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汴京市井日常_分节阅读_第98节
小说作者:东边小耳朵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59 KB   上传时间:2025-07-09 12:18:52

  “自是因着今上贤德,群臣推崇,而岳王生性莽直,沉迷女色,叫先皇厌弃。”

  王婆婆说着,便是一顿,“但……”

  她神情微凝,颇为严肃,令人瞧不清她眼里所思。

  “但什么?”元娘才不管那许多,这是她亲阿奶,才不必遮遮掩掩,好奇直接问就是了。

  “少数勋贵皇亲才知晓其中有异,岳王的生母不祥,只怕才是关键。”王婆婆缓声道,她盯着仪仗的眼神锐利而深长,似有所*思。

  这里头的辛密可多了,就没必要和元娘一一道来。

  当初,甚至是宫闱禁事,不许人谈论。

  如今倒是能为所欲为,随意说了,不过,知道当年事的人,应该也死的死,老的老,大多不在人世了。

  元娘没想到看似威风凛凛的亲王,背后也能有这般隐情,真叫人唏嘘不已。但她转头看到浩浩荡荡的仪仗队,如人偶一般面色严峻,板脸随行的侍从,迅速将这个念头打消。

  那是皇天贵胄,再如何也不是区区一介平民能叹惋的,他随意的一件依规制的器具都够普通三口之家的百姓吃喝嚼用一生。

  元娘把帘子放下,重新坐好。

  而等岳王的仪驾过后,拥挤的长龙总算继续慢吞吞的挪动了。

  过了小半个时辰,她们的轿子才到了金明池附近。

  算起来,与靠脚走相差不大。但的确要轻省一些,她们没那么累,尤其是像万贯,还提了一大笼食盒,真用走的,只怕回去以后,胳膊也别要了。

  元娘没带什么,她和徐承儿商量好了,正巧徐承儿家里有舅父做的蜈蚣风筝,干脆就带来了。

  这是去年端午前,徐承儿舅父带着学生到郊外亲手做出来的,图一个驱邪消灾的寓意。就是委实有些丑了,而且端午那么热,谁家小娘子想出去放风筝,黏腻腻一身汗。

  不过,现下的时节则正好。

  元娘还和徐承儿剖析过,正值春日,旁人的风筝定然都是什么雀啊燕啊,花贼蜜官一类,到时候她们的蜈蚣一升天,莫说多惹眼了!

  当然,最关键的是再买还要花钱。

  元娘和徐承儿这些时日没少花钱,像之前去樊楼,可把元娘多年积攒的铜钱都给挥霍干净了,如今才堪堪重新开始攒钱呢,哪舍得乱花。

  两人一合计,就这样干了。

  两家人是一块出来的,徐家原本全家都要来,连徐承儿的叔父婶母一家,但徐家阿翁嫌小儿子爱惹事,动不动就计较这个念叨那个,必定要和老大家的吵起来,干脆直接把那一家人给赶到琼林苑去了。

  哼,谁都别想扰了他老人家的垂钓。

  徐家阿翁一下轿子,拦也拦不住,带着他鱼篓和鱼竿就冲向北面,往金明池的后门走,那里芳草萋萋,人少,正宜垂钓。

  为了今日能尽情垂钓,徐家阿翁还特意去池苑所买牌子了,是一个允许垂钓的牌子,买了以后,就能尽情垂钓,不会被人赶走。

  别看花了钱的,但金明池分属皇家,平日里压根不让人进,池子里的鱼肥美硕大,一年就见那么一回饵,几乎都不大聪明,鱼钩往下一抛,成群的鱼儿摆着尾巴朝前挤。轻轻松松就能钓到许多,无怪乎徐家阿翁会喜欢。

  汴京人多,爱垂钓的人也多,大大小小的池子溪湖,要么被人钓得鱼迹罕至,要么就成精了,任你如何稳坐垂钓,鱼儿就是不上钩,或是把鱼饵咬了,却完好无损悄悄游走。

  每每带着个空鱼篓回去,徐家阿翁都要气得跳脚,好好一副慈祥面貌都能阴沉下来,就是路边来条狗对着他不晃尾巴,他都要停下来和狗对骂半日。

  等徐承儿和元娘汇合站一块的时候,徐家阿翁早没影了。

  徐承儿摇摇头,撇嘴,不解道:“垂钓有那么勾人吗?”

