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了,她只是不想,又毁灭一次太阳。
第36章
这一天有些尴尬。
贺兰澈狂追长乐,一直撵到旧庙门口时,都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
一路几乎暴走,直到她突然停下,好像情绪平定很多,再次向他重申:“我想,你我还是有些界限为好。我是医师,你是病人家属,如此而已。今后,你叫我职位,我称你尊名。”
便再无二话。
进庙门,前院后院的病患都醒来不少,其余医师正手拿药膏上今日第一轮药。
她们看见长乐小师妹风风火火,前脚回到后院给重症者号脉,后脚就是昭天楼的贺兰公子,急火焚心地跟着她。
二人就这么招摇地从外面一起回来,看起来像是彻夜未归?
啧啧,昨天傍晚还被杨药师当众打趣、盖过戳。
于是,凉棚底下窸窸窣窣议论的的声音就没停过。
“何时出去的?”苡蓉师姐佯装捣药。
“听说之前他就勾搭小师妹……”杜仲师兄咬碎尾音。
长乐从病患床板堆里忽然直起腰,传来的走路声让所有人默契噤声,只剩药炉煨火还在心虚咕嘟。
正在拆药材包的白芷师姐立刻用油皮纸掩嘴,随后故作镇定,将纸沿着皱纹叠起来。
直到长乐重新换了个病人又切起脉搏,聚精会神,这些人才又重新聚拢,鼻尖几乎碰在一起。
“好好做事。”
是芜华师姐走了过来,将他们驱散。
“大师姐,她……她们是不是?嗯?有什么了?”
芜华向来带头不喜欢长乐的,众人都晓得。偏偏除了辛夷师兄以外,就她和小师妹轮岗搭伴最多,一定知道不少隐私。
“住嘴。”
芜华大师姐再发话,这事儿就消停了。
长乐虽然向来讨嫌,但确实有张惊为天人的脸蛋,就算有什么,那也是这昭天楼公子,见色起意,蓄意勾引。
*
贺兰澈这会儿失落极了,明明正是煦风和畅之时,她突然变脸,他真想不通!
挡箭牌二哥不在,他待在医师群中尴尬无比,好在后院破墙外湖边传来的箫声把他救了。
他急忙奔出去,只见杨药师换了一身新的装束——虽然站在湖岸草泊之中,还像颗圆萝卜,但至少是一颗救命萝卜。
走近了,贺兰澈与他并肩,不说话,眼神只空落落地望着湖面远山。
一曲箫毕,杨药师道:“我这首《渔樵望》你觉着如何?”
贺兰澈点点头。
“我——”杨药师指着自己鼻子,“快七十的人啦!年纪长你如此多的老头吹曲给你听,你不夸两句?”
“听得出青山碧水畔,前辈自得其乐,豁达、悠闲之意。可惜晚辈家学工于数理,我不通琴韵,听不出更多。”贺兰澈小声叹息。
“唉,这世间果真知音难觅呀。”
杨药师踮着脚尖才凑到贺兰澈耳边,模样有些欠。
“小子,又被拒绝了吧!”
贺兰澈眸色暗淡,眼帘低垂,怅然若失。
“罢了,罢了,我再吹首应景的给你听。”
那曲调陡然升高,前段旋律欢喜明快,如有春风拂花海。
待到中段时,又激昂有力,谬算汲营笑狂风。
后段,箫声低沉肃穆,似能见一人,独引驼铃手揽沙。
最后一段,如泣如诉,吹了好半晌,似叹坟头衰草掩白骨。
“你们天水之地的古曲,我就只会这四段。怎样,吹得还原么?”
确实是乡音,贺兰澈道:“我随伯伯、父亲,住在邺城多年,偶尔年节回来一趟,倒也不常听。”
明明是杨药师提起的话题,他却又没接下去,陡然转了话锋,意图不明:“长乐这孩子,向来如此,她刚到谷中时,我已去京师任职,不常在。回来时,我那师兄——”
杨药师仍不习惯称那位比他小了数十岁的药王为师兄,但依照齿序,自己确实是师弟。
“我们那小药王,执意要收她为养女,也不知是中了什么邪。”
“长乐在药王谷中多年,不待见她、排挤她的人,嗐,什么样的都有。我承认她性子坏了些、怪了些、邪性了些,可我从未见过她做恶毒之事,说狂悖之语。她不合群,遇到是非冤屈,不面对,不处理,甚至不在乎……”
杨药师似乎意识到,能形容长乐脾性的都不算好词,要找些好词,临时也想不出。他顿了一顿,空气十分安静,那身着蓝衣之人还在失落。
“哎……我老啦,记忆也不好了,刚刚说到哪里来着?对,长乐这孩子,应当小时候有什么缺憾,将来还会影响她余生,你又是个痴傻、执着的孩子,既如此,受她些挫折就是日常,你日常要做好这样的准备。”
贺兰澈与杨药师的接触还是太少,缺乏战斗经验。此刻他隐约觉得有哪里不对,但依旧愿意相信,药师在以过来人的经验,对他说些金玉良言。
“你想,你是陪兄长来看病的,治好了,终究要回邺城,对不对?长乐这孩子,在晋国土生土长,将来要继承药王衣钵,定然不会随你离开故土。这就是她不肯答应你的根源所在——”
说到此处,杨药师又顿一顿,观察贺兰澈的反应。
“我也……”
杨药师立刻打断他话头,“唉!这就是了,你不会回来,她亦不会随你而去,说到底,这是场‘跨国’之恋,我看你呀,还是趁早消灭此心吧!”
