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汴京市井日常_分节阅读_第12节
小说作者:东边小耳朵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59 KB   上传时间:2025-07-09 12:18:52

  不过,也不是每个人都用小贩的粗陶碗,有个跟元娘一般大的圆脸小娘子捧着一个做工稍精细些的瓷碗,瞧着也比粗陶碗稍大些,小贩也给她装了八九分满。

  说来也巧,圆脸小娘子那碗倒完以后,就轮到了元娘。

  小贩不知从扁担挑着的木箱里的哪处拿出一个圆肚瓷罐,挑了半勺出来,用水冲开,接着撒了些碎冰,一摸碗凉沁沁的就算做好了。

  这碗价十二文的荔枝膏渴水,就到了陈元娘的手里。

  小贩急着去前头摆摊呢,也不怕自家的碗被昧下,只叮嘱元娘喝完以后可以把碗给那个圆脸小娘子,他一会儿上门收碗。元娘这才知道,圆脸小娘子就是阿奶她们看的这所宅子旁边的徐家医铺的孙女。

  元娘不是胆小的性格,但是初来乍到,不免张不开手脚,故而只是朝圆脸小娘子点点头,强按住本性,文雅羞怯地抿嘴笑。

  圆脸小娘子则直接露齿粲笑,牙口整齐白皙,一瞧便知晓是每日都刷牙或嚼柳枝的。但就以汴京的繁华来看,前者的可能性显然大些。

  元娘对她瞬间有了好感。

  村子里许多人还在温饱阶段,少有闲工夫嚼柳枝,更莫说买那劳什子牙刷子,所以张嘴牙都是黄的,上了年纪的则牙齿黑洞洞,四五十岁牙就开始脱落。

  为着这个不同,村里没少有人背后偷偷嚼舌根说元娘家矫情。

  但是元娘的小姐妹们倒是受了影响,后来都开始嚼柳枝,尤其是在吴桃娘炫耀起她城里的堂姐妹们日日都用牙刷子,还送了她柄兽骨的刷牙子后,其他的小姐妹不约而同的攒起了钱买刷牙子和牙粉。

  当然,一柄竹木马尾毛的刷牙子也不贵,十几文便可得一把。

  总而言之,元娘的小姐妹们都刷牙。

  圆脸小娘子也刷牙。

  因此元娘看圆脸小娘子的目光顿时多了两分亲近。

  但家里还未决定要买这处的宅子呢,所以元娘按捺住心头的火热,低头尝起了心心念念的荔枝饮。

  一入口,先是冰凉的温度,紧接着是酸甜,还不及牙酸,又是一股不算刺激的辛辣从舌头卷到脑门。陈元娘从没有喝过这样的味道,忍不住皱眉眯眼,面容僵硬,但碍于它很贵,要整整十二文一碗,所以元娘心一横又喝了一口。

  还是同样的味道,但这回冲劲少了很多,应是味蕾适应了,回味时还带着股说不出的香味,像木头,又有些像瓜果,很叫人上瘾。

  她忍不住喝了一口又一口,明明好像不是纯甜的那么好喝,可就是叫人停不下来。

  一碗喝完,人精神了,街巷石板烘晒了一日的燥热似乎也随风散了。

  元娘擦了擦额头上不存在的汗,心满意足。

  她主动找上圆脸小娘子,按照小贩说的,先把碗勺托付给对方,还十分有礼的先道谢。

  圆脸小娘子没有推搪,热情的把碗一块收到手里,准备拿回家里。

  元娘怕尴尬,顺口闲聊,“荔枝饮好好喝,我一直以为荔枝是甜的。”

  圆脸小娘子还没说话呢,旁边站着的一个十一二岁的男童当即捧腹大笑,“哈哈哈哈,外乡人就是外乡人,竟然以为荔枝膏里有荔枝。”

  他以为元娘要手足无措的羞愧了,哪知并没有,元娘俏生生站在原地,面色不变,大方问起来,“我从宁州来,没喝过荔枝饮,不知道这里面没有荔枝,只听着名误会了,你是地道的汴京人吧,正好讨教讨教,敢问里头是用什么做的?”

