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熙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周身气势却要比这朝堂上大部分武将还要强势,他下巴上有一层青色胡茬,显然从西陵回上京的这一路上没敢耽搁。
“臣宋熙,拜见陛下。”宋熙走到殿中,跪地磕头,声音洪亮。
看见这样的宋熙,一些朝臣忍不住在心中嘀咕,难怪要将嫡子与庶子调换,若真是宋承良做的,他可能还真是为了宋国公府好。
宋熙看起来着实是一表人才,而且还是个武学奇才,唯一的缺点就是出身,如果这件事没有被揭穿,宋国公府未来可期。
“宋熙,你可知罪?”皇帝的声音响起。
“臣不知,还请陛下示下。”
“你可听过宋煜这个名字?”
宋熙沉默半晌,面上流露出一丝无奈:“臣……听过。”
“你何时知道自己并非宋国公的嫡子?”
“臣在调查出宋煜的身份后才知道真相。”
“然后呢,你做了什么?”皇帝追问。
“臣、臣让人暗地里将他接回上京。”
“那他为什么会死?”
宋熙跪在大殿中央沉默不语。
“宋熙,回答朕的问题。”
宋熙垂着头,终于开口:“是臣御下不严,害死了他。”
他又重复了一句:“是臣害死了他。”
“御下不严?你将此事告诉了谁?”
宋熙并不回答皇帝的问题,而是道:“此人已被臣处决,宋煜身死,归根结底是臣的下属为了维护臣的地位,臣愿意为宋煜偿命,求陛下责罚。”
这番话说出来,就连之前步步紧逼,让皇帝不得不将人从西陵召回来的齐海都忍不住多看了宋熙两眼。
有这么个有脑子还有天赋的儿子,宋国公府何愁不兴。
“朕在问你,那个下属是谁?”皇帝的声音能听出几分不悦,宋熙却依旧不为之所动。
最后,皇帝冷哼一声:“宋熙欺君罔上,夺去其西陵军统帅之位,以及国公府世子身份。”
宋熙面上没有半分动摇,又朝皇帝磕头:“草民宋熙,谢陛下恩典。”
皇帝却没有就此打住,而是继续道:“宋国公包庇其子,罪不可恕……”
“陛下。”宋熙终于出声打断了皇帝的话,他面上紧绷,肩膀塌了,终于说出了那个名字:“是良叔,宋承良。”
这个名字被说出口后,朝中大臣开始交头接耳。
宋熙能说出这个名字并不能代表什么,说不得他早就得到了宋国公府的通知,也可能是早就与宋承良对过口供。
但在皇帝的一次次逼问下他才肯松口,却让人觉得他的话就是真的。
不管真假,至少能看得出,宋熙比其宋国公府的其余人,要聪明许多。
皇帝没有再看宋熙一眼,而是开口问:“刑部尚书,大理寺卿,案子调查得如何了?”
刑部尚书先站了出来:“启禀陛下,臣根据宋承良的口供,提审了参与谋害宋煜的相关之人,可以确认杀害宋煜的命令由宋承良下达,宋煜死后,他还下令并买通宋煜的亲戚,以急症的名义将其提前下葬。”
“就这些?”
“臣还提审了宋熙身边的小厮丫鬟以及护卫,无人能证明宋熙曾下令杀害宋煜。”
皇帝没什么反应,又问:“大理寺卿呢,查到了什么?”
大理寺卿上前一步:“陛下,臣询问了宋国公夫人,对方承认其子出生当日便被宋承良派人抱走,之后不久,她就发现自己的儿子成了国公府嫡子,但她并未将此事告知任何人,而是隐瞒了下来。如今,宋国公夫人因犯欺君之罪,已被大理寺收押。”
“陛下,一切皆由草民而起,真正犯欺君之罪的是草民,求陛下明察。”
皇帝看着大殿中磕头不起的宋熙,目光平静:“宋国公对此事也不知情吗?”
大理寺卿愣了愣才道:“臣询问过国公府中老人,得知先国公故去那夜,宋国公中途曾离开过,听闻其夫人血崩,但宋国曾去看过一眼。臣无法确定,宋国公是否知晓此事。”
听两人说完调查结果,众臣心中都已了然,无论宋承良有多大可能是受宋熙的指使才去杀的宋煜,宋承良现在认了罪,刑部也没找到其他证据,宋熙就是无辜的。
现在唯一能判处宋熙有罪的,就是他欺君这一条罪名,但这个罪名是否要安在宋熙的脑袋上,还要看陛下的意思。
“宋国公昏庸无能,致嫡子被害,罢免其官职,令其在府中思过一年。”随即皇帝看向宋熙,“宋熙……与其父一同思过。”
“谢陛下。”
退朝后,宋熙孤身往宫外走去。与来时不同,如今的他没了爵位没了官职,看起来一无所有。
但明眼人都瞧得出来,陛下没有夺宋国公府的爵位,等这件事过去后,世子之位迟早还是宋熙的。
只是他想要在朝堂上出头,怕是还要再耽搁几年。不过他是修士,本来寿命就比旁人要长,耽搁得起。
故而见宋熙一个人,几名勋贵还上前怕了拍他肩膀,出声安慰了几句。
闹得沸沸扬扬的案子,如今在皇帝这里已经盖棺定论,只等案子收尾,就能给所有人一个交代了。
这次皇帝并没有警告朝臣,所以关于这个案子的消息,在当天下午就已经传到了市井中。
阿缠有时候忍不住怀疑,那些传消息的人,可能天天趴在朝臣床下,不然怎么能知道的这么清楚?
