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谋士系统在三国_分节阅读_第231节
小说作者:辣个糊涂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991 K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3:49

  许是因为他老了,再也没有了年轻时的冲劲,许是他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多么有冲劲敢赌的人,又或许,是因为他已经见证了太多的登高跌重。

  同为四世三公,显赫远胜杨氏的袁氏,如今在哪?

  他知道自己儿子不是个笨孩子,但不得不承认,有的时候聪明孩子也有聪明孩子的缺点,比如说倔强、固执,不听劝。

  此刻面对来自父亲的劝说,杨修就表现出了这种聪明孩子的缺点,乱世固然是危险,可也机遇多多啊。

  本身他因为年龄的缘故就已经错过了许多精彩了,真要如自己父亲那般,便是平稳度过去了,他们弘农杨氏哪怕是不至于沦落为寒门,也必然从顶级世家中跌落下来。

  就算不为了家族,他自己的抱负呢,这个时候不出头,以后想要出头,哪里还轮得到他。

  杨修表现出了自己的固执,谁不会认为自己是主角呢,更何况他确实有能力,那么遇到危险的情况下,想到的自然不会是逃跑,而是站出来做那个解决危险的人。

  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此时或许还没有这句话,但这份志向却早已根植在许多人心中。

  杨彪很明白自己儿子的想法,谁不希望自己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安邦定国的那个人,但就他这么多年观察下来,真的有这种绝对“主角命”的一共也就找到了两个,一个是曹操,一个则是陆离。

  而好巧不巧的,杨修也拿着陆离来说事。

  杨修:“陆侍中亦有改弦更张之举,父亲何故裹足不前。”

  父亲你自己裹足不前也就算了,怎么还要让孩子也跟着裹足不前呢。

  杨彪并不赞同儿子的说法:“这世上也仅有一个陆侍中而已,安能一概而论?”

  因为出现了一个特例,所以特例能够做到的事情人人便都能做到了吗,那当年士人也不用对宦官那么头疼了,毕竟陆侍中不是很轻易的便将宦官给压下去了吗。

  而且他也不是要让自家孩子家里蹲,他只是希望对方别那么张扬而已。

  杨彪:“若论成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若论为臣,更需有知己之君。”

  陆离为什么能够一步登天,固然是他自己不缺少能力,但这个世界上不缺少能力的从来不止他一人,更重要的是刘宏看重他,喜欢他,提拔他。

  后来刘宏死了,却又有袁绍,有曹操,在为臣这方面,陆离的能力或许不是最出众的,可只从他能让上位者喜欢自己这一点来看,他就已经走在为臣一道的前列了。

  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天赋。

  可是这种能力与天赋,杨修反而没有特别具备。

  他没有特别得曹操的喜欢,跟曹昂有过接触后也没有特别深交。

  固然也算是被重用,但那种带着几分无感的重用,对于见识过“有感”是什么模样的杨彪而言太醒目了。

  杨修若只想要当众臣之一,他的能力已经足够了,可他相当数一数二,拔得头筹的那种,这份感觉的缺失就很致命了。

  他没有特别讨人喜欢,能力也不曾到达一个领先所有人,让人哪怕不喜欢也不得不用的地步,却又有着足够高的目标与心气。

  杨修不认同这话,他用杨彪之前的话来反驳对方:“父亲也说仅有一个陆侍中而已,若在这方面不似便是无路可走,这世上怕已无人有路。”

  君臣之间,真做到陆离与刘宏那般的才是极少数,说不属于那般的极少数便是没有前途,这个世界上怕是没多少人能够有前途。

  而且说到陆侍中,杨修道:“父亲怕还不知晓,近日多有传言,陆伯安在荆州与司空有所不睦,故而这次才不曾被带回。”

