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汴京市井日常_分节阅读_第93节
小说作者:东边小耳朵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59 KB   上传时间:2025-07-09 12:18:52

  陈括苍表情不变,冷静、理性,他笃定道:“不怕,因为您一定会答应。”

  王婆婆被气得笑了,“你凭什么觉得我一定会应允,凭你是我孙儿?”

  “不,因为您身上流的血,您亦有野心,一本万利的买卖,为何不做?”陈括苍单薄的脊背始终挺得笔直,他注视着王婆婆,同样观人与微的眼光,将王婆婆看得清清楚楚,“收容他们,救济他们,施以对您而言微不足道的恩德,兴许就能得一个不错的助力,这样划算的买卖,您不会放过。”

  王婆婆出自高门,她身上流窜的血液,她的见闻手段,都是自高门熏陶,她注定是个喜欢施泽恩惠,以此投机取巧的人。

  这一点,不管她受过多少苦,经过多少磨难,都变不了。

  被如此直白的指出阴暗面的心思,王婆婆面色不佳,冷冷笑了一声。

  但陈括苍不惧不怕,仍然直视。

  王婆婆面无表情地盯着这个单薄瘦弱的少年,他还很年轻,却已经长出硬挺的骨头,有了沾满胆气的筋骨,以及能看穿人心思的慧眼。

  望了他好一会儿,王婆婆却突然笑了,她已年老,笑声不再清脆,甚至不慈祥,而带着些喑哑,可任谁都听得出笑声里的满足和兴奋。

  她把两个装满糕点的布袋子塞到他手里,拍了拍他的肩,平视着他,眼神如能穿透人心,直勾勾的,带着审视、打量,最后是欣赏与满意,“你爹,你阿翁,泉下会高兴的。陈家,败不了。”

  说完,她大步走出去。

  她的身影在日光下显得臃肿,身形、面容都是岁月的痕迹,她不再年轻,没有了权势斗争的本钱,可她步伐依然矫健,她的姿态依然昂扬。

  一时的得失不算什么,笑到最后才是厉害。

  王婆婆在犀郎身上,看到了胜的影子。

  为此,她就是咬牙熬,也要多活些年,泉下有知,哪比得上亲眼见仇人去死来得痛快。

  王婆婆心里恨得越厉害,脸上笑得就越和善,她招呼孙令耀出来,掏出十文钱递给他,“好孩子,犀郎我每日是给他十文,路上买点吃的,你到了我家里,我拿你是一样看待,都是我孙儿。

  “来,收着。”

  孙令耀是没有陈括苍聪明,但他不是傻,哪敢要这个钱,一个劲摆手不肯收。

  廖娘子也站出来,“那哪行,您肯收留我们母子,已经是大恩了,如何还能拿您的钱,我手里有钱。”

  王婆婆唬起脸,假装生气,“我说了,拿令耀也当做孙儿看待,你不肯让他收,是嫌弃我一介贫老婆子吗?”

  “这说的哪的话。”廖娘子急到跺脚。

  最后,她到底拗不过王婆婆,还是让孙令耀收了,接着就是千恩万谢,各种客套话。

  王婆婆又给廖娘子说了点体己话,都是她的经验,“别以为你家官人关进牢里就成了定论,而今的关头,把人活动出来是难,可他在里头吃喝如何,受不受苦,还得靠外面人使钱。你带出来的这点金银细软,要藏好了。”

  廖娘子点头称是*,全都给记下。

  等她出来的时候,正好孙令耀才要准备和陈括苍一块步行去学塾。

  还没等出门,就被廖娘子给叫住了。

  “方才我给你的钱呢?”

