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高门庶女_分节阅读_第49节
小说作者:楚秋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633 KB   上传时间:2025-06-28 15:41:00

  陈太君却是看都不看她一眼,她没有那个精力给二太太理论,她身后财产给二房是最多的,两个姑娘的嫁妆,还有三爷的一份。大太太和四太太没跳出来说不公平己经很够意思了,她当婆婆的己经如此偏心,结果最后反她的还是二太太。

  “分家事宜你们兄弟请了族中长老自行安排,只是产业分了之后,各房仍然在各房居住,等三年孝期满了,再搬出去。”兄弟守孝总该在一处才好,像孙家那样,孝期不满,兄弟就因为分家闹成那样,最后各自搬走,引得旁人笑话。停下来喘了口气,又道:“我身边所使唤的人,每人五十两银子全部放出去,银子我也己经准备好了,丧事完了就让他们各自走。”

  “是”大老爷应着。

  二太太却是顾不上这些,只想插嘴发表一下意见,陈太君却是挥手道:“我乏了,你们都退下去吧。”

  众人都看出来陈太君是真撑不住了,也都依次行礼退下,二太太就是再想开口,这时候也不能说其他,满肚子怒火,二太太只是瞪向沈氏,要不是沈氏跟陈太君说了什么,陈太君怎么会突然说把小三分出去。

  沈氏却是一副淡淡然的神情,其实她不知道陈太君会突然来这么一手,虽然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陈太君为每个孙子孙女都想到了,也不会独独漏了三爷。

  众人从陈太君正房退出去,也都各自回房。三老爷才从庄子被放出来,脚步十的轻松,一点都没有要死娘的悲伤,思宸和思慧看在眼里虽然也觉得三老爷如此实在太过了,但身为女儿也不好再说什么。

  回到三房正房,许氏上前奉了茶,三老爷就直接道:“我的女儿呢,快抱来让我看看。”他是今天早上才到的,换了衣服就去陈太君房里,还没来的及问呢。

  屋里众人都是一怔,三太太倒是最先反应过来,三老爷指的是那青楼女子生的女儿,便道:“老爷只有思宸和思慧两个女儿,就在您跟前。”

  三老爷顿时急了起来,道:“就是丽影生的女儿,丽影放到庄子门口,后来由婆子送到国公府里,婆子回来跟我说,由老太太扶养呢。我想着老太太病重,应该由你来抚养。”

  三太太一副明白的神情,却是道:“老爷说的原来是那个孩子,婆子倒是抱了个女婴回来,只是老太太说,不知道哪里来的野种,让婆子随意送人了。”

  “什么!!”三老爷一声大喝,直接拍桌而起。

  三太太却仍然一副淡淡然的模样:“这是老太太的意思,老爷要是有什么异议,可以去跟老太太说。”

  “你……”三老爷大怒手指指向三太太。

  三太太却是不理会这些,只是道:“老爷,现在老太太病成这样,您当儿子的不在床前行孝,还要去忤逆嫡母,小心惹怒了大老爷,又是一番家法侍侯。”别以为陈太君现在病倒在床上了,就没人能管的了三老爷,嫡兄管教庶弟,打死都是活该的。

  提到大老爷,三太爷嘴角不自觉得颤了颤,上回那顿板子就是大老爷看着打的,差点要了他的命。要是再打一回,只怕真要被打死了。

  三太太继续道:“我劝老爷收收心,马上就要分家了,老爷非要在这时候闹出什么事来,这产业三房还要不要了。就是老爷横了心不想要家产了,老爷在庄子上住了这么久,难道要一直住下去。”

  三老爷不由的把头低了下去,在庄子上这么久,那根本就是坐牢,现在好不容易能出来了,要是再惹出事端来,大老爷做主发配,那恐怕真要死在庄子里了。

  

  第102章 韩家分家(中)

  

  思宸和思慧也没留下来吃中午饭就各自回去了,这也是三太太的意思,免得两个姑娘对着三老爷恶心。早早让她们回去,到于三老爷,就那样的智商,三太太倒也不怕他能惹出什么事来。有时候让三太太想,想当年小夫妻也有柔情蜜意之时,那时候三老爷行事虽然说不上多明白,但也不像现在这样。