  他倒是没有完全相信这所谓的传言,但有的时候空穴来风,必然有因。

  这番传言你要说是真的,不喜欢还让人当荆州牧,看起来不在身边,但是放在地方上也没有丝毫亏待,反而有了更大的实权,怎么看都不像是不睦的样子。

  可若说是假的,陆离这个荆州牧手下兵权几分,比之当初刘表不如多矣。

  这种事情要让陆离说的话,其实挺简单的,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这是司空爱我。

  可惜这一把是当局者清,旁观者迷。

  陆离也不清楚自己成为了杨氏父子谈心局的一环,他正在专心致志忙碌着荆州的春耕事宜呢。

  刘表之前的内部发展,固然注重民生,可真正惠及的民生仅仅只是眼前,更远处反而是世家豪强得利更多。

  刘表未必不清楚这一点,但是他本人也是要依仗这些人的,所以大概就是一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态。

  可现在换成是陆离那事情就不一样了,世家豪强从他出道开始就没有从他手里讨到过什么好处的。

  哪怕为了局势,陆离不可能再复刻当年自己在乐安郡的作为,但是委婉的要求大家向着他这个新州牧“表现表现”还是可以的。

  所有人都清楚,这不仅是在对着陆离表现,也是在对着曹操表现。

  曹操跟刘表可不一样,人家有的是力气与手段不说,还有的是刀枪剑戟。

  大家想着第一年吗,割一点利益展现一下诚心也没有什么,却忘了有些事情只有零次与无数次的区别。

  当然了,无数次那是之后的事情,这第一次总是要定下一个合适的尺度的。

  要的太多的话,不免让人心生他意,要的太少又实在起不了什么作用。

  要选择一个有足够分量,又不至于将人逼得不行,后面还能有上升或者下降空间的数值,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好在陆离既有着足够的经验,也对他们有着足够的了解,两者相加,不需要他定下什么标准,只需要说句“看大家的意思”,然后核对大家的“意思”,揪出几个“不够意思”的当一下反面教材,剩下的自然就明白陆离想要的“意思”了。

  事实也差不多就是如此,在这个过程中,陆离倒是也听闻了那所谓的“荆州流放论”。

  这传言本身有多么离谱暂且不提,会相信这个传言的人简直更加离谱,陆离都忍不住觉得自己的“意思标准”定少了,毕竟他们一个个看起来好像都不怎么聪明的样子。

  难不成是跟着刘表过安定日子过久了,以至于一个个都将自己的脑子给过傻了,过退化了不成。

  在外面勾心斗角了一番的陆离,不由对温室中的花朵们啧啧称奇。

  但是在真乱世里面,又哪里有什么温室里花朵可言呢,没能等陆离占到更多的便宜,他们一个个就好像已经找回了自己丢失的脑子。

  陆离:失望.jpg

  陆离这边没有跟曹操断过联系,蔡瑁那边自诩跟陆离算是有一份共谋荆州的情谊,也没有跟他断过联系。

  看似是跟自己在联系,但陆离看着信中“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努力与成绩,知道对方这是想要通过自己向着曹操表现呢。

第244章 在与不在

  曹操看完陆离送来的写作书信,读作情感交流加工作汇报,顺便还兼带着八卦分析的长篇小报,反应直接就是一个忍俊不禁。

  如果说有趣是一种天赋,那么陆离在面对上司的时候,这份天赋恐怕早就已经点满了。

  同样都是一厚摞的书信,有的人写的让人看起来简直昏昏欲睡、痛苦万分,有的人却让人看完一页忍不住看下一页。

  能够将枯燥无味的公事写的条清晰又生动有趣,行文规范且字迹优美,曹操觉得自己都要忘记当初看过的那张惨不忍睹的草稿到底是什么模样了。

  有些人自己在家里可能邋里邋遢,但是摆出来那真的是光鲜亮丽的紧。

  谁能够不想要这样的陆伯安当门面呢,但凡不是戒过毒,都忍不住这份想要吧。

  所谓的“荆州流放论”,曹操其实也听说了,他甚至比陆离听说的还要早一些。这种事情别人可能还要揣测一下,曹操作为被揣测的本人,他难道还能不清楚自己有没有跟陆离产生矛盾,将对方安置在荆州到底是不是一种流放吗。

  这种无稽之谈都能喧嚣尘上,本身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陆离的小报(划掉)书信中就有提到相关内容,好似完全不经意的在进行笑话分享,实际上也是在进行某种提醒。

