,大家看到他都很惊讶。
“忠勇大将军。”喻尚书冲王大深深地作了个揖,不止因官场上的礼仪,还为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而表示尊敬,“你什么时候回京的啊,我们竟然都不知道。”
“亲家公啊,快请进,快请进。”喻夫人热情的把王大迎进了门,让下人去街上买点肉和水果回来,“要买只鸡,买一整只鸡啊。”她激动的交代着。
喻竹楠和娇娇离开的这几个月让她见识到了人间冷暖,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也改变了很多。从心底里不再看不起乡下来的王大,鄙视他们没规矩了。
在战争、饥饿、生死面前规矩变得是多么的渺小而可笑。喻夫人自小的教养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即使面对战争,面对饥荒,她也依旧保持着自身的教养与高贵,但当她看到府邸空虚,不得不缩减开支,不然就得辞去很多在他们府上做了一辈子工的下人的时候她犹豫了,她可以舍弃性命坚守自己心中的理念,但她无法让身边的人都为了她心中的理念而挨饿、受难。
她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连她自己都没有察觉。
外面的人都说亲家公是大英雄,大将军,在喻竹楠和娇娇离开京城以后,她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到了忠勇大将军身上,希望他能打胜仗,期望他能保护大安太平,期望他能够把喻竹楠和娇娇平安的带回来。
在她的心中,在喻竹楠和娇娇离开的那些日子里,忠勇大将军已经成了她心灵的寄托,国家能战胜匈奴的保障,跟观世音菩萨一样。
她每天向菩萨祈祷、向忠勇大将军祈祷,能保佑喻竹楠和娇娇平安顺遂。现在真的见到忠勇大将军,她激动极了,拿着半旧的帕子抹着泪水,喜悦而泣。
“你回来了,你回来了。”之后便是欣喜,喻夫人擦干眼泪,不顾礼仪激动的握住王大的手,“你回来了,是不是代表战争结束了,我们胜利了?”
王大没有说话,表情沉重。
喻尚书看出了异样,把人请进了府。
坐下来,王大一直低垂着头,眼神死寂:“娇娇呢?”过了半天,他才开口说。
“娇娇和竹楠祸在屋里休息呢,估计还没起来,他们也是昨天才回的京城,一路辛苦了,我就没忍心让人去叫他们,想让他们多睡会。”喻夫人解释。
喻尚书看向喻夫人,说:“夫人,你去把娇娇和竹楠叫来吧。”
喻夫人点了点头,起身离去。
待喻夫人走后,喻尚书忧郁的看向王大:“是出了什么事了吗?我们是亲家,是一家人,有什么事儿你大可告诉我们,有什么我们能帮到的一定尽我们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