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离拆开了这封写给来客的信,信件内容并不复杂,可简单概括为——抱歉了来客,我已经出去远航。
感觉自己为了这次见面又是梳妆打扮,又是各种心建设,仿佛全都准备了个寂寞。
坏消息,自己没有见到对方。
不知道算不算好消息的消息,如果这是三顾茅庐的那个茅庐,刘备要是今天来,可能也没有办法来见到他了。
陆离:没事哒,没事哒,三顾茅庐嘛,这才第一次呢。
陆离将自己写好的拜帖顺着弹出信封的缝隙试探着送了进去,又是一声“咔哒”,陆离的拜帖似乎被吞进去了一般。
高级,真是高级,不愧是发明出木流牛马,还是木马流牛,又或者是木牛流马?的大发明家。
————————————————————
山上。
书童看着自家先生一大早就带着自己往山上跑,不同于以往的赏景、啸歌,今天的上山之行安静极了,好似生怕发出响动会被什么人听到一般。
书童:?
再联系一下昨天上大不睡觉硬是要熬夜做机关、写信,拒绝的非常充满重视与仪式感,书童的问号不由加一。
书童:??
以及明明可以将自己留下传达今天难以相见的情况,为什么非要搞出这么多辛苦来呢。
书童真心不解:???
虽然不太明白,但书童也没有质疑自家聪明的先生,别问,我家先生肯定自有一番道。
自有一番道的诸葛先生轻摇着他的羽扇,尽管书童不曾问什么,但对于诸葛亮而言,对方这般跟将疑问写在脸上也没啥区别,都是一览无余的一个状态。
为什么宁愿造机关也不留下书童呢?
可能是不想拿狐狸精来考验自家书童吧,诸葛亮心想。
真的将人留下的话,他实在担忧会出现如下场景——
他家书童一脸歉意的看着对方:“恕我不能告知卫尉,我家先生其实是为了躲你跑到山上去了。”
甚至可能还有手指一指:“我更不会告诉你,我家先生应该就在那边。”
想象结束,诸葛亮倒不是不相信自家童子的忠诚,他就是同样也很相信陆伯安的魅力而已。
人的名,树的影,不提对方过往的辉煌战绩,就说对方来到荆州之后,诸葛亮有几位友人来找他时说起对方,言语之中那股已经被魅惑的结果真的是遮都遮不住。
若只是与陆伯安结交一番,诸葛亮认为没什么不好。
但是陆伯安可不止是陆伯安,他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曹操。
他们这个世界的曹操没有出现屠城的作为,各种政策与命令中也能看出对百姓的重视,但是对于汉室的忠诚呢?
不说这个需要打一下问号的汉臣问题,就说曹操,诸葛亮心中莫名觉得那并非是自己想要选择的人。
种种思索之下,诸葛亮索性便避开了这一次的见面。
缘分未到,时机未到。
————————————————————
刘表听说陆离又恢复了之前那般,跑出去拜访野生贤才了,心里半点没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反而忍不住“咯噔”一下子,总感觉这好像是什么不太友好的变化。
反观极有可能被挖墙脚的刘备,他半点自己可能要被挖墙脚的感觉都没有,现在天想着要怎么让刘表答应自己回去跟关羽、张飞一同应敌。
最近刘表这里真的是越来越不能待了,州牧本人对待他的态度如何先不提,州牧的小舅子是越来越看他不顺眼了。
刘备不是一个畏惧对抗的人,但面对这种敌方拥有裁判吹偏哨的对抗,实在是让人太心累了。
刘备有预感,自己的坏运气怕是要再一次在荆州应验了。
有的天厌之人,前期几乎山里蹲啥也没干,结果出仕就是郡守,几次被陛下往洛阳调,被拒绝过都依旧继续调。来到洛阳之后没多久便成为了天子宠臣,要地位有地位、要权力有权力,要待遇还有待遇。
哪怕知遇之君盛年崩逝,自己找的潜力股也很快就兑现了潜力,他再次成为了要地位有地位,要权力有权力,要待遇还有待遇的三有人员。
反观某些天命之子,过得那叫一个颠沛流离,黄巾之乱认认真真杀敌,最后得到的回报远远小于自己的功绩不说,不过是一个县官都没能当的多么长久。
后面世道乱了之后,那几乎是跟一个完蛋一个,好不容易没有完蛋的那个,人家不收他。
现在虽然也小有名声,但是要地位没地位,要权力没权力,要待遇也没待遇,妥妥的三无人员。
这般想着的刘备,遇到了刚刚从友人家里离开的水镜先生。
司马徽早就知晓刘备了,而刘备原本是不认识对方的,不过随着陆离跟对方一起拜访各种刘表认定的“野生贤才”,他就是想不知道也难。
刘备:“水镜先生。”
司马徽:“刘将军。”
两人也没有说什么特别的话,却莫名有点一拍即合的就一起来到了司马徽的住处。
司马徽:“我观玄德面带忧色,可是为如今之荆州而忧心?”