  这份针对陆离的恶意,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一种针对曹操的恶意。

  事实上早在吕布之前,就有不少人明里暗里的跟陆离试探过曹操的“上进”问题了。那个时候陆离还处于一个制定五年计划的焦急状态中呢,而且试探的人不是有心攀附,就是心怀恶意,反而不如吕布那种带着善意的提醒醒目。

  而曹操这边听到有关上进的言论,比之陆离多不说,还要早上很多,最坚定的“劝进者”之一便是他的亲爹了。

  陆离跟曹操都认为孙刘是接下来的大麻烦,可无奈很多人并不觉得两方加起来拥有的州郡还没有曹操三分之一的存在,会是什么了不得的障碍。

  是的,曹操还没有骄傲呢,那些防备他向上的人反而对他信任的不得了,已经贷款帮他“骄傲”上了。

  反正在他们看来,曹操解决孙刘那就是分分钟的事情,交州、凉州这种不毛之地,想要得到更是不费吹灰之力。

  总之,现在他们的进度已经成功领先曹操一步,开始讨论起曹操合完大汉十三州之后的事情了。

  在陆离写给他的信中,就带着几分调侃的提到了这一点,这种让人生气的事情被陆离这么一说,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

  曹操有的时候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都什么时候了,伯安你还在这里玩幽默。

  而且你要是真心的玩幽默还好说,可你明明心里没有什么喜悦,偏偏在这里跟我假笑,这到底是想要做什么呢?

  要不是之前对方跟自己谈论相关话题时表现出来的态度并非毫无波动,曹操怕是都要以为对方真的看开了呢。

  可惜很显然,这种事情不是那么容易可以看得开的。

  曹操放下被自己看完的信件,也收起了脸上不自觉流露出来的笑容,个人的状态从有被逗笑转为若有所思。

  思考着陆离送来的信件,思考着这封信中透露出来的消息,也思考着如今的局势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他很想单纯按照交流感情、随意提起来解读陆离所写的一切内容,但或许是有些话听多了,便忍不住记在了心里。

  陆伯安是如何想的呢,陆侍中又是如何想的呢?

  这在他们之间,本是一个不需要再讨论的问题,是一个从一开始就已经有了答案的事情,可今时不同往日了。

  曹操叹息道:“有道是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此言非虚矣。”

  这司空看着看着信突然没头没尾来上这么一句,绝大多数人怕都要懵上一下,一旁的郭嘉却秒懂。

  同样懂得的还有杨修,对方虽然没有立刻说什么,却在有人不解其意时言语点拨一二。

  杨修:“睹物思人,想来与荆州牧近日传言不无关系。”

  他们谈论这个的时候甚至都没有走出司空府,所当然得这话便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

  留下与曹操分析孙刘事宜的郭嘉,立刻感知到了曹操在听到这事之后对杨修产生的微妙不喜。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去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不同的方式去做,同样也是如此。

  郭嘉再次坚定了自己的某个想法,比如说很多人别管当官时间长短,这为官、为人之道,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多着呢。

  明明有些人算得上是聪明,却又聪明的做着蠢事,都让人分不清到底算是聪明还是不聪明。

  就比如说杨某,你自己知道就知道吧,你非要显摆什么,还是在司空府显摆,这跟贴脸开大有什么区别。

  你不会觉得这般做能够让明公认为你懂他吧,不会吧?

  有些了解与认知,是需要情谊与需求来做基础的,不然你随便表现这种了解与认知,还宣扬它,只会让人警惕与生厌。

  郭嘉没有心情管别人是蠢还是聪明,但他还是比较在意曹操心情的,他向着曹操笑道:“嘉贺明公再得贤才。”

  曹操想到陆离给自己的那个还处于尘封状态的盒子,不由叹道:“惜天下贤才不能尽来之。”

  郭嘉没有主动去解读曹操有关“三人成虎”的那句话,曹操却主动与他说起,并且默认他是解自己这句话的。

  曹操:“依奉孝看,此言语源于何处?”

  源于何处啊,郭嘉:“源于人心尔。”

  见得不他人好的心,想要从中挑拨的心,妄图从中得利的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5页  当前第2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1/2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谋士系统在三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