  元娘哪知道呢,不过……

  “人人皆有喜好吧,徐阿翁一生除了行医,也只剩下垂钓和钻研吃食两件事。”

  元娘稍稍讲了句,很快又挽起徐承儿的手,“我们快去寻个好地方放风筝,一会儿宽敞地都被人占了。”

  身后的王婆婆和岑、廖娘子看着活泼好动的年轻小娘子都笑了,也不拘着她们,横竖她们两个人凑在一块是有伴的,又不曾落单,身后还跟着婢女。

  别说小娘子爱俏,就是她们这些娘子老妪也了春色都爱得很,也得自己踏踏春,见见美景,舒缓心神。

  但免不得还是要叮嘱几句。

  “往人多的地走,别去人少的。”这话一说完,望望乌泱泱一片的人头,王婆婆顿了顿,改口道:“手牵紧些,别叫人给挤散了。”

  惠娘子也高声喊道:“大娘,牵着你陈妹妹的手,多照顾她!”

  毕竟在外头,不好大声叫闺名。

  徐承儿点头应了,怕阿娘没看到念叨自己,又扯着嗓子回道:“知道了知道了。”

  说完,她就牵着元娘往临水殿后头跑。

  她们穿着遮鞋面的长裙,至腿边的长褙子,跑起来时,裙摆翻飞,褙子跟着晃动,如振翅的花贼,美丽动人。

  万贯和徐承儿家的婢女茯苓在后面追着,还好追上了。

  但在几个长辈眼里,却是几人一溜烟就不见,不禁摇头感慨年纪小体力就是好。

  她们走的要慢许多,朝左右看着笑着,时不时停一停,追忆往昔。

  譬如在经过金明池东岸,看着沿途扎下的彩棚时,连王婆婆都不由得露出松惬笑容,“我年轻时就跟着家里人在这看过水军争标。”

  “我也是。”

  “我也是。”

  “我也是。”

  三道声音同时应下,是岑、廖、惠三位娘子,互相对望一眼,先是愣,旋即都哈哈笑起来。

  真论起来,她们年纪相仿,年轻时又都在汴京,说不准还看过同一场水军争夺锦标的表演呢,只是人多又不识得,擦肩而过了。

  三人身世不同,所嫁之人身份地位各异,没成想人到中年,却成了好友。

  倒是把王婆婆给显突兀了,她平时似老树皮般枯着的面皮,今日也松开了,玩笑道:“和你们几个凑一块,我这老妇又成了讨人嫌的长辈了,要觉得不松快,撇下我自去散散也好,免得不自在。”

  她这话的意思,是自己看她们三人,就如同岑娘子她们看元娘和承儿,一拨人看一拨人是晚辈。

  不管多大了,做了阿娘还是阿奶,都是会说会笑会顽皮的人。

  总不可能上了年纪,人就成了庙里的塑像,自此就严肃爱管教人了吧?

  王婆婆心态宽和,三个娘子都跟着直笑,就连最内秀的岑娘子也是抿着唇轻轻弯眉。

  惠娘子爽利,直接道:“那可不成,把您丢这,我们不是得被人家戳脊梁骨吗?再说了,和您一块出来,欢喜着呢,哪个敢嫌弃,我帮着您骂她!”

  廖娘子会来事,“您年轻着呢,外人一看,和我们都是一辈的。”

  她们说话妙语连珠,可把王婆婆逗得险些笑岔气,手指点着她直晃,“你、你们哟,就臊我老婆子吧。”

  行人熙攘,彩棚、帐幕里坐了不少人,也有些是下人在忙碌布置,王婆婆打边上经过,望了眼波光粼粼的池水面,还有不少从眼前走过的俊朗后生,生出感慨,“也不知道今日能不能见着水军夺标的教习演练。”

  他们为了过些时日御驾亲临,水军与侍从、妓子乐师,几乎每日都要练习那日会有的仪式流程。

  但何时开始,却没有规定的时候。有时,你走了,他们才开始练习,有时迟迟不走,也未必能等到。

  王婆婆看着被朝阳照着如铺满金箔的池面,人惬意了些,说话也更随意,“若见不着,未免可惜了些,年年都能在水军里瞧见些俊朗面容,也不知今年会否有人因面貌出众,而被官家恩赏。”

