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娇养_分节阅读_第57节
小说作者:午时雨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31 KB   上传时间:2025-04-19 17:19:55

  老夫人此时才后知后觉对着身边婢女问道:“春雨,二爷呢?怎么还没过来?”

  那婢女回道:“卫家老爷来了,说是有要事跟二爷相商,现下怕是还在书房。”

  正在此时,谢晏身边小厮来报,说二爷今日在前头和卫大人用膳,老夫人不必等他开餐。

  谢老夫人笑着摇头道:“原本就是为他准备的送行宴,他倒好,又去忙公事了,倒把咱们给撂在了这里,好歹还算知道遣个人过来说了一声。也罢,不必等他,咱们先吃便好。”

  知宜如今是“体弱多病”的人设,不必事事奔前,只等众人落座之后才蹭去了桌边,在老夫人空着的左手边位子坐了下来。

  古人一向以左为尊,按理说老夫人左手边是小辈当中最尊贵的位置。

  知宜记得,在小说原文当中,谢晏的这位大哥并非正室所生,且考了十几年仍只是个秀才,后来也基本放弃了科考这条道路,帮着家中打理一些产业,所以这夫妻两人在谢家地位难免会低一些。

  知宜猜着,这个位置大抵是留给谢晏的,只是今天谢晏不在,所以也就便宜她坐在了这里。

  既来之,则晏之,反正她是个再过几年就要离开的人,也不必做成王姒那样的完美孙媳形象,知宜稍稍谦让了两下,便晏稳坐了下来。

  两个姨娘照例是要站着伺候的,老夫人也没有多言,只是在大嫂王氏想要起身伺候老夫人用膳时,被老夫人制止,道是一家人也没这么多规矩。

  大嫂王姒本来也是虚让一下,祖母不让她伺候,她也就坐了下来,边用膳边观察坐在自己对面的新弟媳。

  王姒也知道,二弟曾在京中为官多年,京中好些世家都对他极其看好,不光宫中德妃所出的永嘉公主,还有好些郡主郡君也有意招婿,她也一直好奇二弟会娶一个什么样的显赫贵女回来,没想到竟是这样一个家世平平的姑娘。

  听说秦知宜娘家父亲严苛,继母刻薄,她自己又是个泉州小门小户的姑娘,王姒原想着,知宜嫁到谢家这样的人家难免畏缩。

  可她并非如此。

  可能大病知愈的缘故,知宜行动有些慢半拍,却并未露怯,有种难得的落落大方和恰到好处的不卑不亢。

  虽然第一次来家里陪着太婆婆用饭,话也不多,但却不是一味的讨好逢迎,反而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无畏心态,让王姒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按一个月三餐九十余次摆膳来算,她用膳的次数顶多在五十次。

  不到五十次,却让吃喝的花销涨了五番。

  这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奇女子?

  谢晏换了账本,查看大厨房那边给的,每日所用食材的细则。

  他记得从前一页账本能记载两日六餐的情况,但是这个月,一页纸只写得下一天。

  谢晏只是随意扫了一眼,一项突兀的记载跳进他的眼里。

  “腊月十三日,用鸡六只。”

  这天是什么日子,是祭拜谢家祖先,还是豢养黄鼠狼,怎么用掉了六只鸡?

第42章

  见用鸡数目不对后,谢晏又细细地去看其它的细则,发现了不少问题。

  “腊月十四日,红花鲸鱼翅一两。”

  “腊月二十三日,珍珠胎蛤蜊九两。”

  “腊月二十五日,龙虎斑两条。”

