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_分节阅读_第79节
小说作者:王冕森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12 KB   上传时间:2025-05-14 11:59:46

  ②《八旗都统衙门全宗档》第39号《户部、镶红旗满洲、汉都统为挑选、复选、备选秀女及人选秀女谢赏等事的咨文保结之一》,转引自许妍:《清代“选秀女”制度研究》,第20页。

  ③《为光绪二十年二月选看秀女咨行敬事房照例预备事致内务府》,光绪二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档案号:05-13-002-000924-005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④北京市档案馆编:《那桐日记》,上册,第137、138页。

  ⑤北京市档案馆编:《那桐日记》,上册,第138页。

  ⑥北京市档案馆编:《那桐日记》,上册,第139、140页。

  ⑦北京市档案馆编:《那桐日记》,上册,第194页。

  年正月初十日生。在光绪十二年参加八旗选秀,于光绪十四年十月初五日,指立为皇后。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以大学士额勒和布为正使,礼部尚书奎润为副使,册立为皇后,次日入宫。光绪二十六年七月,扈从德宗及孝钦显皇后西行。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回銮。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德宗崩逝,宣统帝承继穆宗为嗣,兼祧德宗,被尊为皇太后,尊称为兼祧母后。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尊上徽号曰隆裕皇太后。宣统元年十一月初三日,恭上徽号。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下达懿旨,颁诏逊位。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丑时崩,年四十六岁。同月,恭上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同年二月二十七日,奉移梁各庄。十一月十六日,奉安崇陵,升衬太庙、奉先殿。

  [家族背景]

  孝定景皇后出身喀山系叶赫纳喇氏,是孝钦显皇后的亲侄女。其家世可以参考孝钦显皇后条。孝定景皇后的父亲桂祥是惠徵的第二子,比孝钦显皇后小九岁,在孝定景皇后崩逝之后他才去世。孝钦显皇后的母亲则是桂祥的嫡妻爱新觉罗氏,①在光绪三十年去世。不过目前并不清楚这位爱新觉罗氏是宗室还是觉罗。

  桂祥一共生有二子四女,其中第三女夭折。一般认为孝定景皇后是他的第一女,乳名为“喜格”②,可能也是六位子女中年纪最长的。桂祥的两位儿子,第一子名为德恒,娶了和硕庆密亲王奕劻的第三女,和硕庆密亲王奕劻是晚清的重要宗室亲王之一;第二子名为德祺,娶了“出洋考察五大臣”之一尚其亨的女儿。尚其享为尚可喜的后代,其家族一直是汉军的名门,尚家和惠徵家族有复杂的姻亲关系,德祺嫡妻尚氏的堂姑是德祺三叔佛佑的嫡妻。四位女儿里,除去第一女成为皇后以及第三女夭折之外,第二女比孝定景皇后小四岁,也参加了光绪朝第一届的选秀,在光绪十二年二月十九日第一次挑选的时候被撂牌子,指婚给奉恩镇国公载泽为嫡妻;第四女比孝定景皇后小十余岁,参加了光绪朝第二届的选秀,在光绪十七年二月十三日的挑

  ——————————

  ①《奏为大征礼赐后父母等人服物银两事》,光绪十四年十月二十八日,档案号:05~0064-03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②谨按,孝定景皇后绿头牌,正面书写“桂祥之女,年二十一岁,立为皇后”,背面书写“喜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转引自于善浦:《光绪皇帝的珍妃》,第15页。

  选中被撂牌子,后来嫁给多罗顺承质郡王讷勒赫为嫡妻。

  孝定景皇后的堂房亲属里,伯父名为照祥,恩封三等承恩公,曾任护军统领,在光绪七年去世,留下了一子一女。儿子名为德善,承袭公爵。女儿是孝定景皇后的堂妹,也参加了光绪朝第一届的选秀,在光绪十二年二月十九日第一次挑选的时候被撂牌子,指婚给多罗贝勒载澍为嫡妻。孝定景皇后还有一位叔父名为佛佑,他的女儿比孝定景皇后小八岁,与孝定景皇后一起参加了光绪朝第一届的选秀,并且和孝定景皇后一起记名到最后,在光绪十四年十月初五日的最终角逐中被撂牌子,指婚给固山贝子溥伦为嫡妻。另外,孝定景皇后还有三位姑姑,其中:一位即是她的婆母孝钦显皇后;一位嫁给和硕庆密亲王奕劻本生的二弟奕勋;还有一位嫁给和硕醇贤亲王奕譞,也就是德宗的生母,所以她与德宗是姑表亲的关系。

