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方哲点了头,明年春闱他就是去攒攒见识的,接下来的半年多他不打算那么拼了,至少让自己这紧绷的脑子稍微放松一下。
“欸,你们说今年秋闱各地的情况怎么样?”谢霖闲聊道。
方哲:“不好说,不过淮州书院的萧锦肃几人应该没问题,他们的学识确实厉害,尤其是那个萧锦肃。”
凤绵听见他说起萧锦肃的名字,不由想到了当初东宫赏花宴上发生的事。
赏花宴那天之后,他就听说萧锦肃被他爹紧急送回淮州去了。
当时萧锦肃要给他送绢花的时候,他还没想到那个方面去,是谢循拦下了萧锦肃并在事后解释了一番,他才明白萧锦肃当时的意思。
如今想来,确实是他太迟钝了一些。
不过萧锦肃被谢循那么一吓,也不知道吓出心里阴影了没有。
凤绵倒没有要为难萧锦肃的意思,就是觉得当时的事还挺乌龙的,如果他脑子灵活一点,当场拒绝了萧锦肃,或许就没有谢循吓萧锦肃的事了,但愿萧锦肃没有受到影响,这次秋闱也能发挥出色吧。
凤绵从小见证他爹科举的不易,深知道读书人的不容易,所以不希望萧锦肃因为这一点小事受到影响。
过了一阵子,各地秋闱的结果也陆陆续续传到了京城。
凤绵也就听说萧锦肃成了淮州府解元的事,觉得萧锦肃在读书上还是蛮厉害的,至此也算是放下了一桩心事,之后就没再去多打听了。
因为这会儿已经到了金秋十月了,同时也是谢循正式登基为帝的大喜之时。
新帝登基是大事,钦天监早算好了吉日,礼部前前后后筹备那么长时间,就是为了这一日。
登基大典前两天,京城上下因为先帝驾崩而沉寂的气氛就一扫而空了,街头巷尾都迎来了新的气象,整个京城被妆点一新。
登基大典前,谢循需率领百官先前往天坛祭天和太庙祭祖。
祭天是为了向天神表达敬意和感恩之情,并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皇位稳固。祭祖是为了追思祖宗的功绩,告知祖先皇位的传承,祈求祖先的保佑和指引,以确保大明王朝的繁荣昌盛和延续传承。
林林总总忙下来,还只是完成了一部分的仪式。
接下来还有更隆重的登基仪式。
这日一大早,京城就沸腾了起来,到处都能感受到热闹的气氛。
林府也在天未亮前就开始准备了。
凤绵穿戴一新,一会儿他要跟着林清弦一起出门,去见证谢循的登基仪式。
今日一天注定是不平凡的,凤绵作为旁观者,光是跟着不停转场就已经忙得头晕眼花了,他实在不敢想象站在百官前头的谢循要顶着多大的压力去完成这一系列的仪式还不能出错。
这会儿他们正站在奉天殿前,算是这场隆重的登基仪式的最后一个重要步骤了。
此刻的奉天殿早已成为整个宫廷最为庄严肃穆的场所,正中央的御座彰显着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御座前台阶下,云盘香炉,青烟袅袅升腾,殿内立柱上的盘龙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飞而起。
钟鼓齐鸣,音乐悠扬。
随着司仪一声声唱号,身着朝服的百官整齐排列在大殿之下,向谢循行三跪九叩之礼,高呼万岁。
凤绵抬头看见了谢循,身着帝王衮服的谢循站在了所有人最前面,神情严肃,威仪深重。
当凤绵在人群中看向谢循的时候,谢循的目光也精准地捕捉到了他的存在。
两人隔着人群对望着,谢循脸上浮现出了一抹笑意,似乎在安慰他不要紧张。
庄严威仪的距离感从谢循的身上离去,面对凤绵的谢循依旧是他所熟悉的谢循。
“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
随着百官的起身,这场隆重登基仪式的最后一个步骤算是顺利完成,接下来的就是谢循登上御座,颁布即位诏书,宣布大赦天下,同时宣布新的政策和施政纲领等等林林总总的事宜。
对于大周朝的百姓来说,这也意味着大周开启了新帝的时代。
·
第372章 章被发现了(2更)
登基当晚。
原本属于帝王的寝殿,从太极殿转移到了太清殿,离勤政殿略远一些,胜在清静。
太清殿的外殿庄重肃穆,彰显了帝王的威仪,内殿却是另一番洞天。
这里和谢循在东宫的寝殿别无二致,之所以说它别无二致,是因为这里头属于凤绵的那些东西也都被仔细搬过来了,还都一一放回了原本寝殿的位置,甚至会让人误认为是原本东宫寝殿的地步。
