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_分节阅读_第4节
小说作者:王冕森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12 KB   上传时间:2025-05-14 11:59:46

  ————————————

  ①《圣祖仁皇帝实录》卷98,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己亥条,《清实录》,第4册 ,第1250、1251页。

  ②《奏销档》,康熙二十年十月三十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③大连图书馆编:《大连图书馆藏清代内务府档案》,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5册 ,第517页。

  斤、鹅一只、鸡二只、笋鸡一只、乳猪半只,产奶牛六头。妃等处猪肉各十二斤、鹅各一只、鸡各二只、笋鸡各一只、乳猪各半只,产奶牛各五头。三十七年定,妃等处猪肉各八斤、鹅各一只、鸡各二只、笋鸡各一只、乳猪各半只,产奶牛各五头。故,贵妃处猪肉十斤、鹅一只、鸡二只、笋鸡一只、乳猪半只,产奶牛六头。”①由此一端,可见当时对宫分以及口分削减之大。

  表2-9康熙二十年至三十八年后宫位分等级

  类别位分称呼康熙二十年每日口分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每日口分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每日口分附注

  嫡室皇后六十斤猪一口鹅三只鸡六只不明不明

  有册封之主位皇贵妃猪肉三十斤鹅二只鸡四只不明不明已经与“妃”等级完全分离

  贵妃猪肉二十七斤鹅二只鸡三只猪肉十四斤鹅一只鸡二只

  猪肉十斤鹅一只鸡二只

  妃猪肉二十四斤鹅一只鸡二只猪肉十二斤鹅一只鸡二只猪肉八斤鹅一只鸡二只

  嫔猪肉二十斤鹅一只鸡二只猪肉十斤鹅半只鸡一只半猪肉六斤鹅半只鸡一只半

  特殊格格不定不定不定刚入宫之称呼具体位分不定

  不定贵格格猪肉五斤鹅半只鸡一只猪肉六斤八两鹅半只鸡一只

  猪肉五斤鹅半只(庶妃)

  鸡一只

  开始改称为“贵人”

  ——————————

  ①《口奏绿头牌白头本档案》,康熙三十九年十月十八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续表)

  类别位分称呼康熙二十年每日口分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每日口分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每日口分

  附注

  无册封

  之主位(庶妃)常侍女子

  猪肉四斤鸡一只猪肉五斤鸡一只猪肉四斤鸡一只开始改称为“常在”

  使唤大女子猪肉二斤猪肉一斤八两猪肉一斤八两

  其他使唤小女子猪肉一斤猪肉一斤猪肉一斤推测为官女子

  (宫女)

  (四)第四阶段康熙三十九年至六十一年(1722年)

  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圣祖册封佟佳氏为贵妃(慤惠皇贵妃),同时册封了和嫔(惇怡皇贵妃)和良嫔(良妃)两位嫔。①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又册封了宣妃、和妃(惇怡皇贵妃)、成妃三位妃,以及定嫔、密嫔(顺懿密妃)、勤嫔(纯裕勤妃)三位嫔,②形成了康熙朝后宫的第四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内,后宫位分等级没有再发生大的变化。在嘉庆元年(1796年),朝廷曾经调查康、雍、乾三朝宫分用度,对于康熙朝的宫分用度,内务府呈报了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的宫分。其底本名为《呈报康熙四十六年乾清宫毓庆宫贵妃妃嫔等人数清单》,内记为:

  康熙四十六年

  乾清宫主位

  贵妃

  惠妃、宜妃、德妃、荣妃四位

  端嫔、和嫔、良嫔三位

  苏贵人、仙贵人、尹贵人三位

  布常在、牛常在、查常在、尧常在、新常在五位

  大答应十人

  ——————————

  ①《圣祖仁皇帝实录》卷201,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丁巳条,《清实录》,第6册 ,第65页。

  ②《圣祖仁皇帝实录》卷282,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辛未条,《清实录》,第6册 ,第760页。

  景阳宫主位

  大答应四十七人

  小答应四十人

  家下跟来小答应四十二人

  毓庆宫主位

  妃一位

  嫔一位

  贵人一位

  大答应七人

  小答应十人

  家下跟来小答应十二人

  女子一百十三人

  三宫共三百人①

  而最终呈报上去的版名为《呈报遵查康熙四十六年雍正十三年乾隆二十年五十三年六十年宫分银数清单》,其中提及:“遵旨查得:康熙四十六年,乾清宫主位十六位、大答应十人。”②从排列的方式和称谓来看,“使唤大女子”(ukirasara amlbakasi sargan juse)改称为“大答应”,其应该是后来后宫主位之一级“答应”的由来。但是,亦应注意的是,当时“大答应”的身份界定还比较模糊。同档案内显示,宫中一共有“大答应”六十一位,其中乾清宫位下十人、景阳宫位下四十七人,毓庆宫位下七人。目前研究认为,所谓“乾清宫”指代的是当时的皇帝圣祖康熙帝无疑,“毓庆宫”指代的是当时的大子允礽,至于“景阳宫”为东六宫之一,有可能指代的是东西六宫主位位下有相当身份的使女。如果确系如此,那么前两者分别是圣祖康熙帝以及太子允祝的妾室,而后者则只是身份较高之使女,凸显出“大答应”一词既可以称呼低级后宫主位,亦可以称呼高级使女,这也与康熙年间曾有上谕指出“女子等在宫内答应”③的形容相呼应。