  如果说,在孝钦显皇后入宫的时候,喀山系叶赫纳喇氏吉郎阿这一支还只是军功世家的支流小宗的身份,门第不过是中等官宦人家的话。那么在孝定景皇后入宫的时候,其家不仅已经抬旗,而且随着承恩公爵位的获封,门第也随之变化,列身一等世家,开始跟同等级的世家进行联姻。①

  [入宫背景]

  在互为敌体的孝贞显皇后于光绪七年崩逝之后,孝钦显皇后成了宫廷里唯一有决定权的大长辈。在此背景之下,孝定景皇后的入宫,显然是孝钦显皇后意志的体现。以后世的角度进行分析的话,孝钦显皇后让自己的五位侄女都嫁给皇族宗室,除了孝定景皇后和嫁给多罗顺承质郡王讷勒赫为嫡妻的两位之外,其余三位所嫁的多罗贝勒载澍、奉恩镇国公载泽、固山贝子溥伦都是宗室内“近派宗支”②的一员。从孝钦显皇后对自己本家的婚姻安排上就可以看出,她通过各种方法进行保证,如果有朝一日德宗乏嗣,依

  ——————————

  ①此段叶赫纳喇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慈禧太后家世新证——《德贺讷世管佐领接袭家谱》研究》《那根正先世考查》《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②谨按,清代皇族内分成“宗室”和“觉罗”。“宗室”内还分“近支宗室”和“远支宗室”。“近支宗室”内部还将当时皇帝的五服近亲称为“近派宗支”。“近派宗支”的命名、婚姻等均由宫廷指给,在帝位出缺的时候,由他们作为五服近亲承继。晚清的“近派宗支”是仁宗嘉庆帝和宣宗道光帝的后代。多罗贝勒载澍是宣宗脉下第七子孚敬亲王奕譓的承继子,奉恩镇国公载泽是仁宗脉下第五子惠亲王一支奉恩镇国公奕询的承继子,固山贝子溥伦则是宣宗脉下第一子隐志郡王奕纬之孙。

  然可以从近派宗支之中找到有本家(喀山系叶赫纳喇氏)血脉的后裔来继承皇位。

  孝定景皇后是在光绪朝第一届选秀中被选中指立为皇后的。这一届选秀从光绪十二年选到了光绪十四年,一共挑选了六次。孝定景皇后是在光绪十二年二月十九日第一次挑选的时候就已经参加,并且一直坚持到最后一次。在这届选秀的过程之中,孝定景皇后的妹妹(桂祥之女)、堂妹(照祥之女)、堂姑(惠春之女)均参加了光绪十二年的挑选,也均在此年被摆牌子。另一位堂妹(佛佑之女),则参加了光绪十三年二月十七日的第三次选秀,并且一起坚持到了最后一选。很有可能这位堂妹(佛佑之女)原本也要入宫,或甚至就曾经与孝定景皇后争夺皇后的桂冠。最终在光绪十四年十月初五日的决定性挑选中,孝定景皇后在八位秀女里被指立为皇后。

  关于最后一次选看时的具体情况,清宫老太监唐冠卿这样回忆道:

