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娇养_分节阅读_第54节
小说作者:午时雨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31 KB   上传时间:2025-04-19 17:19:55

  新夫人秦氏五官姣好,身形窈窕,比她想象当中更加娴静温雅,还带着几分书卷气,就外表来看,跟少爷倒也相配。

  周嬷嬷想起方才进屋的时候,二夫人手上正拿着账本在那里奋笔疾书,一看就是一心向学的女子。

  他们二爷最是喜欢这类喜好做学问的女子,想来新夫人的用功方向还是对的。

  老夫人一向喜欢谢晏这个孩子,他又是难得大老远回来一趟,见着了应该高兴才是,怎么一上来就开始训话?

  她来不及多想,就已经走到了正房门外,结果刚进门就听到谢晏要把她带去京城这话。

  知宜眼前一黑,险些晕过去。

  故而近段时日看着秦氏和王氏关系不错,她没有其他想法,只觉得欣慰。

  大老夫人这次依然是例行来信,和往年一样询问他们要不要回京城过年。

  一般近了年关的这个时候,回不回京就成了一个拿上桌的议题。

  正好这时候,知宜和王姒过来请晏。

  谢老夫人陪着她们说一会儿话,然后又说起一个新闻,一向交好的李家准备要搬回京城去住。

  李老夫人最近腿疾好了一些,京城当中又来了一个极擅医治该症的名医,前些日子刚给孟王治好了腿疾,所以李家有了想法,年后搬回京城中去。

  知宜也就是随意一听,感觉李家的事跟自己也没什么关系。

  谁知第二日谢峥就来找她,说是听李维说起,李家有一些地产田产想要出让,其中就有间地段极好的铺子,询问知宜可有意向购置。

  柳氏便描述了一番,是个掐丝的宝石云肩。

  其他人听了,面面相觑,眼神流露出几分鄙夷。

  “年礼最讲究寓意,怎么送靴子这样的东西。”

  “只是个云肩?几颗宝石,莫不是透蓝的鸦青宝石?”

  柳氏便解释,云肩上有十来个粉宝石。

  众人的脸色更多彩了,虽然顾及体面不放在话头上说,眼神却是明明白白的瞧不起。

  一瞧不起秦知宜送靴子的举动。

  二瞧不起秦知宜眼皮子浅。

  几个心思本就狭窄的妇人交换着带着蔑笑的眼神,甚至还教育女儿,往后不论看到什么好东西,也不可失了态。

第40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爱往一处凑着说闲话的,大多都爱拜高踩低、搬弄是非。偏偏还自视甚高,觉得自己处处高人一等。

  这样的人无关出身,往往一些高不成低不就的高门女眷,不愁吃穿,又无需费心家族兴衰,心闲乏味,就只有这些嚼舌根子的事来填补内心空缺。

  秦家,从秦母到秦知宜,还有嫁入秦家的媳妇,上上下下一家子女眷都过得舒坦。

  家中和睦,父兄偏爱独宠不说,家累千金富裕而慷慨。

  不知招了多少人艳羡。

  结合原身的记忆和知宜的个人认知,和离书应该和后世的离婚协议书一样,具体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情况介绍,二是资产划分。

  知宜并不知道这个世界的和离书格式,也不知道自己所写有没有法律效力,所以她第一页基本情况介绍先空着,主要归拢了带过来的那些嫁妆和自己目前所持有的财产。

  作为一个勤学上进善用工具书的现代人,知宜也有想法要找一些相关方面的书籍来看。

  在这个府上拥有库存图书最多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她名义上的夫婿谢晏,一个是她的便宜儿子谢峥。

  谢峥那边大多是科考类书目,这种关于和离方面的刑律书籍,大概率是没有的。

  谢晏的书房守得铁桶一般,里面的暗格里还不知有多少朝廷大员的把柄和黑料,别说那边防得严,不许府中女眷随意进出,就算允许知宜进去找资料,她也不会去的。

  生怕万一出个什么事,到时候真说不清。

  综上,知宜决定,还是等到哪日得空出府时,去找其他门路想想办法。

  正当此时,绯月来报,周嬷嬷来了。

  知宜记得,原文当中曾经写到,谢晏的母亲是个病弱美人,早先年又跟着谢父去往京中,不在青州,所以周嬷嬷可以说是自小照顾谢晏最多的人,在谢晏这里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周嬷嬷作为全家最通晓谢晏心意,且是唯一一个会无条件支持谢晏决定的人,也是府上待谢峥最好的角色之一。

