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比养种园要好点,不至于人挤人,兴许是大家都知道玉仙观受欢迎,所以大多避开了,像是往日没什么人去的祥棋观今日人却特别多。
大抵是人同此心,都想着避开,或是都一窝蜂去,怎么都无法合心意。
倒叫元娘几人侥幸占了便宜。
徐承儿还在说,“果然如此,祸福相依,方才脏了鞋面,现下运势就好起来,回去我可要和阿翁好好说一说,看他还非说城外挤得慌,怎么都不肯出来。”
元娘听着不由笑道:“怪不得我今日没见徐家阿翁呢!”
提起阿翁,徐承儿的话就没个停,抱怨起来,“他非说自己活了几十年,探春探了几十次,早没趣味了,不如在家中启一坛新酒尝味。”
俞莲香温声而动,立刻道:“我阿翁也是呢,他怎么也不肯来,你们是不知道,探春时汴京人都爱做新衣裳出城,连带着我家染店的生意也极好,唉,你说,就是一日挣上几百贯又能如何呢?还是及时行乐为好。”
俞莲香一开口,本来还和乐的氛围,霎时有些凝滞。
徐承儿倒是还好,真计较起来,她家的医铺可是实打实的挣银钱,才不会在意俞莲香似是而非的话。
毕竟,俞莲香有时说话夸张了些。
元娘虽然能感觉到她的炫耀之意,但也仅仅如此罢了,因为她经常帮着王婆婆算账,知道俞莲香说的必定有不少虚言,生意要是真的这么好做,人人都去开染店了。
听进去的只有范家姐妹,她们日子一直只是堪堪维生,为了家里的兄弟能进学,还要在家里做点简单的活计,打打络子,像之前的立春,她们就要剪些雪柳、春幡,叫人拿出去卖。
所以闻言,几乎都安静了。
但到底不好叫话落下,俞莲香到底没什么坏心思,就是爱叫人捧着她。
元娘帮着搭话,“你阿翁真勤勉。”
刚好到了大殿前,玉仙观很大,供奉了不少神仙尊位,哪处求财灵验,哪处求子灵验,哪处姻缘灵验,都是有讲究的。几个小娘子,除了元娘,都是在汴京长大,半点难不着。
按理大家都应是一窝蜂往求姻缘灵验的殿去,但小娘子年轻面皮薄,便说挨个拜过去。
这样说其实也不错,也是显心诚的法子。
唯独徐承儿随惠娘子,是个急性子,直接挑明了自己要去求姻缘。于是便分做了两遍,元娘自然是和徐承儿一块,她和徐承儿才是真正的闺中密友,无有秘密的那种。
徐承儿拉着元娘过去的时候,还道:“我跟你说,你一会儿除了求姻缘,还可以求求你弟弟的仕途,我娘说过,求姻缘和仕途都准!”
殿外有道士放的香,都是不必花钱的,若是觉得不妥,也可以自行往功德箱里投些铜钱。
元娘拿了九根香,往功德箱里放了十几枚铜钱。
把香燃上后,她先是站在殿外的大鼎前,朝着天地三拜,往上头插了三根香。
接着进去先跪拜主神,插了三根香,左右护法拜了以后各插一根,多出来的几根出去又拜了遍天地,然后全插在外头的大鼎里。
香敬神明后,才能开始求签。
徐承儿先求的,自然是求姻缘,是第十四签。但是眼下没有道长在,还不能立刻解签,只好按下好奇心。
陈元娘接过签筒开始求签。
她先是甩出了一个签,但是掷杯筊时,两个平面都朝上,乃是笑杯,所以不得不重新掷。
直到掷出第一签,筊杯才一正一反,意为可以。
元娘一求好,徐承儿就凑上前去看,好奇道:“你求的是姻缘,还是你弟弟的仕途?”
哪知道元娘都摇头,“没有,我求的是今日运势。”
“求这个做什么?”徐承儿大为震惊,睁大眼睛不解地看着她。
元娘手上拿着签文,往签筒里一放,徐徐道来,“不敢求。
“倘若说我的姻缘不好,也不大可能不成婚,与其担惊受怕,倒不如求点简单的。”
当初在州西瓦子里,那个道士似是而非的一句话,至今都困扰着元娘和阿奶呢,她实在不想再重复了。
徐承儿依旧不能理解,求不好就再求呀,或是找道长解灾。但元娘是她最要好的小姐妹,所以还是尊重的没有质疑。
既然签都求好了,还是得去解签。
徐承儿挽着元娘想要从殿侧面的小门出去,那儿有条小径,要更快一些。
然而还没等她们离开,空旷的大殿响起脚步声,想来是又有人来了。
“表兄,我听人说玉仙观求仕途十分灵验,你我正好春日得下场科举,不如一道求一求。”这声音要活跃欢实些。
另一道更徐缓清冽的男声道:“不必了,能否及第靠的是自身才学,何必麻烦神仙。”
活跃欢实些的声音不肯就此作罢,继续鼓动道:“万一呢,神仙庇佑,说不准恰好考的是你我熟悉的。”
在活跃欢实的声音的主人的再三央求下,声音清冽的那个男子到底求了一签。
但是一问,求的是什么。
“今日运势如何。”
小门处的徐承儿瞬间无声地笑起来,推了推元娘,小声道:“好有缘呢,不如出去瞧瞧?”