  光绪十三年冬,慈禧太后为德宗选后,在体和殿召备选之各大臣少女进内,依次排列,与选者五人。首列纳喇氏,都督桂祥女,懋禧之侄女也。次为江西巡抚德馨之二女,末列为礼部左侍郎长叙之二女。当时太后上座,德宗侍立,荣寿圆伦公主及福晋、命妇立于座后。前设长桌一,上置镶玉如意一柄,红绿花荷包二对,为定选证物(清例,选后中者,以如意予之。选妃中者,以荷包予之)。太后手指诸女语德宗曰:“皇帝,谁堪中选,汝自裁之。合意者,即授以如意可也。”言时即将如意授与德宗。德宗对曰:“此大事,当由皇爸爸主之,子臣不能自主。”太后坚令其自选,德宗乃持如意趋德馨女前。方欲授之,太后大声曰:“皇帝!”并以口暗示其首列者。德宗愕然,既乃悟其意,不得已乃将如意授首列者。太后以德宗意在德氏女,即选入妃嫔,亦必有夺宠之忧,遂不容其续选,匆匆命公主各授荷包一与末列者二女,此珍妃姊妹之所以获选也。嗣后,德宗偏宠珍妃,与隆裕感情日恶,其端实肇于此。①

  这件资料虽然只是口述资料,对时间和人物的描述也有一些出入,但是

  ——————————

  ①《故宫周刊》第30期《珍妃专号》,民国十九年五月三日,第3版。

  尚属正常记忆出入的范围内,有一定的取信度,至少其所反映德宗本人意愿和孝钦显皇后的意愿有异这一点应该是事实。

  [宫廷生活•皇后时期]

  孝定景皇后入宫之后,住在钟粹宫,①虽然有着皇后的尊位,但是其生活相当不如意。孝定景皇后本身的性格就是“仁懦”的类型,曾经侍奉过她的太监信修明这样形容她:“不仅未受光绪的恩宠,就是慈禧太后也对她没有特恩。在宫廷里名有六宫之权,其实上既受制于太后和皇帝,对下不能管治二妃,尤不敢多言,就是对太监,也不敢骄傲自尊。每日必至两宫,早晚请安。请安完毕,只有闭宫自守,心中惴惴,惟忧郁而已。……如一日未得太后之加罪,尤以为知足。”②同时,晚清由于各种陋规积习很深,所以内廷的开支也变得十分复杂。孝定景皇后作为内廷名义上的“女主人”,似乎也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对此,信修明记述道:“我所及见者,光绪之皇后在庚子前因宫费不足,年年月月以典当顶当度日。皇后有时自己诉苦,每季节所得的宫费,怎么节省也不够开支的。每年三节两寿,老佛爷、万岁爷的两份供总不能少,虽然老佛爷、万岁爷有赏赐,但总抵不住两份供花费的银子多。对于各王府王妃、命妇之交往,也是正当的一笔花销。下屋女子以做针线为主要工作,买针线、条带及锦匣等东西都得用银子。一位主子爵不论大小,对于皇上殿内的太监、太后宫的太监、小角色的无须赏赐,高级的太监,每到节令,一位皇后国母不赏赐些东西,是自觉着下不去的,因此颇感用度不足。司房的统计,对于太后、皇上须月有月积、年有年总,按时奏报上去。皇上见奏无所谓,太后见奏一定有说辞,嗔其用度太费。于是再奏月积时,明明不足,尚要虚报盈余,月积年累,账上反假存了巨万的银两。皇后为此常忧虑太后查账。幸喜庚子变乱,皇后的一笔糊涂账随时代勾销了。”③难怪乎信修明在后来感慨说,“(孝定景皇后)真是当了二十年之久的窝囊媳妇”④。

  到了光绪朝后期,随着以孝钦显皇后为核心的“内廷外交”的展开,孝定

  ——————————

  ①《奏为钟粹宫因病出宫女子一名事》,光绪十五年七月二十六日,档案号:05-0969-07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②信修明:《老太监的回忆》,第50、51页。