  孙令耀傻乎乎的全掏出来,诚恳道:“都在这。”

  然后……

  廖娘子一把抓回去,塞回了自己的钱袋。

  她理直气壮道:“既然王婆婆已经给你了,这些我就收回来,横竖也是够的。”

  孙令耀脸上的笑不见了,他像是个褶皱的白胖馒头,欲哭无泪。

  变穷后,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在钱上,纵使是对着亲娘也不能缺心眼。

  他就这么一步三回头的跟着陈括苍出门去了,谁能想到呢,从前只在意他花钱痛不痛快的亲娘,有朝一日会把给出去的铜钱要回来。

  *

  他们去学塾以后,家里顿时安静了不少。

  王婆婆忙新铺子的事,岑娘子带着廖娘子去拜会于娘子,家里只剩下元娘和万贯。

  元娘自己在屋里练字读书,顺带琢磨魏观的事。

  譬如,下回见面该说什么,要怎么不动声色拿捏他,让他记挂着自己。

  这些可都要紧得很。

  至少要给魏观留下好印象,哪怕最后他不能成,他身边不是还有那么多年轻的前途无量的举子吗?当然,元娘还是希望魏观能成的,因为那么多人里头,他生得最好看。

  日日对着一个俊美的面容,多赏心悦目啊,她饭都能多吃两碗。

  何况他脾性也好,元娘喜欢。

  正想着呢,徐承儿就找来了,她来的时候可兴奋了。

  “我爹娘已经应允,舅父打算去试探试探文修的口风。”

  看着徐承儿笑得牙不见眼,浑身都透着喜悦劲的样子,元娘撞了撞她的肩,忍不住揶揄,“我们承儿不再观望观望,仔细探查了?”

  “谁说我没有!”徐承儿不忿,叉起腰,小小骄傲道:“我瞧过好几回了,他当真不错。脾性好,爱说笑,不容易生气,他见谁都好说话,还常常去济慈堂帮着看顾穷苦孩子,除了我爹,我还没见过这么心善的人。”

  徐承儿把文修好一顿夸。

  其实元娘也觉得文修应当是个好人,而且爱笑,脾气也好,两人还都爱吃,说是天作之合也不为过。

  若他是个不好的,纵然徐承儿再喜欢,元娘也会说道说道,但他既然是个好的,元娘自然只有恭贺的份,顺带揶揄臊一下徐承儿。

  两姐妹笑得花枝乱颤,怪声怪气。

  *

  好心情持续到了第二日,正好学堂旬休,店里也没什么人,王婆婆干脆让大家都坐在铺子里吃,说不定还能招点人气。

  王婆婆还让做梭糟的孙娘子把她家里的几个孩子全给带来了,说是年纪最小的那个生辰,王婆婆体谅她家里穷,把孩子叫来还能吃上肉,再下碗面,总归是比在孙娘子自己家里吃得好些。

  因此,一时显得很热闹。

  元娘也很沉浸,跟着说说笑笑,逗弄孙娘子家的小女儿。

  以至于,背对着门口,完全没察觉到不对。

  直到,熟悉的声音在唤“魏郎君”,她才猛地回头。

  这一回头,差点叫她魂吓没了,怎么俞明德会和魏观走在一起,是到门口时恰好碰上吗?

  元娘咽咽口水,心提到了嗓子眼,而边上一桌的陈括苍已经起身与魏观行礼打招呼,并且将孙令耀一并介绍。这也是应当的,毕竟说来都有些交集。

第75章

  但元娘很快就镇定下来,她跟魏观尚且没有私情呢,有什么好怕的。

  至于俞明德喜欢自己,他又未曾表明心意,自己只管不知,他应该也不至于拿这样私密的话对着外人说,真要是那样,他的品性就有待商榷了。

  遇事万莫慌张。

  元娘在心头告诫自己,本来没事,兴许一慌就真的出事了。

  她稍稍捋了捋心绪,再抬首时,已经恢复如常,看着和平日没什么差别,一样的笑靥如花,笑得也很热切。因为来者是客嘛,她笑也是正常的,不管对谁都是如此。

  几乎是元娘一回头,魏观就注意到了,她一笑,他亦回以和煦浅笑,眸光明亮,颇有些心照不宣的隐秘感。

  偏二人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并未有任何逾矩,任谁都不曾察觉,这种隐秘的欢喜,要更浓烈些,像阴凉处攀起的藤蔓,一点点往心上爬,在心间结出欢喜。