帝王寝殿周围密布着原东宫属卫,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深夜的寝宫内外没有宫人,有的只是内殿的两个人。
年轻的帝王站在桌案前,头上的帝王旒冕早已取下,放在一旁。庄重的帝王衮衣依旧穿在他的身上,他却俯着身,一手搂着怀中人的腰,一手托着怀中的人后脑勺,急切地吻着。
坐在桌案上的凤绵几乎被身前高大的身影完全笼罩,被亲得直喘气。
过了一会儿,他觉得不好呼吸了,才荡起双脚踢着谢循。
谢循这才不情不愿地松开了怀抱,脸上浓重的神色被黑暗遮掩着,时不时还要亲一下凤绵的唇角,像是一只不愿意离开主人的大狗狗,粘人得很。
凤绵好不容易喘匀了气,推推他道:“好热了。”
“乖宝,再亲一会儿。”谢循依依不舍。
凤绵微微埋怨道:“我都出汗了。”
谢循喉结滚动着,咽了一句到嘴边的“那我帮你把外衣脱了”,如果这句话说出来了,很多事就会变了样,他并不想在这个时候吓到凤绵。
凤绵现在喜欢亲亲,只是因为他没有更过激的举动,他不能保证如果继续发展不会把凤绵吓跑,一步一步来才是最合适的。
所以谢循忍住了自己汹涌的情绪,将凤绵松开。
凤绵松口气,抬手扯松了衣襟,今日为了参加登基大典,穿得都是隆重的礼服,看是好看,就是太厚了,就算这会儿已经是十月了,也还是让人觉得热。
“你为什么不十一月登基呢,那时候就没这么热了。”
“怪我。”
谢循也热,只不过他不是因为穿得多而热,是因为凤绵在怀里而热。
他看着凤绵扯松的衣襟,黑暗中的眼神精光闪闪的,为了不吓到凤绵,选择转身去点亮了内殿的烛火,烛光亮起,驱散了些许室内让人心思浮动的气氛。
凤绵想要去开窗,被谢循阻止了。
“夜里还是凉的,一会儿寒风吹进来,你这满身汗就要着凉了。”
“……”
谢循寻来帕子,帮凤绵擦干了汗水,又拿来扇子帮他轻轻扇了会儿风。
凤绵这才渐渐冷静下来。
“你不热吗?”凤绵看谢循还穿着帝王衮衣,刚刚亲他的时候,腰带上的宝石都搁疼他的膝盖了。
“热。”谢循老实道。
“那你快去换一身衣裳。”凤绵推了他一下。
谢循却没动:“没事儿,这点热对我来说不算什么。”
他知道今晚不可能留凤绵过夜,以前住东宫的时候还可以随心所欲,如今他成了皇帝却是不能了,外头无数双眼睛盯着太清殿,在一切尚未尘埃落定前,他不能让凤绵被人揣测、指摘。
他不想此刻去洗漱更衣,也是因为离开一会儿就少一刻陪着凤绵的时间。
他在凤绵腰上挂上了一块令牌。
“这是什么?”
“这是你随时可以入宫的令牌,没人敢拦你。”
凤绵眼睛一亮,他还没见过这样的令牌呢,不由稀罕地翻看了一会儿。
“有了这个,你要多进宫来。”
“好。”
谢循看了他一会儿,还是忍不住又抱住他,叮嘱道:“乖宝,你在宫外不能乐不思蜀,要记得我在宫里等着你。”
乐不思蜀是这样用的吗?
凤绵很想提醒谢循,宫外的林府才是他的家,但看谢循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就不跟谢循计较了。
“我知道了,你也可以出宫来找我嘛。”
“嗯。”
谢循搂着凤绵,神色不明地嗯了一声,他现在是皇帝,再不能像以前那样自由自在了,就算想要去找凤绵,也要做好完全安排才行。
成为帝王是他能保护凤绵保护家人的必要条件,可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成了束缚他的东西。
·
太清宫外面的宫道上走来一队人,两名宫娥执着宫灯开路。
守在太清宫门口的侍卫看见来人,赶紧行礼:“给太后请安。”
来人正是沈嘉言,她的儿子谢循从太孙变成了皇帝,她这个当母亲的自然也成了太后。
宫中的生活枯燥无聊,沈嘉言并不喜欢住在宫里当这个太后,所以还是选择和如今也成为太上皇的谢麟启一起住在京郊的皇家园林里,只不过今日是登基大典,忙活了一天了,一家人都累得慌,也就没有来回折腾,暂时住在宫里,这会儿过来是想起一件事要和谢循商量。
“皇上呢?”
“回太后,皇上正在寝宫休息。”
“本宫有事找皇上商量,你让开吧。”
“这……”
“怎么,本宫过来也要通传?”
守在太清宫前的侍卫自然不敢再多说什么,给沈嘉言让开了路。
沈嘉言进了太清宫,才发现这里头安安静静的,尤其是寝殿周围,竟不见半个宫人身影。直觉情况不对劲的沈嘉言,抬手阻止了身后人的跟随,也阻止了寝殿前头武思等人的行礼。
武思等人:“……”
一想到凤绵就在寝宫里头,他们就觉得头皮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