  她哪怕不是羞耻,是骂人呢,男童都好应对。

  但元娘大大方方,不倨不卑的问了,还说讨教,反倒让男童自己手足无措起来。

  他觉得元娘站那昂首反问的样子……

  好好看!

  男童愣了好半晌,结结巴巴道:“荔枝、荔枝膏主要是乌、乌梅做的,还有生姜汁……”

第14章

  还不等他说完,旁边的圆脸小娘子就反应过来,蹙眉道:“外乡人怎么了,就能随意欺负了?阮二,你真丢汴京人的脸!”

  旁边的几个小童或是半大的孩子,受圆脸小娘子的影响,也都义正言辞起来,七嘴八舌的指责起来。

  “就是就是,阮小二好丢人!”

  “应该给他兄长告状,他兄长好凶的,肯定揍他。”

  “不对,我昨日就看见阮老大骑马走了,还带着包袱哩,肯定是回军营了,应该和阮婶母告状才对!”

  ……

  一群半大孩子,就是指责人都少了几分戾气。

  但也足够把一个十一二岁的男童臊得落荒而逃,他梗着脖子,红着脸,对元娘道歉,“我、我不是有意的。”

  然后阮二就急匆匆地跑了。

  只剩下一阵风从众人身上呼啸而过。

  阮二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他真不是故意要嘲笑元娘的,就是一见到她便觉得好好看,像他娘供奉的观音画像旁边的童女,忍不住一直瞧。他方才笑,也是想要引她看自己,但不知道为什么脱口而出就那么、那么刻薄。

  他后悔死了,恨不能抽先前说话的自己两个嘴巴子。

  但人显然是不能回到过去阻止自己的。

  不提阮二的心情多么懊悔,元娘那边却已经其乐融融了。大家都在安慰她,不要在意阮二的冒犯,外乡人怎么了,只要进了汴京就都是汴京人!

  这也不仅是小孩子们正义,而是汴京风气如此,长辈们言传身教。

  在汴京,若是有人欺负外乡人,必定会被过路人的人群起而攻之。热心肠的汴京人,最看不得外乡人被欺负,从来是仗义相助。

  她们凑一块安慰陈元娘,即便元娘一再说自己没放在心上。

  元娘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众人劝散,只留下有一碗纠葛的圆脸小娘子。

  圆脸小娘子的劝慰显然比其他人要高明许多,“其实荔枝也不怎么贵,往年丰收的时候,还卖过十几文一斤哩,比郑州梨便宜许多。就是今年也才一百文出头便能买一斤,可惜过季了,恐怕连州桥往西那边专卖新鲜果子的行市也寻不到荔枝。

  “不过!”

  圆脸小娘子顿了顿,像是忽而想起了什么,眼睛一亮,开始扬唇,“你在这等等我。”

  说罢,她小步朝徐家铺子后面的小门跑。当然,离元娘这处的小门也就几步距离罢了。

  但就跑这几步的路,也衬得圆脸小娘子的衣裙似蝴蝶翻飞般,极为好看。

  她穿着浅红的诃子,珍珠色的下裙,以及桃红的长褙子,头上绑发的发带尾还缀了小珍珠,是标准的汴京里家中有几分闲钱的小娘子的打扮,自然是亮眼美丽的。

  与她相比,元娘的衣衫就显得颜色灰扑扑的,也很旧。

  元娘依言等在那,没有立刻进宅子。但是圆脸小娘子也没叫元娘等太久,约莫心中数十几个数的功夫,她就微微喘气到了元娘跟前。

  “给!”圆脸小娘子递给元娘。

  元娘看着一串树枝底下挂着的数颗黄褐色的圆溜小果子发起怔,不禁问道:“这是什么?”

  圆脸小娘子扬着笑脸,耐心解释,“这是龙眼,和荔枝的味很像,都是甜滋滋的,你可以尝尝。要是你成了我家邻居,等明年我请你吃荔枝。”

  “对了!”圆脸小娘子一拍脑袋,头上绑着两个圆丸子的珍珠发带直晃悠,“我爹让我提醒你们,可别被经纪骗了,这儿的宅子连带铺面,左不过六百五十贯顶天了,可别花冤枉钱。有些经纪看你们是外乡人,就想乱开价。”

  这个的确极为重要!