  ③信修明:《宫廷琐记》,信修明等:《太监谈往录》,第57页。

  ④信修明:《老太监的回忆》,第51页。

  景皇后经常陪同孝钦显皇后接待外宾,这也让其留下了更多的侧面记录,让今人丰富了对她的认知。如光绪二十九年、光绪三十年曾在宫内为孝钦显皇后画像的美国女画师凯瑟琳•卡尔便记载道:“皇后是一位很有魅力的女人……她身高不足五英尺,手足纤秀,属于典型的贵族类型。长脸型,鼻子细而隆起……下颌较长而结实,嘴型略大而十分敏感。目光和善,表情亲切,举止优雅。她算得上端庄漂亮,高贵得体,有着与生俱来的魅力。不过,她的目光中有时却流露出某种无奈和顺从,使人不由心生怜悯。”光绪二十四年作为德国公使夫人入宫的海靖夫人则说:“(孝定景皇后)显得非常胆怯”。②而曾经短期在宫内服役的容龄则形容她,“性情忠厚,不很聪明,平常除谈一些客套的应酬话以外,从不流露真感情,因而看不出她的真脾气。在政治上,她没有说话的余地,她既不做针线活,又不读书,爱吸一种廉价的香烟”。③当时的大臣则记载其“赋性纯孝,淑慎贤明,兼工书法绘事”。④在当时的后宫之中,孝定景皇后与同为德宗后宫的瑾妃(温靖皇贵妃)关系较好,据说是因为两人有“同命相怜之感”⑤,与穆宗后宫的瑜妃(献哲皇贵妃)关系较差,以至两人的矛盾在孝钦显皇后和德宗崩逝之后发作。至于和德宗的关系,根据信修明的记载,在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德宗崩逝的前夕,孝定景皇后听从李莲英的建议,偷地去看望德宗。“当时光绪皇帝尚是清醒,相对哭泣,算是说了一席贴心话。”⑥

  [宫廷生活•太后时期]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德宗和孝钦显皇后先后崩逝,作为德宗的元娶嫡后,孝定景皇后一下子成为拥有后宫第一决定权的大长辈,移居到了长春宫,被尊称为“老佛爷”⑦。根据载涛所说,孝钦显皇后对自己这位侄女的性格心中也有数,“(孝钦显皇后)明白光绪的皇后亦是庸懦无能、听人摆布之人,决不可能叫她来重演‘垂帘’的故事,所以既决定立载沣之子为嗣皇帝,

  ——————————

  ①[美]凯瑟琳卡尔著,王和平译:《美国女画师的清宫回忆》,第33页。

  ②[德]海靖夫人著,秦俊峰译:《德国公使夫人日记》,第187页。

  ③容龄:《清宫琐记》,《在太后身边的日子》,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第254、255页。

  ④绍英:《大清孝定景皇后事略》,民国仁和吴氏刻本,国家图书馆藏,第1页a。

  ⑤信修明:《老太监的回忆》,1987年,第80页。

  ⑥信修明:《老太监的回忆》,1987年,第51页。

  ⑦陈可冀主编:《清宫医案研究》,第4册 ,第1696页。

  又叫载沣来摄政”。①而在孝定景皇后自己的立场,虽然力有未逮,但是她自己是想要效仿孝钦显皇后进行垂帘的。所以,对宣统帝即位之后由其生父和硕醇亲王载沣摄政一事,孝定景皇后十分不满。

  孝定景皇后在政治上的表现,载润是这样评价的:“光绪故后,隆裕一心想仿效慈禧‘垂帘听政’。迨奕劻传慈禧遗命立溥仪为帝,载沣为监国摄政王之旨既出,则隆裕想借以取得政权的美梦,顿成泡影,心中不快,以致迁怒于载沣。因此,后来常因事与之发生龃龉。宣统既立,隆裕皇后自然抑郁不乐,后受太监张兰德的怂恿,在宫中东部大兴土木,修建‘水晶宫’,以为娱乐之所。按清代制度,在‘国服’期间,不得兴修宫殿,然而隆裕对此并不顾忌;尤其当时清廷正在兴建新军(海、陆两军),所需甚巨,国库本已空虚,建军之用尚感不足,而隆裕乃不计及此,竟命由度支部拨出巨款来兴修宫殿,以为个人娱乐之举。后虽因革命军起而不得不停止,然此亦可见其无识之一斑。宣统二年五月,载沣命毓朗、徐世昌为军机大臣。不数日,隆裕即迫令载沣将此二人撤去。载沣始则婉言请稍从缓;隆裕复以言语相逼。载沣不得已,以太后不应干预用人行政之权为对,隆裕始无可如何。其对载沣无理取闹,颇多类此。”②