  元娘很快就回过头,低头捧着碗,看似继续吃,却没什么动作,只是悄悄弯起眉。

  而王婆婆已经热切的迎上去了,她一早就想请魏观去外头正店吃顿饭,谢谢人家当初帮忙,要不是有他,店里当时太忙,如果有人闹起来,就元娘和岑娘子和万贯三个人,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只是,一直都没能遇上。

  她也问过犀郎,知道魏观并不在章豫学塾进学,偶尔前来拜访,见一见故人而已,所以就一直没能请到。

  至于魏观来的这几回,恰好都与王婆婆错过。她并不知晓,他近来到过店里。

  没想到今日竟然这么巧,她忙招呼魏观一并坐下。店里空的桌椅多,请他到孙令耀和犀郎那桌坐下,王婆婆还喊万贯去拿碗筷。

  对,还有俞明德,也被王婆婆一并喊着坐下。

  比起魏观,其实俞明德来得要更常一些,王婆婆平日对他也是很客气的,从不会给脸色。

  但是今日二人一块前来,王婆婆瞧着,似乎与魏观说话声要热切一点。但也只是感觉,明面上挑不出差错,她招待魏观坐下,也一并问了句俞明德,“你可曾吃了?不若在婆婆这用午食,今儿人多,热闹呢。”

  俞明德很认真的拒了,“多谢王婆婆好意,我在家中已用过饭,就不劳烦了。”

  “哦。”王婆婆的语气淡了些,但面上还是笑着的,“那就再吃一些。”

  她接着又问了魏观。

  魏观起身一揖,清俊的面容噙着温文笑意,宽大的袖口使得他看起来身形飘逸,多了点名士风流的意蕴,“多谢您美意,我就却之不恭了。您家的酒糟吃食当真做的极好,我母亲用过后,念念不忘,我前来买了数次,可惜都未能遇上您。”

  纵然是老谋深算如王婆婆,也是个凡人,对人的赞颂,尤其对方是一个看着就似君子的俊美郎君,怎么都会觉得舒畅,顿时开颜。

  “那今日正好,我亲自做了,你带回去,先前得亏有你在店里帮忙,一直都未能谢一谢。”

  “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倒是您,回回来都对我照付有加。”魏观温声应答,大方从容,即便是对着一位上了年岁老妪,依然态度温和,游刃有余。

  出门游历几年,还是有许多用处的。

  元娘在桌前,看似认真用饭,还时不时和人点头应声,实则在偷偷听魏观那边的谈话,听得她十分满意,暗自欢喜。

  她深谙阿奶的脾性,太圆滑的不喜欢,太木讷的不喜欢,平庸的也不喜欢。魏观不卑不怯,不见轻浮,言语有条理,不管对谁都应对自如,这样性子,必定会受阿奶喜爱。

  元娘挑中魏观,若阿奶也能喜欢,自然是再好不过。

  她放下了心,而岑娘子也给元娘夹了新鲜的鱼,示意她吃。

  一切都和乐不宜,大家都在说笑吃东西。当然,也是有显眼人的,譬如孙令耀,他用饭过于认真,没一会儿就把碗里的吃完了,并且他们桌上的馒头也分完了。

  未能填饱肚子的他,正可怜巴巴的对着陈括苍问,“还有吃的吗?”

  陈括苍无奈,正准备起身去帮他再拿两个馒头,魏观将自己碗里的递向孙令耀,并且温声解释,“我还未动过。”

  孙令耀感动不已,他早不是之前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孙郎君了,贫穷能治好他所有的挑剔。

  尤其是,即便今日休沐,括苍还是寅时就把他喊起打五禽戏,并且读书,和往日上学堂并无任何差别。不,不对,还是有差的。

  括苍说,也不能整日沉迷读书,如此一来就是死读书,长此以往身子熬坏了,人也变得愚钝。

  于是……

  背过书,写过文章,陈括苍带着他从家门前一路小跑,绕过马行街直至跑到南熏门,再跑回来,几乎绕了半个汴京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7页  当前第9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3/13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汴京市井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