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_分节阅读_第10节
小说作者:王冕森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12 KB   上传时间:2025-05-14 11:59:46

  B明黄五爪金龙八团,两肩前后正

  龙各一,襟行龙四下幅八宝立水

  C明黄五爪金龙八团,两肩前后正

  龙各一,襟行龙四袖端及下幅不施采章

  皇贵妃明黄金龙九,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间以五色云,福寿文采,下幅八宝立水

  贵妃金黄金龙九,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

  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间以五色云,福寿文采,下幅八宝立水

  妃金黄金龙九,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间以五色云,福寿文采,下幅八宝立水

  嫔香色金龙九,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间以五色云,福寿文采,下幅八宝立水

  (12)补褂,形制为圆领、对襟、缀扣子五枚、平袖、袖长至腕、左右后三开裾,长至膝下,颜色为石青色。清代后宫之中,皇太后和皇后的补褂有两款,皇贵妃以下的吉服袍只有一款。

  表3-17清朝后宫主位补褂制度

  身份主纹饰次纹饰

  皇太皇、皇后龙八团两肩、前后正龙两襟行龙袖端各行龙两条下幅八宝立水

  龙八团两肩、前后正龙两襟行龙袖端无行龙下幅无立水

  皇贵妃、贵妃、妃龙八团

  两肩、前后正龙两襟行龙袖端各行龙两条下幅八宝立水

  嫔龙八团

  两肩、前后正龙两襟夔龙

  除此之外,后宫主位的吉服特点还有朝珠只用正挂的一盘,除了颜色仍按照朝服朝珠要求之外,其余材质则可以不定,只是皇贵妃以下都要避讳东珠质地。

  对于清代后宫主位而言,官方制度中只规定了她们朝服和吉服的具体情况,至于其他服制,行服是女性所不拥有的服制,常服和便服则没有官方的规定,可以根据后宫主位自己的喜好来决定。

  (13)常服,主要用于日常生活或者丧期、忌辰等表达肃穆的场合。后宫主位的常服一般是由常服冠、常服袍、常服褂、朝珠、鞋履五部分组成,即头戴常服冠,内穿常服袍,外穿褂,颈挂一盘朝珠,下穿鞋履,根据情况可以省略外褂和朝珠。其中,常服冠基本和吉服冠相同,可以替换为钿子等更加日常的冠帽或发式。常服袍圆领,大襟右衽,斜襟,有马蹄袖,左右开裾,袍身颜色选择肃穆或清爽的颜色,纹饰不用明纹,只用暗纹花饰。常服褂一般是素褂,即石青色。清中后期后宫主位更多地穿用便服,常服的使用相对就比较少了,但是依然留下了不少常服实物。①

  至于便服,则是非朝服、吉服、常服的日常服饰的统称。对于清代后宫主位而言,便服流行的冠帽有坤秋帽②,发式有两把头③,袍有衬衣④、裳衣⑤,褂有马褂⑥、紧身⑦、褂澜⑧。自清中后期,这些就是后宫主位日常生活的主要穿着⑨。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自由的服饰搭配,除了在朝服这种礼制最高的场合不便僭越外,在吉服服制的实际执行中,已经逐渐出现了与制度违背的现象。

  一方面,吉服的内容更自由化。根据制度的规定,后宫主位的吉服冠顶只有东珠和碧垣玉玉两种,吉服袍的颜色只有明黄、金黄、香色,纹饰只有九条金龙或八团金龙。而在清宫所留下来的实物中,固然有一部分吉服冠、袍与制度相符,也确有相当一部分完全违背制度。例如,清宫所藏“绿色缎绣博

  ————————————

  ①谨按,德宗孝定景皇后即留下了一件月白色泰西纱常服袍。可参见故宫博物院编;《天朝衣冠: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服饰精品展》,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第97页。

  ②谨按,坤秋帽为一种女暖帽,帽顶裹上如意云头的“帽头”,缀饰各种珠宝,帽后长垂飘带两根,飘带上也绣各种纹饰。

  ③谨按,两把头为一种女性发式,大概在乾隆中期出现,之后逐渐发展流行。根据发展的时期和流行的不同,有“知了头”“小两把头”“紧翅两把头”“拉翅两把头”“大拉翅”等种类。