  ——————————

  ①《呈报康熙四十六年乾清宫毓庆宫贵妃妃嫔等人数清单》,嘉庆元年,档案号:04-01-14-0015-01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②《呈报遵查康熙四十六年班正十三年乾隆二十年五十三年六十年宫分银数清单》,嘉庆元年,档案号:05-0462-04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③《国朝宫史》卷2,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点校本,上册,第12页。

  表2-10康熙三十九年至六十一年后宫主位具体称呼

  类别具体称呼附注

  嫡室皇后空闲

  有册封之主位皇贵妃空闲

  贵妃慤惠皇贵妃

  妃

  嫔

  特殊格格刚入宫之称呼具体位分不定

  无册封之主位(庶妃)贵格格有时改称为“贵人”

  常侍女子有时改称为“常在”

  使唤大女子开始改称为“大答应”

  其他使唤小女子推测为官女子(宫女)开始改称为“小答应”

  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发展,康熙朝后宫主位的位分等级制度趋于成熟,已经开始浮现后来定制内的基本形态。除去位分等级本身的发展更变之外,康熙朝后宫位分等级制度中还有两点值得注意:

  其一,随着康熙朝后宫位分等级的逐步发展,顺治朝时期的“服缎疋数”也发展为正式的宫分制度。如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内务府档案提及当时后宫主位的服缎疋数称:“贵妃、妃各服五十匹缎……嫔各服三十匹缎……贵格格各服二十匹缎……常侍女子各服九匹缎……使唤大女子,各服八匹缎……使唤小女子各服六匹缎。”①这已经与乾隆之后定制内的后宫主位宫分基本一致。而顺治朝时,福晋级和小福晋级之下的格格级庶妃虽然均称“格格”,服缎疋数却并不统一,有服十余匹者,有服五六匹者,各不相同。康熙朝则通过宫分制度将其统一化,均以位分名号决定服缎疋数,体现了位分等级的优先性。

  ————————

  ①《奏销档》,康熙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表2-11康熙朝与乾隆朝之后宫宫分对比

  具体称呼康熙二十一年宫分乾隆朝之后定例①

  贵妃五十匹六十匹

  妃五十匹五十匹

  嫔三十匹三十匹

  康熙朝贵格格(贵人)乾隆朝贵人二十匹

  二十匹

  康熙朝常侍女子(常在)乾隆朝常在九匹十一匹

  康熙朝使唤大女子(大答应)乾隆朝答应八匹七匹

  康熙朝使唤小女子(小答应)乾隆朝官女子六匹六匹

  其二,自入关之前便存在的“再醮”现象,至康熙朝初期依然持续。例如,康熙十六年五月,圣祖挑选内务府秀女时,内务府除报上五百余位内务府秀女之外,还报上了“守寡、离异妇人共八位”。这八位中的一位是“拖尔弼管领盛京佐领三官保之女寡妇,巳年,二十五岁,无疮、气味,满洲”。在此次挑选中被选入宫中,即是后来的贵人郭络罗氏。②而从康熙朝中后期开始,中原的纲常伦理影响逐渐加深,寡妇再醮等情况便逐渐从宫中消失。

  三、清世宗雍正帝时期

  清世宗雍正一朝虽然比较短暂,但是在这一时期内,后宫的制度也进一步完善。从后世史料来看,泰陵妃园寝内的低级主位与景陵妃园寝不同,其等级只有“贵人”“常在”“格格”三级。③但是与景陵一样,依然要从当时的档案中进行分析。

  ————————

  ①谨按,根据清宫的制度,宫分内的高丽布、三线布、粗布、夏布、金线、绒、棉花线、棉花、貂皮等,均不计算人表里(匹缎)数。

  ②《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③《陵寝事宜易知》,转引自于善浦:《清代帝后的归宿》,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第127、128页。

  有一份档案体现了雍正十三年(1735年)时后宫的宫分情况。根据档案内的内容来看,具体体现的应该是世宗雍正帝已经崩逝,而高宗乾隆帝尚未即位时的后宫情况:

  雍正十三年

  乾清宫主位:

  裕贵妃

  齐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4页  当前第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9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