杨药师虽如此说,始终眨着双精光闪闪的小绿豆眼,歪头瞧贺兰澈。
“我也没说过,我此生都要待在邺城!”
“哦?”
“我——”
此时贺兰澈想起他的结义兄长们,想起从小在邺城生根,城中那座住习惯了的府邸,又有些犹豫。
但再想到长乐,他还是朗声坚决道:“总之,我想过的,既已决意此生非她不可,只要她开口,无论她想去哪里,我都愿意伴她左右。”
“当真?”杨药师收回头,心内算盘敲得噼啪作响,“大偃师,你生得一表人才,当很受女子欢迎!我听说,那邺城主要将幺女许给你,你家本就受重用,若再迎娶那邺城贵女,今后更加前途无量。其兄又与你结拜之义,你当真舍得为了长乐,舍弃兄弟相扶的情谊?”
“前辈不知,我一开始就拒绝了邺王许婚,幸而王上并不为难,义兄们能理解,家父也支持。”
“我与我二位义兄,虽说是莫逆之交,生死与共,但兄弟义气,到底与我想和她形影不离的感情不一样。”
“更何况,昭天楼……”贺兰澈有些顾虑,还是说出:“昭天楼,我大姑母,甚至祖父,近年都有意诏水、木二象门回家,只是二伯尚在考虑,将来未可知。”
有他这话,杨药师便放心多了。
“不怕前辈笑话,”贺兰澈还是那番模样,此时难过,仍坦诚明白,剖开心扉:“我知道,你们在人后多有耻笑我对她的痴心,可我只觉得,今生,若不能时刻伴她左右,就好像了无趣意,没有什么盼头。”
“我第一次见她,惊鸿一眼,就已经想好了。”
“人活一世,无非活一些瞬间,跟随本心,每天不后悔,不遗憾就好。”
说到这,贺兰澈又小声呢喃,似乎是在告诉自己:“是啊,她由她,我由我,我不强求,无论将来是各种结果,我不后悔。”
嗐——
听不下去了,他这症状,很难治。
杨药师望着远处,只影向雌鹭而去的雄鹭,眼眶微润,似乎也想到许多年轻时的往事,最后感叹一声:“甚好,既如此,祝你们成*功吧。”
他回去了,留贺兰澈一个人立于湖畔。只可惜他们不知道,那两只鹭都是公的。
*
鹤州府,提刑司。
转眼今日已是暮色沉沉,残阳余晖艰难透过窗棂,洒满了议事厅的内青砖,满室压抑与紧张。
“乌大人,赵大人,下官已知错……”
眼前跪了一地的人。
鹤州知州宋大人、上双郡太守陈大人,及医署令长史,擦汗的擦汗,磕头的磕头。
方才,五镜司照傲门照戒使,名为赵鉴锋的正三品长官,“啪”一声将手中密信狠狠砸在陈太守头上,双手一锤,内力震得案上笔墨砚台一阵乱颤。
赵鉴锋怒目圆睁,脸上的虬髯因愤怒而微微抖动,声如洪钟:“中!恁真中!”
“傲慢嘞很!狂悖嘞很!恁们到底是咋弄嘞事儿呀?”
厅下一众平日耀武扬威的州府级“大官”,在照戒使面前也只能脸色惨白,双腿发软,连直视都做不到。
“赵大人息怒,是卑职……疏忽大意,只听医署令报,料想这痘疫扩散还小,又、又有药王谷肯承了、承了……”
这陈太守说话底气愈发不足,最后细弱蚊蝇,已接近颤抖。
“承了麻烦,解了烦忧,对不对?陈大人、宋大人们,便有时间多些休息。”
另一位照戒使——乌席雪大人,站在窗棂畔,手握一卷册。她长身玉立,眉心紧皱,一口纯正京腔,话出他们不敢吐露的心声。
赵鉴锋闻声闭目,强熄怒火,重新拿出五镜司照戒使的风范。
乌席雪:“即便邺城季氏一家,都在亲近药王谷,欲插手我朝民生苦疾,你们也敢掉以轻心,不忙着上报,给足机会,待其徐徐图之。”
“乌、乌大人,明鉴!下官真的不知情!否则绝不敢……”
五镜司之名,照戒使的雷霆手段,朝野无人不知,何况今日来了两位三品照戒使!皆穿着正制官服,持了照戒令问罪,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了。
五镜司五门照戒使,往往各司其职,一般问罪,亲自能来一个就了不得了,更何况来了俩。
这样尊贵的待遇,寻常罪官是享受不起的。
照傲门的赵大人来问的是“疏忽渎职”之罪。照疑门的乌大人,则问的是“通敌叛国”之嫌。
宋知州已经不确定乌纱帽能否保住,陈太守只想许愿判个流放,医署令长史想不到更多,头压得极低,就没抬起来过。
“还不止这些,本官且问你们,当日程不思程大人——在济世堂前要人,他与季长公子龃龉,目击官卫都有谁在?”
宋知州颤抖地瞧了一眼陈太守,太守视死如归,将那日值守的唯一官卫叫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