  也或者是那时候的自己还年轻貌美,三老爷肯定对她言听计从。等自己年华老去,收不了男人心时,三老爷自然也就其他美貌女子迷住,听其行事了。只是一个青楼出身的过气花魁而己,就能把三老爷迷成这样,三太太是彻底的无话可说。

  出了正月,思芸的婚期就近了,本来以何家的意思,何家派人来京城迎亲的。只是国公府里陈太君那样,从上到下都在准备丧事,就是想冲冲喜,也是没那么气氛。最后议定,有四老爷和二爷送嫁。

  陈太君这样,四老太太就不跟着四老爷走了。就是四老爷等思芸出嫁后还是要折回来京城的,父母过世官员有三年丁忧期,这三年四老爷也要在国公府里一起守孝。

  从京城到青阳也就两三天的路程,婚期前十天,思芸就要动身了。家里酒宴摆起来,动身请一天又请了全福夫人过来上头,妆容画好,嫁衣披好,到了动身那天也是吹吹打打,二太太就是不再同意这门亲事,女儿都要出嫁了,她也不好再跳出来反对,倒不是因为陈太君,而是这么一闹,思芸以后真的不用嫁了。

  思芸的嫁妆是跟着思芸一起走的,原本她就有差不多两万银子的嫁妆,二太太就这么一个女儿,自然不会小气,陈太君给孙女添妆,更不会小气,直接添了一万两,总共三万银子的嫁妆跟着思芸出门,虽然准备丧事,低调行事,但一抬抬嫁妆抬出去,又是一番围观。

  何大爷和何大太太跟着韩家人是同路走的,本来何大太太该早点回去准备婚事,只是哪里来的及。就这么短的时间内,媒人跑断了腿才把三书六礼在婚礼前办完。尤其是下聘的时候,媒人把思芸的嫁妆单子列出来,差不多三万银子的嫁妆,何大太太接的时候还真有手抖,姑娘有这么多的嫁妆,那相对的婆家也就有这么多的聘礼。

  何大爷又往家中写信,家里又送来的钱才下了聘,现在同路走看到这么一抬抬嫁妆,何大太太虽然己经有了思想准备,但看在眼里总有一种心惊的感觉。在青阳要是哪个姑娘有一万银子的嫁妆,在婆家那就是底气十足,像思芸这样,三万银子的嫁妆,这真是头一份。

  嫁妆太多,又要顾忌思芸的状况,从京城到青阳总共走了四天,临近青阳的时候,何大爷和何大太太先一步进城走了。婆家人总要去提前准备,何大太太跟着何大爷来了京城,家里婚事是何二太太帮着料理的,何大太太还真害怕哪里不妥当呢,娶了个高门媳妇,婆婆压力就大了。

  思芸进知府衙门的时候己经将近晚上了,做为远嫁的新娘,这一路上真是各种辛苦。下轿的时候要不是丫头扶着,她差点下不来。

  虽然四老爷和四太太都不在府里,但四老爷己经写信回来,实在想不出人选了,又请了季家太太帮忙料理着,现在到了府衙里,果然是色色齐全。思芸稍做梳洗之后,四老爷就带上思芸去给全给季大太太道谢,季大太太满脸笑意,拉住思芸的手一通夸。主人家己经回来,而且也己经料理的差不多,季大太太也就回去了。

  第二日就是抬妆的日子,昨天四老爷带队进城的时候,围观的路人己经不少。何家一直张罗着喜事,都知道何家大爷要娶知府的侄女,侯府的嫡出小姐了,但到底会是什么样的排场还真不知道。甚至于还有议论,是不是侯府彻底不行了,这才要卖女儿的,毕竟何家很有钱。

  大队从马进了城,路上行走嫁妆自然是装车的,但那一车车让路人看在眼里,什么闲话都堵住了。到抬妆这天,一百二十抬的嫁妆出门,知府衙门离何家并不算远,但就是这样,也足足抬了大半天。