  ④谨按,衬形制为圆领,大襟右枉,无马蹄袖,袖可长可短,身长掩足,不开裾,绣有各种明纹。

  ⑤谨按,裳衣形制为圆领,大襟右衽,无马蹄袖,衣肥袖宽,绣有各种明纹,袖长至肘呈折叠状,左右开裾至腋下“云头”处。

  ⑥谨按,马褂形制为圆领、平袖、袖长至腕或袖长至肘,对襟、大襟或琵琶襟,身长至腰。

  ⑦谨按,紧身,俗称“坎肩”,其形制为圆领,对襟或大襟或琵琶襟,无袖,身长至腰。

  ⑧谨按,褂澜,俗称“大坎肩”,其形制为圆领,对称或大襟或琵琶襟,无袖,身长至踝。

  ⑨谨按,清代的便服中,有不少均为男女通用。如衬衣、马褂、紧身,男女皆可穿用。只不过男款纹饰偏向素净,女款纹饰偏向华美。

  古纹绵袍”①,属于吉服袍形制,袍色为绿色,以原本“八团金龙”的结构为雏形,用八组瓷器花瓶取代金龙,并加饰花卉、彩蝶,是后宫主位吉服袍里的佳品。

  另一方面,吉服的等级限制也有所打破。根据制度规定,后宫之中只有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六种位分的后宫主位才拥有自己品级的吉服。在实际执行上,嫔以下的贵人、常在、答应等后宫主位虽然仍不能获得朝服,但是在吉庆场合,似乎均穿着吉服。②在故宫所藏《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中,崇庆皇太后(孝圣宪皇后)身边由高宗乾隆帝侍坐,均穿朝服。最靠近他们的是左右各两排一共二十位的后宫主位,她们之中有九位穿的是朝服,六位穿着自己民族的礼服,③五位穿着吉服。这五位穿着吉服的后宫主位其吉服褂之八团均非金龙,而是花卉瑞草,实际上这五位与穿着自己民族的礼服的六位一样,都是位分未达到嫔位的后宫主位。这些都凸显着服饰制度的弹性。

  同时,服饰制度上的这种弹性并不是无限扩大。随着制度的松弛以及新鲜流行的传入,清宫也产生过对服饰自由弹性的抵触,其中以咸丰二年文宗咸丰帝亲手书写的上谕为典型。当时文宗对宫廷中越来越自由的新鲜服饰做出规定,上谕写道:

  咸丰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谕皇后:

  宫庭之内,朴素为先。朕看皇后及嫔、贵人、常在等服饰未免过于华丽,殊不合满洲规矩。是用定制遵行,以垂永久。

  一、簪钗等项,悉遵旧样,不可竞尚新奇,亦不准全用点翠。梳头

  ——————————

  ①谨按,此袍为“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初一日收”。可参见故宫博物院编:《天朝衣冠: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服饰精品展》,第72页。

  ②谨按,事实上,贵人和常在的吉服曾经进入过制度。乾隆朝所修《国朝宫史》中记录了贵人的吉服袍和吉服褂的情况,其中吉服袍与嫔相同,吉服褂则用“八团夔龙”。嘉庆朝所修《国朝宫史续编》中则记录了常在的吉服袍和吉服褂“与贵人同”。光绪朝《钦定宫中现行则例》亦同。但是这两项制度并没有被记人《会典》。可以参见《国朝宫史》卷9,上册,第164、165页;《国朝宫史续编》卷49,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点校本,上册,第383页;《钦定宫中现行则例》卷3,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六十三辑》,第370页。

  ③谨按,这六位分别穿着中原汉式的凤冠霞帔以及蒙古、回部的礼服。

  时不准戴流苏、蝴蝶及头绳、红穗,戴帽时不准戴流苏、蝴蝶,亦不准缀大块帽花。帽花上不可有流苏活镶等件,钿上花亦同。

  一、耳挖上,不准穿各样花、长寿字等项。

  一、耳坠只准用钩,不准用花、流苏等项。

  一、小耳钳不准点翠,亦不准雕花。

  一、寻常帽飘带,皇后用黄色,皇贵妃同,贵妃至嫔俱用杏黄色,贵人以下无论何色,俱二根同色,缘五分宽片金边,不准缘花缭。

  一、不准戴大耳钳、玉耳环。

  一、皮至纱敞衣、衬衣、袍、窄袖衬衣、紧身,衬袖俱不准缘边。

  一、皮至纱敞衣、衬衣,袖不准宽,俱倒卷。

  再,各宫女子、妈妈里,无论寻常、年节,衣服上不准缘边。以上各条,于皇后殿内及嫔等住屋各悬挂一道,经朕此次酌定后,有不遵者以违旨论。

  特谕。①

  从清宫留存的实物来看,违背这条上谕的长寿字耳挖、点翠小耳钳、玉耳环等物品仍大量存在。②不过,这条上谕毕竟是清宫的一种官方态度。晚清时,后宫的瑾妃和珍妃在光绪二十年被降为贵人,从后来警示两妃的谕旨牌所写“日装饰衣服俱按宫内规矩穿戴,并一切使用物件,不准违例”。③也多少可以看出这种态度的延续。

