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不道的言论,自然是明堂下诏那句。但他不明白,他与谢渡有什么交情,竟让对方敢当着他的面,说出这种话来。
谢渡手上用力,语气是不容置疑的认真:“因为我信任庾大人,相信你有和我一样的心。”
肩上的手十分用力,有一种无言的信任与亲切,耳边是这位年轻刺史慢条斯理的声音:“数年前我求学凉州,庾大人时任凉州一地府尹,领着百姓打井抗旱的情形,我尚未忘怀。”
庾巍愣了一会儿,下意识转过头看他。他也记起了当时的事情,那几年的天气一直都不好,东部等地水患频发,黄河决堤了三次,民不聊生。
而凉州等地,却滴雨不下,干热难耐,地里的庄稼逐渐干枯,很快连仅有的河道都干涸了。
当时朝廷救灾的主力在灾害更严重的山东等地,凉州城无人问津。
为着活命,庾巍翻遍了各种书籍,询问了凉州各地,终于从更远的安西都护府找到了一种叫“坎儿井”的法子,从地下引水,灌溉饮用,方解了凉州的危难。
后来,他因为这个功劳,胜任郡守,从偏僻的凉州,调任到富庶的豫州。
一晃七年,他快要忘了当年的事情。
庾巍嘴唇动了动:“可那已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谢渡眉眼含笑,温润坚定:“纵然数年过去,但我相信人的本性不会变。所以,庾大人可愿意与我一同,为这天下的百姓寻条生路?”
半晌,庾巍点了点头,缓慢却坚定。
谢渡拍了拍他的肩膀,“我替豫州百姓谢庾大人的赤忱之心。”
庾巍苦笑一声:“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若大人不提,我或许已忘了,如今该我谢您才对。”
谢渡玩笑道:“那日后,便与本官一同宵衣旰食吧。”
庾巍也笑:“定不辱命。”
回过头,谢渡看向沈樱。
沈樱托腮,一双美丽的眼睛无辜清澈。
谢渡笑了一下。
有时候,论观察人心的眼光,阿樱是真的厉害。
庾巍是他施行政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一直在想用什么办法,让庾巍彻底归入他的麾下。
他从未想过能用七年前的事情说服庾巍。像他们这样的世家子弟,背上扛着家族和责任,从来都只会动容于利益,不可能因着这种理由改变立场。
可沈樱却说,人心复杂,未尝不可一试。
这样的结果,再好不过。
第74章 新政拿自家开刀
当日中午,招待了林汝靖与庾巍二人用饭后,终于等到了连夜赶来的陈郡郡守孟元磬。
谢渡喊着庾巍、林汝靖一起,在花厅接见了他,没去书房,也没带沈樱。
庾巍品出了一丝差别。
大约……这位孟郡守并不支持改革,谢渡也无意与他讨论细节,而是有别的安排。
果然,进了花厅,饮了半盏茶后,谢渡仍是好整以暇坐着,没开口。
孟元磬先坐不住,张口便是哭诉自己的为难:“谢大人,您所提的法子当然极好,下官也有心为您鞍前马后,只是陈郡的情况您了解,并非下个一人说了算,实在是没法子,还请您体谅一二啊。”
谢渡抬眸,淡淡道:“孟郡守的意思本官明白,但凡改革、变法等等,总是阻力重重,但总不能因着困难,就不去做。有困难怕什么,想法子解决就是,何必哭哭啼啼作懦弱状。”
孟元磬咬紧牙关:“下官实在是没法子。”
谢渡轻轻放下茶盏,瓷器落在木桌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是响在心头上:“是没法子,还是不愿想法子?前日本官便特意单独与你聊了此事,让你尽力而为,可你做了什么?”
孟元磬低头不语。
谢渡眉目冷淡:“昨日你回到陈郡,见了手下的税官,特意叮嘱他赶紧制定今年的税策,及时下发给各家各户,意欲先下手为强,着意与本官作对。”
“孟元磬。”谢渡冷冷唤他的名字,“本官再问你一遍,你做,还是不做?”
孟元磬垂首,一脸恭敬,却平静道:“大人,下官做不到,陈郡势力盘根错节,下官人微言轻,唯能萧规曹随,不敢轻举妄动。”
孟元磬脸色不变,态度坚决,摆明了不肯配合。
一时间,花厅内其他人呼吸都停了,小心翼翼觑着谢渡,生怕他发怒。
谢渡情绪十分稳定,并未生气,声音平静淡漠:“来人。”
话音落,从门外呼啦啦冲进来十多名护卫,将几人团团围住。
孟元磬终于变了脸色:“大人这是何意?”
谢渡并不理会他,对护卫统领道:“请孟大人到别苑做客,没本官的命令,不许任何人见他。”
孟元磬愕然,震惊又不解,又觉荒诞:“谢刺史,我任陈郡郡守,乃天子亲旨,中枢之令,您竟敢无缘无故囚禁朝廷命官?”