  这些项目倒是没问题,难怪花销上去了,因为做菜所用的都是顶顶名贵的食材。

  秦知宜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嘴巴挑剔,等闲食材,入不了秦二姑娘的眼。

  但是……宁寿堂里,谢老夫人也听说了谢晏晚上又宿在书房的事,觉得心中奇怪。

  这些日子接触下来,她能感觉得到,知宜的性子虽然算不得好,但并不惹人生厌,她实在想不通,这个做事一向妥当的孙子这会儿究竟那里不对劲。

  知宜也注意到了老太太对着谢晏责备的目光,以及王姒对她的一脸同情,再想想昨晚发生的事情……大概就知道了是怎么回事。

  都说大宅门里没有秘密,果然是真的。

  这么多下人这么多双眼睛都看着,昨晚他们分房睡的事情,想要瞒住都难。

  一向小透明惯了的知宜有些尴尬。因为谢晏的到来,厨房准备得很是精心,宁寿堂的早膳依然好吃,但知宜就是觉得有些食难下咽。

  等二人回到正院的时候,谢峥已经用过早膳去学堂了,知宜换了身衣裳,跟着谢晏去往周家。

  谢晏昨天还跟正常夫妻一样,能用正常的语调同她说话,也会跟她报备行程,而今天则全程低头看公文,除了早上那句一起去周家外,再没跟她说过其他话。

  知宜也很自觉地缩在一旁,低头整理衣带和衣饰,不再多言。

  所幸离周家离谢家距离不远,目的地很快到达,知宜也并没有煎熬太久。

  周绍夫妻站在门外迎接,见到他二人到来后,周夫人苏遥笑吟吟的走上前来,挽住知宜道:“母亲前几日去京中谢恩,又在那边住了一段时日,这会儿三郎跟翰秦院那边请假送母亲回来,可巧谢大人同在青州,也是难得。”

  知宜也听老夫人说过,他们两家原本就是世交,谢晏和周绍两人从前同在京中国子监读书,感情一直不错,所以这次一听得谢晏回来,便立马下了帖子邀他过来小聚。

  知宜笑着同苏遥打了招呼,寒暄几句过后,就见得一个白衣公子走了过来,对着周绍道,“你要寻的几本书我都给你找来了,听说你这几日在家,就赶紧给你送来了。”

  知宜只觉得这个男子十分眼熟,认真回忆了一下,原来是文汇斋的那个掌柜。

  知宜对着苏遥轻声问道:“这位也是周公子的朋友?”

  “这是李家公子,从小跟着我家夫君一处玩的。”苏遥道,“他从前读书时成绩一直很好,后来祖父祖母相继过逝,耽误了两次考试,母亲这几年身体不好,父亲和几个兄弟都在外面为官……也只能先放弃考试,回家多陪陪母亲。”

  听起来的确也蛮坎坷的。上次李维来家时总夸她人好,待谢峥好,还会接送他上下学,把同学们羡慕到不行。

  知宜也不白听李维的夸奖,听说谢峥的同学们都来了,就让小厨房准备了点心送过去。

  她进到谢峥书房,发现几个孩子正聊得热火朝天,讨论着新转来周家学堂的一个新同学。

  这个新同学名唤崔秉文,父亲时任都转运盐使司判官,虽然只是从六品,官阶算不得高,但却是个实打实的肥差。

  崔秉文祖籍青州,准备明年报考县试,祖上和周家也有些交情,所以这会儿才会转学过来准备接下来的考试。

  知宜听得这几人对崔秉文的描述后,眼睛跟着闪了闪。

  这是又有一个主线反派粉墨登场了。

  李维和徐知让两人都是谢峥的好友,说起崔秉文的那些所作所为,都表示了强烈谴责。

  知宜搁下点心默默听了一会儿,大致就把事情经过听了个八九不离十。

  崔秉文这人十分狂妄,来到周家学堂第一日便一脸倨傲的告知众人,自己在亳州念书时,在学堂当中回回都拿第一,又在先生拿谢峥的文章当范文点评时,直言这文章一窍不通,学生质量堪忧。

  看着几人义愤填膺的样子,知宜很想告诉他们。

  这个人不过是开蒙早,家里又促得紧,所以县试府试和院试勉强过得去,到了乡试就完全不够看了。

  直到她穿越之前连载的那章,都没见得崔秉文考上。而因为这人是自小在家中被捧大的,最是骄傲自负,不能容忍自己的失败,很快在博彩业找到快感,缺钱后又有了帮人作弊代笔写文章的念头,结局可想而知……

  不过天机是不能泄露的,知宜也就没说什么,只是对那几人道,这等品性胸怀之人是注定走不远的,无需为其困扰。

  不过这个崔秉文在原文当中篇幅占比相当不少,比她这个养母几近多了一倍。

  知宜仔细回忆了一下,谢峥差不多就是在剧情发生的这个时间节点被车子撞到,磕伤了左臂,差点儿耽误了考试。

  文中的谢峥父亲常年在京中为官,他作为一个留守儿童,又不得老夫人和母亲喜欢,还要应对各路奇葩亲戚和反派同学……说是典型的美强惨男主也不为过。

  知宜表示不服。

  自家孩子这么好条件,美强还行,惨就算了。

  知宜临到出门时对着轻尘嘱咐道:“我昨儿看了一下黄历,谢峥这段时间可能犯小人,流年不利,你陪他上下学路上要当心些,尤其注意来往车子。”