第三节 清代后宫主位的宫分

  所谓“宫分”即“各宫主位下分例”之简称,指的是后宫主位在后宫生活中,按照制度规定的数量,每年、月、日获取的物质待遇。

  ——————————

  ①谨按,此上谕曾悬挂于后宫,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②谨按,这些“违制”的饰物,清宫实在是不少的。以玉耳环为例,仅被送往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首饰内,就至少有两对玉耳环。可参见合北“故宫博物馆”编:《清代服饰展览图录》,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1986年,第227页。

  ③ 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初一日谕旨牌,转引自于善浦:《光绪皇帝的珍妃》,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21页。

  根据清代官书如《国朝宫史》《钦定宫中现行则例》等记载,后宫主位的宫分可以分为铺宫、年例和日用三个大类。“宫分”一词既可以统称这三类,也可以单指其中一个大类。

  铺宫,指的是后宫主位各自住所内的基本物品陈设,可以理解为类似今日“家具物品”的概念。铺宫的物品并非属于后宫主位私人,故而无法赠与或带走。关于铺宫物品的制度过于细碎,此处仅录贵妃铺宫为例:

  贵妃:银茶钟盖一、银匙一、银镶牙箸一双、银茶壶一、银钱一、银束小刀一、铜手炉一、铜蜡签四、铜剪烛罐一副、铜签盘四、铜舀一、铜簸箕一、锡茶碗盖二、锡茶壶四、锡背壶一、锡桃三、锡火壶一、锡坐壶二、锡喷壶一、锡唾盂一、鋄金铁云包角桌一、鋄银铁镊一、黄地绿龙磁盘四、各色磁盘三十、黄地绿龙磁碟四、各色磁碟十、黄地绿龙磁碗四、各色磁碗四十、黄地绿龙磁钟二、各色磁钟十五、磁缸一、漆合二、漆茶盘二、羊角手把灯一。①

  后宫主位按照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等位分差别,在其铺宫物品的数量、质地以及所用瓷器之纹饰②等方面均有不同,此处以列表的形式整理如表3-18所示③:

  表3-18清朝后宫主位铺宫物品的数量、质地等差别

  位分铺宫物品总数铺宫物品质地瓷器纹饰各色瓷器总数

  皇太后1511金、银、铜、锡黄270

  皇后1377金、银、铜、锡黄250

  皇贵妃189银、铜、锡、金白里黄125

  贵妃150银、铜、锡、金黄地绿龙95

  ——————————

  ①《国朝宫史》卷17,下册,第392页。

  ②谨按,清代后宫主位根据位分不同所用瓷器有所差别,故而这种瓷器有“位分碗”之称,见苑洪琪《清宫后妃的“位分碗”》,《中国食品》1997年第3期。

  ③表格中信息整理自《国朝宫史》卷17,上册,第390—394页。其中铺宫物品数量,皆以原文的副、双等为单位。

  (续表)

  位分铺宫物品总数铺宫物品质地瓷器纹饰各色瓷器总数

  妃122银、铜、锡、鋄金黄地绿龙70

  嫔98银、铜、锡、鋄银蓝地黄龙54

  贵人72铜、锡、鋄银绿地紫龙42

  常在51铜、锡、鋄银五彩红龙28

  答应40铜、锡、鋄银无28

  年例,指的是后宫主位每年一次领取的物质待遇,其内容主要是银两以及各类绸缎、布匹。根据时期的不同,制度规定的绸缎、布匹之种类、数量亦有区别。

  日用,指的是后宫主位每月及每天一次领取的物质待遇,其内容主要是各种米面、肉类、果蔬、油盐、酱醋、烛炭。

  由于年例和日用的内容相当繁杂,本书不再进行整理列表,可以参见清代官书《国朝宫史》《钦定宫中现行则例》等。此处仅以表3-19体现清宫宫分制度的执行情况。表格中,左侧“制度”一栏是各位分应发之年例,整理自《钦定宫中现行则例》①,右侧“实际”一栏,则出自《呈宫分缎匹等项清单》②。

  表3-19清朝宫分制度

  类别主位制度实际

  皇后皇后大卷江纳二匹

  妆缎四匹

  倭缎四匹

  闪缎三匹

  金字缎二匹

  云缎七匹

  衣素缎四匹

  蓝素缎二匹

  帽缎二匹大卷宁纳二匹内大红一匹绿色一匹妆缎四匹内大红二匹绿色二匹倭缎四匹内大红二匹月白二匹闪缎三匹内大红二匹绿色一匹金字缎二匹内大红一匹绿色一匹缎七匹内大红三匹绿色二匹黄色二匹衣素缎四匹元青

  素缎二匹大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4页  当前第1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9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