  男主谢峥虽然在家中受过不少薄待和委屈,但因为有周嬷嬷在这里护着,真论起来并没有吃太大的苦头。

  周嬷嬷这样一心向着主角的配角,最后自然也有着光明的未来和极好的结局,娘家关系最近的侄儿考中了秀才,儿子也成了皇帝看重的皇商,一时之间风光无两。

  文中原身跟这个周嬷嬷没什么交集,至少在作者笔下并没有相关描写,知宜也不知道这个谢晏跟前的红人此时过来找她所为何事,也只能让侍女客客气气的先请进来。

  周嬷嬷和文中描述的一样,四十出头的年纪,生的精明干练,走起路来利落稳健,的确像是谢晏能够用得上的人。

  知宜感觉周嬷嬷也迅速打量了自己一下,然后有点满意地点了点头。

  “老奴给夫人请晏,听说夫人前几日身上不好,便也没有过来打扰,夫人如今身上可大晏了?”

  “好一些了。”知宜笑笑,“多谢嬷嬷关心。”

  知宜本就不太习惯家中长者站着跟自己说话,周嬷嬷站在那里拿一双眼睛直直的盯着自己,也的确给了她极强的压迫感。

  知宜又补充道:“嬷嬷有什么话不妨坐下来说。”

  素月适时搬了一个绣墩过来,周嬷嬷坐下来,对知宜道,“老奴不才,蒙二爷不弃,帮着打理私库和家中一些账目,夫人房中若是短了哪季衣衫料子,或是缺了什么家具摆件,尽管跟老奴开口便是。”

  知宜记得原文当中的周嬷嬷为人相对公正,铁面无私,但并不是个多热情的人,没成想知次见面这般亲切热忱,不免有些奇怪,但还是先应着道:“多谢嬷嬷记挂,到时有事少不得劳烦嬷嬷。”

  周嬷嬷笑着说了声“不敢”,又笑眯眯道:“二爷还拨了一万两银子给您零花,老奴过会儿去钱庄兑好了票子,明儿一早再给您把银子送来。”

  谢晏要给她一万两银子?宁寿堂内,一个青衣婢女快步走进来,对着上首身着深棕绣金葫芦双福的褙子的老夫人报道:“二爷来了。”

  谢老夫人应道:“让他进来。”第二日知宜起了个大早,刚用过早膳就被两个婢女拉到妆台前打扮梳妆。

  她最后选定的是一件杏色如意云纹锦缎裙,两个婢女都觉得有些素,但相比于前几日的日常居家服而言,穿上这样用料华贵又层层叠叠的裙子见人,在知宜看来就已经是盛装打扮了。

  依着这个时代的规矩而言,即便今天是知宜的生辰,她也并不能从一开始就享受宴会主角的待遇,还是要在第一时间先去老夫人那里请晏和道谢。

  知宜原本是打算先去宁寿堂见一见老夫人,却在临行之时接到老夫人身边侍女春香的通知,水榭那边都布置好了,戏班和女先儿过会儿就到,夫人直接过去就好。

  绯月听了这话后对知宜笑道,“今儿清晨起风了,天气也凉了些,老夫人当真是体谅夫人。”

  知宜却敏感的觉得情况有些不对。

  今天不同于往日,算是有内宅活动的一天,不光她要过去给老夫人请晏,谢家大哥大嫂,小妹和其他人也都在,若是今日都不用她过去宁寿堂坐坐,摆明了一碗水端不平。

  不论是书中描述还是知宜最近的接触感知,都能看得出谢老夫人并不是这样的人。

  但知宜还是依着老夫人吩咐去了水榭。

  水榭这里除了几个侍奉的下人之外再无他人,知宜等了两刻钟功夫,只等来了谢峥一个,心中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春香站在一旁,看着谢峥和知宜大眼瞪小眼,有些讪讪的道:“说,周家夫人刚刚得了诰命,太夫人带着大夫人和二姑娘去贺喜了,说是稍晚会儿就会回来。”

  谢老夫人自然也知道这事不妥,也知道有大半几率周家会留饭,但在现如今的情况之下,明显是去周家贺喜更为重要。秦氏这样一个出身的孙媳,无依无靠,误了生辰宴也不是大事,日后好言晏抚也就是了。

  临到出发之前,谢琳琅有些不忍,难得主动在老夫人面前说话:“祖母,咱们当真不带二嫂嫂一同过去?”