  陈元娘顾不得多闲聊,连忙谢她,直言自己得进去偷偷提醒一下阿奶,便匆匆起身要进去。

  圆脸小娘子半点不扭捏,也忙摆手让她快进去,忽而又提醒了句,“对了,我叫承儿。”

  “我叫元娘!”

  两个小姑娘相视一笑,活泼明媚,西斜的阳光透过院里婆娑的树影,又穿过重重叠叠的白墙乌檐,打在两人身上,替她们披上暖黄的光晕,如在经年不忘的旧梦中,渐渐泛黄,却愈加清晰。

  陈元娘跑进院子里的时候,王婆婆她们已经把整个宅子都瞧了个遍,连同前边的铺子都看过了。

  这处宅子位置好,里头几间屋子的采光布局也不错,便是西侧角房的窗子都能照着日头,更别提其他宽阔明亮的屋子。

  一整日看下来,显然这儿是最好的。

  甚至再往后看,也很难寻到这么合适的宅子,大小刚好够她们一家住,前边的铺子和后头的院子也可以用门锁起来。即便她们不做生意,把铺面租出去,也是互不干扰的。

  王婆婆直接问起了价。

  寿经纪脸上还是笑呵呵的,寻不出半点油滑奸诈的痕迹,只见他伸手比了个八,“您若诚心要,八百贯!”

  元娘进门便听见了这价。

第15章

  她当即眼一瞪,倒吸了口凉气,这也太黑了。

  元娘稳住心神不动,她是不能直接把价喊出来的,否则那寿经纪定能猜出是有邻居悄悄提醒了,给徐家招麻烦便不好了。

  她扬起笑脸,兴高采烈的,好似是方才*一碗渴水喝得十分中意,声音甜得发腻,“阿奶,我回来啦!”

  说着,陈元娘便越过寿经纪,挡在他前面,和阿奶面对面,嘴上还在兴奋述说着渴水多么多么好喝,酸酸甜甜辣辣的,还特别解疲,但她的手悄悄比划起来。

  在寿经纪目光瞧不到的地方,比划起了六百五十的数。

  她接连比划了两回,看着阿奶眸光一深,然后不耐烦的打断她,“好了好了,我知道好喝,且一边玩去,长辈说事呢。”

  接着,王婆婆把元娘推开,自己重新面向寿经纪。

  但元娘却知道阿奶肯定已经知道了。

  因为推开她的时候,阿奶轻轻拍了拍她的肩。

  啧啧,比起吵架,她阿奶可是更擅长装样子呢,想起阿奶往昔的成就,元娘心中暗自道,希望那什么寿经纪还是胖经纪自求多福吧。

  想是这么想,可她嘴角的笑却怎么都压不住。

  一旁,两人的角力已经开始。

  “八百贯啊,是不是有些贵了?”王婆婆状似在思忖,又犹疑不定。

  寿经纪似乎觉得这桩生意能够落定了,脸上的笑愈发和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庙里的佛像跑出来了。

  “唉,怕是便宜不了呢,这些宅子该是何价就是何价,都是定好了的,待到银货两讫,还得去官府交税呢,便不便宜实在不是我一个小小经纪能做得了主的。”

  他说的煞有其事,似乎也在为不能帮王婆婆一家降些价而苦恼叹气。

  王婆婆一双精明老眼,把他看得一清二楚,心头冷笑,面上却配合的叹起气来,只是脱口而出的话就没那么合人心意了。

  “可不正是这个道理,我那在汴京做官的亲戚给我信里也是这般说的,只道是送至官府的宅子价做不得假,可都是要收税的,那些个经纪等闲不敢骗人,否则,告到官府可是得吃板子的,尤其以坐地起价诓骗人的要挨官司。”

  寿经纪听得眯起了他本就不大的眼睛,尽管王婆婆说的像模像样,真像是有那么回事,可也仍叫他怀疑,就怕是外乡人随口扯一个当官的亲戚壮胆吓人的。

  毕竟财帛迷人眼,他今日要是蒙骗成了,兜里可不是丰盈一星半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7页  当前第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13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汴京市井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