  在外朝与和硕醇亲王载沣争夺政权的同时,宫廷之内也有不小的矛盾,主要集中在穆宗后宫的瑜妃(献哲皇贵妃)上。当时,穆宗的几位遗孀内,原本居首的敦宜荣庆皇贵妃(淑慎皇贵妃)已经薨逝,改以瑜妃(献哲皇贵妃)居首。据说“西太后对她(献哲皇贵妃)很器重。西太后死后,隆裕太后秉政,由于她过去对隆裕不免有些仗势欺人,因而在隆裕生前很不得意”。③宣统帝承继了大统,在宗法上,他是承继穆宗,兼祧德宗,所以瑜妃(献哲皇贵妃)认为,自己作为穆宗的遗孀,与孝定景皇后一样拥有“母权”。故而“多次召王大臣,进行争夺活动。王大臣借慈禧之遗旨进行解释,瑜妃不服,但她口锋锐利,时常进内,语带讥诮,不把隆裕放在眼里,隆裕忠厚无能,又处

  ————————

  ①载涛:《载沣与袁世凯的矛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第79页。

  ②载润:《隆裕与载沣之矛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第76、77页。

  ③溥佳:《清宫回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第14页。

  此时势,不忍施展六宫之权,忍辱不与其计短长。”①不过毕竟孝定景皇后是德宗的元娶嫡后,而瑜妃(献哲皇贵妃)只不过是穆宗的一位后宫,身份差异过大,所以在孝定景皇后在世时,瑜妃(献哲皇贵妃)一直被其压制着,以至于后来孝定景皇后崩逝的时候,据说瑜妃(献哲皇贵妃)曾经对着孝定景皇后的尸身说:“你也有了今日!”②

  宣统三年八月,武昌起义爆发,作为拥有宫廷决定权的大长辈,孝定景皇后的态度直接促成了最后宣统帝的退位。据载润记载:“隆裕闻革命军起,惟恐失去太后之地位与享受,初意亦在主战。后因张兰德受了袁世凯之贿,乃劝隆裕共和,谓共和仅是去掉摄政王之职权,太后之尊严与享受依然如故。隆裕信之,遂有逊位之举。载沣无可如何,只好辞职。……其实,隆裕对共和之意义并不了解,只不过认为是把载沣之政权,移交给袁世凯而已,而在逊位诏中仍有“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之语。其后发现民国优待条件与张兰德所言完全不符,遂终日抑郁,逾年而殁。”孝定景皇后身边的太监信修明也写道:“隆裕皇太后不知共和为何事,误认袁世凯是一个忠臣。民国议定每年给皇室四百万圆,隆裕皇太后很是满意,次晨照例,梳洗整冠临朝,不料等到十点钟,还不见袁等上来,便传奏事处问话:‘今天军机大臣等怎么还不上来?’奏事处回答说:‘袁世凯临行时说,从此不来了。’隆裕太后闻言,口呆目瞠多时,急说:‘难道大清国,我把它断送了!”由此饮食减少,疾病缠身。”④

  晚清参与核心政治的载润、载涛等人批评孝定景皇后,说其“庸碌无识,较之慈禧,则远远不如。例如慈禧对于政治虽然残暴自私,但尚有个人的见解;对于王公大臣,亦有一定的笼络手段。而隆裕则一切皆为其宠监张兰德所操纵,个人毫无主见”。⑤“隆裕与载沣皆无治国之才。”⑥“隆裕太后之为

  ——————————

  ①信修明:《老太监的回忆》,第80、81页。

  ②溥仪:《我的前半生(灰皮本)》第48页。

  ③载润:《隆裕与载沣之矛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第76、77页。

  ④信修明:《老太监的回忆》,第52页。

  ⑤载润;《隆裕与载沣之矛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第76页。

  ⑥载润:《隆裕与载沣之矛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第78页。

  人,其优柔寡断更甚于载沣,遇着极为难之事,只有向人痛哭。”①如果以政治人物的标准来衡量孝定景皇后的话,她显然是不合格的。

  [宫廷生活•病亡与身后]