第62章
元娘忙双手捂住承儿的嘴,嗔了一眼,眨眨眼睛示意出去,然后做了个后仰的姿势,试图用动作传达意思。
此时若是出去,岂不是要吓人一跳,自己也会尴尬,还是等他们走了再出去为好。
徐承儿被元娘捂着嘴,连口型都没得做,只好点头。
元娘这才松手。
虽然不能说话,但干等着多无趣。徐承儿上手,食指点着自己的脸颊,夸张地做出口型。
“胆小鬼!”
元娘嫣红的唇瓣一抿,仰头哼了下鼻子,做了个鬼脸,表达自己的不满。
倒把徐承儿给逗笑,奈何不能发出声音,只好强自忍着,虽没声响,也笑得花枝乱颤,捧着腹一抽一抽。
若是平日,还没这么好笑,但今日无声息地做着丰富的动作,未□□淌些滑稽之意。
元娘气哼哼地瞪了一眼,看似用力,实则落到身上半点声都没有地拍了下徐承儿的肩,以此示意自己的恼怒,叫她别笑了。
万一等会儿笑出声,还不知如何丢人呢。
徐承儿摆摆手,搭着元娘肩,笑得不能自抑。
还好,听外头的动静,他们应是准备离开大殿了。到时候,她们也好顺势走人。
正想着呢,外头似乎响起了新的杂乱的脚步声。
还伴有不时一句的闲话声,声调上扬俏皮,一听就知晓是年轻俏丽的小娘子。
因为不大喜欢,所以徐承儿对某些人的敏锐要比元娘高些,立时就听出来是谁。当即不笑了,蹙眉板着脸,仔细听外头的动静。
她心下生出些不好的预感。
果然,没一会儿,原本的莺声燕语乍然一停,她们应是迎头遇见大殿里头的两位男子了。
平日遇见,左不过低头避开,或者客气一颔首。但是今日探春,本就有许多年轻的郎君与小娘子,横竖人多,便是羞答答打个招呼,彼此一见礼,也是无妨的。不知有多少姻缘,就是在探春时结下。
来日成婚后,旁人听了,也只会赞一句姻缘天定,果真是段佳话。
要不然为何各家阿娘都费劲心思妆扮自家女儿呢?
多少还是存了点能遇良缘的心思,或是自家女儿品貌出众,叫人一见倾心,打探着上门求亲。
所以,下一刻,徐承儿就听见范家不知道是哪个小娘子在说话,“烦问郎君,可否有看到其他人,方才我们与其他姐妹分开,原以为……”
还没等她说完,徐承儿就大步冲出去,看到她们,故作讶然,“好生巧,我方才从侧门进来,不想正好遇见你们。”
徐承儿的忽然出现,倒是把范家三娘唬得一惊,她本来就因为踩了徐承儿的鞋面,心里微微不自在,没成想拿徐承儿做筏子搭话,会正好被撞见。
但旋即,她稳了稳心神,便恢复如常,笑着道:“真好,一来便能见到徐姐姐。”
范三娘是范家姐妹里生得最弱质清秀的一个,面白文静,任谁第一眼都会觉得她是个稍稍年幼且无辜心善的小娘子。
最不容易叫人防备的样貌气质。
她说完,依旧弯眉莞尔,像是萘花一般洁白无暇。
范三娘能稳住心神的缘故也很简单,她可从未说过什么不好的话,只是寻常关切姐妹罢了。任谁也挑不出错,做得显山露水的那是蠢材。
念及此,她笑得愈发纯澈。
徐承儿也没说什么,她忽然出来,不是因为发觉什么不对,而是占有欲作祟。
她和元娘早就听出外面的是魏观和文修,只是一开始没出去,后面就不好出去了,解释起来麻烦。但是其他小娘子来了,与文修偶遇,难不成还要她在后面藏着掖着不成?
徐承儿才没有这份忍性。
她硬扯出些笑,客气生疏道:“是吗?真是巧,多谢三娘好意来寻。”
说话间,元娘也出来了。
她与几人笑着颔首,即便对魏观和文修也是一样的,看不出半点异常。
魏观原本垂着眸,尽量避开目光,不直视女眷。直到元娘出来,她笑盈盈的和其他小娘子打招呼,他骤然抬眸,注视着她。
恰好元娘这时轮到与他微笑致意,不期然目光相遇。
他始终含笑看她,并没有如其他男子那样失神,倒是元娘,触及他的目光先是一怔,接着才重新笑起来,比对旁人时要多几分真心,也更灿烂。
魏观双手交叠,朝她一拱手,广袖如流云垂下,身姿如玉,自有文人的风流高洁。
“陈小娘子。”
他言语简洁,毫无浮夸,只是简简单单的见礼,就是在众人面前,也挑不出半点错处。
元娘立刻回以一福,轻声道:“魏郎君。”
但二人的动静很快引来其他人侧目。
范三娘仔细盯着二人瞧,辨不明神色,不知在思量什么。
俞莲香倒是直率些,左右看了两眼,直接大喇喇问道:“元娘,你与他们认识?”
俞莲香委实觉得稀奇,她是和姑母打听过陈元娘家里境况的,只知道是前些年搬来汴京,家中祖父兄长曾经做过官,后来都死了,家道中落,可能是觉得羞耻丢人,不怎么和故旧联系。
她后来总喜欢和元娘一起玩,除了元娘受长辈喜爱,总被人目光追随,也有家世的缘故。
即便家道中落,好歹也曾是仕宦之女,在俞莲香看来,一众亲朋好友的小娘子里,只有两人身份最相当。按理而言,她们二人才该是关系最好的姐妹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