其实如果没有看过复仇记,她对这个判决结果也没什么意见,毕竟案子也查了,并无证据。
可宝木先生书中的所有细节几乎都对应上了,真凶这个最重要的人选,可能写错吗?
若宝木先生写的才是真相,嫡子死了,真凶只是被夺了原本就不属于他的世子之位,这个结局看起来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了。
与阿缠有同样想法的人或许还有许多,但他们也只能与身边人说一说这些不满,骂一骂宋国公府。无人知晓,那死掉的嫡子得知这个结果,是否会不平?
第二日,阿缠与慧娘并未开店营业。
今日慧娘要去祭拜亡故的家人,她便提前将阿缠送回了崇明坊的府中,阿缠要在府上祭祖,恰好府上空间大,她也能施展得开。
慧娘将阿缠送到府外,又将买的祭品还有一篮子花搬入府中,便驾车离开了。
阿缠将祭品搬到后院的园子中,这园子她一直没有打理过,只有慧娘之前扫了扫过高的草,所以看起来更像是一片荒地。
她从柴房里找到一把镰刀,扫出了一片空地,随后在园子里四处找了一会儿,找到了三块大石头搬了过来。
她将石头并排插入地上,然后将花和分别用猪肉、牛肉、羊肉做好的祭品摆上。
根据那本书上的记载,原本的祭祀,猪牛羊根本不被考虑,真正的祭品都是高等阶且罕见的妖兽或者直接用妖族。
但这个条件对阿缠来说有点难达成,就连人类祭祀用的三牲她都订不到整头的,现在这个就凑合用吧,先祖抱怨她也听不见,就当他们很满意好了。
祭品摆好后,阿缠又拿出一个稍大一些的香炉,她从身旁放香的木匣子里取出三炷香点上,然后又取三根。
这样反复重复了许多次,最后香炉中被插满了香,她才罢手。
祭品可以省略,但是香不行。
不巧的是她的祖宗略多,所以要点的香也多,反正今天,她做的这些香都得烧完。
阿缠做的香已经尽可能的还原了祭祀用香,唯一的缺点就是烟大。
一香炉的香都还没烧完,整个园子都被烟气笼罩,不过她昨天调整了一下配方,烟气中还着甜丝丝的香味,除了自己可能会被腌入味,没有太大问题。
这时园子里刮起了一阵风,源源不断的烟气被刮上天,篮子中的花也被吹得散落一地。
阿缠仰头看着天空,虽然什么都感觉不到,不过先祖肯定是很满意她的祭祀。
就在这时,旁边的墙上突然冒出来一个脑袋:“季姑娘。”
说话的人声音耳熟,阿缠转头一看,那不是江开吗?
“江大人,你怎么在我家墙上?”阿缠眨眨眼,眸中满是惊讶。
“大人在外面敲门,一直不见有人应门,便让属下来这里寻姑娘。”江开道。
“白大人也来了,有什么事吗?”阿缠心想,难道是来给自己送虎皮的?
江开干笑了一声,没有解释。
阿缠起身往前院走去,走了没多久,果然听到了门环被拍响的声音。
她上前打开门,见到白休命一身朱红官袍,负手站在门外,他身后还有一队明镜司卫。
站在白休命身边拍门的中年男人看着有些陌生,没见过。
这时,江开已经从园子外墙那边绕了回来,安静地站回白休命身后。
“白大人,你找我有事吗?”阿缠问。
“你刚才在园子里干什么?”
“祭祖啊。”阿缠一脸疑惑,“有什么问题吗?”
不是说这是人类的习俗么?
“带我们去看看。”白休命语气并不强硬,却不容拒绝。
“行吧。”阿缠觉得这些人怪怪的,转身带着他们进了自己的宅子,往园子走去。
刚一进园子,所有人都被扑面而来的烟气糊了一脸。
“白大人你看,我就说吧,这明显不正常。”方才敲门的中年人开口道。
白休命没理他,继续往前走,然后就看到了阿缠立起的石头,摆出来的简陋的祭品,还有满满一香炉的香。
“你在祭祀什么?”白休命又问了一遍。
“先祖啊,刚刚不是说了吗。”
“牌位呢?”
阿缠理所当然地道:“我又不记得他们名字,用石头代替一下,先祖不会介意的。”
“那这些香是怎么回事?”白休命看着依旧在不停往外散发烟气的香炉,眼中难得出现了几分疑惑。
“那是给先祖供奉的香火。”
白休命沉默地盯着阿缠看了片刻,才开口问:“谁教你这么祭祖的?”
“我自己研究的。”阿缠十分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书上都说了,先民以烟气沟通先祖,这么多的烟气,先祖肯定会很高兴,说不定今晚还会入我的梦夸赞我。”
除白休命之外,在场其余人脸上都露出了古怪的表情。
尤其是那个中年人,就是他将巡逻的明镜司卫叫了过来,结果人家真的在认真祭祖,这就很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