  “夫人放心。”轻尘道,“二爷定制了一辆马车,说是专送公子去学堂的,昨日刚刚完工送了过来。”

  知宜点头。

  谢晏一门心思都扑在朝堂,在家为数不多的体贴和耐心都用在了谢峥身上。

  有他上心就好。

  苏遥还要留在青州陪伴周夫人一段时日,顺带处理一些琐事,并没有跟着周绍一起离开。

  她似乎对知宜印象不错,没过几日又约着知宜出门逛街。

  经过前期的甄选考察,知宜将城南两间有意出让的铺子作为了创业备选,只是考虑到这两个铺子各有缺点,和她理想中的铺面还有差距,所以还打算观望一段时日,今日和苏遥一同出门也是存了继续看铺面的心思。

  大概她近段日子也有些流年不利,这次出门不光没有看到更加合适的铺面,反而在珍珑阁闲逛时跟崔秉文的母亲房氏撞上,可谓是冤家路窄。

  知宜原是不认识房氏的,只听她坐在那里和其他两位夫人高谈阔论,大夸特夸着自己今日买回来的战利品。

  “这是徽州独有的解元墨,宣城新制的谢公笺,都是只有壹心斋才有的东西,据说也是三年来的唯一一批,价格自然也是不菲的。好在秉文这孩子素来灵透,文章写得极好,在学院里回回堂测都是拿第一的,用了这样的宝贝备考,怕是想不中解元都难了。”

  站在房氏身边听她胡乱吹嘘的两个夫人,一个向左撇嘴,一个向右撇嘴,还有一人似乎跟苏遥熟识,远远冲着她笑道:“周夫人今日也得闲出来逛逛?”

  “是啊,不想今日得巧,竟也遇上了唐夫人。”苏遥也对那夫人报以宜笑,“这壹心斋的东西,旁的不说,名字倒是取得有趣儿。”

  那日谢家时广下帖子请宾客听戏时,唐夫人也去了,自然也认得知宜。

  “这不是谢家二夫人么?平日里倒是不怎么见你出来,今日可巧遇上了。”

  苏遥笑道:“谢大人前几日就回了京城,我想着在家闷着也不免无聊,所以拉着她出来逛逛。”

  这青州府中能称得上谢二夫人,家中夫婿又在京中为官的,也只有谢峥的母亲秦氏了。

  房氏迅速对号入座。

  儿子崔秉文第一天上学就被挫了锐气,这次先生竟然没有夸奖他的文章,只说谢峥写得好,想来那夫子就是跟谢峥父亲熟识,才会偏心至此。

  只可怜她的秉文,回家之后郁郁了许久,整个晚上都坐在那里长吁短叹,连温书的心思都没了。

  崔秉文第二日回来又道,那谢峥在学堂当中颇有势力,还和几个同学抱团一起挤兑他。

  谢家是青州府有头有脸的人物,房氏没费多大功夫便打听来了谢峥的身世。

  那谢峥不过就是谢晏膝下的养子,这秦氏虽说是嫡母,但孩子并非她所亲生,况且秦氏又是小门小户出身,刚刚嫁进谢家,没见过世面。

  所以房氏对上知宜有一种特别的优越感。

  “谢夫人有所不知,这秉文是我和夫君嫡亲的孩儿,府上正经的嫡长孙,家中长辈对他科考之事最是上心,故而我这一听得壹心斋有这样的好东西,当即就给孩子买了回来。”

  知宜一听就不淡定了。

  她说这话什么意思?暗指她不是孩子生母,对非亲生的孩子不上心了?

  搁这儿阴阳怪气谁呢?

  这几位夫人家中都有孩子在周家学习,如果她这会儿咽下这口气,就等于默认了谢峥不是亲生,他们谢家也对他也不上心。若是传到学堂当中,岂不是让自家孩子多心?

  这种反派家属没有交往价值,就应该贴脸开大。

  知宜轻蔑地瞥了房氏一眼:“崔夫人就买这点儿纸墨够什么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页  当前第5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8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娇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