  青阳城说不大不大,说小不小,但这种消息却是散播的最快。跟何家交好的太太无不去打听,得来的结果却足以让所有人震惊,三万银子嫁妆,三万银子聘礼,这是国公府正经嫡出小姐的派头。另外还附带了一条,国公府的五姑奶奶,也就是霍家续娶的二太太,方家大姑奶奶的主母。

  这两条中不管哪一条都足以让人震惊,有些爱八卦好事的,都开始编排着,这以后何大奶奶出来行走时,方家人见了她又该如何称呼。方家一个暴发户,从老到小就没一个知道规矩的,虽然是青阳的首富,但贵妇圈里看不上方家的多了,就看方家的十二姑娘,真是连青楼女子都不如,正常人家也不会把嫡长女送出去当妾室。

  这些议论和八卦思芸并不晓得,做为一个再嫁的女儿,家中又有祖母之事,思芸真没什么愉快的心情。女儿出嫁就像是第二次投胎,她己经投错一次胎了,幸好有陈太君才能扭正过来。而这次,要是再错了,怕是只能一根白绫了结此生了。

  担忧也好,心焦也好,全福夫人过来上头那天,思芸仍然是满脸的笑意。她知道何家出身不好,跟国公府是天差地别,在韩家女儿中她是嫁的最差的一个,但既然祖母做主让她嫁了,她就要好好当何家媳妇。

  二太太跟她说过许多次,说家里思宸和思慧嫁的如何好,思芸只是默默听着。她们嫁的好,只能说明她们命好。当初她跟徐家定亲的时候,都说她的命好,后来初嫁到孙家的时候,也都说她嫁的不错。而最后得来的结果,她的命其实一点都不好,人是争不过命的,享不了那个大福谁也怪不得。

  嫁衣上身,花轿出门,外头吹吹打打一片闹热,思芸脑子却觉得有点乱。她总觉得这不是花轿,这是无常的勾魂锁,马上就是又一次投胎了。思芸觉得有害怕,还记得自己跟别院回来,才在陈太君跟前时,她跟陈太君说过,她不想再嫁了,她想一直在娘家生活下去,祖母,父母健在,家里总是能给她一口饭吃,就是以后哥嫂当家,没她立足之地,她还可以剪了头发去当姑子。

  陈太君却是拉着她说了好久的话,这个时代女子是不能不嫁的,很远的不说,只说崔先生,想当年名满京城的大才女,她这样的还不能说没嫁,因为她守的是望门寡,但最后结果如何。女子嫁人投胎是有风险,但要是不嫁那就是孤魂野鬼了。

  鞭炮声中花轿进门,拜天地进洞房,盖头掀开,思芸望看何大爷的时候,只觉得眼光男子俊雅,看她的神情也是十分温柔。瞬间的对视,让思芸觉得有点点安心,这个何大爷至少不像孙六爷那样,盖头掀开时,满是色相。

  何大爷并没有在屋里久呆,还要去外头陪客喝酒,新房里也满是女眷,有老有少,一般来说坐新房里头的都是长辈或者妯娌,还有大姑小姑。不到认亲的时候,思芸只要端坐着就好,一般来说会有长辈或者妯娌都会先跟她说几句,结果在场坐着几位,只是敬畏的打量着她,脸上也有几分笑意,但似乎有几分怕她,或者说怕做了错事唐突了她。

  思芸继续端坐着,这是早就料到的情况,定了这门亲事之后,陈太君怕她委屈,特意跟她说了好久。女子低嫁有低嫁的好处,尤其是像她这样带了丰厚嫁妆低嫁的,婆家人不能不高看她一眼。后院女人不能生孩子是大忌,不用靠孩子站住脚,那只能靠娘家,何家这样的家世,韩家就是再败落一点,何家上下也没有哪个敢小看思芸。

  当家主母大权在握,丈夫也许还会纳妾,但纳谁却要她说了算,家中之后,后宅之事说一不二,这样的日子在后宅中才算是舒服。高嫁出门,天天当受气小媳妇,被婆婆和丈夫嫌弃不能生孩子。要是自己能生,儿子总能成为以后依靠,不能生那真是什么都抓不住了。