  这可是个出头的好时机。

  只要表现出色,生得再好些,能被注意到,说不准就脱颖而出,被官家看中擢升了呢?往年也是有先例的。

  王婆婆年轻时就见过一遭,当时的兵士许多是打过仗的,那眼神气势,唬人得很,各个中气十足,可比如今的要惹眼许多。

  王婆婆一开头说这个,恰好三位娘子的夫婿要么不在近前,要么被关押,要么已经亡故多年,说起来倒是不必顾忌。

  惠娘子看了眼左右,捂着嘴边笑边说,“可不就是,当初我还未出嫁时,和家里人大早赶着进金明池,就是为了看水军,有好些俊朗的男儿呢,身形魁梧,面貌又佳。”

  廖娘子见状,也不藏着掖着了,大胆透了底,“我当年就瞧中了一个,还央着我娘去打探哩。”

  “然后呢?”惠娘子没什么顾忌,好奇什么就直接问。

  边上,岑娘子和王婆婆没说话,但人也凑近了,显然也想听后续。

  廖娘子这么多年过去,官人待她也不错,早该释怀了,她自己也这么觉得,但仍旧不自觉语气忿忿,“他长得太好,去他家的媒人险些把门槛踏破了,哪轮得到我。”

  这话里话外,听着酸溜溜的,明显还在气呢。

  “说是被一户做官的人家看中,招进门做婿了,也不知道如何了。”廖娘子幽幽叹道。

  一直安静听着的岑娘子,拿帕子轻拭脸侧,微微动了眉。经过廖娘子一提,她也有了印象,那年水军里的确有个生得极为俊俏的,连她都没忍住多瞧了几眼。

  当时,家里的几个姐妹,在回去以后,也谈论了好几日。

  岑娘子是极为克己慎行的性子,都免不得在夜里入睡前想了想,若是自己来日的夫婿也能生得那般俊俏神武该多好?

  然而,上天眷顾,她夫婿丰神俊朗,更甚那位军士。

  见了她夫婿后,再看任何男子,都心无波澜。

  论容貌,论学识,论品行,岑娘子至今都未曾见过能胜过她家官人的。

  他样样都好,唯独一样,寿命不长。

  但也尽够了,能得一个知心人,岑娘子帕子下的唇轻轻弯着,眉眼尽是缱绻。

  春光正好,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连随意一阵风卷起人的额间碎发,都轻柔绵绵,像是情人呢喃。

  *

  几位娘子在追忆往昔,而元娘她们则正在追逐来日。

  好不容易来了仙桥,也不必去寻,那位道士的摊前,已经排了很长的队,都是来算命的,男女老少皆有,不独是问姻缘的小娘子。

  不过,算命准不准不知道,这道士颇会选地方。

  仙桥是三个虹桥构成的,正中拱起的那个虹桥被称作骆驼虹,尤其是朱漆栏楯,远远瞧去就像是飞虹,那道士在那摆摊,可不就真是天上仙人之姿了吗?

  就意头来说,的确不凡。

  元娘陪着徐承儿在后头排着,但稀奇得很,这队伍有时走得很快,有时又很慢,元娘没忍住凑近徐承儿,纳闷道:“难不成有人的命顺,不必多提,有人要解的灾厄多,被留得长了些?”

  徐承儿显见是早有准备,打听得一清二楚,“那是位真神仙,也不是人人都有缘分算命的,摊子前有个签筒,抽到红签的算命,黑签的便是没有缘分,而且卦金随意,你想给多少给多少。”

  这倒是有意思,真像是有几分本事。

  反正,叫元娘看来,一味揽财的大多是骗子。看起来不敛财的呢,是不是骗子不知道,好歹能少骗些钱。

  她们到的已经算早了,可还是排了许多才到,全面只剩十余人,元娘也得以看清那位道士的真面目。这一看,吓了一跳,元娘的记性不错,她又盯着瞧了会儿,确确实实见过,正是几年前在瓦子里见过的老道士,当时对她说了顿似是而非的话。

  若是旁人她兴许无所谓见与不见,但若是这位老道士,必定要问个清楚。

  她不似方才随意安然的态度,时不时探头去瞧,站也站不安稳,心急如焚之下,时辰过得慢多了。

  终于,轮到了她和徐承儿。

  徐承儿先去抽的签筒,签头一点红,她惊呼一声,欣喜不已,又把签筒递给元娘,想让元娘也快些抽上,却被老道士制止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7页  当前第9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8/13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汴京市井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