刘备叹息:“是也不是。”
“我忧心荆州前路不明,也忧心自己无枝可依。”
司马徽笑而不语,他知道刘备这话不真,良禽择木而栖,可刘备是木而非良禽,他忧心的怕不是他的无枝可依,而是他与荆州同样的前路不明吧。
历史上介绍诸葛亮的戏份本是属于徐庶的,徐庶倒也确实跟刘备提起过,但更加具体的介绍,因为如今对方跟关羽等人同在新野,倒是让司马徽承担了这个任务。
司马徽抚须道:“凡成大事者智不可少,玄德几番流离,非能力不足,亦非时运不济,而是少一谋主耳。”
谋士也是分很多种的,专注军事的,辅佐明公判断的,管后勤的,与各方外交的,还有统筹全局的,亦有为一切定下大纲规划的。
历史上,如诸葛亮那般与刘备有隆中对,告诉对方如今局势如何,他们应该如何做是这样的存在,给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朱升也是这般的人。
刘备知道司马徽说的一点问题都没有,但他惊讶于对方竟然会对自己说这个。
毕竟他原本以为对方已经被陆离忽悠到曹操那边去了,怎么现在看起来反而是……
刘备:“谋主何其难觅,备便知不足,又该如何弥补?”
找错误是一种本事,找到错误之后解决错误同样是一种本事。
不同于跟陆离认识了好长时间,还是因为对方已经从别人那里知晓了诸葛亮的存在,才稍稍提及了些许。
此刻面对刘备,司马徽却是一上来便开口进行了介绍。
也就是陆离不在这里,不然高低得对这种不同待遇表达自己的抗议。
要不说人家是天命之子呢,你瞧瞧,这待遇就是不一样昂。
第218章 不事二主
陆离很清楚,有些巧合实际上是刻意安排。
比如说自己“无意间”知晓了诸葛孔明这位贤才,又比如说对方“恰巧”在自己前来拜访的时候不在家中。
人家不想要见,你就算硬是要等下去,也不过是让对方也硬是不回来,甚至干脆直接换个地方。
陆离虽然不介意瓜到底是主动落到怀里来的还是强扭的,但对于这种强扭也扭不下来了的,他干脆利落的结束了第一次的茅庐打卡。
所以说年纪上来了就这点不好,他要是年轻上二十岁,哪怕是十岁,这个时候说不定都在对方茅屋外面打好地铺了。
诸葛亮倒是不知道自己如果面对的是年轻的陆离会遭遇什么,因为他实际需要应对的就是如今的陆离。
而真正体会过陆离死缠烂打能力的,也就一个郑玄而已。
在山上掐算着时间,太阳即将落下之前,诸葛亮带着书童回到了家中。
从机关的存放槽里取出了那封拜帖,按照字如其人的说法来看,那位陆侍中绝对是一位很美的美人了。
而且态度看起来很认真啊,诸葛亮心里有被认真对待的开心,但这不足以他改变自己最初的想法。
他不是那种别人给口水喝便感动得不要不要的廉价人才,在自比管仲乐毅这件事情上,诸葛亮可是很认真的。
诸葛亮将那份拜帖收起来,思考着要不要将搬家提上日程,但只是想了想就放弃了,毕竟这事办起来又麻烦又费钱。
而且总有种自己如果要搬家,会错过很重要的存在的感觉。
荆州不好错过的人,诸葛亮脑中迅速闪过几个人名,尤其是几个经常在自己的友人书信中提到的人名,陆伯安是一个,刘玄德也是一个。
————————————————————
襄阳。
随着战局的僵持,陆离的处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至少预想中的二顾茅庐不得不延期一段时间了。
如今的情况是怎么一个情况呢,吕布虽然没能继续前进,但也没有被打得后退。
又或者说,关羽、张飞虽然挡住了吕布,却没能将对方击退。
僵持阶段最容易出现的,就是流言蜚语满天飞的情况了。
唱衰敌人的、唱衰自己的、挑拨离间的……
不管是哪一种,陆离显然都不是那个会被无视过去的存在。
收到刘表的邀请,陆离非常清楚这八成是宴无好宴,但该去还是要去的,有些事情也到了要收尾的时候了。
这一次,刘表早早安排好了人手,誓要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不是),不说别的,至少辩论方面绝对不能再输一场!
将军打不打得赢,那并不完全算是刘表的锅,但是在自己的地盘上一次、两次的都说不过人家,就显得撑起荆州的文风鼎盛的好像都是一群哑巴文人了。
咋地,一个个都属于学习很好,但是说不出来的类型吗?
舌战群儒成语的拥有者诸葛某:……
别管他多会说,显然不可能跑来帮着刘表说。
陆离认为比起诸葛亮,自己的口才应该属于前期读书积累足够多,后面又有足够多的练习得以增长经验,属于量变产生质变的后天努力型选手。
正因如此,有些事情是需要提前做好准备的。
在赴宴之前,陆离先是收集了一下最近最为热门的流言蜚语。
唱衰自己的——都快要都人打到家门口来了,使君还不加派人手,只一味地指望着外来的人,难道是忘了当初张绣是怎么投降且将大部分南阳郡都送出去的了吗?
已知当初张绣的投降对象是曹操,陆离作为曹操阵营的一员此次前来荆州,这事情是很容易被联想的,仇恨也是很容易被转移的。
毕竟张绣远在天边,陆伯安却是近在眼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