  思芸三朝回门回的是知府衙门,思芸回门之后,四老爷和二爷也就起程回京了。毕竟陈太君那样的情况,还是早点回去好。四老爷也跟思芸和何大爷说了,他们最好也回去一趟,陈太君最不放心的就是思芸,现在嫁是嫁了,要是回去能夫妻双双回去让陈太君看看,陈太君也就能放心了。

  “我和大奶奶商议过,等再过些时日,我们就一同上京去。”何大爷说着,一般来说女子出嫁满月都要回娘家住几天,陈太君那样的情况,再回去一趟只怕再回去就要去奔丧了。

  四老爷和二爷快马回到京城,衣服都没换就先去陈太君那里,何家如何迎的亲,回门的时候夫妻和美种种都说了。陈太君己经说不出话来了,但听到这话却是张张嘴,虽然没说出连惯的话语,但对于陈太君来说己经很难得。

  “老太太您就放心吧,我给三丫头挑的女婿是断然不会错的。”四老爷说着。

  陈太君费力的点了一下头,也不再说其他。

  四老爷回来的当天晚上,大房的管事就传话过来,明天早上韩家宗族里的长者都要过来了,请四老爷早上准时过去。四太太也在旁边听着,明白这话的意思,这是要分家了。管事的传完话回去,四太太就忍不住道:“大房也未免太着急了。”现在陈太君还没断气呢,平常人家怎么也要等到丧事完了,大房这点时间都等不了。

  四老爷叹气道:“分就分吧,早晚的事。”陈太君有话交待了,分家归分家,但各房还在国公府里住着,至少外人看着,这国公府的体面还有的。

  到了第二日,各房人马先去陈太君那里请了安,完了之后就直接去了大房正房。韩家现任族长是大老爷,但宗族长辈却也不少,兄弟家产分派的时候,宗族长辈自然要出面做证了。立下字据,宗族这边用了印,然后到衙门里过了公证,分家事宜算是全部完成了。

  分家这种事情,没爷辈的什么事,太太级的可以出席,但是没有发言权,只能旁听。韩家分家也如此,唯独例外的是,三爷和沈氏一起过来了。

  有长辈在场,先是见礼,然后依次坐下来,三爷和沈氏虽然来了,却没有坐的份,只旁边站着。大老爷向长辈们解释道:“这是老太太的意思,三爷是二房的庶出,此次分家也一并分出去单过。”

  话音刚落,二太太就忍不住出声道:“大哥,我忍不住说一句,这样的做法是不是不太妥当。”

  大老爷眉头皱了起来,不等他开口,大太太就笑着道:“老太太说这话的时候,是分派嫁妆和私房时特别嘱咐的,家中所有人都听到了。二婶婶,你不会是想忤逆婆婆吧。”

  二太太顿时哑然,忤逆之罪大太,尤其是婆婆临终遗言这种,她真的担不起。二老爷却是迅速道:“她是一直病着,病的都有点糊涂了,还请大嫂不要见怪。”

  大太太也是见好就收,听二老爷如此说了,也不再说其他。

  这边议论完毕,其中一位叔公起身道:“既然是老太太的意思,三爷又是庶出,此时分出单过也有先例,并无不妥。”

  说完这话,叔公复又坐了下来。其实像这种分家事宜,把长辈们叫过来也就是当个见证,如何分还是要看他们兄弟的意思,基本上他们兄弟没异议了,他们这些长辈更不会有异议。

  大老爷复又站起身来,把写好的韩家产业清单拿了出来,当然其中并没有因爵位而得来的府邸以及永田业,这些东西是皇家给国公爷的,并不在家产划分范围内。

  旁边一位叔公起身来接了过来,然后开始大声念,清单的开头是韩家的祖产以及祭田,这些东西是传给嫡长子的,也是不需要划分就直接传给长房的部分。这边念着旁边又有人记着,念完就直接公证,这是祭祀祖产,要一代代传给长房的。