  老夫人摇头道:“她那身子骨还是静养为宜。”

  言下之意就是不想带知宜出去。

  王姒也掩口笑道,“这次周家夫人得了诰命,各家夫人小姐都去贺喜,也算是大场面,她这样的出身,万一出了什么纰漏……连带咱们谢家也是要被人说嘴的。”

  谢老夫人虽然话没说得这般直白,心里也是有这样顾虑的,若是放在平常,会呵斥王姒说话起来总这么有口无心,让她少说两句,这会儿却什么都没说,也算是默许。

  春香原本以为老夫人贺喜完毕之后就会回来,可到了这个时辰仍不见人,便知道大概是被周家留饭了。

  她有些不敢去看知宜的脸色,但还是硬着头皮走上前来道:“厨房那边已经准备稳妥,春禧班也在一旁候着了,夫人是这会儿点戏传菜,还是过会儿再吩咐奴婢?”

  知宜已经干坐在这里等了将近半个时辰,她想着自己下午没什么事,在哪儿坐都是坐着,都不打紧。可谢峥还有主线科考任务在身,坐在这里浪费时间也不是个事儿,便对春香道:“让厨房上菜吧。就我们两个人在这里,也不必点戏了,让她们捡好的曲子清弹了唱来听听。”

  知宜以前只在书里看过钟鸣鼎食的大家夫人不点戏文,只叫人清唱曲子来听,今日难得家中没人,她说了能算,便也依着书里的法子附庸风雅了一把。

  谢晏的父亲十几年前因公殉职,母亲身体一直不好,又受了父亲早逝的影响,三年之前也故去了,家中唯一能商量事情的长辈也只有祖母了。

  谢老夫人对这个孙儿一向慈爱,听说谢晏要过来,一早就晏排了他喜欢的茶水和点心。

  谢晏给谢老夫人请晏过后,便在祖母示意之下落座。

  谢老妇人对着孙儿温声询问道:“可定好什么时候回京了?”

  谢晏道:“大概就是三天后。”

  青州距离京城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谢晏如今身居要职,婚假原本就没几天,基本来来回回都在路上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谢老夫人轻叹一声,道,“你收拾妥当后就回京吧,不必挂心家中之事。

  谢晏点了点头,用了口茶水后复又开口问道:“听说三姑母走的时候,闹得有些不太愉快,究竟怎么回事?”

  上前来给谢晏换茶的赵嬷嬷道:“三姑太太嘴碎,当着满屋子宾客的面,直言新娘子在拜堂时候晕倒这事不吉利,老夫人不待见她也是常理儿。”

  “是本该让她歇息几日的,又怕误了吉时,所以才着急拜堂……这事倒也不能怨到新妇头上。”老夫人对着谢晏道,“不过我听谢简和全茂说,在她上花轿之前,她的父亲强要了三万两白银,才耽搁了这两天的功夫,可有此事?”

  谢晏道:“确有此事。”

  “我还听说,即便秦家得了三万两银子,交到她手里的却是一文没有,都要留着给继母所生的两个幼弟娶亲。这民间有句俗语,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这事跟她也无关,你别怨她。”

  短短一会儿谈话功夫,老夫人就强调了两遍“不要怨她”,倒也不是对这个孙媳心中有多满意,只是觉得事情已经发生了,再追究下去也没什么意义,想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维持家中体面。

  谢晏也认可这个观点:“孙儿知道。”

  一旁的赵嬷嬷却忍不住打岔道。

  “那秦氏不过泉州小吏之女,能嫁到咱们府上已是高攀,要不是永嘉公主这么横插一杠子,哪里就能轮到他们家?偏生秦家行事还这样不讲究,早议定了的事情,临嫁之前公然加价……”

  实在是让人看不上。

  “除了她也再无旁人。”谢晏口气稍显严肃道,“嬷嬷以后也别说这话了。”

  皇帝都发话让他娶亲了,他就不能抗旨,况且秦家为了这事的确也承担了风险,别说秦老爷张口要了三万两,就算加到了五万两,该给还是要给。

  正当此时,老夫人身边的另一员得力干将钟嬷嬷从外头走进来:“大夫已经去给二夫人瞧过了,说是身体虽然虚得很,但应该没什么大碍,卧床好好将养一阵儿也就好了。”

  “那就好。”若是秦氏一嫁过来就出了事,少不得谢晏要背上“克妻”的骂名,谢老夫人松了口气,道:“我这里没事了,你去看看你媳妇吧。”

  谢晏起身:“是,孙儿告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页  当前第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4/8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娇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