谢渡一派冷淡:“我便是囚了,又如何?”
孟元磬咬牙与他对峙:“谢渡,你未免太狂妄了!”
谢渡压根不理会他,抬了抬手,护卫便上前抓住孟元磬的手臂,将人带走。
孟元磬自然不肯:“谢渡,你不怕朝廷怪罪吗?”
谢渡终于肯正眼看他,笑他天真:“孟元磬,莫说只是囚禁你,纵然本官杀了你,难道会有人叫我偿命?”
孟元磬站在花厅里,冰冷的寒意从心尖弥漫而起。
原以为,不论如何撕破脸,谢渡至多在官场上给他使绊子,为难他,却没想到他竟然如此恣意妄为,竟敢用暴力手段囚禁一名郡守。
他看着面前年轻的男子,生出几分畏惧。
蓦地记起谢渡的身份。
谢相之子,太后之侄,天子表兄,谢家宗子。
不论哪一个身份拿出来,都足以令他无畏无惧。今日就算谢渡当众杀人,也不会有人让他偿命。
孟元磬强撑着骨气,咬牙道:“我出身山东孟家,虽家道中落,却也是孟夫子嫡脉传人,你如此对我,不怕得罪天下儒生吗?”
谢渡揉了揉额角:“孟元磬,你与本官口舌之争并无意义,若想说服本官,就拿出你的诚意,不必威胁我,没用。”
“至于天下儒生。”他笑了一下,眉眼轻蔑。
孟元磬清晰地认识到,今天他只有两条路能走。要么屈服于谢渡,要么就被他抓起来。
到了谢渡手里,是死是活,就说不准了。毕竟囚禁侮辱朝廷命官和斩杀朝廷命官,说不准哪个罪名重。
谢渡敢做这样的事情,必定想好了后路,他纵有三寸不烂之舌,也绝不可能毫发无损走出这座刺史府。
过了许久,孟元磬闭了闭眼:“伏唯大人之命是从。”
谢渡颔首,周围的护卫又哗啦啦散去。
年轻的男子一瞬变脸,冷峻眉目间染上温和之色,“孟大人,请坐。”
孟元磬双手紧握,在他压迫感极强的目光下,不得不在下首位置上坐下。
这一幕,看的庾巍叹为观止。
对谢渡的性情,更多了几分了解。
以往觉得他虽然雷厉风行,却性情仁善,品行高洁,算是个温和的长官。
直到今日,人家不配合,便用暴力手段,哪有半分世家子弟的矜贵温润,竟活脱脱像是土匪。
不过,谢渡的态度很明确,不论如何,新政一定要实行。
庾巍略略安心。
有谢渡和孟元磬顶在前头,不论是他还是林汝靖的压力都小很多。
他并不担心孟元磬阳奉阴违。
他若有这样的胆子对谢渡,大约这个郡守也到头了。
陈郡郡守前往刺史官署,随后宣布陈郡推行赋税新政,不过几日,陈留郡守、襄城郡守千里迢迢至洛阳城,拜会了谢渡,主动要求与刺史大人共进退。
至此,豫州六郡,除颍川郡守崔嘉禾没有表示,其余五郡都“自愿”推行新政。
八月末,豫州秋收彻底结束。
八月三十,豫州刺史官署拟《豫州赋税新令》,上达中枢,经中书门下批复后,发往各郡。
九月初一起,各郡轰轰烈烈推行新政。
新政碰上了许多困难。
不过三日,刺史官署便收到了几十封拜帖,皆是来自于豫州各地的世族官绅。
首当其冲的便是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如今的族长是谢继宗,但他和其他兄弟都在在京城任职,陈郡祖地便由其堂弟掌管。
收到这位五叔的帖子时,谢渡正站在镜子前,伸手接过侍女手中的螺子黛,为沈樱画眉。
听到侍从回话,他不紧不慢道:“请到正厅,好生伺候着。”
亲叔叔上门,怠慢不得。
沈樱按住他的手腕:“螺子黛给我,你出去见客。”
谢渡避开她的手,“急什么,待会儿你跟我一起去,你还没见过咱们这位叔叔,人家上门了,你还不见?”
沈樱瞥他一眼,轻哼一声:“他来找你办正事,我见他干什么?”
谢渡笑了,俯身在她耳边轻轻道:“什么都瞒不过阿樱,帮个忙?嗯?”
沈樱微微勾唇,对着镜子点了点头。
谢渡的手,重又覆到她眉间。
待二人携手踏入正厅时,客人已等了两刻钟。
刚踏入门口,隔着数步,谢渡含着笑意,亲切唤道:“五叔。”
沈樱跟着他唤:“五叔安好。”
谢家五叔名唤谢继庭,同辈中排行第五,今年三十六岁,仪表堂堂,眉目间与谢渡略有五分相似,看上去极为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