  

  第103章 韩家分家(下)

  

  祖产部分完结,剩下的就是韩家待分的家产,大老爷站起身来,虽然说是兄弟商议着来,但他做为兄长,又是韩家的族长,他是最有发言权的。产业平均分为四份,哪房得什么,大老爷己经划分好了,这时候就是直接公布,要是谁有异议大家再说。

  四太太很淡然,虽然是韩家媳妇,但嫁进门的时候就知道四房以后是要分出去单过,再者四老爷外放这些年存下不少的家产,反正不管怎么样做为嫡子该有那一份总是有的,现在只是诸子平分,四房那一份还是有的。

  三太太多少有点惊讶,按照律法来说,这样的分法是没问题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庶子分到的都要比嫡子少一些。比如说分田庄,庶子也许能分到跟嫡子一样数目的田地,但嫡子得到的沃土,庶子的就是薄田。店铺和房产也是一样,闹市区租金丰厚的店铺总是嫡子的,租不出去,地势不好的总是庶子的。

  这回分家三太太己经有了充分的准备,不管怎么样都会有三房一份,再少也会有个限度。三房的大事己经办的差不多了,再穷一点日子总是能过下去的。突然间大房要把产业平分了,给三房的一点不比其他嫡子的少,意料之外,不过想想思宸和思慧的婆家,似乎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二太太却是第一个跳了起来,道:“这样的分法大伯是明显偏向三房。”

  “兄弟四人平分财产,我哪里有偏心了。”大老爷站起身来说着,又对旁边的长辈们道:“兄弟分家不论嫡庶,财产平分这是规矩,三房所得产业与其他各房相同,哪里有错。”

  旁边坐着的叔伯长辈也纷纷点头,他们就是旁听围观的,这种事情自然该听族长的,二太太一个妇道人家再叫也不会有人理。

  二太太见人没支持,不由的转头看向二老爷,二老爷只是低着头不吭声。他心里也是有点不平的,但是大哥主持分家,拿出这个方案来,他就是想反对只怕也无效,还得被大哥一番责骂,索性也就不说了。

  二太太看二老爷不吭声,便自己道:“古代分产虽然说兄弟平分,但庶子哪里有资格跟嫡子平起平坐,如此分法看似平分,实则偏袒三房。”

  大老爷刚要开口,大太太拉了大老爷一下,大伯子跟小婶子理论这些说不清,既然二太太这样叫嚣了,自然有她这个嫂子来应对。其实这样的分家方案是大太太的意思,三房两个女儿嫁的好,尤其是思宸,嫁的是侯府次子又是状元公,才进门没多久就得了诰封,现在又怀了孕,生了儿子那就是嫡子了,在霍家算是站稳了。

  这种时候大房要跟三房交好,毕竟分家之后关系都要疏远了。韩家嫡出就有三房,就是兄弟不均分,大房最多也就多得三,四千两银子而己。这些钱对于大房实在算不得什么,倒是能借机跟三房拉进关系,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有用了。

  韩家这四房中,得实惠的是三房,三老爷就是真傻子也不会嫌自己分的钱多。四老爷是手中有钱,又是个明白事理的,也不会多说什么。至二房,大太太从来都当二太太是傻子,尤其是现在要分家了,谁还会去管二房的死活。就是二房跳出来反对,也得看有没有人应。

  “自古分家诸子平分,现在分家清单都一一列在这里,二婶婶说不公平,那我就想问二婶婶怎么样才算公平。要把三房分得那份给了二房,那就叫公平了吗?”大太太一脸笑的说着,又道:“只是二婶婶这样想,却是无人敢如此做。再者说了,分家本来就是宗族大事,哪里有我们妇道人家插嘴的余地。我劝二婶婶收收脾气,虽然说二婶婶也是为韩家开枝散叶,但要是这种时候闹个不休,让人议论我们韩家如孙家那样,二婶婶身上的罪名就大了。”