  自从逊位之后,孝定景皇后便一直闷闷不乐。根据清宫医案可知,孝定景皇后在光绪朝便有肝胃不和的旧疾,②到了宣统朝则脾胃不健,肝气不舒。③民国元年(1912年)十二月中旬,“既患水肿肝郁之疾,时见清减,时复反覆。”④民国二年正月初十日是其四十六岁千秋,在这一天,孝定景皇后“御殿受贺,略受劳碌,加以伤感,入夜病遂增剧。自是中日悲伤,不进饮食”。⑤根据当时的医案来看,正月初六日这日,太医表示“证势丛杂,殊形棘手”⑥,到了巳时,已经“势欲脱败,证势危险万分,殊形棘手”⑦,午时则“证势垂危”⑧,最终于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丑时在长春宫太极殿崩逝,⑨停灵在宁寿宫皇极殿。

  因为孝定景皇后有“让国之贤”,民国总统袁世凯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员穿孝二十七日。各地政要也纷纷吊唁,民国副总统黎元洪称其为“德至功高,女中尧舜”。民国参议会议长吴景濂还发起“国民哀悼会”,认为“隆裕太后以尧舜禅让之心,赞周召共和之美,值中国帝运之末,开东亚民主之基。顺天应人,超今迈古。……佥谓美利坚之独立,受战祸者或七八年;法兰西之革命,演惨剧者将数十载,虽伸民气,实苦生灵。前清隆裕皇太后,默审潮流,深鉴大势,见机独早,宸断无疑。诏书一下,化干戈为坛坫,合五族为一家,大道为公,纷争立解。盖宁可以敝屣天下,断不忍涂炭生民,所谓能以私让国。”建议在太和殿开全国国民哀悼大会。⑩之后民国政府便在

  ——————————

  ①载涛:《载沣与袁世凯的矛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第83页。

  ②陈可冀主编:《清宫医案研究》,第4册 ,第1677页。

  ③陈可冀主编:《清宫医案研究》,第4册 ,第1677页。

  ④富察敦崇:《隆裕皇太后大事记》,民国写本,国家图书馆藏,第5页a。

  ⑤富察敦崇:《隆裕皇太后大事记》,第5页a。

  ⑥富察敦崇:《隆裕皇太后大事记》,第6页a。

  ⑦富察敦崇:《隆裕皇太后大事记》,第6页a。

  ⑧富察敦崇:《隆裕皇太后大事记》,第6页b。

  ⑨升平署档案则记载为“子初”。见中国国家图书馆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第49册 ,第25872页。

  ⑩秦国经:《逊清皇室轶事》,第123页。

  太和殿设立灵堂,殿内正中悬挂“女中尧舜”大匾,供案前立一大镜框,内陈《退位诏书》,规格不可谓不高。

  [封谥释义]

  民国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宣统小朝廷下令王大臣敬拟大行隆裕皇太后谥号。当日,恭办丧礼官蒙古亲王那彦图等人拟出六种主谥、两种全谥,并缮写谥法开列上奏:

  孝简约己恕物曰简

  孝明懿行宣著曰明

  孝敦温仁忠厚曰敦

  孝慤诚心中孚曰慤

  孝顺慈和偏服曰顺

  孝定大应慈仁曰定

  宽惠慎哲协天保圣

  端慈顺懿秉天牖圣①

  最终,小朝廷决定的谥号为“孝定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从词汇的选用上,也可以看出当时小朝廷对于孝定景皇后的评价。

第三节 清德宗光绪帝的两位后宫

  一、温靖皇贵妃

  [简介]

  德宗温靖皇贵妃,镶红旗满洲他塔喇氏,户部右侍郎长叙第四女。同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生(一说八月十五日)。在光绪十二年参加八旗选秀,于光绪十四年十月初五日,被指定为瑾嫔。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入宫。同年二月十八日,以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福锟为正使,礼部左侍郎续昌为副使,册封为瑾嫔。光绪二十年正月初三日,因孝钦显皇后六旬庆典,诏晋

  ——————————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4页  当前第7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9/9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