  二太太心中更不平,大房是长房实际得到的财产比其他几房多太多了,四老爷外放这些年手里也有钱了,独二房没有钱只能靠着分家得些产业过活。脱口而出道:“不过是大房看三房两个女儿嫁的好而己,真想巴结连拢也该用自己那份,何必拿兄弟的财产去做人情。”

  此言一出,众人都是一惊,虽然都知道就是这么回事,但二太太如此直说出来,还真是让人惊讶。毕竟有那层纸在大家还都有点脸面,如此直说了,真是脸面都没有了。

  大太太脸上浮现出怒气来,道:“七出之一就是口舌,说的就是女子多舌挑拔兄弟感情。二太太这种话都敢着宗族人面讲,我身为韩家宗妇,断然不能允了,衬着众位叔伯都在,我得说一句,此妇当休。”

  最后四个字出口的时候,那是掷地有声,二太太气的全身发颤。二老爷早就猜到是这么一个结果,他也搞不清二太太脑子里怎么想的,她跟大太太妯娌这里些,大太太的手段竟然还一点不知道。

  以前是有陈太君在大太太有点使不开,现在就是她最大的时候,还会让着谁。当即站起身道:“大嫂勿怪,二太太她身体一直不好,脑子都病糊涂了,我这就让人把她送到庄子上去好好养病,还请众位长辈们勿怪。”

  说着二老爷唤来婆子,上前强行掺着硬是把二太太拉走了。二太太倒是想叫,只是哪里有人理他,旁边的婆子也劝着:“太太,我们先回去歇歇吧。”

  两个婆子架着把二太太架走,大太太这才不说什么,休妻是大事,她只是这么一说吓二太太一吓而己,哪能说休就休。只要二太太不在了,不在这里吵着打扰大事进行就好了。

  二太太走了,分家的事情进行的就更快了,大老爷如此的分法众人无异议,当场公证,各房所得财产也就清楚明白了。

  大老爷起身又道:“还有三爷分家之事。”

  二老爷起身道:“由大哥主持即可。”

  大老爷笑着道:“这怎么可以,这是二弟自己家中之事,二弟自己做主即可。”

  二老爷把分到财产清单看了看,二房现在一共还有两个儿子,七姑娘未出阁,在分家的时候要给她留一部分嫁妆。但要是二子平均分配,二老爷其实是很不愿意的,大房这样的分法其实己经让二房少了一部分了,把再这样分出去,三房分家之后真剩不下什么了。

  当着家族长辈的面,二老爷就是再不愿意也不太好过份,七姑娘的嫁妆留出来之外,马马虎虎也算是平分了家产。

  在宗族公证过了,三爷和沈氏上前跪着接了,沈氏又道:“当日老太太给了处宅院,言明让我们夫妻搬出去住,容我着人打扫妥当,择日搬出。”

  大老爷想了想,虽然这样的行事看着并不妥当,但陈太君确实有这样的话,他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做为长辈例行吩咐了几句也就完了。

  分家事宜全部结束,大太太起身又道:“府中各房所用车驾,归各房所有,至于家人奴仆,婶婶们喜欢哪个,只管自己留下,写下所留人员名单交与我即可。”

  财产分派完了,但按陈太君的意思,以后各房管各房的事,但仍然在国公府居住。所以下人们也要分,以后各房所有用的下人的花费也归各房支付。大太太也一直嫌家中下人太多花费太大,正好衬这个时候减去一些。

  三太太和四太太起身道谢,老爷们去送长辈叔伯,太太们也都各自散了去。三老爷一副喜出望外的模样,三太太虽然高兴,但有陈太君的事,就是高兴也不会写到脸上,倒是三老爷这样,让三太太看着有点抽他,装都不会装。

  夫妻俩个回到三房,刚进院门,三太太就着人把四爷和许氏叫过来。三老爷和三太太在正房才坐下,四爷和许氏就过来了。

  丫头们端茶上来,三太太当着三老爷的面就对四爷道:“我和老爷年龄也大了,现在分了家,其他的事情就算了,家中产业还是你来打理,也给你父亲分分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6页  当前第4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9/9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高门庶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